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40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消毒技术规范文档格式.docx

地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清洁。

当地面或墙面受到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或分泌物污染时,清除污染物后,及时采用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拖拭、擦拭或喷洒消毒15min~30min,也可采用附件所列化学消毒剂进行拖拭、擦拭或喷洒消毒。

3.一般物体表面

根据物体表面被使用或接触的频率,确定日常预防性消毒的频率。

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窗把手、台面、桌椅、扶手、水龙头等,无明显污染时,可2~5次/周清洁消毒,并保持这些部位清洁干燥;

受到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不易触及的物体表面可1次/周清洁消毒。

根据待消毒物体表面的性质,使用消毒湿巾、清洗消毒剂、微酸性次氯酸水或400mg/L~1200mg/L季铵盐消毒液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5min~20min,也可采用附件所列化学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

消毒完成后,应及时使用清水去除物表上的消毒剂残留。

三、传染病流行期间消毒

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为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

每年的11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为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

应在做好上述日常预防性消毒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手卫生,适当增加洗手的频次,必要时根据专业机构的指导,采用适宜的手消毒剂进行快速手消毒;

加强环境表面消毒,增加消毒频次和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针对肠道传染病,应加强对盥洗室的消毒,特别需避免气溶胶所致污染;

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应加强开窗通风,暂停使用集中空调、空气净化器(有特殊规定除外)。

四、发生传染病时的消毒

校内、外发生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按照属地上级部门要求,在卫生防疫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对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开展终末消毒。

 

附件1:

学校常见对象化学消毒剂消毒剂量

排风扇

消毒剂

作用浓度

作用时间(min)

含氯消毒剂

100mg/L~250mg/L

30min

含溴消毒剂

200mg/L~400mg/L

10min~20min

二氧化氯

50mg/L~200mg/L

10min~15min

季铵盐

400mg/L~1200mg/L

5min~20min

胍类消毒剂

2g/L~45g/L

5min~10min

复方消毒剂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空调

250mg/L~500mg/L

15min~30min

500mg/L~1000mg/L

400mg/L~2000mg/L

10min~30min

地(墙)面日常预防性消毒

250mg/L~500mg/L

15min~30min

500mg/L~1000mg/L

1000mg/L~2000mg/L

物体表面

50mg/L~100mg/L

附件2:

常用消毒剂配制方法

一、消毒片配制消毒液

根据目标作用浓度和容积,确定消毒片和水的投放量,配制消毒液。

1.计算公式

所需消毒剂片数=拟配消毒液浓度(mg/L)×

拟配消毒液量(L)/消毒剂有效含量(mg/片)

2.举例

例如:

拟配10升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片有效溴(或氯)含量为500mg/片,问需加几片消毒片

所需消毒剂片数=500(mg/L)×

10(L)/500(mg/片)=10片

二、消毒粉(或其他固体消毒剂)配制消毒液

所需消毒粉剂质量(g)=[拟配消毒液浓度(mg/L)×

拟配消毒液量(L)/1000]/消毒剂有效含量(%)

拟配10L含溴(或含氯)消毒液,浓度为500mg/L,所用消毒粉剂有效溴(或氯)含量为50%,问需加几克消毒剂

所需消毒粉剂质量(g)=[500(mg/L)×

10(L)/1000]/50%=10g

三、原液(或浓消毒液)稀释配制所需浓度消毒液

所需原液(或浓消毒液)量(mL)=拟配消毒液浓度(%)×

拟配消毒液量(mL)/原液(或浓消毒液)有效含量(%)

所需水量(mL)=拟配消毒液量(mL)-所需原液(或浓消毒液)量(mL)

用20%过氧乙酸配%过氧乙酸10升,问需多少20%过氧乙酸和多少水

所需20%过氧乙酸量(mL)=%×

10000mL/20%=150mL

所需水量(mL)=10000mL-150mL=9850mL

附件3:

常用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

1.日光曝晒

(1)适用对象:

常用于毛绒玩具、床垫、毛毯、被褥、书籍等公共用品的日常消毒。

(2)消毒方法:

将公共用品完全暴露在阳光下曝晒4-6h。

(3)注意事项:

定时翻动,使用品各面均能得到照射。

2.煮沸消毒

适用于餐饮具、毛巾等耐热耐湿用品的消毒。

将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没水中并加盖,加热至水沸腾后维持15min以上。

物品消毒前应先清洗。

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消毒时间,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

