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9853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docx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初稿解析

稠油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探讨

摘要:

石油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塑料带、汽油、航天用油……生活中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

不仅如此,石油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全球的金融形势乃至地球的兴衰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我国的第三大油田,一直以来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着我国欣欣向荣的前进发展。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油田生产经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面临严峻的形势,企业积极探索,牢牢把握影响稠油开发效益的中心环节——成本预算管理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是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析某稠油开发企业近几年的成本变化趋势,深入剖析该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成本预算管理为主线,合理控制油田操作成本为目的进行探讨,并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实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和成本最小化目标。

关键词:

稠油开发成本预算方法措施

一、基本情况

1、油田基本情况

该企业是一座专门从事稠油开发的较大型采油厂。

自1989年起,原油年产量都在100万吨以上运行,2007年达到200.0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稠油生产基地之一。

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贯彻执行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兴油”战略,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党群工作为保障,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积极营造健康、安全的和谐环境,努力实现公司“科学管理、和谐发展”,不断开创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先后通过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实施了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新的管理体系。

先后荣获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先进采油厂、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进集体等荣誉。

为新疆油田乃至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企业管辖的油田井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大断裂上盘,油层埋藏浅(150米-600米),原油粘度高(平均5万mPa·s以上),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方式进行开采,经过一定工艺对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原油(含水低于1%)通过管道输送到炼油厂进行炼化加工,生产出成品油,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汽油、沥青、航天航空用油(只能用稠油)。

2、企业性质

该企业是具有一定管理决策职能的油气直接生产单位,其两大核心目标:

一是完成油气配产任务、二是将吨油操作成本控制在指标限度内。

该企业是成本控制中心,但不是利润中心,因此不是独立法人,不作为纳税主体,不涉及利润方面的核算。

其日常会计业务主要包括成本、预算、资产、资金、基建等核算,其中,成本预算管理是中心环节,控制操作成本始终是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

该企业仅2009年原油操作总成本达14亿以上。

3、人员情况

企业设8个机关科室,9个职能部门,13个基层单位(采油作业区队、联合站),截止2009年12月,员工总数2644人,其中:

研究生、本科、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近1500人,平均年龄36岁。

4、资产状况

随着稠油滚动勘探开发的不断进行,井站、设施设备等资产持续增加。

截止2009年12月底,有采油计量站403座,供热站35座,原油处理站4座,污水处理站2座,集输转油站8座,各类油井6182口(不含报废井),油田高压注汽锅炉130台(套),注采管线1000余公里,资产总额99亿元。

2006-2009年资产、井站、设施设备变化情况

项目

单位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资产原值

万元

813859

896508

916214

 991069

资产净值

万元

467913

448734

412803

 593094

其中:

计量站总数

377

401

403

403

供热站总数

26

29

35

35

集输转油站

6

6

8

8

原油处理站

4

4

4

4

污水处理站

1

1

1

2

油井总数

5601

6085

6182

6182

锅炉台数

122

128

129

130

二、2006—2009年成本预算执行情况

1、2004—2009年成本变化趋势

(1)2004-2009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2004-2009年,该企业均完成了预算考核指标。

但是,随着油区规模进一步扩大、设备设施不断老化、材料及燃料等主要成本因素价格大幅上升,油田递减逐步加大,产汽量不断攀升,吨油操作成本逐年持续递增。

2004-2009年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

单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总成本

万元

93395

116228

133983

190719

219952

188470

操作成本

万元

56918

71382

82087

118866

157538

143060

固定成本

万元

36478

44846

51896

71853

73927

45410

吨油操作成本

387.54

464.42

490.69

604.33

940.52

1130.58

操作成本

美圆/桶

6.88

8.43

8.90

10.96

19.93

23.95

原油统配量

万吨

146.87

153.70

167.29

196.69

167.50

126.54

产汽量

万吨

769.13

932.92

990.54

1366.85

1319.74

1132.79

(2)2004-2009年主要费用要素分布情况

2004-2009年主要费用要素分布情况

 

上图可见,2007年开始企业操作成本发生明显变化,增加的原因是:

人员费用增加、天然气涨价、产汽量上升,油汽比下降。

2009年原油产量大幅下降,产汽量减少,成本总额相应降低。

2、2004-2009年重点要素发生情况

2004-2009年,企业各项费用要素的发生呈现递增趋势。

其中,客观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要分析如下:

(1)燃料费情况分析

燃料费占总操作费的50%以上,是其成本控制的重点。

 

2004-2008年,天然气费用逐年增加,一是产汽量逐年增加:

