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6006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汇总讲诉Word文件下载.docx

5施工工艺…………………………………………………1

6主要技术参数……………………………………………2

7各工序要求………………………………………………2

7.1钻孔……………………………………………………………2

7.2冲孔、简易压水试验…………………………………………3

7.3灌浆观测………………………………………………………4

7.4制浆……………………………………………………………4

7.5灌浆……………………………………………………………5

8质量检查…………………………………………………6

9原始资料记录及内业整理………………………………7

10安全文明生产……………………………………………8

11质量控制要点……………………………………………8

12环境保护措施………………………………………………9 

1目的

为了规范柴家峡水电站CⅡ标工程固结灌浆施工作业,严格固结灌浆施工工艺与作业流程,确保固结灌浆施工质量,根据水电三局质量手册有关文件,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柴家峡水电站CⅡ标工程的基础固结灌浆施工。

对特殊部位、特殊工艺,可根据设计要求、作业环境和技术条件,予以适当补充和变动。

3技术支持文件

(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4工程概况及施工说明

柴家峡水电站CⅡ标固结灌浆施工范围为:

坝右0+012.00~坝左0+136.66、坝轴线0+000.00~坝下0+072.79(0+074.79),主要分布在厂房及安装间坝段、中间坝段和左副坝部分基础,固结灌浆总量约8081m。

基础的固结灌浆均采取有盖重施工,尽量穿插在砼坝段(或坝块)跳仓浇筑期间进行,并在相应部位砼盖重达到50%以上设计强度后,采用地质钻机钻孔后灌浆(或采用液压钻在砼浇筑前提前钻孔埋管,盖重砼浇筑并达到50%以上设计强度后,进行灌浆。

)。

对设有抬动观测设备的灌浆区,须待抬动观测仪器装置完毕,并完成灌浆前测试工作后,再进行灌浆作业。

在进行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和灌浆施工过程中均进行抬动监测。

在已完成或正在灌浆的地区,其附近30m以内不能进行爆破作业。

5施工工艺

固结灌浆钻孔采用地质钻机、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或采用液压钻提前钻进)。

固结灌浆方式方法:

孔内循环式全孔一次性灌浆法,阻浆方式为高弹性橡胶球机械卡塞。

钻孔放样→固定钻机并钻Ⅰ序孔→裂隙冲洗→简易压水→灌浆→封孔→钻Ⅱ序(后序孔)孔→裂隙冲洗→简易压水→灌浆、封孔。

注:

在钻至遇水易崩解的岩层中,根据监理人指示灌前不做或少做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试验。

6主要技术参数

孔深:

固结孔均为入岩5m,孔径大于38mm。

冲洗和压水试验压力:

灌浆压力的80%但不大于1Mpa。

水泥浆液水灰比:

采用3:

1的浆液起灌,再逐级变换至2:

1、1:

1、0.8:

1、0.6:

1较浓一级的浆液,集中制浆站拌制0.6:

1水泥原浆供各灌浆站调配使用。

灌浆压力:

视不同地段和孔深采用0.2~0.6Mpa。

7各工序要求

7.1钻孔

按设计图纸要求或监理指示进行布孔,钻孔间排距为3m,梅花型布置,孔深5m,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cm,实际孔位应记录在钻孔班报表上;

孔内残留岩芯和沉淀物不应超过20cm,孔底偏差小于孔深的1/40,孔深误差小于等于20cm。

地质回转钻机钻进过程中如遇岩层岩性变化,回变色、失水、涌水、漏冲洗液、发生掉钻、坍孔、转速变化、破碎带等情况必须反映在原始记录中。

钻孔结束后,应会同项目部质检、监理人员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并经监理人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固结灌浆检查孔做取芯要求,并做岩芯柱状图编录、拍照留存,岩芯是否保留届时按监理指令执行。

7.2冲孔、简易压水试验

在岩溶、断层、大裂隙等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区域及遇水性能易恶化的岩层中,灌浆前是否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按监理人指示执行。

除在粘土岩夹层灌前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试验,所有灌区的孔段均须在灌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试验。

