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52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docx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

人物|一文读懂美国防长马蒂斯

导读:

1.美国《国家安全法》(1947年颁布生效)有一条特殊规定:

美国军官退役后想当国防部长,至少要等7年之后才有资格。

特朗普提名马蒂斯为国防部长时,他才退役4年,还差整整3年。

2.特朗普对他有个评价:

“很多人说他(马蒂斯)是最接近巴顿将军的人,这就是我们需要的。

3.马蒂斯66岁了也没结婚,把毕生奉献给了美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

如果一个男人对军队的爱超过了对女人的爱,那他对军队的爱得有多深

4.喜欢历史的军人不多,同时还喜欢哲学的军人就更少了。

马蒂斯对军事、历史和政治都喜欢,这种人看得比较远,比较深,不会局限在军事领域。

5.马蒂斯:

“我并不是仇恨科技,但是我们要谨慎考虑科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东西。

不要太过沉迷于科技可以让我们获胜的想法。

请大家来认识2个人:

我可以给点小提示:

他已经66岁,这个年龄如果在我们国家,估计已经在家写个字、画个画、养个花过退休生活了。

但这老头十分了得,在美国是个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

HisnameisJamesMattis(詹姆斯·马蒂斯),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的第26届国防部长。

特朗普对他有个评价:

“很多人说他(马蒂斯)是最接近巴顿将军的人,这就是我们需要的。

”巴顿大家都知道的,二战名将,好战分子,没有仗打就浑身难受。

我只要再说一点,大家就能记住这个人,而且想忘记都很难:

理论上,他当不了国防部长,结果,人家偏偏当上了。

为什么说从理论上讲他没有机会做国防部长呢?

因为美国《国家安全法》(1947年颁布生效)有一条特殊规定:

美国军官退役后想当国防部长,至少要等7年之后才有资格。

特朗普提名马蒂斯为国防部长时,他才退役4年,还差整整3年。

有人也许就纳闷了:

退役直接干国防部长不顺理成章吗,干嘛非要等上7年那么长时间?

要说清楚这个,得扯一扯美国的军事领导体制和指挥体制。

美国总统名义上是三军总司令,但由于不懂军事,需要一个专业人士帮忙,这个人就是国防部长。

而且,美国实行文官领导体制,以防武人掌权。

因此,国防部长不是军人,而是穿便装上班。

这与咱们国家的军事领导体制不同,我们这边也有国防部长,却是虚职,主要是为了军事外交方便(别国国防部长来访时出面接待应酬),咱们是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

美国也有军事委员会,但那是美国参议院的一个机构,和我们不同。

我在新书《这才是美军》里也写到这个问题(P194-195)。

在我们这儿,军校最高学府国防大学培养军事战略学博士,大咖金一南就是该校战略研究所所长。

但美军作为公认的NO.1,它的军校却没有军事战略学博士。

这是神马情况?

因为美国人认为,军事战略必须置于国家战略之下,如果到了战略层面还只谈军事战略,容易陷入以军事谋国家战略的“好战分子”误区。

这样说也许比较抽象,咱们来个形象的。

在美国战争或者动作大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开会镜头:

国安会一个干练的女助理积极出谋划策,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屑一顾,坚持大规模使用武力,而国防部长支持女助理,最后总统下决心,采取了比单纯武力更好的办法。

也就是说,参联会主席作为军方代表,鼓吹单纯使用武力不得人心,这是电影,也是现实。

现在再来看《国家安全法》那个7年禁令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一个将军刚退役就去当国防部长,很可能像电影里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出席一样,动不动就想露肱二头肌或者胸肌,国家可能被穷兵黩武的军人绑上战车。

所以,美国人决定,国防部长不能由现役将军退休后马上接任。

所以,美国的国防部长,有时候不是军人出身,而是商人。

比如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总统肯尼迪选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纳就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

总统特朗普提名马蒂斯当国防部长,但他说了还不算,得国会同意才能生效。

这意味着啥?

得破例,突破延续几十年的禁令。

说得难听点,国会要打自个儿的脸,它肯不肯?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参议院就投票通过了马蒂斯的国防部长任命。

[1]美国一向标榜法治国家,看来也不尽然,几十年的禁令,几分钟就破了。

美国最高军事统帅机构是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高大上的组织有哪些人呢?

