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5797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困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doc

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小学学困;2012年6月我们《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一)内部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2、学习意志不强;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5、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全面;7、依赖心理强;

(二)外部原因;1、教学评价方式原因;2、教材原因;3、社会原因;

关于“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的小学学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2012年6月我们《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课题组成立后,就立即着手就各实验学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家长、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各实验学校班级多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相关数据的整理,通过认真分析与讨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我们认为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我们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部分。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

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

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

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

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

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学习习惯差、学习效率低。

学困生基本上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

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够全面。

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力差。

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7、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

依赖心理的存在,使之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解答问题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教学评价方式原因。

目前,仍然在唱“主角”还是教学成绩的高低。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学校、家长对学生成绩的期望值高,教师的应考思想会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中,学困生始终跟不上班级整体步伐。

2、教材原因。

现行教材多为探究思维内容,知识难度对学困生而言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再加上学科教学的重要性都在加强,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3、社会原因。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变革,思想意识处于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必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致使他们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

许多事例还证明,一个厌学、逃学的学生背后往往有几个或一伙不三不四的小青年。

这都说明了净化社会空气、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4、学校教育方法的原因。

在教学中以至整个学校生活中,如果对学生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常常给学生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和无法忍受的刺激,导致严重的损失或后果。

方法不当一般表现为教师的教育不公正,批评不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教师态度冷漠,缺乏应有的同情心;或态度粗暴,经常训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惊慌失措,良知变得迟钝麻木,丧失了对情感、对知识的感受性。

5、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

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偏向,以教师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

生,致使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家庭的原因。

我们经常面临一个班有多数的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

隔代多溺爱,要么不管,要么无力管,要么管而不听。

还有极个别学生不仅言语不尊重老人,还存在动手打老人的现象。

远方的父母大多因无法照顾孩子而新存内疚,只好在物质上多满足孩子,导致部分学生用钱无度,伸手就要,不感恩,不体谅,学习也可想而知。

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

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另一方面又过分地溺爱,造成了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是老师的事,学生犯错后,不主动与教师配合,甚至“护犊子”,倒打一耙,与学校、老师发生冲突,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

有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是过分溺爱、百般呵护,就是严加管教,大声训斥,稍有过错,便是责骂甚至体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庭成长环境不良,父母沾有酗酒、赌博、偷盗等恶习,或夫妻不和闹离婚,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应有的家庭温暖,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

7、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学生个人遭遇车祸、摔伤等意外伤害或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重大家庭变故,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能及时从思想上解决,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综上所述,在下一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针对以上学困生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应对和转化策略,制定相关的具体实施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