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543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施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结构施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施组.docx

《结构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施组.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施组.docx

结构施组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1.1.1工程名称:

常州市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工程-东辅楼

1.1.2建设单位:

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北广场项目办

1.1.3设计单位:

江苏筑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1.4监理单位:

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1.5总承包单位:

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1.1.6工程地点:

常州市新堂路、永宁路口。

1.2建筑设计概况:

1.2.1常州市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工程东辅楼地上三层,一层上大部分区域有一夹层,建筑物呈长方形,东西向长度92.4米,南北向宽度32米,层高3.6米、4.2米不等,沿建筑物纵向轴距8.4米,横向轴距6米、7.2米、8.4米不等。

建设高度16.2m,总建筑面积10510m2。

1.2.2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200,设计室外标高-0.300,相当于绝对标高+4.900。

自然地坪标高+4.900。

1.2.3外立面主要采用横隐竖明框架式玻璃幕墙,底层室外走廊等局部采用干挂花岗岩。

屋顶天窗采用钢化夹胶中空低辐射安全玻璃。

1.2.4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二级,防水材料主要为抗渗混凝土自防水及SBS防水卷材。

1.3结构设计概况:

1.3.1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7度,安全等级二级。

1.3.2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体系,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等级三级。

1.3.3场地土层分布均匀,首层填土下均有

硬塑粘土,

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缺失,

层粉质粘土大部分缺失,地质土层分布情况如下图:

土层分布图

1.3.4本工程无地下室,采用天然地基,柱下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首层墙下为砖砌条形基础,基础埋深约相对标高-2.3米(绝对标高+2.9米),基础持力层位于

层粘土层上。

1.3.5首层结构采用素土夯实上铺120厚碎石,其上再施工面层,夹层至屋面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电梯基坑混凝土强度等级C30S6,梁、柱、板、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C40,圈梁、构造柱混凝土采用C20。

1.3.6最大梁截面为400*700,其余截面有300*700、250*550、200*400等,柱截面尺寸500*500、600*500、800*800。

1.3.7±0.00以下砌体采用MU10混凝土实心砖,M10水泥砂浆;±0.00以上砌体采用MU5混凝土空心砌块(容重不大于900kg/m3),M7.5混合砂浆。

1.3.8自一夹层(3.550)起至屋面层,在1-6~1-7轴间设有1000mm宽后浇带。

1.3.9每层部分梁内设有无粘结预应力。

1.4场地与环境:

1.4.1东辅楼为常州市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工程的单体之一,位于整个工程场地的东南侧,东侧为其他施工单位的施工道路及办公区,南侧为城际铁路施工场地,西侧为城际铁路站屋施工场地,北侧为常州市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工程站前广场施工场地,其中西北角紧邻站前广场的13#楼梯。

1.4.2东辅楼施工用道路采用原有的站前广场施工时的施工道路,根据东辅楼所处位置,主要利用原有的2#、3#大门作为主要出入口。

1.4.3东辅楼场地内原有铁路用高压输电线,经与业主协调已搬迁完成。

1.5施组编制说明

1.5.1东辅楼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业主下发的设计蓝图。

1.5.2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于结构阶段,装饰施工方案另行编制。

2施工部署

2.1总平面布置:

2.1.1东辅楼开始施工时,常州市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工程其他单体已开始施工近四个月,因此现场施工道路及施工设施主要利用原有的,在紧邻东辅楼四周需另行浇筑施工道路。

施工道路宽度根据现场条件,道路做法为200厚C20混凝土,内配φ10@200钢筋

2.1.2常州市客运中心及综合配套系统工程场地地址位于常州市新堂路与永宁路交界处,东辅楼位于场地内东南侧,与站前广场相邻。

整个工程东、西、北侧均有施工道路,现场设四个大门。

由于东侧有一汽车坡道,与东辅楼同时施工,因此东侧施工道路无法为东辅楼施工服务,材料运输主要从东侧围墙外施工便道走。

2.1.3在东辅楼东北侧正对施工便道部位开始5#大门,作为东辅楼车辆进出主要出入口,并在西南侧开始6#大门,作为材料运输及混凝土泵车施工的备用通道。

2.1.4现场办公及生活设施仍然利用原有1#门处的办公室及生活区用房,标养室及材料仓库也位于此处,东辅楼周围仅设材料临时堆场及周转材料堆场。

2.1.5视实际情况,在施工时对现场场布进行调整,以达到有利于施工安排、有利于各分包之间衔接协调、有利于文明安全施工、有利于施工质量的要求。

2.2结构施工阶段用电平面布置:

