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0899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docx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申请书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建设项目申请书

 

学校名称:

安徽科技学院

中心名称:

机电工程省级开放实训中心

中心网址:

中心联系电话:

中心通讯地址:

安徽凤阳安徽科技学院

申报日期:

2010-6-14

 

安徽省教育厅制

2010年4月

填写说明

1.申请书中各项内容用“小四”号仿宋体填写。

表格空间不足的,可以扩展。

2.“中心工作职责”是指在中心承担的具体教学和管理任务。

3.兼职人员是指编制不在中心,但在中心从事实训(实验)教学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1.实训(实验)中心总体情况

实训(实验)中心名称

机电工程省级开放实训中心

所属学科(专业大类)名称

机电工程

隶属部门/管理部门

工学院/教务处

成立时间

中心建设

发展历程

2001年,我院为满足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的教学需要,成立了安徽科技学院机电实习基地,占地1800平方米,机电设备总值300多万元。

随着我院学科专业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发展,2005年学校筹建满足机电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工程训练中心,又增加投资1200多万元,新增面积6000平米,其实训内容涵盖基础加工、数控技术、车辆工程、电工电子、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模块。

2008年获批省级示范工程训练中心,经过进一步扩建,建成了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中心占地面积达到10200平方米,奥贷项目新增投资1000万元,其软硬件建设在省属院校中均位居前列。

实训基地负责人

姓名

陈杰平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学位

博士

毕业院校

合肥工业大学

通讯地址

安徽凤阳安徽科技学院

邮编

233100

联系电话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2、制定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和规划;

3、组织和实施日常实验和实训教学管理;

4、负责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的安全卫生工作;

5、对新进教师和实习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安全教育管理;

6、负责与各部门的沟通、对外联系,积极组织产学研合作。

教学科研

主要经历

1、1998-2000在河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参加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拖拉机CAD示范项目》

2、2000至今,在安徽科技学院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引进人才《拖拉机机构仿真研究》,主持完成安徽省教育厅《机电类专业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教研课题,目前主持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车辆四轮转向与制动集成建模研究》、主持安徽科技学院《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仿真》科研项目。

主持安徽科技学院省级示范工程训练中心工作。

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1、陈杰平,,装备制造技术,2007/06

2、陈杰平,,职业技术,2007/12

3、陈杰平,,理工高教研究,2006/03

4、陈杰平,,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10

5、陈杰平,,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6、陈杰平,,机械工程师,2005/11

7、陈杰平,基于参考模型横摆率反馈控制的4WS操纵稳定性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8/3(Ei收录)

8、陈杰平,,职业教育研究,2008/03

9、陈杰平,,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2

10、陈杰平,,理工高教研究,2007/02

11、陈杰平,,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06

12、陈杰平,,农业机械学报,2009/03(Ei收录)

13、陈杰平,,农业机械学报,2010/03(Ei收录)

专职人员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其它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总人数

平均年龄

人数

0

5

6

1

2

5

4

1

12

40

占总人数比例

0

50

教学简况

课程数

项目数

面向专业数

学生人数/年

人时数/年

30

220

8

1600

180000

环境条件

中心用房使用面积(M2)

设备台件数

设备总值(万元)

设备完好率

10200

185

1650

100%

教材建设

出版教材数量(种)

自编讲义数量(种)

教材获奖数量(种)

主编

参编

2

5

27

0

近五年

经费投入

数额

来源

主要投向

经费投入:

近五年来,共计投入经费1200万元(不含基建投入);

经费来源:

教育厅、学校拨款、奥贷;

主要投向:

主要用于购置新增仪器设备和补充台套数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

近五年

中心人员

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近五年承担各类校验和科研课题8项,主要承担有:

1、陈杰平,主持,机电类专业开放式实验实训体系建设,安徽省教育厅,2005-2007

2、陈杰平,主持,四轮转向与制动集成建模仿真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6-2009

3、陈杰平,主持,磁流变减振器设计与仿真,安徽科技学院,2007-2009

4、张春雨,主持,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黑糯玉米芯色素的设备研制,安徽省教育厅,2006-2008

5、易克传,主持,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设备研究与开发,安徽科技学院,2007-2009

6、易克传,主持,采用微波、超声波与动态逆流组合提取技术提取菊花黄酮的工艺研究,安徽省教育厅,2006-2008

7、李双喜,主持,热电阻动态时间常数测量仪的开发,安徽科技学院,2006-2008

近五年发表各类教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下面为发表的部分论文(不含主持人):

1、张春雨,,机电工程,2007/02

2、张春雨,,机械工程师,2007/02

3、张春雨,,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01

4、张春雨,,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05

5、张春雨,,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7/02

6、张春雨,,轻工机械,2007/02

7、易克传,,包装与食品机械,2006/05

8、易克传,,包装与食品机械,2005/06

9、易克传,,轻工机械,2009/05

10、易克传,,安徽农业科学,2009/25

11、李双喜,,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12、陈丰,,科技信息,2009/06

13、陈丰,,农业机械学报,2007/08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中心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二级专业类

