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51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docx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5单元铁蹄下的歌女教案花城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四课时)

第一课时《铁蹄下的歌女》

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中国作品的创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新音乐”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2.欣赏《铁蹄下的歌女》,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在实践中感受歌女控诉的语调以及受尽欺压的歌女形象。

3.欣赏《在太行山上》,在随音乐挥拍律动中体验歌声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斗志和豪情,熟记期中的一两句旋律。

4.能背唱《游击队之歌》,能击拍视唱旋律,掌握弱起的节奏并能用歌声表现游击队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歌曲《游击队之歌》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游击队之歌》

教学过程:

1、《铁蹄下的歌女》

(1)听、唱

1.了解创作背景。

通过教师的介绍,或对曲名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回顾,简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知道歌曲创作于1935年。

2.全曲听赏。

课采用录音播放、或教师范唱的形式进行全曲听赏,录音播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呼吸节奏挥拍。

3.分段听唱。

课采用跟唱、跟录音墨唱的方式进行,在听唱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范唱引领非常重要;同时应把握好每一段的关注点:

(1)第一段应重点抓着旋律中的装饰音——表达了女性的柔弱、委婉。

(2)第一段应重点抓着关注起伏不平的的旋律线条——是歌女的哀叹和激愤。

(3)第一段应重点抓着关注朗诵旋律和抒情性旋律的对比——表达歌女爱国的激情和悲剧性的控诉;并对旋律中的装饰音远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在太行山上》

(1)听、唱

1.全曲听赏。

采用录音播放、或教师范唱的形式进行全曲听赏,录音播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呼吸节奏挥拍。

2.了解时代背景。

在对歌曲有了整体听赏体验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说歌曲的时代背景——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地点:

太行山上,认为:

游击队员:

谈谈歌曲的音乐情绪。

3.学唱部分乐句。

学唱第一部分第1乐句。

3、《游击队之歌》

(1)唱、拍、听

1、视唱旋律,击拍节奏。

2、唱歌,在听赏和视唱乐谱的基础上学习歌曲。

3、了解曲式结构。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温歌曲划分乐句并找出规律,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二)了解作品、作者。

那种灵活机智、英勇善战、自信、乐观的英雄形象表现出来?

(三)学生跟伴奏唱

1.音乐游戏

师:

我们上节课给大家讲了一首交响曲《中国人加洛普》。

夕阳音乐中有一个单词SOLO大家可以解释成独奏。

2.今天我们就找几个同学独奏,师划出关键字放伴奏演唱找同学合唱

3.贺绿汀与牧童短笛

当贺绿汀考入国立音专时,他还是一个在上海求学的穷学生。

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主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同时还不断地注视着音乐界的动态。

虽然贺绿汀随时有辍学的危险,甚至这样差条件的房子,也都会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这危难之际,有一天,他在学校的栏刊上看到了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

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学资格,并获奖金,。

得到这一消息后,贺绿汀非常兴奋。

从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间酷热小屋里开始了他的创作,夜以继日的创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

有的朋友问他“你这样认真地投入这次比赛,难道那幸福之光环真的能射到你身上?

”贺绿汀非常自信的说:

“我欣赏这次比赛的规则,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有获奖的机会,因此,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

由于天气太热,他又住在楼的顶层,白天无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间及黎明前的那一段时间进行创作。

同时为了有更多的机会获奖,他一连写了三首钢琴曲(即《牧音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作品写好后他非常郑重的寄了出去,然后就期待着这次比赛的结果。

幸福的光环真的来了,连贺绿汀自己也没想到,在他的三首作品中,竟然有二部获奖,即《牧童短笛》和《摇篮曲》。

其中《牧童短笛》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也是我国第一首飞向世界的钢琴作品。

从此,贺绿汀便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音乐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乐坛上,而这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吹遍了全球。

(四)、小结:

《游击队之歌》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游击队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那么同学们除了以上我们听的外,还能唱哪些反映抗日时期的歌曲。

第二课时《鳟鱼》

欣赏、学唱歌曲童声合唱《鳟鱼》,欣赏《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管弦乐曲《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

1、欣赏学唱歌曲童声合唱《鳟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并理解童声合唱《鳟鱼》这部作品的音乐内涵。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听辨童声合唱《鳟鱼》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并关注由此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着重于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乐曲情绪的体验。