从2004年769万方上升到2008年1320万方,导致天然气费用持续增加;二是天然气价格上调:

天然气价格由2004年的0.59元/方,提高到目前的0.9848元/方。

2009年天然气费用有所降低,主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低产低效井陆续关停,减少投入。

产汽量比上年降低187万吨,相应减少天然气消耗。

(2)电费情况分析

 

2004-2008年电费逐年递增,是由于产汽量、开井数不断增加、原油处理量持续上升,更重要是,由于九7+8区特超稠油的持续开发,使用井下电加热器造成电费的不断上升。

2009年电费比上年相应减少,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对部分低产低效、高含水油井陆续关停,减少投入。

上图可见,连续几年吨液耗电量趋于平稳,可见,油田综合含水上升也是导致吨油耗电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3)水费情况分析

2004-2009年水费及产汽量分布图(万元)

 

上图可见,2004-2008年水费呈递增趋势,主要是由于产汽量明显上升。

2009年水费比上年同期减少683万元。

原因是产汽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87万吨,相应减少清水消耗。

(4)材料费情况分析

2004-2009年材料费分布图(万元)

 

上图可看出,2004-2008年材料费逐年持续递增,尤其是2007年以后明显上升。

主要原因:

一是开井数逐年增加;二是原油处理量大幅上升;三是锅炉总数不断增加、产汽量持续递增;四是随着污水回注量的增加,设备设施腐蚀加剧,相应增加材料消耗;五是设备设施的不断老化;六是部分材料价格上涨。

2009年材料费比上年减少2085万元,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产汽量、开井数、原油处理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材料费驱动因素同期对比

项目

单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开井数

2512

2986

3297

4125

4249

3772

原油处理量

万吨

1055

1271

1372

1705

1648

1438

锅炉台数

88

112

122

128

129

130

产汽量

万吨

769

932

990

1367

1330

1133

2009年由于原油产量比上年大幅下滑(减少43.68万吨),导致

材料费相应降低。

(5)井下作业费情况分析

2004-2009年井下作业工作量变化图

2004-2008年,油田小修工作量有所增加:

一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油井总数逐年增加,修井工作量相应增加。

二是油稠,油井生产周期短,转注、转抽频繁,出砂严重,检泵频繁。

2009年井下作业费比上年同期减少,主要原因是4月份开始,陆续关停低产低效、高含水井,相应减少了井下作业量及重点措施的实施。

(6)运费情况分析

2004-2008年,运费呈上升趋势。

2006年开始明显增加,是由于接管了克浅十井区,相应增加运费支出。

2009年有所降低,主要是对车辆进行了优化:

一是7月份开始减少小车10部;二是通过合并送班等措施减少轿车3部;三是通过系统改造,将公司12口未进系统井进入系统生产,减少拉油罐车280车次/年。

(7)维修费情况分析

2004-2008年,维修费呈逐年递增趋势,主要是随着油田滚动开发的不断进行,设备设施不断老化,油田维修工作量持续增加,导致维修成本逐年加大。

2009年维修费用比上年减少3884万元。

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大修理费用比上年减少3033万元,同时对于非生产性的维修项目不予安排,对于生产性的维修及整改项目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只做了部分处理,相应压缩中小维修费用。

(8)五项费用分析

2004-2009年五项费用分布图(万元)

2004-2007年,五项费用逐年攀升,2008年,除差旅费略有上升,办公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均不同程度下降。

2009年,由于核算口径的变化,差旅费明显下降,办公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均趋于平稳。

五项费用得到合理有效地控制。

三、成本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现状

(1)成立预算委员会。

该企业成立以经理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预算委员会,通过研究和讨论,决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

历年来,预算委员会确实起到了降低成本、调动下属单位积极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目标责任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该企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采油生产单位,由许多下级单位组成。

企业对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进行细致的划分,把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实现“横向到边”。

同时,要求下级单位在进行内部管理中,把成本进一步细分,使每个班组、岗位都有一定的责任,实现“纵向到底”。

此项目标责任的基本实现,为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提供了保障,使成本管理进入比较规范、科学的阶段。

(3)成本控制过程中,激励、约束机制均发挥一定的作用。

企业推行成本中心的管理模式,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例如:

为约束下级单位领导的行为,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为防止下属单位的短期行为,实行专项资金制度;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实行奖金与成本挂钩制度等。