2.2.1东辅楼施工用电由位于整个场地东南侧的400KVA箱式变压器提供

2.2.2通过电缆将电源接入东辅楼施工区域的总分配电箱内,电源接入时通过道路的应有保护措施。

2.2.3施工现场电缆线沿围墙墙角四周铺设。

需过路口的电缆应埋入地下700mm,回砂填平。

2.2.4电箱按场布均匀合理放置。

电箱、用电器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钢筋施工时更要对接入现场的电器进行检查,采取绝缘措施。

2.3结构施工阶段用电和场内排水布置:

2.3.1施工现场排水沟,沿基坑和围墙布置。

并接至整个场地东侧的排水沟内,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符合要求的废水通过有关管线排向市政管网。

2.3.2基坑内的废水、泥浆、基坑井点排水通过潜水泵、泥浆泵引入场内的排水沟内,再通过整个场内的排水沉淀系统,排向市政管网。

2.3.3挖土施工时在条形基础交界处适当布置集水井,条形基础槽内的水排至集水井,通过泵将集水井内的水抽至场地排水沟。

2.3.4东辅楼施工用水通过整个场地的支管接出的2寸水管提供,通向施工各个部位及场所。

2.4垂直运输布置

2.4.1东辅楼结构施工阶段布置一台25T汽车吊作为材料主要垂直运输的设备,汽车吊停靠于东辅楼施工道路上,并可根据需要机动布置。

2.4.2在二结构施工阶段,在东辅楼东南侧布置一台两柱一笼,主要用于砌体、砂浆等材料的运输,不得用于人员垂直运输。

2.4.3落地材料周转平台:

2.4.3.1在上部结构施工初期,设置落地周转平台。

落地周转平台由48脚手管搭设而成,立杆间距800×800,四个立面均布置剪刀撑,周转平台内部双向各增加一道剪刀撑。

2.4.3.2落地材料周转平台平面大小约40004000,搭设于脚手架外侧,与脚手架分离,与结构间层层拉接。

2.4.3.3落地周转平台设置在地面北侧施工道路上,部位。

其中,实地搭设的材料周转平台从地下室顶板搭至三层楼面(±0.00~11.35)。

2.4.3.4落地材料周转平台顶层铺竹笆,四周设栏杆,限载1.2吨。

3施工流程

3.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场地平整、道路施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开槽开挖→独立基础混凝土施工、条形基础砖墙砌筑至±0.00→基础土方回填、夯实→铺碎石基层→浇筑C20混凝土面层→夹层排架搭设、钢筋混凝土施工→二、三层及屋面层框架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

3.2每一施工段内的施工流程见下图:

 

 

4主要施工方案:

4.1测量方案:

4.1.1轴线控制:

4.1.1.1本工程采用坐标法进行总平面定位,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轴线引测。

业主提供的常州测绘院测量控制点由于均位于基坑开挖范围内或主要进出口通道上,在施工期间已全部破坏,经我方自行引测并经业主、监理符合,现在场地内另行设立五个测量控制点,其中KZ1、KZ2位于站前广场北侧施工各道路,KZ3、KZ4位于站前广场东侧施工道路,KZ5为场地东南侧水塔尖。

根据东辅楼所处位置,选择KZ3、KZ4、KZ5作为东辅楼轴线定位的外部控制点。

4.1.1.2基础开挖及首层结构施工前,利用全站仪从外部控制点放出轴线四个控制点,并请监理复核无误后进入下道工序。

4.1.1.3根据轴线控制点,利用内部轴线及相互关系,放出轴线及基础梁、柱线。

4.1.1.4随着结构逐层施工,轴线控制点利用在楼板上的留洞逐层向上传递,利用外部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无误后进入下道工序。

