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773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我国地形》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

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

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通常10秒钟时间准备完毕)

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流程一:

激趣导入

出示目标

(3分钟)

一、激趣导入: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

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的大概印象。

 

二、出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

2.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分析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经济、交通等的影响。

看图片(视频)。

学生思考

学生记忆学习目标

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2.对中国的地形有所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流程二:

自学探究

合作交流

三、自学探究(10分钟)

(1)展示中国地势模型。

(2)依据提纲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学课本30页,依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自行解决本节课重点知识。

【自学提纲】A、在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你能发现哪些地理信息?

B、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C、自学课本30页,完成以下问题:

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

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小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3)读图析图完成活动。

通过读图析图完成课本31页中的活动题1:

读图2-1、2-8、2-19,在图2-21中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最后教师出示歌诀帮助学生记忆我国的地势特点,适当进行点拨。

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进行学习,自学提纲按照学习目标设计。

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

巧计地势学地形,西高东低阶梯成;

一二分界昆祁横,二三大太巫雪峰;

一高二盆三丘平;

海洋气流内陆行;

河流东西沟交通,阶梯之间蕴水能。

【设计意图】展示模型,让学生由抽象变直观,对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设计从古诗词中发现地理信息这一题,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知识中发现地理信息;

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自学提纲,可以让学生一步一步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自学探究环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解决本节课重点。

合作交流

四、合作交流(15分钟)

(1)科学分组。

由于班上的学生人数较多,为了科学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我采用了大组套小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

本册教材共有4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组按照人数分3到4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分别以各个章节命名,分管各个章节的地理知识。

(2)组内学习。

组内学习时,我先教会学生运用三步提问法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自学环节中没掌握好的问题。

【三步提问法】第一步:

单号提问双号,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解释。

第二步:

调换角色,双号提问单号。

第三步:

综合三个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六人达成共识。

(3)小组合作。

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分析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突破本节课难点。

问题1:

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样的地势对河流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问题2: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

有什么利用价值?

问题3:

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利弊分析)

(4)展示动画。

学生讨论后,我展示动画,进行点拨。

(5)组外学习。

组外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监督全班同学掌握本组分管的内容。

从课前提问到当堂检测,从课后复习到学期末的总复习,都可以互相监督,互相检查,形成地理知识人人管的氛围。

学期末结合小组的课堂积分和期末成绩评出地理明星组,给予奖励。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用多媒体展示讨论结果,和同学们一起分析。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关注学困生,人人参与课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课改新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自学方法,学会提问技巧,学会合作探究,学会有效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突破本节课难点。

流程三:

分层检测

总结提升

五、分层检测(15分钟)

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5道分层检测题。

1、游戏检测:

把教室当做全国的地图,按照学生座位的走向,让学生分别当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4名学生)、祁连山(3名学生),横断山(2名学生)。

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3名学生)、太行山(2名学生),巫山(1名学生),雪峰山(1名学生),在以后的地理课堂上他们就代表这些山脉。

游戏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

教师说山脉名称,山脉代表站起来;

第二层:

教师说阶梯分界线,分界线的所有代表都迅速站起来;

第三层:

教师提问界线两侧的地形区,各地形区的代表迅速站起来。

训练熟练后,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提问,加强记忆。

游戏检测能让学生当堂记住各阶梯的分界线。

因为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山脉纵横交织和地形复杂多样,他们分别代表了18条山脉和14种地形,在游戏检测中让学生当“阶梯分界线的山脉代表“和“界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代表”对于学生来说就轻而易举了。

2、练习检测。

3、填图检测。

4、填表检测。

5、拓展检测。

6、自评互评。

批改后可自评,也可组间顶针式互评,可点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点评小组合作的情况,还可点评同学们的进步或亮点等。

六、总结提升(2分钟)

在总结环节中,让学生从“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三方面来系统的梳理所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

在提升环节中,结合我县地势现状,分析我县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思考地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学生记忆自己所代表的山脉名称和其他同学代表的山脉名称。

