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472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docx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6月

一、2014年上半年旅游市场基本面:

“两高一低”

1、国内游:

持续旺盛,增速放缓

2013年,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国内旅游人数约32.62亿人次,同比增长10.3%;国内旅游收入约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旅游收入的增速快速旅游人次数的增速。

2013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806元,同比增长4.9%,消费能力有所提升。

2013年受到限制三公消费等政策影响,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而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

2013年,城镇居民的旅游人次数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旅游人次数,城镇居民旅游人数为21.86亿人次,农村居民旅游人数为10.76亿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3.1%和5.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旅游花费分别为20693亿元和5584亿元,均双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7.1%和11.1%。

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2014年一季度,国内旅游平稳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为11.2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为8960亿元,同比增长17%。

尤其是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31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4%;实现旅游收入1263.9亿元,增长16.4%。

预计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18.7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8%。

2、入境游:

持续低迷,景气度低

2013年入境旅游仍然在低位徘徊。

全国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同比下降2.5%;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增长3.3%。

2014年1-4月,入境旅游仍不容乐观,入境旅游人数累计下降3.4%,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下降3.7%。

主要入境客源市场整体没有大的改善,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问题、以暴恐袭击为代表的全球安全问题以及中国市场对境外游客吸引力的下降,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入境市场的消费意愿,使入境旅游市场持续低迷。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入境旅游人数6300万人次,入境过夜人数2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30亿美元,同比下降1.7%。

3、出境游:

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与消费国

2013年,出境旅游增长依然强劲。

出境旅游人数9819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8%;人均消费1311美元。

从2000年至2013年,中国海外旅游的游客人数从1000万增加到了9819万,其旅游消费额同样也增长了近十倍。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PATA发布的《2014年度旅游监测报告》中提到,2013年亚太地区旅游目的地共接待国际访客人数近5.2亿人次,其中,中国位居亚太个目的地接待旅游数的首位。

多因素造就出境游的繁荣时代。

消费者有闲有钱及消费倾向的变化是出境游的原动力,而出游方式的多元化、在线旅游的发展则成为推动出境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升值、签证放宽等为出境游的有序发展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随着出境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出境游市场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第一,出境游目的地需求更为多元,虽然港澳台、东南亚市场仍是主要的出境旅游目的地,但长线市场如澳新、美洲、欧洲、非洲市场增长迅速。

第二,传统的跟团游仍然火爆,但借助于在线旅游的迅猛发展,自由行、散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第三,走马观光是的旅游方式逐渐向深度体验游转变。

第四,出境客源地正在从一线城市及沿海地区向二三线城市群和中西部地区转移。

第五,在线旅游的发展为出境游提供了更加经济、便捷的出行方式,出境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也推动了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及变革。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14年上半年出境旅游人数5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7%;出境旅游花费7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

二、旅游市场新变革:

黄金十年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1、旅游大趋势:

黄金十年趋势未变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休闲的重要选项,逐渐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必需品。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托于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更加宽松的国内外环境,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旅游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市场格局更加开放,市场规模空前扩大。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30年旅游展望报告》,2010-2030年期间,预计国际入境游客人数将保持年均4300万人次的增长,到2020年,国际入境游客人数将达到14亿人次,2023-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5亿和18亿。

新兴市场经济体目的地国际入境游客人数,有望在2015年超越发达经济体目的地。

到2030年,亚洲、拉美、中东欧、地中海东部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新型经济体目的地接待入境游客人数的比例将达到58%。

其中,亚太地区将是新增入境游客最多的旅游目的地,未来20年间将增加3.31亿人次,由2010年的2.04亿人次增加至2030年的5.35亿人次。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过去十年,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旅游需求与供给市场日益成熟,未来在旅游市场的不断演化中,在外在因素的不断推进下,我们认为未来十年仍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不断增加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10983元。

人均GDP达到38459元。

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将获得快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出现爆发性需求;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出现多元化趋势。

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都经历过这个过程。

201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进入了多元化旅游的发展时期。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随着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消费者生活的必需品。

消费者的出游时间有保障。

我国目前的休假制度包括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假期,因为带薪假期落实的不全面,所以法定节假日就成了消费者扎堆旅游的主要时间节点,游客出游满意度低的情况时有发生。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居民的闲暇时间将日益增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出台进一步保障了旅游休闲时间,《纲要》指出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完善针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

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职工休息权益方面的法律援助。

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交通网络的全覆盖使旅游更为便捷。

从理论上讲,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古代旅游业的发展伴随脚步和车轮越走越远,近现代随着火车、汽车的发明与普及,旅游半径日益扩大。