煮沸消毒用水宜使用软水。

3.流通蒸汽消毒

适用于餐饮具、毛巾、浴巾、枕套、被套、床单等耐热耐湿用品的消毒。

利用流动蒸汽发生器、蒸锅、蒸笼等使水沸腾后产生水蒸汽,流通蒸汽温度为100℃,作用15min~30min。

消毒作用时间应从水沸腾后有蒸汽产生时算起。

消毒物品应清洁干燥,垂直放置,物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4.紫外线消毒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采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应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物体表面~,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m3,照射时间≥30min。

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应符合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国家标准(GB28235)的规定。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乙醇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

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

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采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

定期检测辐射照度或记录每次使用时间,辐射照度降至出厂标准的70%(功率≥30W灯为70μW/cm2)以下或累积使用时间超过有效寿命时(一般为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定期维护、保养。

二、化学消毒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有擦拭(拖拭)消毒、浸泡消毒、喷洒消毒、喷雾消毒、雾化消毒和汽化消毒。

1.适用对象

擦拭(拖拭)消毒适用于地面、墙面、桌面和耐湿物品表面的消毒;

浸泡消毒适用于耐湿小件物品的消毒,如餐饮具、脸盆、脚盆、拖鞋等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

喷洒消毒适用于地面、墙面、桌面和其他物体表面的消毒;

喷雾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集中式空调风管的消毒;

雾化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汽化消毒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2.操作要点

(1)擦(拖)拭消毒:

将消毒剂用自来水充分溶解或稀释成使用浓度,用干净抹(拖)布沾湿后,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保持表面湿润并作用至规定时间。

(2)浸泡消毒:

将消毒剂用自来水充分溶解或稀释成使用浓度,将需消毒的物品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作用至规定时间。

(3)喷洒消毒:

将消毒剂用自来水充分溶解或稀释成使用浓度,使用常量喷雾器进行喷洒,作用至规定时间。

(4)喷雾消毒:

将消毒剂用自来水充分溶解或稀释成使用浓度,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雾粒直径≤50μm)进行喷雾。

消毒时,应保持待消毒空间内环境清洁、干燥,关闭门窗,避免与室外空气流通,以确保消毒效果。

操作者手持喷头朝向空中,从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至右均匀喷雾。

作用预定时间后,打开门窗,通风30min以上,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剂雾粒,消毒剂残留量应当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

(5)雾化消毒:

将消毒剂用自来水充分溶解或稀释成使用浓度,使用超声雾化机进行雾化,作用至规定时间。

由于雾化的颗粒直径比较大,一般用于层高较低的室内空气消毒。

消毒时,将雾化机或雾化管道放入室内,关闭门窗,避免与室外空气流通,以确保消毒效果。

(6)汽化消毒:

将消毒液通过高温闪蒸片蒸发作用后产生的高温消毒液蒸汽不断的被发生器喷射出来或将消毒剂中的化学消毒因子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出来,直至达到空间内蒸汽或气体饱和状态。

一般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消毒时,需密闭门窗,避免与室外空气流通。

作用至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时间,或作用预定时间后,打开门窗,通风30min以上,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剂气体,空气中消毒剂残留量应当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

3.注意事项

(1)使用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2)消毒剂含量应按照消毒剂量的要求准确配置。

(3)消毒剂作用时间应符合相关要求。

(4)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注意消毒剂的氧化性、漂白性、腐蚀性对消毒物品的影响。

(5)物品消毒前应清洗干净,消毒后应将残余消毒剂冲洗、擦拭干净。

(6)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7)喷洒、喷雾、雾化和汽化消毒作用至规定时间,打开门窗进行充分通风后人员才能进入。

(8)喷洒、喷雾、雾化和汽化消毒不能用于有人环境的空气消毒,操作人员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

附件4:

常用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注意事项

一、常用消毒剂注意事项

化学消毒剂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一般消毒灭菌效果与浓度和消毒时间有关,浓度越高,消毒时间越长,消毒灭菌效果越好。

化学消毒剂均为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

置于学生不易触及处。

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高浓度消毒剂接触皮肤和吸入呼吸道,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如伤及眼睛还应及早就医。

消毒完成后,应当及时使用清水去除物体表面和公共用品用具表面上的消毒剂残留。

1.含氯消毒剂

中高效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分为有机含氯消毒剂和无机含氯消毒剂。

有机含氯消毒剂有二氯异氰尿酸钠、二(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等。

无机含氯消毒剂有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白)粉精等。

常用剂型:

1%~10%液体、5%~90%粉剂、20%~80%片剂。

注意事项:

(1)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2)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