3、知识与技能:

能够熟悉童声合唱《鳟鱼》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熟悉童声合唱《鳟鱼》第四乐章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听辨童声合唱《鳟鱼》各段在乐器、音色和其他音乐要素方面的变化,感知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教师弹奏钢琴曲《小夜曲》,-------舒伯特

1)播放舒伯特的视频

2)做详细介绍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

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和22首钢琴奏鸣曲等。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其中《鳟鱼五重奏》就是所有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二童声合唱《鳟鱼》

(一)1.该曲选择舒伯特在1819年夏天,应朋友鲍姆加特纳要求而创作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中第四乐章,因该曲主题是根据歌曲《鳟鱼》所创,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2.鳟鱼的简单介绍

3.钢琴五重奏:

是指一架钢琴与四件其他乐器组成的室内乐重奏形式,这四种其他乐器通常为:

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有时也用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组成。

(二)1.完整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a:

乐曲中运用了哪几种乐器?

b:

这部作品你听出有几段?

(带问题初步聆听作品,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答案a:

出示乐器图,并一一听辨。

答案b:

C:

变奏曲的定义:

是以一个主题旋律为基础,进行多种方式的重复变化而形成乐曲整体的一种音乐体裁。

其结构图式为A(主题)+A1+A2+A3….

(三)分段聆听(学生手中发送表格,边听边思考填写)

师:

为什么同一条小鳟鱼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不同的感受,哪些东西发生变化了?

每次不同音乐情绪下的小鳟鱼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一起来

(a)欣赏:

主题(小提琴演奏的主题)

师: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小提琴)你感受到鳟鱼是怎样的心情或者联想到鳟鱼怎样的形象?

(悠闲、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b)哼唱主旋律:

(c)欣赏:

变奏一(钢琴主奏)

师:

主奏乐器变成了什么?

(钢琴)小鳟鱼的形象有没有改变?

(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纯真可爱)

(d)欣赏:

变奏二(大提琴奏主题,小提琴奏副旋律)

师:

主题的主奏乐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主题由什么乐器奏出?

欣赏:

变奏三(大提琴、低音提琴主奏)

欣赏:

变奏四

师:

可能发生什么了?

(渔夫、大鱼追赶------)音乐显得紧张不安,示意渔夫无情闯入小鳟鱼愉快美好的生活,使小鳟鱼遭遇不幸。

好像渔夫投网或者是渔夫搅浑了河水。

引入变奏五

师:

小鳟鱼的命运如何,听听音乐是如何诉说的?

师:

你们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

(惋惜、叹息、同情、忧伤)

(e)欣赏:

结束段

师:

最后主题旋律再次出现,音乐又回到了开始的那种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

(四)对比分析

师:

我们的心情一直在随着音乐在跌宕起伏,让我们思考一下,在几次变奏中,速度、力度都做了哪些改变?

(完善表格内容)

音乐要素

主题

变奏一、二

变奏三

变奏四

变奏五

结束段

音色(主奏乐器)

力度(pp、p、mp、mf、f、ff)

速度(慢、稍快、快)

音乐形象(或情绪)

在聆听每一个乐段时,每次都带着不同音乐情绪,哪些东西发生变化了?

幻灯片介绍常见的变奏手法:

一般的变奏手法有装饰变奏、音型变奏、和声变奏等等。

另外,还可以在节奏、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三.拓展练习

a:

回忆儿歌《小星星》,齐唱。

b:

老师示范《小星星》变奏,在音乐要素上,发生改变。

C:

学生自由练习----展示

四.小结

师:

今天我们透过舒伯特的音乐看到了一个生动又富有哲理的世界。

自由和光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尽管单纯和善良常常会被虚假和邪恶所害,但是苦难终将过去,欢乐必将到来,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坚持要做一个真实和善良的人!

做一个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人!

第三课时《未完成交响曲》

欣赏《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管弦乐曲《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背记副部音乐主题。

2.欣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了解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协奏曲,对比A、B主题的异同,熟唱A主题。

3.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了解作曲家舒曼,感受大提琴的抒情音色及乐曲的梦幻色彩,能分辨音乐主题并为《梦幻曲》划分乐段。

4.欣赏管弦乐曲《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了解作曲家格林卡,熟唱副部主题音乐,感受音乐中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情绪。

教学难点:

每一首歌曲都认真欣赏、都能解决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欣赏每一首歌曲,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1、欣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1.老师播放歌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学生欣赏。

问:

知道作者是谁吗?