分层练习说明:

各小组的学困生1、2号同学只做1、2题,中等生3、4号同学做1——4题,学优生5、6号同学全做。

五分钟时间做完,接着随机抽查每组的学生,1号、2号学生抽查的几率比较大,1、2号学生做对了加5分,3、4号学生做对了加3分,5、6号学生作对加1分。

也可小组内自行选出展示的学生。

【设计意图】游戏检测能让学生当堂记住各阶梯的分界线。

用游戏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当堂掌握各阶梯的分界线的名称。

【设计意图】当堂知识当堂检测,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测,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让课堂更饱满,更有效。

分层检测,不仅能把更多的机会给学困生,还能激发学优生帮助学困生的兴趣,从而互帮互助,人人提升。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的设计,学生明白了学习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勤动脑多思考,掌握方法和技巧。

提升环节的设计,教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地理信息。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

思维导图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快速掌握知识,系统构建框架。

附件1:

板书设计

附件2:

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附件3:

课堂积分表(大组套小组中的小组积分表)

“中国地理”课堂小组积分表

组名

课前复习

10分

5分

讨论解疑

当堂检测

课堂提问

倾听

总分

50分

1.疆域区划组

2.人口民族组

3.地形组

4.气候组

5.河流组

6.自然资源组

7.土地资源组

8.水资源组

9.海洋资源组

10.秦岭淮河组

1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组

12.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组

本月地理学习口号:

地理地理我爱你,自主学习要牢记!

积分说明:

为了创设地理学习情境,科学有效的进行小组讨论,本班同学根据中国地理上册教材章节共分为4个大组:

疆域人口组;

自然环境组;

自然资源组和主要产业组。

分为12个小组:

疆域区划组、人口民族组、地形组、气候组、河流组、资源概况组、土地资源组、水资源组、海洋资源组、农业组、工业组组、交通运输组。

每组6名学生,负责本章节的内容。

附件4:

八(7)班地形政区座次表

说明:

以教室为中国版图,同学们或代表省级行政区划,或代表中国的山脉,或代表中国的各种地形,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地理名字,能快速的识记本册地理知识。

第1排

郭冰熠

准噶尔盆地

王晓凡

阿尔泰山

刘普康

张甜甜

21甘肃

王瑶

内蒙古高原

张洪川

22内蒙

魏营闯

王云志

康伟梁

大兴安岭

黑龙江

东北平原

第2排

冯睿彬

天山

王文星

庞欣洁

王晓晴

闫国华

辛计君

阴山

姚佳雪

张紫微

太行山

赵李澳

02吉林

长白山

第3排

王乾

20新疆

苏丽贤

塔里木盆地

李佳颖

祁连山

贾秉原

王兴

23宁夏

贺兰山

常志茹

24陕西

黄土高原

王泰铭

25山西

华敏

04河北

崔新龙

05北京

06天津

03辽宁

第4排

郭金浩

昆仑山

刘微

冯晓鑫

30青海

杨杰

柴达木盆地

王久元

六盘山

李佳怡

秦岭

马龙鑫

栗哲宇

26河南

付启航

07山东

华北平原

第5排

万金威

青藏高原

夏世龙

宋欣芮

李雯

33四川

张金旭

四川盆地

李靓宇

巫山

王泉智

29湖北

王淼

27安徽

王波

08江苏

09上海

第6排

黄跃龙

19西藏

宋庆峰

王志甜

李志敬

横断山

栗慧姗

云贵高原

藏南江

孙旭

30湖南

王雨

28江西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陈凯

10浙江

第7排

柴家豪

喜马拉雅山

李朋博

刘宇航

宋文玲

余子谦

31贵州

张祥

32重庆

赵盈超

雪峰山

王云龙

武夷山

刘振

11福建

第8排

牛冰欣

18云南

常璐瑶

17广西

16海南

纪太普

14香港

15澳门

李吉祥

13广东

南岭

常路遥

12台湾

台湾山脉

学习好帮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