雷打不动的成员有4个——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外交部长。

国防部长是老三,可见马蒂斯的地位非常重要。

美国的国防部长与中国的国防部长不同,权力大得很,而且至少未来4年都是咱们的主要对手,所以很有必要好好认识一下这个马蒂斯。

马蒂斯生于1950年,差不多与咱们新中国同岁,毕业于海军军官学院(5年制,别小看这个军校,它与美国陆军军官学院即西点军校齐名),兵龄长达46年。

为了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对马蒂斯有一个简明而深刻的认识,我给他总结了一个——“3+2”:

3个绰号,2大特点。

三个绰号

先来看他的3个绰号,很有意思。

第一个绰号:

“武僧”,英语(WarriorMonk)。

怎么来的呢?

可能有人会想到周润发主演的一部电影《防弹武僧》,不过两者没半毛钱关系。

僧人一般没老婆,这个马蒂斯就是个僧人,66岁了也没结婚。

他把毕生奉献给了美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是个武人。

武人+僧人,所以人称“武僧”。

中国有句话大家都很熟,孔夫子说的:

“食色性也”,没有一个男人不好色。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男人对军队的爱超过了对女人的爱,那他对军队的爱得有多深,可以想见!

而且,这种人的战斗力是非常可怕的!

既然说到这儿,我再扯得远一点。

我们军队过去打仗厉害,也和这个有关系。

比如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规定,只有军以上干部才可以结婚。

所以,许世友当上军长以后不久就结婚了,不少人来向他道贺,眼神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老许很骄傲地安慰大家说:

“老子这个军长是打来的,谁叫你们不好好指挥打仗,打到军长这个位置上不就可以结婚了吗?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结婚条件有所放宽,40岁以后,就可以找老婆了,而且组织会帮助物色。

后面这个,是一个当年的老前辈告诉我的。

他还说了一个细节,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次行军的时候,一个小战士偷偷看了路边的一个女人,然后被关了3天禁闭。

部队对个人的结婚做出这些规定,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部队的战斗力却得以长期保持。

道理很简单,一来你无牵无挂,没有老婆孩子的后顾之忧,二来你的心思只能用在打仗上,专心一意做一件事,就更容易做好。

马蒂斯呢,组织没有要求他不结婚,他是自愿单身的,军队就是他老婆。

这种人的专心程度和专业程度,可以想见。

 

第二个绰号叫“疯狗”,英语称maddog。

大伙儿都知道,狗要咬人,疯狗更会咬人。

外国媒体说马蒂斯是“疯狗”,主要指他嘴巴不站哨,是个大嘴,常常口无遮拦。

最“失言”的一次,是他曾对士兵们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们去阿富汗,找到因为妇女不戴面纱就对她们扇了5年耳光的家伙,那些家伙不应当属于人类。

因此,对他们开枪是极大的乐趣。

”“武僧”和“疯狗”这两个绰号,网上很容易查到,但他还有第3个绰号,知道的人不多——“混沌”(Chaos)。

神马意思?

指马蒂斯发明的“混合战争”理论,现在美军正付诸实践。

混合战争是神马东东呢?

有2层意思:

第一,搞定一个国家,不能只靠军事靠战争只靠武力,还得用上心理战、政治战等其他办法和手段。

美军最近一次对一个国家大打出手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到现在14年了也没对伊朗或朝鲜这样的所谓邪恶国家动手。

为什么?

它仗着自己的技术优势,三下五除二把伊拉克拿下了,打容易,打完之后发现太难善后想跑,太不负责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和人家姑娘谈恋爱,把对方办了,然后就说分手,当然不能这么不负责任。

马蒂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战争只有敌人说结束,才能结束。

”一个军人能有这种认识,相当了不起。

第二,美军不能孤芳自赏,让友军来适应自己,而要主动放下身段去适应友军。

现在电脑普及了,很多人都会用,我就用电脑打个比方:

美军很厉害,好比office2000,友军不行,好比office97,2000可以打开97,97打不开2000。

过去,美军老是要求友军升级成2000,可对方做不到啊。

所以,马蒂斯决定采取务实的做法:

主动适应友军。

两大个性

再来看马蒂斯异于常人的2大鲜明的个性。

什么叫“异于常人”?