中心工作年限

中心工作职责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1

陈杰平

博士

主任

副教授

车辆工程

7

管理/车辆工程实训指导

工学院

2

陈庆榆

学士

/

教授

化学

2

协调管理

工学院

3

张春雨

硕士

副主任

副教授

机械工程

7

管理/制造技术实训指导

工学院

4

李双喜

本科

副主任

讲师

电子工程

7

管理/电工电子实训指导

工学院

5

易克传

硕士

副主任

副教授

农业工程

7

管理/车辆工程实训指导

工学院

6

陈丰

硕士

指导

教师

副教授

机械工程

6

基础加工技术

实训指导

工学院

7

李进

博士

指导

教师

讲师

车辆工程

1

车辆工程实训指导

工学院

8

杨拓宇

硕士

指导

教师

实验师

机械工程

4

电焊技术实训指导

工学院

9

李立和

本科

指导

教师

高级实

验师

农机工程

7

基础加工技术

实训指导

工学院

10

乔印虎

硕士

指导

教师

讲师

机械电子工程

5

机电一体化实训指导

工学院

11

范新波

本科

指导

教师

技师

数控技术

1

制造技术实训指导

工学院

12

吴兆余

本科

教辅

工程师

机械工程

6

辅助管理工作

工学院

13

许小平

中专

教辅

实验员

机械工程

7

辅助管理工作

工学院

14

刘纯利

硕士

指导

教师

副教授

电子工程

7

创新实训指导

工学院

15

叶爱芹

硕士

指导

教师

副教授

电气工程

7

电气工程技术

实训指导

工学院

16

张华

硕士

指导

教师

讲师

机械工程

6

制造技术实训指导

工学院

15

陈洪军

硕士

指导

教师

讲师

机械工程

4

基础加工技术

实训指导

工学院

18

陈娟

硕士

指导

教师

副教授

电气工程

7

电气工程技术

实训指导

工学院

中心成员简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中心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二级专业类

中心工作年限

中心工作职责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19

杨善斌

本科

指导

教师

技师

机械工程

2

实训指导

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

20

曹光跃

本科

指导教师

副教授

电子信息工程

5

实训指导

安徽蚌埠电子信息学院

21

娄雪峰

本科

指导

教师

高级工程师

机械工程

3

指导教师

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

22

郑弘

本科

指导

教师

高级工程师

机械工程

3

指导教师

金威滤清器有限公司

 

2.实训(实验)教学

2-1.实训(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教学相关政策,教学定位及规划,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我校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学校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农工为主的办学定位,2008年工程训练中心获批省级示范中心,2010年获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建设院校,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多年的办学中,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构建一流实践教学环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高等教育成就人的才能、提升人的品位、改变人的命运等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既能在一线顶岗上岗,又能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指导的综合素质应用人才。

学校坚持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适应国家各行业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

2005年学校出台的《安徽科技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积极开展创新实践,采取必要措施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中心学习和培养”,“按照注重素质和综合能力并重的培养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环节的管理改革”。

为加强实训教学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实训技术队伍的建设,制定与理论课教师相应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制度,建立实训技术人员的培养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等,保证了学校实践与实验教学不断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在学校一系列政策引领下,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教学面向,把工程训练教学纳入全校人才培养的大系统中,确定了“为学生提供大工程、大机械概念下的制造技术知识教育、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给学生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熏陶、培养和挖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

学校成立由主管副校长牵头的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工学院成立了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课程管理、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在硬件设施、环境条件建设等诸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

例如在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设立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岗位;工程训练单独设课、单独计学分的规定等等。

不断将实训教学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增强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机会,使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师热爱、政策倾斜、经费优先、科研促进、管理服务”的局面。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完成了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的规模扩张和功能转型,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对原有实训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学生能达到基础技能训练、现代制造技术训练、阶段创新训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有创新的责任感和心灵上的创新冲动,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要给工科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现代工业水平工程和工艺的教学平台,支撑全校其他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

通过科学地分析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加强核心课程系列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和建设,构建以本科工程训练和创新训练为核心、兼顾各年级课程实践、毕业设计,积极组织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

同时,中心还是青年教师提高水平、科研课题研究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试制的重要场所。

工程训练在我院工科的教育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支撑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同时,学校是皖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办有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的本科院校,2008年成功申报了省级示范工程训练中心,服务社会是工程训练中心的职责之一。

积极面向社会开展等级工培训及新工艺、新设备等现代工程技术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渠道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材是高等教育重要责任。

