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06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至四年级体育常识知识点Word下载.docx

前脚掌或全脚掌跑步;

呼吸要有节奏;

长跑中出现“极点”现象,应减慢速度,做深呼吸;

避免在空气污浊或尘土飞扬的场所跑步;

饭后30—40分钟内不要跑步;

长跑锻炼贵在坚持

5、游泳的好处:

游泳能促进呼吸肌的发展,提高缺氧耐力、加强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和吸收过程、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促进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锻炼人的意志。

游泳的姿势有:

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

6、眼保健操:

揉天应穴、挤按睛明穴、揉四白穴、按太阳穴,轮刮眼框共四节。

做眼保健操应注意一下五点:

按摩的穴位要准确、按摩的力度要得当,手法要柔和、按摩的动作节奏要缓慢、手要保持清洁、坚持天天做两遍。

保护视力,做到“二要”、“二不要”:

“二要”指的读写姿势要正确(一尺:

眼睛与书本距离;

一拳:

胸离桌子距离;

一寸:

手指握在笔尖上方距离)、看书过久要休息片刻;

“二不要”指的是不要在强、弱光下读写、不要躺着或乘车时看书

7、怎样预防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损伤事故:

要明确每一项活动的动作要领、要加强组织纪律性、要加强体育卫生监测、要重视体育活动中的保护与帮助、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要注意运动的环境和条件、着装要轻便,尽量做运动服

8、跑、跳、投和体操队身体的作用:

能有效地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发展、增强内脏器官的机能、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促进儿童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掌握生活的实用机能

9、乒乓球王国:

中国。

乒乓球强国:

中国、韩国、德国、日本、瑞典等。

乒乓球明星:

邓亚萍、王楠、张怡宁、王皓、马琳、马龙、波尔、瓦尔德内尔等

乒乓球比赛简单规则:

七局四胜制,每局11分,当打到10平后,先多得2分者为胜方;

每个运动员发2个球后换发球,当双方达10平后,每人每次轮发1个球

10、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

2001年7月13日,由萨马兰奇奥委会主席宣布。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举行,中国取得51枚金牌,排名第一。

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即北京欢迎你。

第30届奥运会是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

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顾拜旦任秘书长,奥运会每4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宗旨是:

和平、优异、进步。

奥林匹克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从左至右分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分别代表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古代奥运会始于公元前776年。

现任奥委会主席是德国人巴赫

11、国家学生体测健康,每学年第一学期都对全校1—6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主要项目有身高、体重、50米、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肺活量等,测试结果都通过学校橱窗进行公示

12、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与健康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与健康课

13、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课间操20分钟、上下午眼保健操各5分钟、体育与健康课40分钟,无体育与健康课的当天,班级安排了40分钟大课间活动

14、体育与艺术2+1项目:

“2”指的是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如篮球、排球、足球、武术、毽球、轮滑、独轮车等,“1”指的是一项艺术(音乐、美术)技能,如绘画、蛋壳彩绘、漫画、素描、二胡、葫芦丝、腰鼓、古筝等,学校每周四下午开设社团活动,学生每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社团活动,学期结束,根据考核结果,认定“金色蓓蕾”金章、银章、铜章

15、每年举行“红五月”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举行体育单项竞赛,如冬季跑操、拔河、跳绳、阳光伙伴结伴跑等。

每年春季对学生进行体检

16、马路分为三种:

机动车道(汽车、卡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车等)、人行道。

绿灯行、红灯停、黄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的,可以抓紧时间通过。

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识和辅助标志,主标志有警告标志23种、禁令标志35种、指示标志17种、指路标志20种;

辅助标志有5种

17、个人卫生:

洗脸、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

竖刷法)、常剪指甲、勤洗头、勤换衣,勤洗澡、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小学生每天要睡10个小时,正确的睡眠姿势是向右侧卧位,两腿自然弯曲)。

“五不要”:

不要喝生水、不要吃不清洁食物、不要吸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不要随地吐痰。

小学生应养成的饮食卫生习惯:

饭前要洗手,把好“病从口入”关、吃饭要定时定量,切不可暴饮暴食、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吃饭要专心,不要看书、说笑、要广食、不要偏食、挑食、不吃污染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

18、广播操的好处:

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改善机体的供养状况、培养良好的身体姿势、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良好影响

19、怎样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坐姿要端正、站姿要正直、走姿要自然轻快

20、体育常规有哪些:

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上课不带尖锐、坚硬物品;

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指挥,不做危险动作;

爱护体育器材(体育器材要抬起来行走、要轻拿轻放以及先整理再搬运,发放器材要有序)等

科学复习资料

(一)

一、填空题。

1、(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视觉暂留)

3、(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4、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5、爱迪生是(美国)的伟大发明家,他发明的(电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

6、回形针放在鹦鹉的尾巴上时,鹦鹉会站起来,因为(降低重心,保持平衡),可以让物体站起来。

7、根据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科学家发明了(电影)。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医生(琴纳发现了(牛痘),治好了很多病人。

二、判断题。

(20分)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对)

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

……………………………(对)

4、一个小小的疑问只要细心观察、思考,都有可能引出科学发现。

(对)

5、科学家做出的结论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怀疑。

(错)

6、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错)

7、科学是很神秘的,离我们很遥远。

……(错)