等我介绍完,你会发现你对美国军人的印象完全被颠覆。

第一,他是武人,也是文人。

说来凑巧,马蒂斯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和我的专业刚好一样。

如果让大家猜,估计多半会猜错——历史。

他特别喜欢看书,个人藏书达7000册,比我多得多。

他有个战友叫恩尼斯,是海军陆战队少将,一次到他家作客,看到满屋子都是书,十分惊讶。

恩尼斯回忆说:

“马蒂斯阅读的书籍数量惊人。

当我打开他家的橱柜时,发现里面装满了书籍。

不只是军史,他热爱一切历史。

”马蒂斯经常带在身边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呢?

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的《沉思录》,这是一本哲学书。

喜欢历史的军人不多,同时还喜欢哲学的军人就更少了。

这种人看得比较远,比较深,不会局限在军事领域。

像马蒂斯这样喜欢历史和爱书的美军将领还有一些,其中一个叫施瓦茨科普夫,我书里专门讲到这个人,题目是《哪位将军“爱江山,更爱历史”》。

施瓦兹科普夫是谁?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90年代,我军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新军事革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海湾战争的爆发,美国人的高技术战争把中国军人震惊了。

在这场战争中,多国部队的总司令,正是这位施瓦兹科普夫。

美国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军官岗位轮换十分频繁,决不允许一个军官在一个单位一个位置待到4年以上。

施将军从军40多年,换了20多个岗位,也搬了20多次家,每次总带着同样的东西——45个大箱子。

美国军官搬家,如果行李在规定重量内,免费,超重得自掏腰包。

这位施将军宁愿挨20多次罚,也要带着这45个死重死重的箱子。

究竟是什么宝贝?

金条?

不是,全是书。

马蒂斯虽然爱看书,但对公文材料这类东西却十分讨厌,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

“PowerPointmakesusstupid”。

我在新书《这才是美军》里也说了这事(P235-236,《幻灯片损伤战斗力?

》),这里再多聊几句。

大家知道,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军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政工干部和军校教员必须“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讲课”。

说白了,就是上课的时候得有精美的幻灯片。

讽刺的是,咱们拥抱PPT的时候,美军却抛弃PPT了。

马蒂斯为什么说PPT把人变笨?

因为他觉得形式绑架了内容,过多的幻灯片让人放弃思考。

他会不会是杞人忧天了?

不是。

美国大学里也很少使用PPT,比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毕业大学上课就不用幻灯片,而是偶尔用粉笔,重在与学生做思维上的交流。

第二,马蒂斯不是技术控,而是头脑控。

很多人认为美军确实很厉害,但又觉得如果没有先进技术的支持,美国大兵也就那样。

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哪个更重要?

我在书里也进行了探讨(《军事技术VS战争艺术》,P21-22)。

在冷兵器时代,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不会有多大,所以指挥艺术重要。

就好像上学的时候,两个同学成绩差不多,谁考得好就看谁更努力谁发挥得好。

到了热兵器时代特别是信息化战争时代就完全不同了,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差距越拉越大,你指挥员的指挥艺术再高超手下的兵再多也没用。

全班30个人,你如果是倒数第一名,短时间内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发挥,也不可能赶上第一名,因为离得太远了。

2010年凤凰卫视做上甘岭战役的纪录片,在军区总医院采访了第12军的参谋长林有声老人,我当时也在场。

林老说到一个事:

美军经常用远程大炮打咱们,咱们连敌人面都见不着,很窝火,有兵就冲人家喊:

有种出来和老子当面锣、对面鼓……

现在社会上有什么大叔控,制服控,美军则是技术控。

美军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一路狂飙的时候,有个美国人却大泼冷水:

“我们的技术优势被高估了,因为谁都可以获得这些技术,并使用它们来对付我们”;“我们必须要降低对科技的热衷程度,不能相信科技可以解决这个被称作战争的问题,这根本指望不上。