今天,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对旅游意愿、旅游流的流量和流向、旅游半径等多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速铁路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武广高铁、郑西高铁、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的建成运行,打造了多个2-3小时城市圈。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铁主干网络初步建成,200公里及以上高铁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一半以上,届时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环渤海地区、环鄱阳湖经济圈地区、长株潭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五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根据高铁建设规划,到2020年,高铁会形成独立的客运专线网络,覆盖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三大区域——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主要城镇。

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空间距离的缩短,有效打破地域限制,“同城效应”增强,城市之间的休息活动更加密集,以高铁网络为依托的“高铁休闲圈”即将形成。

互联网的发展优化了企业流程,丰富了消费者选项。

从我国在线旅游先驱的携程到在细分领域不断创新的去哪儿、艺龙、途牛、到到、淘宝旅行等,我国在线旅游的发展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优化了企业流程,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营销渠道和更广阔的经营平台,也使得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购买决策渠道、支付渠道、评论渠道更为便捷和通畅,丰富了消费者的消费选项。

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

2、需求层面:

散客化、休闲化、网络化

自主的消费习惯、便捷的交通网络、快速发展的在线旅游成为散客化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旅行社组织、招徕的团队、包价游客,只占国内旅游市场的1.98%。

而到达目的地,通过旅行社接待的方式完成全部旅游活动的人,只有2.1%,散客化已经是游客出游的主流,短短十年的时间,自由行已经从小众旅游方式发展为旅游的主流。

随着游客自主意识增强,散客化已成为全球化趋势。

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散客市场份额占70%-80%。

散客旅游接待能力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主要标准。

去年在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下,公务游商务游都受到限制,但国内游和出境游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更证明了国民旅游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中流砥柱。

在大众化旅游时代到来的今天,70后80后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人群。

他们是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一代,自主、自助、自由的消费模式进一步扩大了散客化趋势。

而多国签证政策的放宽也为散客化趋势提供了更大便利。

全国海陆空交通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散客化的快速发展。

不断增加的国际国内航线为消费者的长途出行提供变化。

高铁的建设增加了城市间的距离,打造了多个2-3小时城市圈,使中短途旅行更加舒适快捷。

高速里程的增加催生了自驾游的快速发展,每当黄金周和小长假,很多城市周边景区的自驾游游客超过了接待量的80%。

在线旅游的发展不仅优化了企业流程,最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更丰富的消费选项,机票、酒店等单要素及旅游产品等复合要素旅游产品使消费者不通过旅行社就可以直接预订心仪的产品。

网上预订信息量大、内容直观、查询自主、支付便捷、节省时间等特点,使网络化生存的80后、90后正成为自由行主力军。

观光游仍是基础,休闲度假游渐成趋势。

我国旅游还处于国民消费为主体的大众化发展初级阶段,观光旅游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会是游客最基本的旅游需求,但随着消费升级与旅游者经验的丰富,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体验当地生活,放慢脚步。

城市周边的休闲度假地和长线度假产品日益受到追捧。

以中青旅的乌镇景区为例,2013年受到禽流感、暑期暴雨等因素影响以观光为主的东栅景区游客量下滑18%,而以休闲度假为主的西栅景区却逆势上涨17%;古北水镇景区今年开业后游客量也持续超预期,由此可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从长线的旅游线路来看,过去欧洲多国的旅游线路已经逐渐被一国深度游所取代,诸如海岛、迪拜、南非、巴西等休闲度假类的旅游目的地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散客化进程。

纵观旅游的发展历程,旅游的异地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旅游难以成行的两个关键问题,而团队游恰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海量信息充斥网络,OTA、旅游搜索、旅游评论、旅游攻略等各种网站的发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便捷的预订渠道和支付方式,无论是酒店、机票、门票等单向要素还是旅游线路等复合要素,旅游者都可以自主选择,散客化出游完全不存在障碍。

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移动互联备注关注,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购买任何东西,为紧急时刻的移动旅游(例如:

临时预定酒店、机票)提供了机会,而且相比PC,平板电脑便携性较强,使用场景较为随意,用户通过平板电脑可以更加轻松地浏览、预定旅游产品,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网络的发展,使出游变得更加简单,“想走就走”的旅游更为容易。

3、政策层面:

由支持到制度化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随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2013年,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和《旅游法》的出台,国家对旅游业的达到高峰,由过去的政策支持上升到了法律层面,向综合性政策和法律体系建设转型。

《旅游法》的出台,短期对旅游业尤其是团队游有负面影响,长期利好行业发展。

《旅游法》自2013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旅游法是一部促进和保障我国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法;是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基本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旅游权利和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

《旅游法》共十章98条,对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权利救济等内容作了规定。

《旅游法》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条款包括不得安排购物、取消自费项目、不得索要小费等。

