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5988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物理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计算题

14.15.19.20

16.17.18

15.16.18

13.14.17

各范围所占分值

61分

57分

8分

12分

62分

60分

百分比

40.8%

38%

5.3%

8%

41.3%

40%

从上表可以看出,03、04两年,无论从试题分布还是从试题赋分上,基本上保持了考试大纲中,5个“8”,尤其2004年考卷中,力、电两部分所占比例略高于高考说明中的38%,而热学、光学考查的知识点略低于考试说明中的8%。

由此可看出:

(1)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电学是高中物理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第一线的老师,还是高考命题专家对这部分知识的重视与表青是相同的。

(2)缩小了热学、光学知识的所占比例,这与考试说明中热学部分均为I级要求,且删去了涉及气体状态参量变化的所有定量计算有关。

由此可见,高考命题专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范围组织试题,基本按照考试大纲中各部分知识所占比例及高、中、难题的比例合理设置试题。

总之,2004年试卷体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求改、稳中求新”以及“三个有利于”的命题原则。

全卷在保持一定的传统题目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改革。

2.今年物理试题的特点。

(1)今年的试题更注重基础,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选择题强调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今年高考对光学、原子物理、热学、机械波的考查仍以选择题出现,即第1、2、3、5、7、8、9、10题,它们重点考查对原子跃迁、光的本性、射线本质、波动过程、热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其中既有陈题(第2题、第4题、第6题、第8题、第11题、第14题等),又有创新题(第10题、第12题、第18题等),对考纲新要求的内容做了重点考查。

深度比平时教学中的要求有所提高,如第16题考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力学多普勒效应现象达到I级就行了,而试卷中将多普勒现象与运动进行结合,从而考查了考生综合和迁移能力。

从试卷难易程度看,较易题为第1、3、4、5、6、13、14共48分占32%;

中等难度题为第2、7、8、9、11、12、15、17共67分占45%,难度较大的题为第10题、第16题、第18题共35分占23%。

即易、中、难基本上达到3:

5:

2的要求。

(2)试题注重了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以致用。

例如:

第10题考查的知识点是X射线产生的微观机制和能级的概念,书本上关于X射线的产生只有简单的“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试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原子的内层电子是如何受激发的,并要求在此基础上讨论和计算这就要学生不仅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且要求能深刻理解氢原子模型中原子的能级、跃迁等知识,并能实现知识的合理迁移。

因此本题是一道情景给予题,考查了学生怎样通过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7题给出了汤姆孙测定电子的比荷的实验原理图,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搞清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从而建立模型根据物理规律和几何关系、解出结果。

3.试卷针对往年高考中学生常见错误和薄弱环节,对重要考点再次考查。

以强调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试卷第8题画同一个波源引起的两列波中的两个质点P、Q,在Q点开始振动以后的图象。

这和去年江苏卷中的第7题画弹簧振子在不同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的要求是相似的。

再如:

试卷第14题中的第2小题,求电路接入电压表使电路发生变化后电容器带电量变化了多少,这和去年高考(江苏卷)的第16题求开关合上后通过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R4的总电量有相似之处。

4.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目标”中的五种能力。

(1)理解能力的考查

例如:

第1题只有正确的理解光的本性,才能正确选项。

第2题必须正确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才不致出错。

第3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α、β、γ三种射线的本质及衰变规律。

第5题若不能正确理解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的关系及决定它们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便不能对题给选项做出正确的选择。

(2)推理能力的考查

第4题,须据圆周运动的供需平衡条件,才能推理出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变化时所引起的其它量变化,第12题对黑箱内元件的推断。

(3)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第10题,分析产生X射线的物理过程。

第11题,分析游标卡尺50等分的原理。

第15题,分析出平衡态的四个位置。

第16题,对多普勒效应的分析推导。

第18题,考查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把握程度,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16题需根据具体问题,作出示意图建立模型,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解方程,第19题用递推法求解第8题,涉及振动图线X—t,第12题作出uab-t图线。

(5)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能力考查在物理高考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希望通过考查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

从2004年实验试题来看,11题考查了考生对5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考生如果没有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很容易读错,12题是关于二极管的12分的实验题,它不仅将二极管运用到实际电路中,还要求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另外一个实验中,要求较高。

(6)关注一般能力的提高

一般能力是指多学科综合起来又具有共同特性的能力,如:

①认识与表达能力(第12题)

②应用与迁移能力(第10题、第16题)

③筛选与判断能力(第8题)

④求异与拓展能力(第15题)

⑤分析与评价能力(如2003年上海卷的第11、20题,04年上海卷的第19题)

总之,2004年的高考卷较好地实现了《2004年考纲》提出的命题思想,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加强实验,稳中求变,适度调整等特点,而对2005年高考,我们应怎样抓好高三物理复习呢?

