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991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

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

如何求强求富?

这两个任务表面上好像是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

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必须要使国家富强,向西方学习是要找寻国家富强的道路。

而要国家真正的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要抵御外国的侵略,争取的民族的独立解放。

三、各个社会阶级的登台表演

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纷纷登了了历史舞台表演。

在19世纪下半叶就进行了三次早期探索,这就是: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

第一节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这里所说的旧式农民战争是指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而新式农民战争比如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达到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一个高峰,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时代具有新特点和新水平(如它反对外国侵略,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政策等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原因:

简单地说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外国入侵、不平等条约、赔款军费、勒索、旧的赋税加上新的赋税,残酷的压迫剥削,迫使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拿起武器,开始了探索国家的出路。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到18个省。

1851年1月,太平天国起义从金田起义(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开始,建号太平天国。

1852年,永安建制,封了很多王,还有一套的制度。

然后,从广西经过湖南然后一直打到湖北。

1853年1月占领了华中最大的城市武汉。

然后太平军沿江东下,经过江西、安徽江苏,势如破竹,1853年3月,占领了南京,建都为天京。

之后太平军派出北伐军、西征军进行北伐、西征,从1853-1856年北伐军一直向北打到了天津,逼近了北京。

但是,1856年出现了天京事变,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1856年(太平天国的后期),太平军又开辟了江浙根据地,最后展开了一场壮烈的天京保卫战,到1864年天京失守,太平天国基本上失败。

后来,太平天国的余部又坚持了四年斗争。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在也有人否定太平天国,甚至认为它破坏了中国的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因此是一个历史的倒退。

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可以讲下面几点:

(一)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消灭百万清军,打击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思想文化。

太平天国起义动员了百万农民,历时14年,波及到18个省,而且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太平天国消灭了上百万清军,大批的封建官吏、地主被杀,逃亡,封建土地制度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自耕农增加。

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孔子的权威也受到了打击(太平军在进军的过程中,一路打破各种偶像和孔子的牌位)。

再有就是清政府的中央权力被削弱,地方势力崛起。

因此到了晚清的时候,地方势力很大,而且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比如说从安徽开始的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小刀会起义,西南各省的苗族、回族、彝族少数民族起义,西北地区还有回民起义等等,形成了一个全国反清起义的高潮,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有力地打击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痛击外国侵略者。

太平天国打击外国侵略势力这是以往中国农民起义所没在的一个特点,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外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而且严禁鸦片贸易。

太平天国领袖说:

“害人之物为禁”,说鸦片是个害人之物。

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侵略军、由外国军官组织指挥的洋枪队(即所谓的“常胜军”、“长骑军”)进行战斗,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和教训。

(三)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并探索向西方学习,第一次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主要的纲领,它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愿望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

它公开否定封建的地主所有制,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它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1859年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后提出的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发展的方案。

因为洪仁玕没有赶上金田起义,他后来到了香港,跟香港的一些外国传教士有来往,他了解一些西方的情况,所以提出了学习西方的社会改革的方案,他提倡发展近代的工矿、交通、邮政、银行、学校、医院等等,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而且他还提出了要和外国自由通商、平等竞争,即所谓“与番人竞雄”。

(四)太平天国还具有世界意义:

它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比如说当时的印度民族起义等等。

还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当时也有西方的一些正义人士支持太平天国,甚至参加太平军。

比如说当时有一个英国人叫呤利,他就参加了太平军,帮助太平军买船买军火、打仗,回国以后他写了一本《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讲了一些太平天国的事。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一)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既有清王朝的中央军队(八旗、绿营军),又有地方的地主武装(团练),还有新建立的地方武装(湘军、淮军),还有外国人指挥的、中外混合的洋枪队,甚至还有外国侵略军直接镇压太平天国,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候“借师助剿”,借外国军队镇压太平天国。

2、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弱点。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是没有办法克服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我们下面可以分析几点:

(1)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

农民小生产者虽然可以建立起暂时地劳动者的政权,(如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的政权),但是最终仍然要向封建政权演变,太平天国政权就是这样日益封建化。

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以后,这些领导们都在追求封建的特权,享乐,而且他们之间也经常争权夺利。

在南京他们大兴土木,建造了各种王府,天王府、东王府等,而且大讲排场(如出门的时候要有多少人抬轿子,有多少人举着牌子等,其排场甚至要超过封建皇帝),宫廷里面还要有很的后妃宫女。

这些说明他们都在向封建皇帝看齐。

(2)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如天京事变)

他们不能保持团结,争权夺利,最后导致自相残杀。

天京事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56年应该是太平天国发展的最兴盛时候,但是太平天国的农民领导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内部矛盾斗争激化起来。

像东王杨秀清就向天王洪秀全要求也要像他一样,自己也要当万岁(叫逼封万岁),他假装是天父传言,说你是天王是万岁那么东王为什么不能是万岁呢?

