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6320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上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谁的得分高(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和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问题情境 

老师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

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

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

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讨论,自主发言 学生可能会说: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23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

 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比笑笑高。

 „„ 

师:

同学们发现数学信息真不少。

还有同学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

 

二、自主探究

1、进行估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页对话情境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对好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呢?

为什么?

 

生讨论,汇报。

 

2、尝试计算。

 

师:

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

那么到底谁获胜了呢?

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

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

说一说 你是怎样算得?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计算方法:

无论学生做出怎样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提示学生观察:

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取竖式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

 

师: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总结提升 

师:

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

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

 四、练习设计:

教材第3页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谁的得分高(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从图表中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发展手机信息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3、在计算过程在初步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温故知新

计算:

(6生板演)

37+29+1742+19+2536+18+3529+50+11

32+27+4339+27+33

二、导学释疑

1、新知:

投飞镖比赛

2、研究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

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

妙想呢?

3、展示:

针对研讨内容分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提升

(1)24+16+2749+17+3215+26+4433+29+25

(2)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2000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2008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四、小结。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秋游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

重难点

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情景出示。

去年秋游我们去了森林动物园。

瞧,这些同学们来到了我们学校附近的老虎滩海洋公园。

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了。

 

(一)观图,获取信息。

 

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观图,获取信息。

 

汇报:

1.船上可以坐90人。

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二)出示并解决问题1。

 

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

) 

二、问题研究。

 

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

 3.学生汇报 思路一:

 

(1)方法分析:

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90-45-25. 

(2)探究90-45-25的计算方法。

 

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

 借板演题统一订正:

    生1:

     . 

90      45 —45    —25    45      20 生2:

 

. 90     —45         45     —25         20 思路二:

 

(1)方法分析:

 

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

 45+25=70 90—70=20 

三、综合实践。

 

1.出示并解决问题2(书本第4页)。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师提示:

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然后思考解题思路。

最后列式计算。

 2.鱼18元,胡萝卜15元,张阿姨带了50元,够吗?

 

(1)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张阿姨还剩下多少元?

 3.笑笑拿着100元去购物,《故事丛书》18元,《手工丛书》32元。

 

(1)从购物小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应找回笑笑多少元?

4.计算 

77-33-25   96-39-45   100-91-8 

请3个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5.机灵狗不小心把订报刊的统计表弄脏了。

 (书本第5页,统计表略) 

(1)哪个班订的报刊最少?

 

(2)二班订了多少份《儿童报》?

 

(3)三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4)四班订了多少份《小画报》?

多少份《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1题第一幅图;第3题;第4题。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

(喜欢)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

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

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

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

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生2:

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

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

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 52+6=58(人) 

·52-9=43(人)  43+15=58(人) 

·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

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

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

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

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

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

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

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

同学们,这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6页的习题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关键弄清:

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

 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总结提升。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复习。

 

师:

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填一填。

(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 

2.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

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3.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

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

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练习一(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复习。

 

师:

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

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

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师:

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

45元;飞机:

32元;汽车:

23元;轮船:

85元;娃娃,40元;魔方:

15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

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

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

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

(书本第8页第4题)

(5) 三、总结提升。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

加与减

课题

练习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真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

猴子:

36根;松鼠:

18根;小熊:

45根;小羊:

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

(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

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成绩 淘气 24 30  90 笑笑 29 29  94 奇思 26 30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二单元:

购物

课题

买文具(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

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

(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

(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

(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

(人民币)你认识钱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1.师:

现在,你们想仔细去看一看吗?

下面请每个小组拿出信封内的人民币,大家轮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发现什么呢?

观察时小朋友们要互相谦让,有礼貌。

 

2.师:

你都发现了什么,谁愿意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主要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说一说。

) 

3.个别发言,出示教材第68页“认一认”。

三、购物活动。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买东西,看你会不会买?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

) 

1.小组合作:

组长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课本后的彩图)购买自己想买的文具。

 

2.师:

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小,你能从你买的文具中选一种介绍一下你是怎么买的吗?

(指名说一次购物过程。

) 

3.师: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1张1元钱,我也想去买一些文具,你们愿意帮我去买吗?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1元钱去买文具,你能买些什么呢?

(小组继续购物。

 4.反馈,并板书:

 1元 

2角  找回8角 1角  找回9角 „„ 

运用课件演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和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

 1元=10角 

师:

现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钱能买哪些文具,你能独立完成第69页这些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

5.师:

大家都完成了,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实物投影反馈。

 6.师:

在你的生活中,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物品呢?