我校是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几年来中心一直承担着机电类国家职教师资培训的任务。

也需要不断完善管理,为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做出贡献。

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的改革思路:

(1)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示范校的需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需求”的时代精神,以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机械电子学科专业为龙头,以实训教学为中心,突出工科特点,突出实践性,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高水平型人才。

(2)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创新为先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重的基本原则,充分挖掘和利用工程训练中心良好的教学条件,依托工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跟踪现代工程技术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高素质人才成长要求的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

(3)构建与现代机电工程发展相适应的实训教学软件平台,优化工程训练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创新性实训教学,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以实训教学体系改革为先导,坚持资金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形成一种与当代制造业主流技术相衔接、传统制造方法与先进技术手段有机融合、门类齐全、涵盖广泛的,适合于学生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硬件平台,构筑与实训教学软件平台相匹配的硬件平台。

(5)以教学骨干为核心,推动实训教学团队建设。

采取适当措施,积极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的改革,承担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任务。

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实训技术人员,努力提高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积极引进适用人才,推行工程训练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适应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规模扩大、功能转型和不断发展的需要。

(6)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依托,完善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运行效率。

构建对全校师生、面向社会、地方和学校的开放实训体系,把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和开放、服务教学与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实训研究中心,发挥中心服务教学、服务社会、服务科研的功能。

2-2.实训(实验)教学总体情况(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主要面向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各类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场景式实训,主要包括:

机电技术教育、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本科专业。

每年平均接纳实习学生达1600人以上,合计年人时数达到160000小时以上。

同时,承担国家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机电一体化培训班学员的培训任务,年接纳180人,总计年人时数20000小时以上。

结合专业特点,中心承担着学生各类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培训任务,主要包括各类基础加工技能等级证书、数控操作工等级证书、数控工艺员证书和ProE证书等。

协助周边中等学校进行学生大赛培训,协助凤阳职业技能鉴定站,每年组织相关专业学生的技能鉴定,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3.实训(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训(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课程、项目名称,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开放管理办法,致力于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

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结合我校工科专业的发展,制定了实验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实训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实训内容单独考核的管理模式。

主要实训内容包括机械基础加工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车辆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气工程、数控原理、机电一体化、CAD/CAM技术、创新设计与制作等实训,组织学生技能等级训练和考证。

大学生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和车辆工程协会活动场所也在工程中心。

同时,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的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和支撑,为我校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提供了工程支持,连续承办了四届国家级职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机电技术)。

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以实验、实训的教学改革、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了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两个体系,“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按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规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

分为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教学、实训教学和行业实习四个环节。

(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分为学科基础实验和学科专业实验两个环节。

学科基础体现对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学科专业实验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三)专业课实习和实训教学

专业课实习和实训教学,主要包括电工电子实训、基础加工技术实训、现代加工技术实训、CAD/CAM、电气工程实训、汽车工程实训、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训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巩固基础、培养创新的目的,使学生巩固、提高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

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训教学推行中级工、高级工训练和行业实习三个环节组成。

通过中、高级工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方法;掌握汽车的结构、原理、应用及检测维修等理论,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操作技能;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组成和发展,及时掌握现代制造技术、汽车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4.实训(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实验)技术、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等)

机电工程开放实训中心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不断加强实训(实验)技术、方法的建设,强调理论与实践同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不断完善实训(实验)平台和开放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辅导为补充的教学理念,突出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开放式的实验实训体系为学生进入工程训练中心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与示范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锻炼。

为了保证实训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断加强和完善实训考核制度,要求:

1)训练时间的保证;2)制定实训方案和工艺路线的正确性;3)基础理论的应用能力;4)产品制作符合要求的程度检查。

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

改变传统实验实训教学以灌输式为主的做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四项改革措施:

(1)根据学科新技术发展现状,编制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各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和相应工种的实训教材,所编制的实训教材注重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开设自选实训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并拟出实训方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量力选题,教师因材施教。

(3)实训课程教师讲解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维和推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训课教学中,鼓励教师自制作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连续性,提高实训质量。

1)实训技术

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和方案设计上,增设综合性实验,加强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合理综合,重视各门课程的衔接,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具体体现在:

(1)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着重加强基础及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制造技术与汽车拆装能力等基础性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部件与整体结构、加工技能、加工工艺、仪器设备操作等,为创新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2)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按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设计综合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如基础加工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相结合,电工电子与创新实训相结合,电工电子机械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交叉等等,大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基本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内容选择上,合理综合实验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拆装与调试,综合了机械、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总线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对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详细的记载,锻炼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各门课程内在联系的认识加强各门实验课内容的合理衔接,提高学生对植物生产内在联系的深入认识。

(5)加强实验教学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实验内容与科研、生产、社会应用项目密切联系,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

2)实训方法与手段

(1)实训教学方法改变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