这个矛盾就非常激化。

北王韦昌辉就利用这个机会,起来残害了东王及他的总政。

而翼王石达开看到这个情景就率兵回京,迫使洪秀全杀了韦昌辉。

但是石达开回到天京后,洪秀全又不重用不信任他,而重用自己的族兄。

最后,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

所以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瓦解了,大批的太平军的老干部老战士被杀,元气大伤。

太平天国从最盛的时候到衰,这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教训是非常沉痛和深刻的。

我们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所以太平天国领导人他们之间自相残杀,破坏了太平天国的大好局面。

(3)农民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就是要回到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不提倡商品经济(一度曾经要取消商业),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于是一个绝对的平均主义,不管生产多少只能绝对地平分,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真正推行的。

另外,对太平军分男营、女营,一家人不能在一起生活(那些“王”有很多后妃、宫女,而普通的战士、下级军官们连一个家庭、夫妻都不能在一起生活)。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虽然是提出了一个近代化的建设方案,但这个方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战争环境、没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特别是没提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4)宗教的消极作用(拜上帝教、迷信、天命)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

“拜上帝教”最初吸收了基督教的原始平等思想(如:

天下男子都是兄弟,天下女子都是姐妹),制定了一些条规。

这在初期是有一些积极作用的,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以迷信、天命思想来动员群众。

比如洪秀全、杨秀清经常把自己的话假借为天父、天兄传言,在南京被包围的时候,粮食很困难、军队减少,洪秀全就说:

我的天兵多如水,不用怕,天主会降甘露给我们。

这些东西实际上不能调动太平天国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带来一些危害。

对外国侵略者,因为他们也信上帝,就称他们为洋兄弟,缺乏对他们的警惕性。

这就是宗教带来的消极作用。

(二)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革命及其失败表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是有伟大的革命潜力的,但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历史重任,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早期探索之二: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的洋务运动

一、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自救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性质和时代背景

洋务运动实际上是在清王朝的地主官僚统治阶级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进行的一场用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一方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使得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北伐军已经快要攻到北京,皇帝要逃走)。

另一方面,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了天津,最后打进了北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被西方侵略者打进首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在进北京之前,英法联军抢劫和火烧了圆明园,殖民主义者称这是给中国皇帝最深刻的一次教训。

当时的咸丰皇帝逃到了热河,不敢回北京)。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洋务派提出了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其目的和动机首先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然后才是防御外国侵略。

恭亲王奕䜣当时有一句话很典型:

“发捻为心腹之害”(“发”指太平军,因为太平军留了长头发,表示与清朝决裂,而清朝是剃发留辫的,所以太平军被称为“发”,在南方被称为“长毛”。

“捻”指捻军),即太平军是清政府的心腹之害,是最厉害的;

俄国是“肘腋之忧”(因俄国是中国的邻国,比较危险)、英国是“肢体之患”(因英国在大西洋,比较远)。

“故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中国人原来称外国人为夷人,跟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有本书叫《筹办夷务始末》,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的时候,外国人就提出抗议,说称我们为夷人是有贬义的,是一种歧视,以后只能用“洋”字。

所以以后在公文上面等方面称外国人称洋人,一切与外国人有关的事务都命名为“洋务”。

洋务运动的开始是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标志的。

这个衙门也可称为洋务衙门,它管理一切涉及到外国人的外交、通商、海防、甚至与外国有关的事务,包括海关、学校、海军等等。

最后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标志,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因为它没有使中国强起来也没有使中国富起来,洋务运动这个词当时是没有的,当时把这段时间称为“同治中兴”(同治1862-1874年),也有称为“同光新政”(光绪1875-1908),在港台的一些论文著作中称为“自强运动”,解放后大陆的论文著作一般都通称为“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洋务派的官僚主要是一些通过与外国谈判、交涉,同洋人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官僚,还有当时因镇压太平天国(如湘军、淮军)起家的一些官僚。

恭亲王奕䜣,通过北京政变与慈禧太后联合起来而掌权。

因为原来咸丰皇帝周围有很多顽固派,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起来,将那些顽固派打下云,掌了权,他是一个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曾国藩,湘军首领。

李鸿章,淮军首领。

左宗棠,原来也是属于湘军,后来另树一帜,他曾经有一些反抗外国侵略(如收复新疆)的表现。

张之洞,是洋务派后期的一个代表人物。

这些人大多都做过总督、巡抚等职务,像恭亲王奕訢是中央的掌握军政大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是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的。

(三)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我们一般都概括为“中学为休、本学为用”,简称为“中体西用”。

最早是一个叫冯贵分的在一本书里讲到:

以中国的“人常民教为原本,附议诸国富强之术”。

意思是说要以中国的封建思想、封建制度为“体”,借用一些西方的军事技术为“用”,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些洋务派官僚到底做了哪些事呢?

