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76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重庆市巫山县朝云小学王一林邮编404700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新课标理念,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有组织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形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

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以现在有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的设计。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选好创设情境主题,激发动机。

因为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

因此,数学情境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样才能促使儿童的经验数学化,使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数学味,展现数学课的灵魂。

这样才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展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折纸,剪纸等活动充分感知图形的对称性,在这个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生活中那些地方运用了轴对称图形。

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二、明确学习任务,指明方向。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包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

才能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之结合起来,把任务分解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让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

而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只是流于形式在附和。

在教学中要注意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善于表达的和不爱发言的搭配,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例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

要求在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了任务。

从而为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分工协作。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保证合作探究的时间,不要走过程,草草了事,特别强调的是小组中的每成员都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事做,这样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营造合作探究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

氛围的营造不单单是教师的几句话,几个动作或几个情境的创设。

教师可以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开展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对于那些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前就已了解或熟知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汇报来完成,有必要的可以搞一点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却有模棱两可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来完成,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形成小组学习成果。

  

例如:

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购物,于是孩子们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利用学具中的钱币买不同价格的东西,每个人都兴高采烈。

使学生在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喜悦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商品交换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又拓宽了学生认识的视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交流评价,增强信心。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

在学生交流中,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小组的活动意见成果,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虚心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

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

在教师作出评价是要突出整个小组不突出小组中的某某学生。

从而使孩子们在合作中更好的成长,在集体中不断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新课标》2011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