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340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docx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专题复习: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1.(2010•连云港模拟)目前我国公民收入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劳动型收入、资产型收入、劳资混合型收入、技能声誉型收入等。

我国公民存在多种收入类型最根本的原因是( B )

A.我国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存在多种生产经营方式

D.我国实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解析生产决定分配,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

2.我国去年连续发行三期国债,居民购买踊跃。

购买国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

对这一分配方式的正确认识是,它是(  )

A.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项正确。

3.(2010•淮南质检)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这一论述表明( A )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B.①④.②④D.②③

解析材料体现了公平分配的重要性,①②符合题意,③平均分配的观点错误。

④不符合题意。

 

4.(2010•福州联考)解决漫画中问题的措施有( B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财政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③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B.①③.②③D.②④

解析漫画体现了我国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

.(2009•太原月考)某企业有员工270人,陈先生是该企业的所有者并自任总经理。

在去年该企业报表中包括以下项目:

(单位:

万元)

项目原材料机器、设

备、厂

房折旧专利费工资、

津贴税款土地

租金利润

费用18001319001301109243

注:

在工资、津贴中,管理人员(总经理和部门经理)人拿薪水共40万元;技术人员9人,年薪430万元;工人和职员26人,工资、津贴共468万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作用?

(2)你对该企业的工资、津贴和利润分配方案有什么看法?

答案

(1)①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①收入分配方式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该企业的分配方案明显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倾斜,体现了效率优先。

③工人和一般职员的收入偏低,有失公平,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应当考虑区分不同的岗位责任,兼顾分配的公平。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6分)

1.(2010•合肥一检)“分配的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这就是说(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

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解析 社会提供的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的多少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选A。

B、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

答案 A

2.(2010•苏州调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

.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

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B项正确。

社会总产品中包含的生产资料部分,上交国家和企业自留的净产品不参与分配,A、D两项不选。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是相对应的,不是按劳分配的对象,不选。

答案 B

3.(海口模拟)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000元。

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29760元;17000元B.49760元;20000元

.48800元;20000元D.44260元;3000元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关键在于分清各种分配方式的对应范围。

王某所在的是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工资、奖金、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即36000+960+12800=49760元。

按股分红(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和专利技术分红(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即3000+17000=20000元。

纳税和捐款不属于“个人收入”,不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B。

答案 B

4.(2010•茂名模拟)某镇居民张某在闹市口租用李某的两间房子,投资万元开办了一个小饭店,自己掌厨,妻子购货、理财,儿子女儿当服务员。

每年缴纳费税后净收入6万多元。

房主李某每月收取租金600元。

张某一家人的收入和李某收取的房租分别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和非按劳分配所得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和福利性分配所得

D.按劳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解析 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适用于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因此A、D两项不能选;项中的按资本要素和福利性分配所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张某的小饭店属于个体经济,李某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收入,故选B项。

答案 B

.(2010•济南模考)据某管理科学研究机构调研显示:

中国各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收入是一线工人年收入的~10倍左右。

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薪酬(  )

A.是按劳分配的具体体现

B.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现

.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制度

D.有利于防止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两极分化

解析 管理人员的薪酬是按管理要素进行分配的,因而B正确。

管理人员所在企业不一定是公有制经济,A项不确定。

我国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说法错误。

这种分配方式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D项错误。

答案 B

6.(2008•广东)某私营企业出口的DVD机的成本与利润表(单位:

美元)

产品售价制造成本外国专

利费纯利润

DVD(台)32员工工资其他费用181

310

上表中员工工资与外国专利费分别是按什么生产要素分配得到的收益(  )

A.劳动、资本B.资本、技术

.管理、技术D.劳动、技术

解析 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私营,因此员工工资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专利属技术范畴,外国专利费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因此选D。

答案 D

7.(2010•福州质检)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三年内我国医改投入800亿,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这样做

(  )

A.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B.是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要求

解析 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选。

答案 

8.(2009•上海)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平为效率提供持久动力 ②效率为公平奠定必要基础

③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 ④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B.①②.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和社会条,①②③④均正确说明了这种关系,因此选D。

答案 D

(2010•临沂期中)近年,国企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据此回答9~10题。

9.2009年9月,人力资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被称为“限薪令”)。

对中央企业高管发出“限薪令”的依据在于(  )

A.国有企业员工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B.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答案 

10.要解决我国上述收入差距大的问题,还应该(  )

①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11.(2010•泰州模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以下有利于初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增加财政支出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D.扩大财产性收入

解析 A、B属于再分配,D不符合题意。

答案 

12.(2009•南通期末)观察下图,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B.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在劳动报酬中的表现。

A将漫画“同工不同酬”偷换为“工不同酬应不同”,故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B、、D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A

13.(2010•海门模拟)改革开放30年,在所有制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物权法》明确规定,保护一切合法财产;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这样的变化(  )

A.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有利于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

.必将使个人资产增值

D.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析 题目考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意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分)

14.(2009•海口模拟)“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造条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1)财产性收入中的“利息、红利、租金”属于我国现阶段的哪种分配方式?

(2分)

(2)我国居民收入还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占到居民收入7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只有2%左右。

试述“创造条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出的合理性及意义。

(10分)

答案 

(1)按生产要素分配。

(2)①这一表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解决我国存在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缩小收入差距。

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10•抚顺月考)下图为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示意图。

两幅图所代表的社会财富总量相等,图

(一)被称为“金字塔型”收入分配结构,图

(二)被称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十七大强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下,哪种收入分配结构更优越?

(6分)

(2)中央强调,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努力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8分)

(3)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9分)

答案 

(1)图

(二)更优。

在社会财富总量相等的情况下,图

(一)中低收入人口占绝大多数,收入越高人口越少,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明显。

(二)中,中等收入人口占了绝大部分,高收入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占少数,社会财富分配比较均衡,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2)①“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化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②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其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再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的质量。

(3)①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作用。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市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

③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实现社会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