(同桌交流。

 四、解决简单问题。

 

1.请学生来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

 

2.师: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你现在想不想让同学们帮你去解决呢?

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换。

 

3.3.师:

哪一对好朋友想把你们的收获告诉大家。

(全班交流,并板书,用实物粘贴。

) 5元 能换5张1元 2元 能换2张1元 5角 能换5张1角 „„ 

4.4.独立完成教材第69页“填一填”第1题。

 

5.5.师:

谁想把你做的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实物投影反馈。

) 

五、练一练。

(卡片) 

6.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7.3角+6角=(  )角  2元+2元+1元=(  )元 六、说一说。

 

8.师:

人民币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离不开的,在勤俭节约方面,爱护人民币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说给你身边的小朋友听。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二单元:

购物

课题

买文具(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可真不错。

丁丁的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我们一块去看看,好吗?

 

二 、新授课。

 

1、买衣服。

 

(用投影仪出示主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商店衣服专柜,大家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

„„ 

师:

哪我们用什么来买呢?

 

生:

钱,也就是人民币。

但我们认识的人民币太小了。

 

大家的想法很正确,因此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

 2、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出示人民币。

引导学生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和各种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学生小组讨论。

 

(2)反馈。

大家观察好了吗?

哪一组小朋友愿意先说说你的观察的结果。

 3、说一说。

 师:

 

现在大家又回到了商店,先接受丁丁的挑战。

丁丁的问题是“妈妈手里的钱够吗?

” (学生同桌商量,然后反馈。

) 

三、巩固练习。

 

师:

小朋友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你们的表现认让三个小朋友都心服口服。

现在有一位售货员阿姨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家愿意帮助她吗?

 1、换零钱。

(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教材第71页的第1题,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2、数数共有多少钱?

(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3、可以怎样拿。

(第3题) 

师:

现在老师又要考大家了,如果你们的妈妈需要100元钱,你们可以怎么拿?

   

(1)让同桌之间摆一摆,说一说。

 

(2)反馈。

 (此题有多种答案,教师鼓励孩子多想几种不同的办法。

) 

4、数学故事。

 教师讲述数学故事。

 四、小结。

 

大家今天都表现的不错,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要爱护人民币这个朋友。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二单元:

购物

课题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实际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

重难点

在实际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 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和酷乐猫最近又开了一家商场。

今天,你们愿意和老师一块去逛逛吗?

 

二、购物。

 1、去商店。

 

师: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商场,大家看到的是“儿童专柜”。

在专柜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

看到很多吃的东西„„ 

师:

大家观察的很认真,获得的信息也不少。

现在你们能利用这些信息,帮助明明解决问题吗?

提出问题。

 (生同桌之间讨论) 生汇报结果。

 

师:

同学说的棒极了。

因此,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先算几元和几元相加,再算几角的相加,如果满10角,要兑换成元。

 

2、购物。

 

大家现在在儿童专柜买东西。

 

师:

那请小朋友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购物。

怎样购物呢?

我们请每一组的小组长当营业员,其他小朋友当顾客 。

 (学生小组内进行购物活动) 

三、巩固练习。

师:

请大家翻开课本72页,找到填一填。

 

(1)生独立做题。

 

(2)反馈 。

 四 、小结 。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二单元:

购物

课题

小小商店(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统计表来解决购物中找零钱的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找零钱的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点

在找零钱的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一、谈话导入。

 

师:

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

老师想在咱们班开一场趣味的运动会,我们去买点东西吧!

 二、找零钱。

师:

展示主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体育用品商店,大家在柜台里看到了哪些你喜好的体育用品呢?

 

大家既然这样喜欢这些体育用品,我们就买下它们吧!

 1、填表格。

 

出示表格,从这张表格里,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各抒己见) 

(1)让学生独立做题。

(2) 

(2)反馈。

 

师: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几元簧几角相减时,我们要从几元中拿出 1元,把1元当成10角,然后再和几角相减。

接下来,我们再请几位小朋友汇报一下你们的结果。

 

三、麦当劳餐厅。

 

师: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将这些体育用品顺利地买了下来。

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餐厅好吗?

 

(1)请每一组的同学轮流当顾客和营业员。

 

(2)每位顾客先选择两样你最喜欢的食品。

 (3)想一想,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3)付钱时,想想可以怎样拿?

有没有多种付钱的方法。

  

石狮市鸿山镇邱厦小学年级学科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

第二单元:

购物

课题

小小商店(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小百货店购物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3. 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在找零钱的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活动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