4.1.2标高控制:

4.1.2.1根据业主提供的常州测绘院的测量基准点,利用索佳C32自动安平水准仪引测现场标高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设两个,分别设置在东辅楼东西侧的场地围墙上。

其中一个点作使用点,另一个作为校核点。

4.1.2.2首层回土及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将标高引测到混凝土面层上,在轴线控制点留洞部位各设一个标高基准点,在其中的三点利用钢卷尺吊线锤往上引测,并用水准仪进行校核。

引测采用同一把经检定的钢卷尺。

每一层结构板施工完成后,用测距仪复核标高值。

4.2基坑排水方案:

4.2.1基坑排水:

4.2.2墙下条基及柱下独基采用放坡开挖,利用开挖的条基沟槽排水,在沟槽交界处设集水井抽水,保证土体干燥。

4.2.3基坑开挖到基底标高时,利用条基沟槽及四周一圈明沟形成基坑排水系统,在基坑转角及中间每隔15米左右布置集水井,坑内的地表水通过排水沟汇集到集水井,由泥浆泵(潜水泵)抽到基坑外围排水沟,经过沉淀后排入市政管道,以确保基坑干燥,便于基坑土方开挖。

4.2.4在东辅楼的基坑周边设排水明沟,明沟与站前广场的排水明沟连通,场地明水及集水井内水排至明沟后,经站前广场明沟排至3#门处沉淀池内,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4.3土方开挖施工:

4.3.1概况:

4.3.1.1本工程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基础挖深2米,本工程因工期紧土质差,采用一次性大开挖,四周按1:

1放坡。

4.3.1.2土方开挖总体流程为自东向西,后浇带两侧一次开挖到位。

4.3.1.3斜坡护坡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根据之前其他单体施工经验,

层土若为旧房地基等密实土层,则不需其他护坡措施,若斜坡为松散回填土,则斜坡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内加钢丝网片的护坡形式。

4.3.2开挖流程:

●在土方开挖前,在场地上弹出开挖灰线,严格控制开挖区域。

●配备2台EX-370挖机进行独基、条基沟槽开挖,挖土方向由东向西进行;运土车开至开挖场地内,挖出的土方直接装车外运。

4.3.3土方施工管理要点:

4.3.3.1土方施工前,总包对土方施工单位进行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的交底。

4.3.3.2土方开挖前由关砌根据定位轴线定出轴线位置,按独立基础外一米为工作面放出基坑灰线,同时边坡线

4.3.3.3视情况做好护坡工作,若确实需进行护坡部位,应紧跟挖土进度做好护坡工作,护坡采用50厚1:

2水泥砂浆内加1.6厚(网格间距25mm)钢丝网片,钢丝网片采用Φ8钢筋固定。

4.3.3.4利用条基作为基坑排水明沟。

在条基转角及中间相应位置布设集水井,集水井低于排水沟面500mm。

明水经排水沟流入集水井,通过集水井内的水泵抽入基坑周围一圈明沟。

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集水井应紧跟挖土进度及时挖好。

4.3.3.5土方开挖时,应将挖土放坡坡度控制在1:

1左右,局部挖土速度不宜过快过猛。

4.3.3.6若遇雨天挖机下铺设走道板,派专人指挥挖机的移动和观察挖机底的土体松动情况,以防不测。

4.3.3.7严格控制挖土标高,预留200厚土进行人工扦土。

4.3.3.8施工现场成立由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土方施工单位相应人员组成的抢险小组。

如在土方开挖中出现险情及时到位,进行解决。

4.4垫层施工:

4.4.1土方开挖至基底标高后立即进行基础垫层施工。

垫层施工随土方施工跟进。

4.4.2垫层施工前办理好地基验槽手续。

4.4.3用C32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竹板桩涂红油作标记,严格控制垫层面标高,允许偏差±10mm。