在《旅游法》实施初期,这些条款对团队游产生了较大影响,十一期间团队游价格大幅上调,旅游社收客量明显下滑,很多旅行社苦不堪言。

但《旅游法》实施到今天,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该法案使得旅行社市场更加规范和有序,对市场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零负团费”现象消失,旅行团报价回归到理性区间,旅行社专注于线路开发、导游专注于提升服务,旅行社管理、旅游秩序焕然一新。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和《旅游法》将对市场产生持续影响,今年仍有出台刺激旅游消费相关政策的预期,政策红利将持续。

三、旅游细分领域:

把握新趋势下的投资方向

1、景区:

把握客流反弹、交通改善、散客化趋势

把握景区短期客流反弹。

2013年,受到限制三公消费、禽流感、暑期暴雨、高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景区可谓是命运多舛,客流量、营业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13年重点上市公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大幅下滑,其中峨眉山和张家界下滑最为明显,2013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较2012年下滑19.4%和15.1%。

我们认为今年诸多不确定因素已经过去,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虽然还在延续,但是相对于2013年同比影响已经明显减弱。

2014年一季度数据我们已经看到了景区的恢复性增长,其中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接待国内游客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89%;黄山市接待国内游客698.63万人次,同比增长14.6%;丽江古城区接待国内游客357.73万人次,同比增长39.67%;四川省接待国内游客16151.43万人次,同比增长21%。

我们认为2014年景区将出现恢复性增长,重点关注二三季度的客流情况,应把握景区短期客流反弹所带来的弹性收益,重点关注前期超跌的景区峨眉山和张家界,同时关注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小的休闲度假类景区中青旅的乌镇和古北水镇。

关注景区交通改善。

从理论上讲,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古代旅游业的发展伴随脚步和车轮越走越远,近现代随着火车、汽车的发明与普及,旅游半径日益扩大。

今天,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对旅游意愿、旅游流的流量和流向、旅游半径等多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除了全国四横四纵高铁网络布局将逐步完成,上市公司景区周边的交通环境也日益改善,将直接拉动周边度假游的增长,并缩短长线旅游者的出行时间,为其提供更多便利。

重点关注交通有望改善的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峨眉山(沪汉蓉高铁、成绵乐高铁、景区环线公路)、黄山旅游(京福高铁、黄杭铁路)、张家界(沪昆高铁)、丽江旅游(沪昆高铁、泸沽湖机场)。

顺应散客化趋势。

散客化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要趋势,尤其是国内游旅游产品中,消费者更倾向于自主、自助的旅游方式,休闲度假游也渐成趋势。

散客化时代更注重交通的便利性、互联网建设和体验性,城市周边的休闲度假地、交通便捷的长线旅游目的地更受欢迎。

中青旅的乌镇和古北水镇以交通便利和休闲度假体验优在散客化时代更受欢迎,峨眉山、张家界、黄山旅游和丽江旅游随着交通环境的不断改善将吸引更多的周边游客和长线消费者。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景区自身在改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和wifi等、在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注重游客体验是否有所突破,这都将是散客旅游者消费选项的主要依据。

重点关注顺应散客化、休闲化趋势的城市周边度假地中青旅的乌镇和古北水镇,关注景区产业链完整的峨眉山。

2、酒店:

高端酒店压力大,经济型酒店竞争激烈

受到三公消费与群众路线的影响,高端酒店压力大。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14年4月饭店经营数据统计报告》显示,4月五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57.57%,环比3月55.51%提高了2.06%,同比去年4月56.39%,提高了1.18%。

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到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高星级酒店进入“寒冬期”,尤其是高端餐饮受影响最大。

过去一些高端酒店以来政务客源,市场化不明显,但随着高端酒店的转型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酒店的客人比例将从商务75%、休闲25%,变为商务、休闲各半,高端酒店在经营压力大的情况下仍有发展空间。

从重点城市的跟踪数据看,2013年1-4月高端酒店入住率和PevPar水平出现不同下滑。

2月上海市五星级酒店入住率仅为41.44%,平均房价351元;北京市五星级酒店入住率为39.2%,平均房价283元,都接近于历史低点。

3-4月有所回升。

虽然有季节性因素(主要是春节)的影响,但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下滑导致的高端酒店市场不景气,更为重要的是受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影响,高端酒店尤其是餐饮业务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端酒店面临洗牌。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连锁酒店冲击市场和控制“三公消费”的影响下,我国高端酒店即将面临着一次大幅调整。

高端酒店将从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期向匀速发展和内在管理提升切换。

扩张路径逐渐从一线重点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高端酒店的智能化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逐渐改变高端酒店的预订平台、管理系统、顾客体验等,智能化与社区化等新元素将为高端酒店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认为,在限制三公消费和反腐的大背景下,高端酒店也应尽快转型升级,顺势而为。

重点关注品牌知名度高和管理优势明显的金陵饭店和首旅酒店,二者都更注重酒店轻资产的运营,加快酒店管理输出的步伐,并充分利用O2O平台改造内部流程,优化预订平台。

经济型酒店竞争压力大,发力中端市场。

经济型酒店经过10年的发展历程,自2005年和2006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后仍然保持强劲增幅,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如家、华住、7天和锦江之星四足鼎立的垄断局面。