10、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

……(对)

11、小孩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12、电影是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制作的(对)

13、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14、“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对)

15、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三、写出你已知的科学探究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30分)

1、校园里()、()、()、()、()、()、()等都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

(吃东西)、(要呼吸)(能长大)、(能繁殖)、(对刺激有反应)等。

3、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4、有生命的物体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植物的共同特征有:

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植物的叶,大多数是绿色扁平的,一般有(叶柄)和(叶脉)两部分,叶片上有(气孔)。

7、蚂蚁的身体大多是黑色或红褐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在观察生物的活动中要注意安全、保持安静。

………(对)

2、观察活动中不要惊吓小动物。

………………………(对)

3、在观察动物中,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错)

4、仙人掌身上的刺就是它的叶子。

…………………………(对)

5、外出观察生物时要获得大人同意,或者有大人陪同。

…(对)

6、为了观察而捉住的小动物,在观察后可以随意放在任何地方。

7、瀑布、云彩、机器人虽然能够运动,但它们不具备生物别的特征,所以它们不是有生命的物体。

……(对)

9、各种植物到了冬季都会掉光叶子。

……………………(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1、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

(看)、(闻)、(尝)、(摸)等,但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闻),更不能(尝)。

2、水是一种(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3、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4、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5、如果水中溶解了有害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6、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7、一般情况下,一个鸡蛋的(76%)是水,一条鱼的(85%)是水,蔬菜的(90%)是水。

8、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1、对任何一种液体我们在观察时都可以用嘴去尝。

(错)

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生活没有影响。

(错)

3、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对)

4、固体、气体、液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中。

5、装满水的杯子里不能再装进别的物体了。

三、选择

1、下列哪种不属于感觉器官(C)。

A、舌头B、眼睛C、骨头D、鼻子

2、下列能溶于水的物质是(B)。

A、面粉B、食盐C、淀粉D、沙粒

3、用粉笔吸墨水是利用了水的(A)。

A、毛细现象B、表面张力C、浮力D、压力

4、人体内含有的水分约是(A)。

A、65%B、85%C、95%D、100%

5、水黾能伏在水面上,是因为(C)。

A、它身体很轻B、水有浮力C、水的表面张力

四、问答: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

分布在海洋、冰川、河流、湖泊和地下暗河。

2、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返潮?

毛细现象

3、桌子上有六杯液体,分别是酱油、牛奶、白醋、糖水、雪碧、冷开水,请把它们依次分辨出来!

先看颜色辨别出酱油和牛奶,后闻气味,辨别出白醋,再尝味道,辨别出雪碧、糖水和冷开水。

五、实验探究。

水是有压力的,请你用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并找出影响水压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钉子水胶布

实验步骤:

1、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地扎3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3个小孔贴上,再往瓶里倒水。

3、撕去胶布,观察射出的水流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水越深压力越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第四、五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料叫做(人造材料)。

2、木材、石材、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3、纸、铁、玻璃、塑料属于(人造材料)。

4、纸是利用天然材料制成的,它的主要原料是(木材)。

5、常见的纺织材料有(丝)、(棉)、(毛)、(人造纤维)等。

尼龙是人造纤维。

6、铜、铁、铝都属于(金属),把它们的一端放在火上烧,另头会感到热,这说明金属(具有导热性)。

7、塑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分解),这也是它的最大缺点。

8、(法布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1、一次性竹筷既方便卫生又环保。

2、铁锅是利用了金属良好的传热性能。

3、纸是专门用来写字的。

4、做球鞋的材料都是天然材料。

5、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性能与用途。

(对)

三、选择题。

1、(A)污染俗称为“白色污染”。

A、塑料B、废纸C、浓烟D、废水

2、下列哪种纸吸水性较好(C)。

A、卡纸B、牛皮纸C、餐巾纸D、蜡光纸

3、(C)透气性、吸湿性强,最适合制作内衣。

A、尼龙B、羊毛C、棉布D、丝绸

4、用黄金做成戒指,是利用了金属的(B)。

A、导电性B、延展性C、传热性

5、下列金属中,一般用(B)来做易拉罐。

A、铁B、铝C、铜

四、问答题。

(15分)

1、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制成的?

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电线:

导电;

铁锅:

导热;

装饰品:

延展性。

2、请写出你掌握的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1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物品2回收废塑料3研制可以分解的塑料

五、实验探究。

1、研究纸的吸水性实验时,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

滴数、大小相同,条件相同才可以比较。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

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

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

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

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

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5、土壤的贡献有:

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

(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

(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

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

(1)利用风力:

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

如椰子、莲蓬。

(3)利用弹力:

如豆类的种子。

(4)利用动物:

如浆果、刺果等。

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

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

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

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

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

14、花的构造有: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

萼片:

保护未开的花。

花瓣:

吸引昆虫。

雄蕊:

制造花粉。

雌蕊:

接受花粉。

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

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

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

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

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

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

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

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

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

(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

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蜂蜜、牛奶、水、油)。

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

(水、油、牛奶、蜂蜜)。

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

(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

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

(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

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

(晴)、(阴)、(多云)、(雨)、(风)、(雪)等。

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

(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

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

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

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

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

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

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

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

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

(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

(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

(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

(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

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

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

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

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

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

21、风级歌: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