竹板桩布置间距2m×2m。

4.4.4垫层砼标号为C15,垫层砼采用一至二台汽车泵软管布料(视开挖完成面大小而定)。

4.4.5独立基础下垫层厚度100mm,条形基础下垫层厚度200mm。

4.4.6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轴线、标高引测。

4.5基础施工

4.5.1独立基础施工

4.5.1.1钢筋施工

●本工程柱下独立基础有2200*2200*450、3100*3100*600、4000*4000*800三种尺寸,独立基础无上层钢筋。

●在关砌测量垫层标高后,设置保护层砼块,下层钢筋下料按间距先放下层的下皮钢筋,在下皮钢筋上用粉笔或滑石在做出上皮钢筋的位置再安放上皮钢筋,所有纵横节点用铅丝扎牢,形成下层网片。

●柱钢筋绑扎在下层钢筋之上,并采用Ф20斜向60°钢筋将其临时固定,每遍两道,与独立基础下层钢筋焊接。

●柱基础施工高度至±0.00,柱纵向钢筋按规范要求伸长及错开。

4.5.1.2模板施工

●独立基础模板采用木模板,格栅采用50*100木方。

●在独立基础外土层上搭设地锚桩,间距1500mm。

钢管与地锚桩连接撑至木方格栅,上下口各撑一道。

4.5.1.3混凝土施工

●独立基础混凝土施工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待基础表面收水后拍实。

4.5.2条形基础施工

4.5.2.1条形基础形式为在200厚C15垫层上砌筑200宽混凝土实心砌块的形式。

4.5.2.2砌块采用MU10混凝土实心砖,砂浆为M10水泥砂浆。

4.5.2.3条形基础砌块砌筑高度1790mm,顶标高-0.31,上设200*250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顶标高-0.06,构造柱插筋在圈梁上预留。

4.6钢筋施工方案

4.6.1概况及总体管理措施

4.6.1.1本工程采用现场加工成型的方法制作,原材料进场时必须附有质保书。

试验员应在监理见证的情况下,取样进行原材料复试,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才能进行加工。

4.6.1.2钢筋绑扎前,钢筋翻样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内容包括:

严格按图施工、绑扎顺序、钢筋规格和间距、保护层垫块及厚度、钢筋搭接位置及长度。

4.6.1.3在关砌弹出边线以后,必须经项目工程师、质量员、钢筋翻样等人员验收合格以后才能绑扎柱钢筋。

如发现柱钢筋移位,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改以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柱钢筋绑儿应严格效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

绑扎完毕以后,须经质量员及监理隐蔽验收合格以后方能封模。

4.6.1.4分部工程的钢筋完成后,浇砼前,应在柱的插筋上设置红色标高控制符号,在板面每2m间距预留标高控制钢筋,设置红色符号,及时对各类钢筋的标高进行控制。

如有不符,立即纠正。

4.6.1.5钢筋施工完成后应保护钢筋,薄弱部位严禁踩踏。

4.6.1.6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间距,以及弯钩形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未经技术部门同意,原则上不得代换钢筋,发现钢筋相碰等情况,不得采用预热法校直和弯曲钢筋。

4.6.1.7柱插铁绑扎前将轴线引测在上下皮铁上,放出柱身线,检查无误后,在上下皮铁上电焊固定箍筋或引铁。

竖向插铁位置正确后将插铁与箍筋或引铁固定。

4.6.2钢筋成形施工

4.6.2.1钢筋采用现场加工成型钢筋,钢筋堆场及加工场位置见相应的场布图。

4.6.2.2对进入现场的钢筋必须根据清单进行整理、分类,按照施工顺序分类堆放整齐。

4.6.2.3钢筋翻样严格按相关规范、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成形设计。

4.6.2.4一级钢做180弯钩,圆弧直径不小于2.5d,平直段不小于3d,三级钢做90、135弯折,弯曲直径不小于4d;箍筋的末端应做135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等于箍筋直径10倍。

4.6.2.5钢筋在调直过程中,一级钢的冷拉率不大于4%。

4.6.2.6钢筋加工应做到几何尺寸正确;箍筋平整不翘曲,角度正确。

135弯钩的角度、长度、曲率半径正确;钢筋切断面不弯曲。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10mm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20mm

