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增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59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增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细胞的增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的增殖.docx

《细胞的增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增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的增殖.docx

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增殖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北京东城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数目加倍

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

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都不具备全能性

解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随着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量不变;赤道板仅表示位置,在细胞中不存在;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也具有较高的全能性(如卵细胞);真核细胞主要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答案:

B

2.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RNA聚合酶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解析:

间期合成大量RNA,需合成RNA聚合酶,该酶属于蛋白质,应在核糖体上合成;各种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供给;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末期形成新的细胞壁。

因为豌豆是高等绿色植物,没有中心体,所以B错。

答案:

B

3.下图表示某杂合体的三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是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细胞

B.图乙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够传递给后代

C.图甲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基因重组

D.图甲和图乙的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图乙和图丙的细胞具有姐妹染色单体

解析:

乙图为有丝分裂,不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在无性繁殖(如营养生殖等)过程中,体细胞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传递给后代;图乙、图丙分别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Ⅱ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因此无姐妹染色单体。

图甲为减数第Ⅰ次分裂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存在基因重组。

答案:

C

4.(2015·郑州二模)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

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解析:

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间期DNA复制,细胞DNA含量加倍,通过细胞分裂,细胞DNA含量又恢复正常。

若间期受阻,则细胞不能完成DNA复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将增多。

若细胞不能完成分裂过程,则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量将增多。

答案:

C

5.(2015·长春一次调研)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它们分别是合成DNA和RNA的原料),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

A.前者部分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B.前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能检测到放射性

C.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D.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解析: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用3H标记的胸苷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复制过程中被利用,因此分生区细胞能检测到3H;洋葱根尖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DNA的转录即合成RNA的过程,用3H标记的尿苷处理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

A

6.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图示,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甲中的a、乙中的B→A时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甲中的b、乙中的A→B时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甲、乙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根据在细胞周期中阻断DNA复制的原理,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增生

解析:

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及相关生命活动,解答此类试题应理解相关图示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

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因此,甲中的a(c)、乙中的B→A表示间期,甲中的b(d)、乙中的A→B表示分裂期;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会加倍;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这种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阻断DNA复制后,癌细胞就不能完成染色体复制,其增殖过程被中断,最终将衰老死亡。

答案:

C

7.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解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是完全相同的。

两者区别之一是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是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纵行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是在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无数条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答案:

B

8.(2015·黑龙江牡丹江三中月考)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

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由薄细胞构成的细胞板

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数目增加一倍,但是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菠菜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纺锤体的形成不是中心体的作用。

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结构,不是由薄细胞构成的。

答案:

C

9.(2015·济南练习)科学家用含15N的硝酸盐作为标记物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分裂的数据如下,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蚕豆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

B.蚕豆根尖细胞的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有0~2h、19.3~21.3h、38.6~40.6h

C.一个细胞周期可以用0~19.3h、19.3~38.6h来表示

D.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为19.3h

解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经历时间长,分裂期经历时间短。

从图中可以看出,2~21.3h、21.3~40.6h各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是19.3h,故C错误、D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间期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此时DNA分子双链解旋,稳定性最低,即2~19.3h、21.3~38.6h时,DNA分子的稳定性最低;蚕豆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新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分裂过程提供能量,所以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在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活动旺盛,故A错误。

答案:

D

10.(2015·河北教学质量监测)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解析:

b→a、a→b分别表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周期应表示为b→b。

答案:

A

11.(2015·西城区期末)如图表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核DN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培养中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工培养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是14h

B.AB段的主要变化是通过转录合成mRNA

C.在BC段细胞内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D.DE段有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发生

解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由图可知该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h;AB段主要进行的是DNA的复制;在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D

12.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

B.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后期

D.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DNA数量的加倍

解析:

染色体复制前含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含两个DNA分子,着丝点数目并不增加,复制前后都是一条染色体,因此,通过复制染色体的数量并不增加,而DNA分子的数量加倍。

DNA的复制与加倍是同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下图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C图所示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期,判断理由:

①从染色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细胞结构分析:

____________,核膜尚未消失。

(2)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__________图,这些细胞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何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_________图,其加倍机制是________。

(4)____________图代表的分裂时期能显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显著区别。

(5)若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中含有放射性元素,则A、B、C、D四图代表的细胞放射性强度相同吗?

____________。

(6)A、B、C、D四图中各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__________。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对细胞分裂图像及其相应特点的分析判断能力。

在识别细胞分裂时期时,要从图形中提取两类主要信息:

①细胞结构变化信息;②染色体形态、数目等信息。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蛋白质,染色体显示的放射性代表染色体中蛋白质含量,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定性说明染色体数量变化。

此题还涉及到对同源染色体概念的灵活考查,B、C中各有2对,A中因染色体加倍而具有4对同源染色体,特别提醒的是D图示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D中每一极却只有2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

(1)前 ①染色体含染色单体且排列散乱

②形成纺锤体,核仁消失

(2)A、D 染色体结构中均没有染色单体

(3)A 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 (4)C、D

(5)相同 (6)4、2、2、4(每一极内各有2对)

14.(16分)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甲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_个染色体组,所处时期位于图乙的________段中,图中m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___________段,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乙中________段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图丙对应图乙中________段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是________形成的方式不同。

(4)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b四个基因,则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分裂后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________。

(不考虑基因突变)

解析:

(1)图甲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位于图乙的EF段中,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均加倍,图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由于细胞分裂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甲中m处线粒体较多。

(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DNA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对应图乙中BC段。

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对应图乙中CD段。

(3)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之比为122,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对应图乙中的CD段。

此时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纺锤体形成的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4)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和b四个基因,移向另一极的染色体上也有A、B、a和b四个基因,因而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BBbb。

如不考虑基因突变,分裂后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基因型相同,因而子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00%。

答案:

(1)4 4 EF 线粒体 

(2)DNA的复制 BC CD

(3)CD 纺锤体 (4)AAaaBBbb 100%

15.(14分)(2015·西城区测试)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之后,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进行交流,某同学发现,上午第一节课做实验的同学极少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而上午第三节课做实验的同学则大多数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他推测洋葱根尖细胞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分裂比较活跃,并就此展开下面的探究活动。

(1)准备。

资料检索表明:

25℃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8小时,其中分裂期为1.5小时。

所以,要准确掌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________小时。

(2)培养洋葱幼根,装片制作。

装片制作的正确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

(3)观察装片。

(4)记录观察结果。

请将下列记录表中①~⑤的内容补充完整。

取样时间:

  室温:

  记录人:

  记录时间:

 

(5)结果统计与分析。

数据显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有丝分裂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1)题考查取样的时间,因分裂期为1.5小时,所以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5小时,否则就无法掌握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

(2)小题装片制作的步骤: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漂洗与染色两步骤易颠倒出错。

第(4)小题①考的是实验表格的填写,是中学生很容易忽略的问题,书写时要考虑自变量和因变量,如本题的自变量为不同时期,而不是不同时段(表下面有取样时间,说明是在同一时间取的样本),因变量是细胞数量。

第(5)小题要明确问的是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

答案:

(1)1.5 

(2)解离 漂洗 染色

(4)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数量记录表

②细胞数量 ③分裂期 ④分裂间期(③与④可互换)

⑤样本1、样本2、……

(5)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比例远大于分裂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