在钻孔结束时可通入大流量水流进行孔壁冲洗,之后,提钻安装塞具在规定压力下进行裂隙冲洗。

冲洗采用导管通入大流量水,导管深入孔底从孔底向孔口冲洗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调整确定。

冲洗结束标准:

冲至回水澄清10min后,且总的冲洗时间达到了30min、群孔冲洗不低于2h,孔内沉积物厚度不超过20cm,则可结束钻孔冲洗。

当邻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或邻近灌浆孔结束不足24h时,不得进行裂隙冲洗;

灌浆孔(段)裂隙冲洗后,该孔(段)应立即连续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h者,应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灌前简易压水试验可在裂隙冲洗前进行,试验孔数不宜少于总孔数的5%,试验采用单点法,其余孔段可结合裂隙冲洗进行。

钻孔压水试验应随钻孔的加深自上而下地用单栓塞分段隔离进行。

岩石完整、孔壁稳定的孔段,或有必要单独进行试验的孔段,可采用双栓塞分段进行。

试段长度宜为5m。

含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岩溶洞穴等的孔段,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段长度。

相邻试段应相互衔接,可少量从叠,但不能漏段。

残留岩芯可计入试段长度之内。

压水试验应按三级压力、五个阶段进行,三级压力宜分别为0.3Mpa、0.6Mpa、1Mpa。

当试段埋深较浅时,宜适当降低试段压力。

压水时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水流量。

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其成果以透水率表示。

具体操作方法和有关技术参数参见SL3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7.3灌浆观测

压水试验及灌浆时均应同步进行抬动变形观测孔,观测方法采用水准仪测量每块砼四角灌浆前后控制点高程,当观测值接近0.2mm时应适当降低压力。

抬动观测须做详细记录,观测应延续到压水、灌浆结束后1~2h,变形回缩稳定为止。

7.4制浆

灌浆用抗硫酸盐水泥。

灌浆水泥标号为32.5级灌,原材料的检验由项目部统一分批次抽检,检验结果定期报送监理审查。

制浆材料采用重量称量法,称量误差应小于5%。

集中制浆站输送0.6:

1(比重为1.734g/cm3)的原浆,由250/50输送泵输送至各个灌浆站,各灌浆站按照浆液比重配制成3:

1、2:

1(比重为1.2g/cm3、1.29g/cm3、1.51g/cm3、1.603g/cm3)的水泥浆。

水泥比重按3.1g/cm3计,配制200L水灰比为0.6:

1纯水泥浆液需加水130.07kg,加水泥216.78kg。

拌浆时,200L搅拌桶先加水约100L,再加216.78kg水泥,最后再加剩余的水至满即可。

7.5灌浆

正常情况下,固结灌浆共分两序进行,先施工各灌浆区的Ⅰ序孔及其周边孔施工,Ⅰ序孔灌完后,再进行Ⅱ序孔的施工,特殊地段如断层附近可按Ⅲ序孔施工。

灌浆过程中设置抬动变形观测孔。

标内灌浆孔孔深5m,采用单孔内循环,全孔一次灌注。

灌浆压力视不同地段和孔深可采用0.2~0.6MPa,

7.5.1变浆条件

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2)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应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

3)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随时调整,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4)灌浆过程中,应当每隔一定时间测记浆液比重,必要时测及浆液温度。

灌浆稳定时还应测记浆液黏度和折水率。

当发现浆液性能偏离规定指标较大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灌浆结束时亦应测定浆液比重,并作出记录。

5)当采用最大浓度浆液施灌,注入量很大而不见减少时,经监理人同意可采用间歇灌浆法,同时考虑加砂,如因加入掺合料而使注入量突减,则应停止使用掺合料。

7.5.2固结灌浆结束标准

固结灌浆在规定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群孔灌浆不大于0.8L/mi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即可结束。

当长期达不到结束标准时,应报请监理人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7.5.3灌浆孔封孔

固结灌浆孔封孔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

封填前,应排除孔内稀浆和污物,待使全孔封填密实。

待浆液凝固并充分析水后,再用干硬性水泥砂浆进行第二次补充封孔,以保证钻孔密实封填。

7.5.4特殊情况处理

在灌浆过程中出现灌浆中断、串孔、冒浆、漏浆、孔口涌水、吸浆量大等情况时,按现场技术员或监理根据DL/T5148-2001灌浆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条款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处理方案应书面报送监理人审批。