了解作者的作品吗?

2.欣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背记副部音乐主题.

3.作者作曲家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JakobLudwig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

1826—1829年在巴赫逝世后首次指挥《马太受难曲》,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尔的指挥家。

他创作了《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几部重要的作品。

1843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学院任院长。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

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飘渺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春之歌选自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作品第62号),A大调,4/4拍。

本曲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所有“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无词歌”亦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简单的伴奏所组成。

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

而且,无词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内,而可以稍稍宽广一些。

门德尔松一生总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大约创作于1830至1845年间,分为八集出版。

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

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

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威尼斯船歌(第二首),门德尔松的“作品30”内全部为钢琴小品“无词歌”这一体裁,其中以第二集的第六首通称为《第二号威尼斯船歌》,即本曲,最为大家所熟悉。

乐曲为升f小调,6/8拍。

如歌似的美丽旋律在舒畅的伴奏中弹出,象其它所有的“威尼斯船歌”一样,略带一丝忧伤的情绪。

呈现在中段及后段的细波般的颤音,令人印象深刻。

2、欣赏《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

1.老师播放歌曲《未完成交响曲》第一乐章,学生认真欣赏。

2.背记副部音乐主题。

第四课时《梦幻曲》

一、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

1.老师播放歌曲《梦幻曲》学生认真欣赏。

2.了解作曲家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1810年6月8日生于莱比锡附近的小城茨维考(Zwickau),父亲是个颇有文化修养的书商,母亲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

舒曼7岁时向教堂管风琴师J.G.孔奇学习钢琴,12岁开始尝试创作。

他在中学时代便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特别喜爱拜伦、保尔、霍夫曼等人的作品,独自翻译过古典名著,对歌德和席勒的作品也有过深入的研究。

1828年舒曼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法律。

他对此毫无兴趣,19岁又继续进修钢琴,由于帕格尼尼的一次演奏会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放弃法律学习,专攻音乐。

1830年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同时向多恩学习作曲理论。

当时他立志要做一个钢琴家,但由于手指受伤,不得不放弃钢琴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

1830~1840年间,舒曼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从1834年舒曼创办《新音乐杂志》DieNeueZeitschriftfürMusik至1844年间,他撰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德国的音乐批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舒曼同维克的女儿、钢琴家克拉拉(详见“舒曼·克拉拉”一帖)的恋爱遭到维克的强烈反对,这使舒曼精神上遭受很大痛苦,直到1840年才如愿与克拉拉结婚。

这一年他写了大量艺术歌曲。

1843年门德尔松建立莱比锡音乐学院,舒曼应邀在该校任教。

次年随克拉拉去俄国旅行演出,回国后迁居德累斯顿。

40年代舒曼的创作重点从钢琴音乐和艺术歌曲转到交响音乐、协奏曲、室内乐、戏剧音乐等大型体裁方面。

1848~1849年德国爆发革命,舒曼受到革命浪潮的激励,精神振奋,这在他的创作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1850年舒曼居住在杜塞尔多夫,担任了该市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的指挥。

但是由于早已潜在的精神疾病的急剧恶化,1853年辞去指挥职务。

1854年2月,他为一种无名的恐惧所驱使竟投莱茵河自杀,虽被人救起,可再也没有恢复理智,并于1856年7月29日在波恩附近的恩德尼希精神病院逝世。

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他无法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理想,只好沉醉在自己创造的幻想的梦境里。

他的作品以自己的内在感情和心理变化为主,侧重抒情。

虽然也常常尝试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和英雄性的作品,但由于内心和现实生活的矛盾,这种努力始终没有取得成功。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

作为钢琴作曲家,舒曼是十九世纪最有独创性的人物之一。

在舒曼的音乐创作中,钢琴是他首选的表达工具,这是他最为熟悉的乐器,也是他深爱的妻子克拉拉所擅长的乐器。

舒曼不仅透过钢琴与克拉拉交心而谈,钢琴那富于交响性的音色变化,宽广的音域以及强烈的个性,也极大满足了舒曼富于幻想的浪漫性格。

钢琴音乐在舒曼的音乐创作中占着首要的地位,他为钢琴写下了他最优秀的作品,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内容、鲜明的形象、丰富的色彩,这是和一般纯技术的练习曲完全不同的。