这就是我下面向大家汇报的第二面:

2005年高考复习方略。

二、2005年高三物理复习策略

回顾我校的高三物理的复习经验,我们认为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科学、有序、有效的复习,是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物理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制订复习规划,完善知识体系,抓好复习时段安排

要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首先应有一个总体的复习规划,一般来说高三物理可以分成三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标是知识积累,第二轮主要目标是综合能力培养,第三轮主要目标是回归和总结。

针对高三学生在各个阶段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情况,各轮复习应有不同的重点与目标。

1.首轮夯实双基,把握实质,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刚进入高三复习时,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往往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分析能力更为欠缺,所以第一轮复习要注重“细”、“实”,所以在为期5个月的时间内按知识结构系统的章节复习,在复习中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全面复习不等于对所有的知识复习都平均用力。

对一些核心知识,要力求深刻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熟练地应用。

从知识板块来说,力学和电磁学是核心,这个核心地位在今年的物理高考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实验题和计算题都是力学和电学题。

在这些板块中,又各有核心知识点,如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电学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示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场、磁场等。

仍以今年物理高考题为例:

在仅6道的计算题(第13~18题)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就有2道(第15题的加速度为零,第17题的加速度不为零,第17题还应用了动能定理。

第18题应用了动能守恒定律,第14题应用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16题应用了运动学规律。

对核心知识的考查如此之集中实在引人注目!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对这些核心知识的考查也一直是经久不衰、常考常新。

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二者不可偏废,这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因为:

第一,核心知识需要其他知识支撑。

例如,你想要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你就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力,必须会选择研究对象(涉及整体法和隔离法),并能对之作全面的受力分析(涉及具体的各种力,如电场力、磁场力等),还要能对这些力进行合成(涉及平行四边形法则),公式还涉及质量和加速度,而质量又涉及惯性概念。

加速度又涉及一系列运动学公式(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几组公式)及相关概念,从这个方面来说,突出重点对于全面复习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以这样的联系来建立知识网络,有助于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对知识的提取。

第二,解一道物理题,特别是较复杂的物理题,既要用到核心知识,又要用到其他知识,缺一不可。

第三,高考题有较大的覆盖面,有不少题目直接考查非核心知识的,今年物理高考题的10道选择题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

而且每年考查的非核心知识点往往是游移不定的。

将来,也许你看好的某个知识点没有考查,而考查的恰好是你的知识盲点!

因此,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必须全面复习,不能心存侥幸,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又要突出重点。

第二,把握“细、深、透”的适度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层次不同,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速度也不相同,复习目标设定的过高,必然在“细、深、透”上下功夫,我认为“细、深、透”只能适度,复习的太细看似全面完整,其他有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倾向,而且侵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容易把学生引到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复习的过深,势必增加难度,抑制了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巩固基础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比如像下面的题目,就不易选为例题。

一长为L的绝缘细线的一端固定一个质量m带电量q小球,另一端悬于固定点O,小球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E=

,为使小球可在竖直面内绕O点转动,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简析这是混合场问题,求解的关键是能否确定小球在竖直面内转动的“等效最高点”和“等效最低点”,需要学生对竖直面上变速圆周运动的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有深刻、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超出了考试说明的范围。

复习过透的支承点是多做题,这会引导学生进入题海,过多的消耗精力,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欲速则不达,同时还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

其实,复习目标涵盖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教材有关.新教材虽然增加了惯性力、热力学第二定律、伯努利方程和相对论等新知识,但是其意图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考试大纲》对这些新知识也做了删减或限定,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因此高考复习的知识内容主要应取材于教材传统、经典知识,能力目标有些抽象,难以量化,不能苛刻要求学生统一达到某层次,只能因人而异.但因人而设定的目标又难以操作,所以笔者建议复习每章、每单元乃至每节课,要制定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基本要求定位在《考试大纲》界定的理解和会简单应用的层面上,面向全体同学.较高要求则是掌握和会用,既为全体学生进一步学习铺垫台阶,也为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拔高打下基础。

第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高考题与新科技、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联系紧密,题干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一般都是反映生产、生活、科研方面的真实材料.这类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要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以适应教学改革、高考改革的需要。

为此,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应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在课后每二周编一期旨在“探索身边物理,提高科技素质”的报纸《物理与生活》供学生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第四,提高练习的质量

练是总复习中的关键环节,概念在练中澄清,规律在练中熟悉,思路在练中清晰,技巧在练中掌握,因此,精选习题,编拟高三物理随堂练习。

在编拟的过程中要抓住

(1)习题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减少单科独进的深、难、繁的习题。

(2)适当渗透一些与实际生活、生产、科技相联系的习题,例如在复习人造地球卫星时,编拟一些有关卫星发射、卫星通讯等习题,在复习平抛运动时,编拟一些打排球、网球、踢足球、飞车技术等习题,再如加速度计、回旋加速器、流量计、磁流体发电体等。