在战争的历史中也从未发生过这种事。

只有人才是战争的解决方法……我并不是仇恨科技,但是我们要谨慎考虑科技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东西。

不要太过沉迷于科技可以让我们获胜的想法。

说这话的,就是马蒂斯。

有人可能觉得,这哥们是不是在给咱们灌迷魂汤呢,你技术搞上去了却说技术不重要,就好像现在有人挣到钱了说钱不重要。

局座张召忠下过断言:

美国人的科技停下来不发展,等咱们20年,咱们也赶不上。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可能忘了一件事——中国的原子弹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美国人1945年弄出来,我们1964年弄出来,不足20年!

原子弹是当时世界顶尖科技,咱们那么穷都搞出来,这说明什么?

只要下决心做一件事,做成的可能性非常大,何况现在咱们国家不差钱了!

马蒂斯不是作秀是清醒,他对科技并不感冒,那么他感冒的是什么呢?

一个6寸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

大家能猜到是什么吗?

还是用他的原话吧:

“在战场上最重要的6寸是你的两耳之间。

一次实战

再来看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费卢杰之战。

费卢杰是什么地方?

关注美军的人可能知道,不太关注的估计就不知道了。

费卢杰是伊拉克的一个市,位于首都巴格达以西69公里(相当于中国的张家口,在北京以西)。

费卢杰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呢?

 

美军虽然把萨达姆摆平了,伊拉克也到手了,但很多城市没法及时有效接管,成为武装分子的地盘,费卢杰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受雇于美国的4个建筑承包商被当地武装分子杀了,尸体被烧糊,然后挂在桥下示众。

建筑承包商相当于美军的小弟,小弟出事了,老大得管,负责去搞定这事儿得就是马蒂斯。

他先礼后兵,和武装分子进行谈判,说了一句很动情很文艺的话:

“我来到这里,想带来和平而不是大炮。

但我含泪请求你们,别和我瞎搞,否则我杀光你们。

”不过呢,人家不买账,那就只有一个选项了——打!

费卢杰之战打得很艰难很血腥。

我们可能感到意外,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只要城门破了,这城市也就搞定了。

那是冷兵器时代,但现在不同了。

在所有的作战样式中,城市作战的巷战最难打,很多强国军队都在巷战面前跌过跟头摔过跤。

最典型的有2次,一次是二战中,德军攻打莫斯科的时候,被巷战搞死了;一次是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攻打格罗兹尼(车臣首府),长驱直入市中心,结果被人家抄后路,损失惨重。

这一次,轮到美国了,马蒂斯会不会重蹈覆辙?

由于敌人混杂在平民当中,所以美军的很多高科技武器都用不上。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脑子打仗。

马蒂斯采用了新战术:

步步为营,逐街逐屋清剿,同时在后面留下守备部队和狙击手,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美军打巷战并不擅长,所以除了战术得当,还得有信心。

而马蒂斯恰恰是个做战场动员的高手,他对士兵们说:

“要向世界证明没有比海军陆战队更好的朋友和更强的敌人。

”他爱兵也是出了名的,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将军们得到了太多关注,但伤员名单中没几个是将军。

普通士兵们才值得关注。

”可见,马蒂斯不仅个出色的指挥员,还是个优秀的“政工干部”,跟着这样的老大干,有劲儿。

最后,他成功了。

注释:

[1]美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例外——马歇尔,他于1950年担任国防部长(1945年从陆军参谋长位置退役)。

马蒂斯这个结果很多人都知道,但具体票数知道的人不多。

34票对28票,赞成票仅仅多8票,看来不喜欢马蒂斯的人还是不少。

作者简介:

许述,军事学博士,曾在《解放军报》、《军事历史研究》等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嘉宾,曾接受《文汇报》专访;合著的《打胜仗》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青少年必读的100种好书;《这才是美军》(王洪光中将、戴旭大校作序),上市1个月两次加印,在京东新书热卖榜常居TOP3,登上三联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进入美国纽约州图书馆。

今日头条“礼遇计划”获得者、大鱼奖得主、今日头条、百家号、红日计划、网易、《中国国家历史》签约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