箍筋内净尺寸允许偏差±5mm

4.6.3钢筋连接施工

4.6.3.1独立基础、电梯基坑混凝土强度C30,框架结构柱、梁、板、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4.6.3.2直径大于或等于18mm的钢筋采用等强滚扎直螺纹连接。

4.6.3.3框架钢筋的搭接长度要求

钢筋直径小于18时:

I级钢筋为24d,Ⅲ级钢筋为36d(绑接)

4.6.3.4框架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

●钢筋直径小于25时:

I级钢筋为20d,Ⅲ级钢筋为30d

●钢筋直径大于25时:

I级钢筋为25d,Ⅲ级钢筋为35d

4.6.3.5任何情况最小锚固长度为250,最小搭接长度为300。

4.6.3.6同一连接区的机械连接接头和焊接接头的接头数不大于50%。

同一连接区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下列要求:

梁、板、墙≤25%;柱≤50%。

且错开。

4.6.4钢筋支架的施工和保护层厚度的控制

4.6.4.1在梁、板、柱按照1000间距梅花形布置好砂浆垫块。

对于柱一周设4个,竖向以1500的间距布置。

4.6.4.2为确保板筋上下皮钢筋间距,在上下皮钢筋中采用“S”形钢筋支架,该支架小立柱及“S”形横梁均为Ф10钢筋,单向放置,相互间距不大于1500,长度根据板大小而定。

支座旁的首个S支架距离支座不应大于1000。

4.6.4.3采用垫块或专用保护层垫圈置于构件外层钢筋上,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同时控制钢筋内档尺寸,防止保护层厚度过大,而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

4.6.4.4各种构件保护层厚度见下表:

部位

保护层厚度(mm)

15

25

30

4.6.5独立基础钢筋施工

4.6.5.1本工程柱下独立基础有2200*2200*450、3100*3100*600、4000*4000*800三种尺寸,独立基础无上层钢筋。

4.6.5.2在关砌测量垫层标高后,设置保护层砼块,下层钢筋下料按间距先放下层的下皮钢筋,在下皮钢筋上用粉笔或滑石在做出上皮钢筋的位置再安放上皮钢筋,所有纵横节点用铅丝扎牢,形成下层网片。

4.6.5.3柱钢筋绑扎在下层钢筋之上,并采用Ф20斜向60°钢筋将其临时固定,每遍两道,与独立基础下层钢筋焊接。

4.6.5.4柱基础施工高度至±0.00,柱纵向钢筋按规范要求伸长及错开。

4.6.6楼板钢筋施工

4.6.6.1本工程结构楼板厚度为150mm。

4.6.6.2铺设平台钢筋之前应符合以下几点:

①平台模已全部铺设完毕;②梁柱节点、梁梁节点模板已经全部固定,模板拼缝符合要求;③模板已涂刷脱模剂。

4.6.6.3钢筋施工前,应及时安放混凝土保护层砼块。

严禁将钢筋直接放在板底模之上。

4.6.6.4下层钢筋完成后,应设置“S”型钢筋支架,支架间距1.5m,支架高度按板的厚度、板的钢筋和保护层厚度、相邻钢筋的关系决定。

如遇特殊情况立即调整。

4.6.6.5板钢筋安放时严格按设计图纸的间距进行施工,错开钢筋接头的位置,对于需要焊接的部位,焊接时必须满焊,焊接长度、宽度严格按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需要绑扎的部位,应满足搭接的要求。

4.6.6.6在板筋绑扎完毕以后,应注意产品保护。

人员走动时,宜铺走道板或夹板,以避免钢筋被踩弯变形。

4.6.7柱钢筋施工

4.6.7.1柱钢筋在楼面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固定,不得松动移位。

其中,柱头钢筋必须上下各套一只定位环箍,定位箍筋应相对较小一些,并且与梁的主筋点焊;

4.6.7.2留设的柱钢筋,高度不宜过高。

但应满足钢筋接头错开的要求。

4.6.7.3箍筋按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上升而放置,防止纵向受力钢筋的偏位。

