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20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docx

第二单元古诗两首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5.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内容

5.牧童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2.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情感教育

体会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方法

理解探究法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

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牧童

黄昏————月明

草、蓑衣、笛

课后反思:

《牧童》描写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品读着这诗,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流溢在字里行间。

一种对童年的向往和怀念情怀,随着阅读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产生。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5.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内容

5.舟过安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

重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方法

探究讨论法、自学法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

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

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

船桨。

怪生:

怪不得。

遮头:

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

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

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

两小孩——张伞——使风

天真、可爱、顽皮

课后反思:

在课文教学中,采取学生自学,质疑的办法,先理解诗词大意,提点较难的字词意思。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说说意思及读后的感想,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

内容

5.清贫乐.村居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重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方法

探究讨论法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

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

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

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

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

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

老翁、老妇人。

锄豆:

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

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屋檐低,茅舍小。

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

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

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讨论)

四、精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五、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清贫乐.村居

大儿——锄

翁媪  中儿——织

小儿——剥

课后反思:

课下反馈学生都认为这节课上的很轻松也很有意思,要掌握的知识也学会了。

可见对话式的探究,如果能恰到好处的使用会使课堂增色不少。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一课时

内容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

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情感教育

感受童年生活的趣味。

重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方法

探究讨论法

课前

准备

相关的课件歌曲《送别》

师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

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

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

“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

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

“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

……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板书设计

吃草的样子学它咀嚼

骆驼队来了铃铛声增加行路的情趣留恋童年

毛皮掉下来想剪一剪

 

骆驼队走了常常问

 

课后反思:

本文的课题是很有点意思的,它以三个不同意象的词语叠加而成,细细体味,“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的结合,不仅勾画出了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而且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绪空间。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

内容

6.冬阳.童年.骆驼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情感教育

体味童年生活的趣味。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方法

朗读理解法

课前

准备

课文的配音朗读

师生活动过程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

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

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咀嚼

童年重想象骆驼系铃铛

临心头冬春之交骆驼脱毛

 夏天不间骆驼

课后反思:

这一课堂的构筑也舒缓平淡,看似信手拈来、波澜不惊,细察之却处处匠心独运,回味深长。

 林海音的这篇文章虽好,但对于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正如孩子们往往更喜欢碳酸饮料而不是茶一般。

但是学生从课始笑谈童年趣事,到课末以不同的理解纷纷感怀逝去的童年,其理解的深度、情感的厚度、心灵的广度倒是显得丰富多彩、淋漓尽致。

甚至时间关系,对欲发言的同学,我还爱莫能助啊!

从中可见,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7.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

内容

7.祖父的园子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2.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

情感教育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重点

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难点

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方法

探究自学法、朗读法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

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

……

②讨论:

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

“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

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板书设计        7 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

课中,我补充了《呼兰河传》的一些节选部分,学生听了忍不住被文中那充满天真、幼稚的“我”的表现逗得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我问:

“你们为什么会笑,作者为什么会把你们逗乐。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那么我们读这类文章要带着感情去读,写文章也有怀着感情去写。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8.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

内容

8.童年的发现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认识本课7个生字,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教育。

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

探究讨论法

课前

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

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

“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板书设计            8 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找到答案得到证

课后反思:

搜集自己童年的发现,有的学生的发现意义不是很大,但是有的学生的发现意义很有意义。

可能是有的学生的课外知识很欠缺的缘故。

第二单元课时课题8.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

内容

童年的发现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深刻的句子。

方法

探究讨论法

课前

准备

相关课件

师生活动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

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

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

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