随着成熟物业不断被瓜分,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成本和人工成本压力大增,门店扩张逐渐向收益提升转型。

在未来的扩张中,行业整合将不断加速,加盟和并购方式将成为未来经营的主要模式。

从市场空间看,我们认为,未来3-5年,经济型酒店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继续向二三线城市布局。

中国酒店业格局正在改变。

目前国内酒店行业现状是“两头重、中间轻”,即四、五星级酒店以及经济型酒店数量集中,而中端酒店则相对分散。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产阶层逐步崛起从而拉动内需,作为国内旅游需求主要支撑力量的大众旅游者为中端酒店业态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未来由高端星级酒店与低端经济型酒店主导的“哑铃型”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向豪华——中档——经济型的平衡状态发展甚至是形成“橄榄型”的中国酒店业新格局。

中端市场成为突破口。

随着经济型酒店不断跑马圈地门店规模不断壮大,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缩小,而劳动力成本、物业成本等综合成本却在持续增加,如何提高每房收益成为经济型酒店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中端市场这一片蓝海就成为了经济型酒店发展至今的突破口。

华住酒店集团,旗下品牌“全季”、“星程”与“禧玥”都定位于中端市场;格林豪泰的“格林东方”、如家的“和颐”也是中端市场的竞争者。

A股唯一的经济型酒店上市公司锦江股份推出中端酒店品牌“锦江都城酒店”和“白玉兰”,定位于有限服务的中档商务酒店,加速中高端商务连锁酒店的扩张。

中端细分市场发展空间大,竞争相对缓和,盈利空间大,未来有望给经济型酒店带来更快的盈利增长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前景。

从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品牌经济型酒店会受到物业和人工成本等限制,会更注重特需加盟店的发展,积极布局二三线城市,加快中端品牌建设。

重点关注锦江股份。

3、旅行社:

线上+线下,《旅游法》带来新变化

突破传统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

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在线旅游已经在机票、酒店、门票及旅游产品全产业链上布局旅游业务,旅行社的传统业务已经受到严重冲击。

未来旅行社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整合线上及线下资源,突破传统旅行社与地接社、OTA的合作模式,拓宽产品的范围和销售管道。

一方面传统大社可以建立自己的在线预订平台和移动互联,如遨游网,2013年中青旅根据旅游客户散客化、旅游需求要素化、旅游业务在线化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业务转型,确立了遨游网平台化、网络化、移动化的发展思路,打造方便快捷的O2O旅游电商平台,构建中青旅面向未来商业环境与技术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

遨游网已经实现了网站、遨游天下客户端和手机站三大平台在线查询、预定、支付和客服的全方位服务。

应对《旅游法》,高端游、定制游将成主流。

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实施,《旅游法》中包括不得安排购物、取消自费项目、不得索要小费等调控在实施之初对旅行社尤其是团队游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十一期间团队游价格大幅上调,旅游社收客量明显下滑,很多旅行社苦不堪言。

随着《旅游法》影响的深入,市场消费层面的改变也随着而来。

国内游面临转型,团费普遍上涨,自由行比例升高,高端、定制游逐步成为主流。

2014年,高品质旅游产品将会逐步进入游客视线。

从多家旅行社出境部了解到,今年出境游产品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高端产品的丰富。

以欧洲游为例,过去欧洲产品以多国线路为主,而今年春节出境市场,欧洲方向已经出现了一地深度游的高端产品,如法国8日、英国一地8日或10日的线路,非常受游客欢迎。

另外,已有多家旅行社开始推出较为小众的高端产品,这些高端游产品除了价格高,不走寻常路也是它的最大卖点,如迪拜、南非、巴西等适合休闲度假型旅游的线路,咨询热度正逐渐攀升。

4、免税:

高壁垒成就高收益

全球免税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全球免税业销售额从1970年的4.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55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16%。

根据财富品质研究院预测,目前全球前25大免税集团的销售额约占75%,其中2012年中免集团的销售额为6.57亿欧元,同比增长33.16%,位居第14位;日上免税行紧随其后,位居第15位,2012年的销售额为6.45亿欧元。

我国免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3年,我国免税市场零售额预计达到205亿元,中免集团和日上免税行占据了中国免税市场70%的市场份额。

预计到2015年,我国免税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贝恩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全球旅游零售领域最大的消费群体,支撑了欧洲本土奢侈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2012年中国境外消费额达到了1020亿美元。

并且未来这一消费趋势仍将延续,随着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境外销售额也将继续保持增长。

从消费倾向上来看,我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海外消费,国内外明显的价差、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与高品质的服务是我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海外消费的主要原因,2013年海外消费额约占总消费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