并及时用铅丝扎牢。

4.6.7.4高度过高,应设临时钢筋支架,还需设临时登高加,保证工人施工的安全和施工的质量。

4.6.7.5柱钢筋完成后,必须设保护层圈或用铅丝挂混凝土块,1000一道。

4.6.8梁钢筋的施工

4.6.8.1梁钢筋施工必须在底模验收合格且方可进行。

4.6.8.2多梁交错处的钢筋设置,应严格按照钢筋翻样的交底顺序进行绑扎,以保证钢筋绑扎完毕以后保护层的准确性。

4.6.8.3必须先绑扎好柱头箍筋才能穿插梁的主筋,粱的钢筋必须在梁侧模封模之前绑扎好,梁的上皮铁搭接于跨中1/3处,下皮铁搭接于支座。

4.6.8.4梁钢筋施工前,应用钢管搭设钢筋支架,待梁扎好后在整体安放入模。

入模前必须放好保护层垫块。

4.6.8.5梁柱节点的环箍,必须按工程施工图纸的要求做到不漏放、不少放。

4.6.8.6在主次梁相交部位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和吊筋。

4.6.8.7为方便钢筋绑扎操作,梁柱节点处的模板设计成统一规格的专用模,该模应编号,以方便管理。

4.6.9楼梯钢筋的施工

4.6.9.1为保证楼梯施工的质量,本工程楼梯将顺延结构一个层面再施工。

4.6.9.2平台梁的钢筋留设时在模板上留一排木模板,为穿钢筋准备。

梯段板的钢筋,预留后弯进梁内,待以后施工。

4.6.9.3在休息平台和上下梯段板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处留梯段板的钢筋。

4.6.9.4楼梯钢筋施工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垫隔板或斜设走道板满足施工人员通行的要求。

4.6.10填充墙钢筋的施工

4.6.10.1填充墙拉结筋与结构柱连接采用钢筋种植的方式。

4.6.10.2由关砌弹出填充墙位置后,在相应的板墙和柱上做出墙线,每500设一道种筋点,每道2根。

4.6.10.3填充墙种植钢筋为φ6圆钢,种植深度150mm。

4.6.10.4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植筋施工。

4.6.10.5种植顺序:

清理基层→钻孔→清孔→打入胶水→植入钢筋→养护

4.6.10.6在埋入后规定时间内应做好养护工作,不应使其立即进入受力状态。

4.6.11钢筋连接的施工

4.6.11.1现场钢筋连接情况:

●直径大于或者等于16mm的竖向及水平钢筋连接采用滚扎直螺纹。

●直径小于16mm的钢筋采用绑扎连接或搭接焊。

4.6.11.2对于现场进行的滚扎直螺纹连接,应符合以下几点:

●进行现场钢筋连接时应检查钢筋和连接套丝扣和清洁完好;

●当用于预埋接头时,应检查戴连接套筒钢筋的固定可靠性、外端密封盖的齐全;

●连接丝头必须用管钳旋合顶紧,外露丝扣数不得有2扣以上的完整丝扣。

4.6.11.3对于现场进行的搭接焊连接,应符合以下几点:

●施工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焊缝的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

●焊接过程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4.7模板和排架方案:

4.7.1概况和总体措施

4.7.1.1独立基础侧模采用木模板,格栅采用50*100木方。

4.7.1.2平台板模板采用优质九夹板,本工程楼板厚度150mm。

搁栅采用扣件管,在九夹板接缝处采用50×100木楞作搁栅,扣件管搭设排架。

其中搁栅间距不大于400mm,排架立柱间距900mm。

4.7.1.3梁模采用优质九夹板。

本工程最大梁截面为400*700,其余截面有300*700、250*550、200*400等。

4.7.1.4模板在使用前,应涂刷水性脱模剂,严禁涂刷油性脱模剂,以提高模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易保证拆模时不损坏砼表面。

4.7.1.5施工前应认真熟悉有关施工图纸、交底纪要,同时应及时绘制模板排列图,对于梁柱节点、主梁次梁节点应重点画出模板排列图,该预制或定加工的模板,由翻样绘图申请,项目工程师同意后进行。

4.7.1.6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重点部位应重点交底。

对于施工中的难点、重点,应在交底纪要中明确,并记录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