(3)稀释液不稳定,临用前配置。

2.二氧化氯消毒剂

高效消毒剂。

无残留毒性,具有强氧化作用。

%~%液体、%~10%片剂、250mg/片、%~%粉剂

(1)二氧化氯消毒剂一般为二元包装,A、B液混合后产生的二氧化氯溶液不稳定,充分活化后应立即使用,稀释液应临用前配置;

(2)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

(3)不可与其他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

3.胍类消毒剂

中低效消毒剂。

以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聚六亚甲基双胍等胍类为杀菌成分,乙醇和(或)水作为溶剂的单方或复方消毒剂。

%~%洗必泰或洗必泰-醇溶液

(1)不得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2)使用浓度下,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其他金属基本无腐蚀或轻度腐蚀;

(3)消毒前应先清洁待消毒的物品。

4.季铵盐类消毒剂

以氯型季铵盐、溴型季铵盐等为杀菌成分的消毒剂,包括单一季铵盐组分的消毒剂、由多种季铵盐复合的消毒剂以及与乙醇或异丙醇复配的消毒剂。

%~55%液体

(1)易被多种物质所吸附,随着消毒物品数量增多而消毒液浓度会逐渐降低,应及时更换;

(2)不得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也不得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合用;

(3)低温时可能出现浑浊或沉淀,可置于温水中加温。

5.含碘消毒剂

包括碘、碘的乙醇溶液(碘酊)、碘与聚醇醚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类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络合物(碘伏)。

20%~10%粉剂、%~%液体

(1)对碘过敏者慎用;

(2)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通风处保存。

6.含溴消毒剂

以溴氯-5,5-二甲基乙内酰脲(溴氯海因)或1,3-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为杀菌成分的消毒剂。

%~66%粉剂、20%~65%片剂

(2)属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接触可能引发无明火自燃,应远离易燃物及火源;

(3)禁止与还原物共贮共运,以防爆炸。

7.乙醇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75%液体

(1)无腐蚀性,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消毒,但易挥发,忌明火;

(2)乙醇过敏者慎用;

(3)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

8.复方消毒剂

包括六亚甲基四胺和苯扎溴铵复配、六亚甲基四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复配、植物提取液和醇类复配、乙醇和正丙醇复配、乙醇和苯扎溴铵复配、碘、醋酸氯己定和乙醇复配等。

消毒适用范围、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金属腐蚀性等应根据产品说明书。

二、常用消毒器械注意事项

消毒器械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安装和操作,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定期维护、保养。

1.紫外线/臭氧消毒箱(柜)、紫外线灯

紫外线、臭氧消毒柜适用于不耐湿热用品的消毒,如书籍等。

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应避免直接照射人体皮肤、黏膜和眼。

消毒前应检查消毒柜(室)是否漏气,并关紧柜门,防止紫外线、臭氧泄漏;

紫外线灯管应每两周左右用乙醇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应定期检测辐射照度,其辐射照度<70uW/cm2(功率≥30W的灯)或累积使用时间超过有效寿命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消毒时应将待消毒物品表面上的水擦干后,再放入柜内;

待消毒物品应平置在消毒柜搁栅上,不要叠放,以保证消毒效果;

待消毒物品太多或堆积太紧时应适当调节臭氧浓度和作用时间;

应关紧柜门,防止臭氧泄漏。

2.红外/干热消毒箱(柜)

适用于玻璃、陶瓷、金属等耐高温物品的消毒灭菌。

消毒前污染物品必须先清洗干净、晾干、包装好。

消毒时玻璃器皿切勿与箱壁、箱底接触,以防损坏;

餐茶具宜逐格竖放,不可重叠放置;

物品包装不宜过大,放置时留有空间,装量只能占2/3容积;

消毒过程中不要打开消毒箱(柜),防治玻璃器皿剧冷碎裂,消毒结束时,需待箱(柜)内温度降至50℃以下才可打开。

附件5:

消毒操作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一、应根据各种消毒方法,采取针对性的个人防护措施。

二、采用物理消毒方法的,如:

使用热力消毒方法,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

使用紫外线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三、采用化学消毒方法的,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污染和损伤。

如:

在喷雾或熏蒸时,要穿戴好防护眼镜、口罩、橡胶手套及工作衣帽。

配药时如不慎将消毒剂弄到皮肤或眼睛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还应请医生处理。

熏蒸消毒还应注意防火、防止烫伤;

使用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应注意个人防护,密封门窗。

在消毒完毕后,应打开门窗充分通风,一般应通风30min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