(3)编拟的习题有利于物理思想的培养,物理研究方法的掌握。

第五,重视实验复习,突出研究性学习

2004年高考试题中,实验试题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方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宗旨之一.要注重实验专题的复习,强化实验技能.以《考试大纲》中19个学生实验为依托,以实验能力要求为中心,以实验中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实验原理为重点,认真体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实验方法.在此前提下,思考除了课本上这种方法外,还能否用所学过的其他仪器来完成同一实验,能否用其它方法来完成同一实验.无论是开放性的实验,设计性实验还是一般实验都是以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操作为载体的,因此,熟悉《考试大纲》中13种基本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与方法,仍然是实验复习的重要环节,同时对小实验、小制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考生要亲自动手操作,用脑思考,把握实验的本质.培养探究式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适应高考改革的形势,取得2005年高考的胜利。

第六:

重视物理思维方法的渗透,如假设法、极限分析法、对称法、逆向思维法、等效法等,有效地提高学生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二轮“横、纵”主线,交互抓,“双基、技能”双飞跃

学生经过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一轮全面复习后,已编织了知识网络结构,但对照选拔要求,尚欠火候,仍需精雕细刻,而后期复习不允许重蹈覆辙、机械重复,探求高考命题规律与趋势,培养专题学科能力的二轮复习成为重头戏。

所以必须有全新的复习思路,因此,一方面必须围绕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踩点”复习,理清纵横关系,有的放矢继续唤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如力学中围绕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动量定理、牛顿定律这些重点编织网络,抓住受力分析、守恒条件的判断、运动过程的分析这三个难点;

电磁学中以场为主线,抓住带电粒子在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这两个重点突破电偏转、磁偏转、和能量转化等难点。

另一方面对典型问题要归纳总结,将物理问题“由厚变薄”,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类问题的解题关键。

优化解题方法,做到触类旁通。

也就是说在二轮复习中抓住以知识为背景,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横线和以典型问题为载体,理顺解题思路,培养物理能力的纵线,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双基和技能上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是第二轮复习方案供参考。

第一讲物体的平衡问题及常见解法

第二讲力与运动

第三讲动量与能量

第四讲力学综合题的求解技巧

第五讲力学习题串透析

1、摩擦拖动问题

2、传送带问题(附简要内容)

3、加速箱问题受力和运动分析

4、弹簧类问题(弹簧与平衡弹簧与运动弹簧与守恒)

5、“追碰类”综合问题动量和能量分析

6、“子弹打击木块类”问题

附:

传送带类:

传送带类分水平、倾斜两种:

按转向分顺时针、逆时针转两种。

(1)受力和运动分析

 

受力分析中的摩擦力突变(大小、方向)

——发生在V物与V传相同的时刻

运动分析中的速度变化

——相对运动方向和对地速度变化

分析关键V物?

V带

分类讨论mgsinθ?

f

传送带长度——临界之前是否滑出?

友情提醒:

共速以后一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作

匀速运动吗?

(2)传送带问题中的功能分析

①功能关系:

WF=△EK+△EP+Q

②对WF、Q的正确理解

(i)传送带做的功:

WF=F·

S带功率P=F×

(F由传送带受力平衡求得)

(ii)产生的内能:

Q=f·

S相对

(iii)如物体无初速,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则在整个加速过程中物体获得的动能EK,因为摩擦而产生的热量Q有如下EK=Q=

第六讲场和电路

第七讲带电粒子的运动(稍说明)关于电磁感的判断

第八讲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电磁感应与电路

第九讲电学习题串透析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问题

1、电容器问题

2、收尾问题

第十讲热、光、原“踩点”复习

第十一讲物理实验

1、学生分组实验

——突重点,辩观点,纵串遍,横贯通;

看录像,做实验,实验技能

再飞跃

2、演示实验

3、物理实验设计

第十二讲物理学中的思维方法

第十三讲物理计算的规范化解答

三、三轮剖析专题,强化严谨的科学思维品质

第三轮复习在4月中旬开始,这段时间比较紧,距高考只有50天左右,离停课复习约40天左右。

它是在前二轮复习基础上的延伸,更要体现质的变化,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倾向性,贴近“考试大纲”。

因此,我们主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培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公式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实验能力为目标的专题讲座。

第一讲,选择题的解法。

第二讲,极值问题的处理途径。

第三讲,临界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第四讲,综合题的解题关键。

第五讲,新型题的特征及其对应策略。

——信息题、开放题、评估题

第六讲,实验难点辨析。

第七讲,冷点点拔。

第八讲,考前讲话

附:

考前讲话提纲

一、辩难点,记盲点,滴水不漏

(一)高考盲点分析

1.I级知识点中为大家比较生疏的知识点。

2.易忘知识点

3.要解读的阅读材料

课本上页码

内容

第一册P110

黑洞

第二册P205

磁悬浮列车

第二册P165

乐音和音阶

第三册P17

大气中的光现象

第一册P60

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

第三册P37

立体电影与偏振

第二册P81

气体压强的公式

第三册P50

康普顿效应

第二册P183

动圈式话筒

磁带录音机

第三册P56

显微镜的分辩本领

第二册P198

汽油机点火装置

(二)疑难知识、热点分析

二、理思路,抓典型、触类旁通

(一)典型题型分析

解题技巧

A.审题

1.认真细致,全面寻找信息

2.咬文嚼字,把握关键信息

3.深入推敲,挖掘隐含信息

4.分清层次,排除干扰信息

5.纵深思维,分析临界信息

6.求异思维,判断多解信息

常用的物理思维方法

试题类型

1.选择题

2.实验题

(1)填充作图题

(2)常规实验题(3)设计题

4.计算题和论述题

(1)常规题

(2)信息题(3)开放题

三、析心理、慎解题、考后无悔

1.考前心理指导

2.常规指导

3.解题指导

第二,让学生回归书本进行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同时编看书导阅提纲,供学生复习参考,每周一张冷点、热点基础知识练习。

第三,进行物理综合练习,试题充分体现高考命题新思想,具有时代气息,并且练、评反馈步步到位。

(二)消化环节是关键,管理措施须有力

细节是成败的关键,作为高三物理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消化和巩固。

因此对作业的管理力度尤为重要。

1.讲义的编制

(1)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在进入高三总复习时,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当明显,即使重点中学也不例外。

因此教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不应提出统一的要求,而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状况,分别提出不同的分阶段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内容与训练体系应立足中等学生,适当照顾两极。

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一开始就提出与其他同学同样的要求,会导致他们每天疲于应付繁重的作业,被—些难题弄得晕头转向,根本没有时间消化巩固复习基本知识,甚至对高三复习丧失信心。

对于这样的同学,应引导他们立足基本知识,对于难题问题可以适当放弃,把他们的复习目标定位在确保完成高考试卷(样题)中的双基题目上。

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精力和充分的信心去实现他们的目标。

对于尖子同学,首先应提醒他们防止滋生骄傲情绪,因为一些竞赛得过奖的同学在高考中栽跟头的也比比皆是。

另外,除了要求他们完成正常作业和认真听好课外,还可以给他们增加一些能力型题目和易错题目的训练,让他们在复习中多一些灵活性与自主权,使他们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分层作业

(2)精心编制讲义,提高训练质量

高三复习既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高三复习课一般密度高,容量大,学生在课后必须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因此每节课的针对性随堂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弥补课上不足,解决一些课堂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对课堂知识起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

训练体系的好坏对复习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编写训练讲义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针对性:

必须与当天的课堂内容相呼应,起到巩固与弥补的作用,对学生知识掌握中的薄弱环节要进行适当强化。

②层次性:

应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同学,做到难易搭配,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③次序性:

有的问题适合于先讲后练,有的问题适合于先练再讲,根据内容选择演绎或归纳,使学生印象深刻。

④完整性:

整个训练体系应履盖(考试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与能力要求。

⑤阶段性:

各阶段的练习要围绕分阶段复习目标,第一轮复习的练习应以加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在复习前面知识时一般不涉及与后面知识相关联的题目。

第二轮复习的练习应以综合训练为主,如“分块”综合,把整个高中物理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光学与原子物理学四大块,加强知识纵向联系;

或者是大综合训练,使学生能逐渐适应高考试题中知识点的跳跃性。

第三轮复习的训练应注重其回归性与总结性,可以挑选一些前面训练中失误率高的题目反复训练,或回到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上去,适当做一些查漏补缺,使整个复习疏而不漏。

另外,对高三的训练应力求其质而淡化其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提高训练效率。

(3)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迁移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历来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

尤其近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

所以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既要重视知识积累,又要注意培养能力。

知识的积累不能只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罗列与梳理,还应使其在训练中得到强化。

有些知识点光凭教师的讲解不一定能使学生形成很深的印象,在碰列具体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

对这些知识点应通过针对性训练,从错误的订正与评讲中吸取教训,加深印象。

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力的培养也应贯穿于始终。

这里首先应排除两种错误认识:

一是认为能力完全取决于。

学生的智力因素,教师无从培养;

二是认为培养能力不外乎是多讲或多练一些难题。

应该认识到智力也可以开发,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培养,问题在于培养的方法。

讲解难题只能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平时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调动和启发。

循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