(一)创办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建立的)。

金陵机器局(1865年李鸿章建立的),该局规模比较大,可以生产炮弹和大炮。

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建立的),这是一个近代大型的军工企业,后来还造船,所以后来有江南造船厂。

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建立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造船企业。

天津机器局(1866年崇厚建立的)。

崇厚是一个满族贵族,满族贵族人不太放心都是汉族人做军火,但是经营不善,所以后来还是归了李鸿章。

湖北枪炮厂(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建立的),后来生产的很多枪叫“汉阳造”,就是这个厂生产的。

军用工业的特点是用机器生产,也雇佣很多工人,带有资本主义形态;

但它另一方面又是官办的,它的生产是为军队服务、为政府服务的,不是到市场上去卖产品,它的管理又是封建化的。

(二)设立民用企业

比较典型的有:

轮船招商局(1872年,李鸿章),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航运企业;

上海机器织布局(1879年,李鸿章在上海创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棉纺织企业;

兰州制呢局(1878年左宗棠在兰州创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毛纺织企业,左宗棠当时看到中国西北有很多养羊的,羊毛生产很多而设立,后来由于管理不善而破产;

开平矿务局(1877年李鸿章创办),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型的采矿企业;

天津电报总局(1880年李鸿章设立);

唐山胥各庄铁路(1881李鸿章开办),主要为开平矿务局运煤,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李鸿章在通车时亲自参加了,后来这条铁路一直延长到唐山到山海关;

汉阳铁厂(1890张之洞建立)。

为什么要建立这些企业呢?

因为洋务派所建立的军工企业需要资金、原料、染料、运输等来配套,需要民用企业来赚钱提供一些原料、煤炭、染料、运输等等。

第二个目的也想通过民用企业求富,能在市场上与外国商品竞争,稍分洋商之利。

民用企业的特点也是采用机器生产雇用工作,产品是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追求利润的。

第三是吸收了一些商人的资本入股,其性质是官督商办,由官来管理,具体由商人入股经营。

民营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同时还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三)建立新式的海军

建立新式的海陆军特别是海军,这是洋务运动花钱最多的一件事,从1875年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到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当时是准备建立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水师组成海军,但是后来主要力量是放在北洋,所以主要是北洋海军。

到了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了,有25艘军舰,其中有两艘大的铁甲舰定远号、振远号,是德国买来的,有7335吨,这在当时是亚洲第一大的军舰。

当他们访问日本时,振动了日本,后来日本就拼命地扩军备战,加紧造海军。

北洋海军还有旅顺、威海卫作为他们的基地,在这两个地方都有海军提督衙门。

但是这样一支海军,钱花了很多,但是最后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四)兴办新式学堂

因为近代外交或者办企业建海军都需要人才,主要办了三类学堂:

一类是外语学堂,培养外语人才,如1862年兴办的京师同文馆,这应该是中国的第一个外语学院,1863年办了上海广方言馆,这也是一首外语学堂。

第二类是军事学堂,如1866年兴办福州船政学堂,这是一首培养海军的学堂。

再有一类是实业学堂,如1879年兴办的天津电报学堂等,主要培养一些工程技术人才。

(五)派遣留美、留欧的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1881年撤回。

发起人叫隆弘,我们把他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他是1854年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是传教士把他带到美国上学的,他是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

他回国后就向李鸿章等建议派中国的幼童到美国云留学,所以后来就派了四批。

应该说这些幼童到美国学习很努力,而且和美国的老百姓与打成一片,还踢足球,打棒球,很活跃,但受到顽固派攻击,所以到1881年学习还没学完(本来是从小学学到大学毕业的),结果半途而废就撤回了。

这里面有一些是很优秀的人才,如后来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建立了京张铁路。

(六)翻译西方科技、法律书籍

这里主要是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江南制造局有个翻译馆,他们的翻译自然科学书籍为主,大概到19世纪末一共翻译了160多部。

他们的翻译方法也很特别,一般采取中西结合,就是“口译笔述”,就是一些西方传教士看外文书,然后就随意讲,翻译出来,然后中国文人记录下来,给他认识再变成一本书。

另一个是京师同文馆,他们翻译的除了有自然科学的书籍外,还翻译一些社会科学、法律方面的书籍。

最有名的一部书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1869年出任同文馆总教习)翻译的《万国公法》,这是一部国际法。

此书影响很大。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与评价

我们怎样看待洋务运动?