2、影响企业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

(1)资源状况。

油田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要受资源状况和追加投入及投入效率的影响。

如果自然条件恶劣,地质构造复杂,接替资源匮乏,油田开发难度加大,最终导致公司的成本水平逐年上升。

(2)勘探开发所处阶段及油藏类型。

在油田生产初期,由于地下能量较高,多数情况下,原油单纯依靠地层内部的自然能量就可以流出井口。

因此,这一时期原油操作成本较低,当油田生产进入中后期,地层能量逐渐下降,为确保稳产,必须采取许多油田增产增效措施,操作成本会逐年加大。

油藏类型不同,油田递减状况也不尽相同。

与其它类型相比,稠油油藏的产量递减幅度是最大的。

(3)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的高低和不同方法的应用,直接影响着油田生产成本。

采用高新技术会提高局部成本,但由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整个油田成本水平的下降。

(4)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

科学地组织人力资源,做到队伍精干,人员及生活配套设施不多不少;选择合适的设备,防止大马拉小车,实现同样的功能优先选用折旧低的设备,避免浪费,压缩开支,对油田操作成本控制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5)投入要素及其价格。

油田材料、人工、固定资产等的投入,是构成成本的主要项目,其规模、数量和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影响油田成本的重要因素。

材料、人工等投入要素直接影响当期成本,而固定资产的投入,则需要管理者具有“今天的投资即明天成本”的观念,从控制投入规模上控制成本。

四、面临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目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

(1)可采采出程度已接近极限,接替资源匮乏。

该企业辖区内现有技术可开发的储量已全部投入动用,可采储采比已降到5.3,剩余未动用储量中90%为高粘度、超稠油难采储量,后备经济可采储量严重不足,稳产难度较大。

(2)非井注用汽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开发效益。

非井注用汽从2004年111万方/年增加至2007年216万方、2008年213万方、2009年192万方,导致了油汽比下降0.02,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益。

(3)油田整体进入“三高”阶段,生产经营形势严峻。

目前,油田整体进入“高含水、高成本、高采出程度”阶段,自然递减居高不下,井况恶化。

产量要稳产,就需要加大措施工作量,造成投资强度加大,成本增高。

同时,企业一惯注重产量、产值和规模,有时为追求稳产或高产而不得不牺牲效益,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二)企业成本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

近代预算制度产生于英国,发展于美国,首先应用于政府机构,后来逐步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

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是美国。

预算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经营计划的数量表现形式,是“经营和管理计划正式的、量化的、货币化的表现”,既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

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实施的集计划、控制为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预算管理过程。

作为现代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运行模式,目前在石油企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如何将战略目标在不同的期间、不同的责任中心细化分解,如何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员工具体的行动上,促使各个责任中心认真考虑完成目标的方法;企业规模扩大时如何与自身资源相平衡;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之间如何匹配。

所有这些战略问题都必须通过预算管理进行量化分析解决。

第二,进行资源分配。

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总是无限的。

因此必须借助预算管理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通过对企业内部管理及技术方案的投入与产出分析,尽量将资源向最能创效的业务单元和管理环节倾斜,达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

第三,实施过程监控。

一方面,预算对企业日常经营业务、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控制,有效实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另一方面,通过每月的预算分析,管理者能清楚地了解预算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方向。

第四,组织沟通与协调。

通过预算编制、分解过程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准确定义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减少了操作中的隔阂。

第五,实施预算绩效考评。

预算管理为考评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预算指标是业绩奖惩的标准及激励和约束制度的重心。

可见,预算管理以其特有的资源配制、内部沟通、过程控制、分析考评等功能,在企业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推行预算管理是许多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预算管理为该企业成本的合理控制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盲区和实务上的误区。

(1)基层预算管理环节薄弱。

新疆属于多民族地区,油田属于国有单位,对于少数民族员工,国家给予殊多的优惠政策,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因此,一部分基层员工文化水平、知识技能、工作责任心有待提高,基层预算管理人员执业态度不够严谨。

这样,薄弱的基础环节使得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困难、过程繁冗、耗时费力。

(2)预算基础数据不完整。

预算表现为量化的数字,预算信息来源于各项基础资料。

由于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计量、盘存等基础工作弱化,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时有发生。

并且基础信息经过多层过滤和传递,导致预算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大打折扣,薄弱的管理基础严重影响公司预算的编制质量。

(3)预算信息不对称。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时,通常是由企业确定预算指标的总量,然后分解到所属单位和部门。

在预算对接过程中,各责任主体的意见一般被保留。

这种“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流程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直接体现到预算之中,但这种预算流程对基层信息的掌握有限,容易脱离实际,使预算难以发挥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也有悖于预算管理进行沟通协调的本意。