这些钢琴作品中,洋溢着奇异和炽热的表情,充满了激情的旋律、新颖的和声和有力的节奏,其描写作曲家内心情绪的手法,尤为深刻而细致。

在形式上,除少数采用传统的形式外,有许多创造性的革新。

这些曲集的标题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特征,如:

《幻想曲集》、《蝴蝶》、《浪漫曲集》和《童年情景》等。

作为歌曲作家,舒曼仅次于舒伯特。

他的歌曲构思精致,富于诗意。

他所喜爱的主题是爱情,他所喜爱的诗人是海涅。

他被海涅吸引就像舒伯特被歌德吸引一样。

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和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

他经常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因此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其代表作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也呼吁发现新生力量。

正是由于他的大力推荐,一大批青年音乐家脱颖而出,包括门德尔松、肖邦、瓦格纳、勃拉姆斯、柏辽兹和李斯特等,几乎包罗了当时欧洲所有的青年音乐家,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833年底至1844年这十年间,他在自己创办的《新音乐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生动泼辣、尖锐犀利的音乐评论文章。

1854年将自己的文章汇编成《论音乐与音乐家》出版。

舒曼在这部论文集中所阐述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美学倾向。

他强调音乐是感情的表现,把感情提高到音乐艺术的首位,同时又非常强调其中的幻想因素。

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排除音乐反映外在物质世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相反,他坚决反对将音乐同现实生活隔绝开来的论调。

舒曼认为,一部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必须是高尚的思想感情内容同独创的艺术形式的结合。

他要求音乐艺术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反对一味追求技巧、只重外表不重内容,同时也反对艺术上的千篇一律和粗制滥造。

他对30、40年代德国音乐创作中的庸俗倾向的尖锐批判,是他的评论活动中最富光彩、最有价值的部分。

浪漫乐派到了罗伯特.舒曼手中臻至开花结果。

舒曼本人反映了浪漫乐派的种种特质,他善于幻想、内省,在精神上与当时的文学活动相契合。

他是革命者、批评家、为新鲜事物摇旗呐喊的运动家,也是作曲圣手。

他早期的音乐几乎摒弃所有旧体制,后期则重拾传统中的交响曲及四重奏。

他是坚决反对古典乐派的先驱,即便他是出众的理论专家,且音乐知识决不亚于当时任何音乐家,但是先存在的形式对他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他明告世人:

所谓形式并不是为了服务学院派的人物而存在,而是为驰骋湍流的创作之心而生;纯然的乐念即能造自独一无二的形式,又能捕捉并尽情发挥思想的形式,就是它本身的美学评价。

音乐的氛、色调、暗示、联想在舒曼心中,比起创作赋格、回旋曲或奏鸣曲等更重要。

无论他的音乐如何变化,总是不脱善变的气质、万花筒般的结构情绪、纯挚的性格反映,以及强烈的主观意识。

虽然身兼乐评家的舒曼很能理解其他作曲家的观念,并对公众解释说明,但能理解他作品的人却不多见。

他所传递的信息早已逾越了传统的界限,而且太个人化了。

他也深明此点,但其创作除了追随天赋倾向外,其他都写不出来。

无论如何,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旋律家,能轻易写出美妙而又通俗的音乐,取悦世人念头始终未曾出现在这位理想家的脑海里。

