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158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杭州树兰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6.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和氧化铜。

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镜片颜色变深;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变浅。

有关该眼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是高分子合成材料料套

B.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锈

C.溴化银分解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溴和银化合成溴化银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

7.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8.下面的四种溶液,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只需组内两两物质间反应,不能加以鉴别的是(  )

A.HCl、Na2CO3、CaCl2、NaNO3

B.Ba(OH)2、NH4Cl、K2CO3、NaNO3

C.K2SO4、CuSO4、NaOH、NaNO3

D.FeCl3、NaOH、H2SO4、Ba(OH)2

9.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

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甲:

水,①:

食盐;

乙:

水,②:

蔗糖

B.甲:

水,①硝酸铵;

稀盐胶,②:

C.甲:

水,①氢氧化钠;

稀硫酸,②:

D.甲:

水,①生石灰;

稀盐酸,②:

氢氧化钠

10.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4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红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硝酸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加稀盐酸

方案二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A.AB.BC.CD.D

11.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g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无色

B.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和Zn(NO3)2

C.滤渣中一定含Fe

D.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12.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判断该化合物可能是()

A.CaCl2B.Al(NO3)3

C.NaOHD.H2SO4

13.小金完成了图示实验①②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石灰水有剩余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

C.实验③中没有明显现象

D.实验③所得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NaCl

14.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只等质量的铁球,将杠杆调平衡后,将球分别浸没在等质量、等密度的稀

SO4和CuS

溶液里(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

A.左端上翘B.右端上翘C.仍然平衡D.无法判断

15.下列实验过程中与图像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A.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溶液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16.某钠盐溶液中含有Cl-、OH-、CO32-三种阴离子,仅用一份样品溶液,利用下面的试剂与操作就可将溶液中的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B.④②①②③C.③②①②④D.④②③②①

17.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A.a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0%

D.d点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为Na+、Cu2+、OH-、

18.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B.

C.

D.

19.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

向稀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Na2CO3跟稀盐酸不反应

B.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C.稀盐酸不足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D.碳酸钠过量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与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20.某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在8克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1.8克水,该物质组成中(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该有机物可能是C2H2

C.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D.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1.6克

二、填空题

21.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单质的是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均填容器代号)

22.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

某队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

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_____;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3.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写出稀盐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铁粉反应:

_____;

②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③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在下列用途中两者互相不能替代的是_____(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4.铁的使用非常广泛,但较容易锈蚀。

(1)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_____,该反应中一氧化碳(CO)会夺取氧化铁(Fe2O3)中的氧,这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_性。

(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5.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氯化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

有气泡产生。

步骤Ⅱ、Ⅲ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依据是_____。

(2)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步骤Ⅲ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26.医用消毒酒精为75%的乙醇溶液,化工生产中可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作原料,经以下流程制取乙醇:

(1)步骤①的转化属于_____(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步骤②是乙烯和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B发生化合反应,则B中所含元素是_____。

一种制备氢氧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和按恰好完全反应的比例加料。

(3)写出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过滤得到的粗产品还要经过洗涤,洗涤时主要除去的杂质是_____。

(5)如图流程中若用下列物质代替氢氧化钠,也能制得氢氧化镁的是_____。

①盐酸②氯化钙③氨水④硫酸镁

27.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b为20g时,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三、简答题

28.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

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

四、探究题

29.在“探究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小科发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的试管内出现了灰白沉淀。

(提出问题)

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

小科在老师指导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①镁;

②氯化镁;

③氢氧化镁;

④碱式氯化镁

老师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励他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步骤一:

将上述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内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和灰白色滤渣。

步骤二:

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镁粉末,粉末全部溶解。

步骤三:

取少量灰白色滤渣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无其他现象。

步骤四:

将剩余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

取洗涤后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滤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反思及结论)

(1)从步骤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氯化镁,因为滤液是氯化镁的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从步骤三可知,该沉淀中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四中将滤渣用蒸馏水充分洗涤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该反应产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课堂上,老师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紫红色。

科学兴趣小组重做了这个实验,小明发现试管内壁显砖红色。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呢?

是否产生了别的物质?

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1:

氧化亚铜是砖红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资料2:

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CuSO4+H2O

于是,小明往试管中加入一些稀硫酸浸泡一段时间后,根据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

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

(1)得出“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物质中含有氧化亚铜”这一结论,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2)小明与其他几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加热前:

第一小组是在潮湿的试管中加氧化铜粉未的;

第二小组氧化铜粉末堆积在试管底部;

第三小组氧化铜粉末薄薄地平铺在试管内壁。

三个小组其他操作都相同且规范。

结果是第一、二小组实验后试管内壁都显砖红色,第三小组试管内壁显光亮的紫红色。

通过比较分析,试管内壁出现砖红色物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第三小组实验虽然很成功,但是实验后试管内壁不容易清沸。

老师告诉他们这是由于氧化铜粉末铺在试管内壁上造成的。

如何既让实验成功又不会在试管内壁留下难以清洗的铜?