对它的历史作用应该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它,也不能全盘肯定它。

应该加以分析。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有它的进步意义,但是其本质还是官僚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具体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一)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和勾结,没有难免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方面,如建海军,加强了海防。

另外民用企业也企图稍分洋商之利,等等。

但是更多的,洋务派是和外国势力相勾结、妥协。

如“借师助剿”,勾结外国势力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后在很多外交和对外战争中也是主张妥协、避战(如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中就是消极避战),他们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二)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有阻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比如第一批的近代企业就是这个时候产生。

他们给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些机会和刺激,另外也提供了管理的经验,一些人才、技术。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它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阻碍作用的,比如他们搞垄断,他们搞了一些企业后就不许民间也来办这样的企业;

他们把商人入股的股份常常被他们贪污、侵吞了;

他们的管理非常腐败,那些企业跟封建衙门一样,这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官僚,如督办、总办、会办、帮办等等,这些人又不懂管理又不懂技术,但他们要拿很高的薪水,而且任由私人贪污腐败,所以很多企业都由些而失败、破产。

(三)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

如过去传统的一些思想观念,像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等受到了冲击,发生了变化,打开了学习西方的缺口和渠道,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且开创了近代的教育、留学、翻译这样一些新的风气。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洋务运动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即所谓的“中体西用”,洋务派拒绝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还有科举制度等等,李鸿章就讲过,我们可以学习西方的技术、工厂、学校但不能改政治制度。

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一)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他们不愿意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更不愿意中国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

因为如果中国成了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的话,就会成为他们的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外国资本主义从各方面(如从资金、技术、原料、运输等)去压制洋务企业与他们的竞争。

因为外国企业享有很多特权,所以我们的很多企业如轮船招商局、纺织局等都竞争不过他们。

(二)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封建顽固派反对每一件新生事物,反对学习西方,反对改革,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们都来阻挠。

比如说在同文馆要设立一个天文算学馆,要求学天文、数学这方面的自然科学的,准备在中国的儒生里招生。

可是顽固派就出来反对,说中国的读书人为什么要“师事夷人”,要向外国人学习呢?

这不是把中国人变成跟洋人一样吗?

于是有很多的攻击。

所以中国的很多读书人不敢去报名,结果同文馆招生也招不到。

还有就是反对修铁路,当时李鸿章等人提出要修几条铁路,可是顽固派举出各种罪状反对修铁路,他们说修铁路是夺民生计,就是说老百姓那些挑夫、纤夫的就没有生活了没有工作了,另外铁路要占用一些土地,损坏一些坟墓,还有提出铁路声音很大,所经过的地方会惊动地下的老祖宗,还有山川神灵等都不得安宁等等。

种种荒唐的理由,使得当时铁路建设很少且很发展缓慢。

当时修的第一条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最初的时候清政府不准用火车头拉,因为火车头声音大了,要振动清王朝祖宗(清东陵、西陵等)的神灵,所以开始要他们用马拉,后来看到用马拉实在不行才用火车头。

而当时80年代本来是修铁路是一个好机遇,可见顽固派的顽固。

另外顽固派还攻击选派留学生,当时选派赴美的留学生幼童在美国学习很好,也得到美国老师以及老百姓的赞扬,而且与美国的学生一起活动,表现很好。

却遭到了顽固派的攻击,说将来这些学生不成了假洋鬼子了一样了吗?

他们也不拜孔子,还要上教堂,还要跳舞,还要打球,这哪像个中国读书人?

在他们的攻击压力之下,李鸿章不得不把这些留学生撤回了。

当时美国耶鲁大学的校长都写信给李鸿章,觉得这是一件很遗憾、可惜的事情。

(三)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和腐朽性

洋务派本身是些封建官僚,很多企业办成和封建衙门一样,不讲效益,营私舞弊。

另外依赖外国,无论技术还是原材料、设备都依靠外国人。

所以有很大的依附性。

另外就是贪污腐败,营私舞弊,把商人的股金都吞没,最后造成很多洋务的失败。

(四)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

他们企图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中国封建统治所谓“体”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当时严复就批判洋务派的这种体系,就像牛和马,“牛体安能马用”,就是说是一头牛不能作马的用途。

中国是个封建的体制,怎么能用资本主义的体制来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