如果把舒曼音乐中不合传统的部份略而不提,他的音乐仍令人难懂。

问题就在藏纳于音乐中的作曲家性格,因为他所写的都是自传性的音乐。

而舒曼本人往往对自己的音乐也不甚了解,有作品甚至是在近于恍惚的状况下撰写成的。

舒曼首先编曲,阅毕再赋上名称,这是他的一贯程序,他的所有作品几是写成后才命名。

所谓的名称也只是让听众对作曲家的情感有线索可循,并不希望听众把它当成曲中故事的指南。

舒曼与肖邦同样以撰写钢琴曲起家,他最先写成的二十三首作品即是完全供钢琴独奏之用。

这一系列作品中包括有三首奏鸣曲,以及一首三乐章的C大调幻想曲,后者勉强也可以算是奏鸣曲,其余大部分则是小品之作。

我们在舒曼的钢琴曲里全然不见夸示于人的乐句段落,也不见流行于当世俗丽的八度音阶和完美的指法展,因为他对卖弄而卖弄的伎俩嗤之以鼻。

舒曼的钢琴曲时而酣畅婉转,时而诗意盎然,时而高贵雍容,时而亲切可爱。

舒曼独具的音乐魅力实难以笔墨形容,尽管其中不乏古怪的安排,诸如切分音、擅改的七度和弦、稠密的结构。

舒曼从钢琴曲转攻歌曲,并于1840年写成了一连串成功的联篇歌曲集,以及几首单独的歌曲。

编号24《海涅诗歌曲集》、编号39《艾辛道夫诗歌曲集》、《桃金娘歌曲集》、《女人的爱情与生命》、《诗人之恋》。

人们把《诗人之恋》的16首歌曲与舒伯特《冬之旅》提升到组曲的最高地位。

舒曼正巧补舒伯特之不足。

他扩充了艺术歌曲的概念,把钢琴提升为更能体贴入微的音乐伙伴,在乐曲前后增添钢琴序曲与终曲。

舒曼被人遗忘的作品,已经多到令人不敢置信的地步。

他并是一位可以满足所人口味的作曲家。

舒曼这位浪漫派健将,也是最个人化、最不客观的作曲家,恰好与1918年以后主宰西方世界的审美风潮南辕北辙,不能相容。

尽管舒曼很少让人联想到纯而不杂一词,但是他的一切都是以此为准据,包括他的生活、爱情、教育、思想以及他的音乐。

2、管弦乐曲《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

1.欣赏管弦乐曲《鲁斯兰与柳得米拉序曲

5.熟唱副部主题音乐,感受音乐中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情绪。

2.了解作曲家格林卡

格林卡在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中是占有特殊地位的,他常常被人们和普希金相提井论。

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语言的创始人,格林卡则是俄罗斯音乐语言的创始人。

人们总是以和谐而严整的浸透浓厚的生活意识的创作的人民性将格林卡和普希金联系在一起。

普希金和格林卡为饿罗斯古典艺术奠定了兴盛繁荣的基础。

  格林卡的遗产的历史意义,首先在于他奠定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牢固基础,并以其天才的真正的人民作品丰富了世界艺术,这种情况之所以成为可能,在于格林卡曾与人民的创作及俄罗斯职业音乐家的优良传统紧密地连在一起。

  格林卡是饿罗斯第一个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音乐艺术中最伟大的代表者井驾齐驱的作曲家,他以惊人的速度确立了新的艺术理想,创建了对世界艺术宝库中有着珍贵贡献的民族学派。

  在极度困难的历史条件下,格林卡始终不渝地坚持了音乐的大众性和人民性,格林卡的作品,热情而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和感情,这些作品确立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的道德徐理观念.格林卡在世界艺术的整个历史上是最具有人民性的作曲家之一。

  人民性是格林卡作品的主要特征,他的座右铭是“创作音乐的并不是我们,而是人民;我们不过是进行记载和改编。

  格林卡是伟大的民族天才,他善于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

  但他对其他民族的音乐宝藏也同样是十分敏感的,他在任何塌台都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加工方法,而这些方法又是从某些民族风格中演变来的,与此同时,他始终是一个坚定不移地拥护着民族艺术传统的俄罗斯作曲家。

  俄罗斯的古典艺术人师往往都具有宽广的见解和熟悉其他民族文化的能力的。

格林卡的许多作品都出色地证实了这一点。

  格林卡不仅通晓俄国的古典音乐,而且熟悉西方的古典音乐以及当时的音乐;他对所有的东西部有他自己的严正的判断。

巴赫和亨德尔、格路克、莫札特和贝多芬都是他所敬爱的作曲家。

格林卡虽然非常了解吸取世界音乐艺术经验的重要性,但他从未忘却俄罗斯艺术的独特性,从未忘却祖国音乐的使命,并且极度严格地要求民族风格的纯洁性。

他以敏锐而雪亮的天才眼光来观察古典音乐的总谱,同时还吸取了其中的优秀部分而继续走自己的道路.格林卡是以俄罗斯民族学派的奠基人而进入世界天才之林的,该学派在艺术历史上会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所有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在不同的程度上都是格林卡的继承人和门徒。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