8质量检查

固结灌浆质量检查采用岩体波速或静弹性模量测试,并结合分析灌浆孔和检查孔的钻孔取芯以及压水试验和灌浆试验成果为辅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应用岩体波速质量检查时,应分别测试灌浆区灌前、灌后岩体的波速值。

灌后岩体波速值测试检查应分别测试的在灌浆结束后14天和28天以后进行。

纵波检测共5组(每组3孔),具体孔位的布置、测试仪器的确定、测试方法、合格标准等,均按设计图纸规定或监理人指示执行。

岩体波速检查质量评定标准为:

各类岩石灌后纵波波速达到2500m/s或比灌前提高15%。

检查钻孔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压水,其压水试验合格标准:

透水率q<

3lu,检查孔压水试验结束后,进行灌浆和封孔。

检查孔压水试验在灌浆结束后3~7天后进行,灌浆结束后,将灌浆记录和有关资料提交监理人,由监理人确定检查孔孔位,其检查孔的数量不宜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进行检查,但目前尚不明确合格的透水率值,即合格标准还需由设计确定。

要求孔段合格率应在80%以上;

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50%,且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否则按监理人批准的措施进行处理。

检查结束后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和封孔,封孔质量应抽样检查,封孔质量合格标准按设计规定执行。

9原始资料记录及内业整理

现场所有灌浆孔都必须统一分类和编号,每个灌浆孔要有完整的原始记录资料,原始记录包括钻孔、塞具安装、冲洗、压水、灌浆、封孔等记录,所有记录报表一律采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或黑色签字笔填写,纸张大小为A4纸。

各种记录要求清晰、完整、详尽,不得涂改。

现场记录经记录员、班长、机长及本班技术员签字,并经现场工程师签字确认后于当班交移内业整理人员。

内业设专人进行微机管理,及时将资料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编制成所需要的图表和其他成果资料,各类资料必须做到及时,准确、真实、齐全、整洁,并及时做好各类报表的上报工作。

竣工资料提交内容:

灌浆成果一览表;

各次序灌浆孔单位吸水量和单位注灰量平均值;

灌浆孔平面成果图;

绘制各次序孔单位透水率频率曲线和频率累计曲线;

各次序孔单位注灰量频率曲线及频率累计曲线图;

各次序孔单位注灰量递减曲线;

检查孔成果表;

岩心柱状图、照片;

装订成册的原始记录;

竣工报告等。

10安全文明生产

施工现场应做好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工作。

钻孔设备在陡峭斜面上工作时,要进行安全锚固,操作者系安全带,钻灌作业平台设好安全防护,加强用电管理,规范材料、机具堆放场,及时清除废弃物,保证作业面干净、整洁。

11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如下表所示。

固结灌浆质量控制要点

工序名称

控制要点

孔位

允许偏差10cm

孔深

允许偏差20cm

裂隙冲洗、压水

满足设计要求

塞具位置

岩石顶面50cm

射浆管位置

距孔底50cm

水泥称量

允许偏差5%

浆液比重

浆液变换

灌浆压力

0.4Mpa

特殊情况处理

征得监理同意并满足规范要求

结束标准

≤1L/min延续30min

封孔

12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的供水、供电、供风管线,通过Φ4″和Φ2″管作支管将水引向各部位钻灌现场。

钻孔灌浆用水,从系统供水总管中接水,施工用电采用系统供电。

动力线沿系统布置的盘柜敷设至各灌浆作业区。

施工用风采用系统供风。

要经常检查和维护各类管线的接头、阀门确保其密封严密,废油要集中收管,妥善处理,不准随意滴漏,随意排放,每班指定一专人负责用水用油的管理工作,防止污染道路和作业场所。

灌浆施工排水、排污,根据施工布置采取集中抽排。

灌浆施工废弃水泥袋要统一堆放,废弃浆液要排入指定的沉淀池,严禁废弃物向水源倾倒。

对于沉淀的积渣岩芯等废弃物设专人定期统一清除。

对施工机械应合理使用、加强维修,以降低噪声,力求使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