二是在成本预算控制实践中,技术和管理部门相脱节,难以从成本形成的源头实施成本控制。

以地质部门为例,其人员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地质情况和地质技术较为熟悉,而对获取原油产量的成本控制方法比较陌生,地质人员根据采油厂的油气产量目标制定相应的配产、配注及各类增产增效实施方案,这些方案往往在提出时缺乏成本控制方面的评价和系统分析,没有找到使技术和管理部门能走到一起的定量化成本控制方法,造成了目前技术和管理相脱节。

(4)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改进

企业预算编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基数法预算和增量预算。

基数法预算是以历史数据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

实践证明,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极易导致职能部门故意扩大本年支出,以便在以后年度获得较大的预算支出标准。

增量预算是首先采用上一期的数据作为参考点,只对新增的预算要求进行审查。

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基数法预算所存在的问题。

但却经常导致前期支出的项目会永远进行下去,结果是某些项目分配到的资金远超过实际的需求。

实际上,增量预算最容易掩盖低效率和浪费。

另外,在传统预算中现已形成了一种“现在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状态,形成了一种荒谬的情形:

为了防止明年的预算被削减,部门领导在年底时想方设法把“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钱花掉,而不管最后时刻的花销是否合理,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这时,员工只会按照预算来适应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去挑战它。

(5)预算管理责任不清,执行不力

长期以来企业管理层组织结构复杂,预算管理职责、流程不够清晰,不同责任中心的工作界面交叉点较多,加之权利与义务的不相匹配,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严重影响预算的运行效率。

同时,预算执行过程缺乏及时跟踪调查与差异原因分析,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的重编制、轻执行导致预算与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严重分离。

(6)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

企业的考核体系缺乏科学的业绩评价,一方面,考核力度不够、流于形式,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也影响了预算执行的推进。

五、油田成本控制方法及措施建议

1、深化预算管理,有效控制成本

预算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已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

因此,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理顺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流程,规避预算管理中的控制风险,在成本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首先,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并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追加和调整、预算考核等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有章可循。

其次,要继续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在具体执行时,要重视预算组织职能、树立预算制度的权威性,以减少预算管理的风险。

要突出预算管理委员会地位,让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

从根本上说,只有经过预算委员会的审批,才能接受或编制预算,才能进行预算的实施、调整、监督等后续环节。

再次,要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设定,明确规定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利、义务。

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预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2)相互沟通、信息共享

传统预算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

实际上,预算编制过程应当是上下沟通、信息资源共享。

必须依赖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导对资源占有进行博弈的结果。

责任中心作为考核主体,只有参与了预算的编制,通过博弈,消除信息不对称,使考核指标在编制后具有可行性,才能够落实考核,有效控制资源。

因此,企业在预算编制时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应以战略为指导,将预算视为整个资源统盘分配的一个平台,将指标层层分解,此时除了应用财务数据以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那些影响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预算目标实现的非财务信息;第二,应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实现信息共享。

在预算对接过程中,应当尊重每个责任主体的意见,从而让各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中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第三,从成本形成源头实施成本控制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现有成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区块成本控制是必需的,确保地质决策(配产、配注、措施及方案)及成本管理均以区块为单元进行。

首先进行区块费用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从根本上反映成本形成的原因,实现生产和经营有机结合。

通过相互沟通、资源共享,有助于地质人员进行地质决策时充分考虑成本因素,管理人员在成本控制时从效益上评价各类措施的可行性。

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益搭建平台。

同时,通过区块成本控制,可以制定区块成本预算,为将来实施零基预算奠定基础。

(3)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传统预算编制方法已不能满足和适应油田整体管理的需要,缺乏投入与产出、经济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预算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将成为公司必然的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科学的、先进的方法我们可以合并应用,例如零基预算和标准成本相结合。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支出及支出数额的大小。

这种预算是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目标的贡献程度,据此决定资源的分配。

同时,零基预算能促进生产与经营的有机结合。

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条件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是应该发生的成本。

我们将其理解为:

是通过详细的调查、认真分析和精确计算来制定的,用于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标准成本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

当这些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根据变化的情况加以修订。

标准成本的建立是编制零基预算的必要前提。

首先,编制标准成本必须以真实准确的基层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

公司要继续加强基层成本核算,确保数据真实、完整且保存完好,能保证随时调出查阅。

同时要深化班组成本的统计、整理、分析、对比,建议将核算结果每月公布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增效点,采取措施,降本增效,促进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其次,要通过收集有关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