小明经过思考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

他选择一束光亮的铜丝,对铜丝进行________ 

处理,将处理过的铜丝代替氧化锅粉末进行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1.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信息1:

难溶的碳酸盐受热易分解为氧化物和二氧化碳

信息2:

二氧化碳能与锌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

信息3:

酒精灯的加热温度为400—500℃,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左右。

(1)装置B里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锌充当_____(选填氧化物或还原剂)

(2)装置E的作用是_____,从实验安全或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

(3)若D装置硬质玻璃管中氧化铁全部还原成铁,冷却后称量铁的质量比反应前氧化铁的质量减少了2.4克,则加入a管中氧化铁的质量是_____克。

(4)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

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乙组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2.为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过老师设计并与小燕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分开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等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整个过程中,小燕观察到_____。

(2)实验后,过老师从A中锥形瓶内取出适量溶液,倒入试管中,并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无现象,再加入了氯化镁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了A中溶液一定存在_____。

(3)从而小燕得出了结论_____。

33.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

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

测定下图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如下图: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

①搅拌B、C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

②_____;

(2)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和玻璃棒;

(3)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

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A

【解析】

铝制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所以投放铝制易拉罐的垃圾箱应贴可回收物。

故选A。

2.C

【详解】

A、标签正对手心,防止标签被污染,手不接触试剂,手不会被腐蚀,故A错误;

B、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应悬空正放,防止原试剂瓶中试剂受污染,故B错误;

C、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内试剂污染,图中操作合理,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应注入水中,可使稀释放出的热量及时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图中试剂加入顺序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C。

3.B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纳米材料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

B。

4.D

A、①中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

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

该组合无法得出银、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

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

该组合无法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C、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

⑤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银;

D、①中铁能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

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

该组合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Fe>Cu>A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B

A、CO2气体不与CaCl2溶液反应,因此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此选项符合实验事实;

B、Fe(OH)3难溶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Fe(OH)3,溶液不变色,此选项不符合实验事实;

C、Na2CO3、K2SO4、AgNO3溶液都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分别是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氯化银沉淀,此选项符合实验事实;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易变质生成碳酸钙,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此选项符合实验事实。

故选B。

6.C

A、塑料属于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铜螺丝久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反应会产生铜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单质溴和银,银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又立即化合成溴化银,氧化铜作催化剂,反应前后氧化铜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7.C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

CO2、CO等都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还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故B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故C正确。

D、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还可能是活泼金属,故D错误。

8.C

A、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为碳酸钠,只有气体生成的为盐酸,只有沉淀生成的为氯化钙,无现象的为硝酸钠,不加任何试剂可以鉴别;

B、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钾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氯化铵生成氨气,所以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的为碳酸钾,只有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铵,只有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钡,剩余的物质为硝酸钠,不加任何试剂可以鉴别;

C、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根据溶液颜色,首先鉴别出硫酸铜,然后将硫酸铜与其他三种物质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但不能鉴别硫酸钾和硝酸钠;

D、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根据溶液颜色,首先鉴别出氯化铁,然后将氯化铁与其他三种物质混合,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无现象的为硫酸,最后将硫酸滴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氢氧化钡,无现象的为氢氧化钠,不加任何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

C。

9.C

【分析】

将摘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说明瓶内的压强变大,所以可能是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是温度又降低,因此甲和烧杯①中液体接触要放热;

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说明是产生气体,因此乙和烧杯②中液体接触要产生气体。

A、食盐溶于水、蔗糖溶于水,水温变化不大,气压不变,气球不能鼓起来,故A错误;

B、硝酸铵遇水吸热,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不会鼓起来,故B错误;

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

稀硫酸与锌混合产生氢气,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且由于氢气不溶于水,因此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C正确;

D、氧化钙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故D错误。

10.D

A、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pH小于7,故使酚酞不能检验溶液的酸性,用pH试纸可以检验醋酸呈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B、检验氯离子的存在一般选择硝酸银与稀硝酸,加入盐酸会引入氯离子无法获知氯离子的来源,故此选项错误。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这一过程会引入硝酸根离子这种新的杂质离子,而加入氯化钡则既能除掉硫酸根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此选项错误。

D、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主要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也就是检验碳酸根的存在,由于碳酸根加入盐酸会产生气泡,加入石灰水会生成沉淀,故两种方式均可行,故此选项正确。

11.C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亚铁混合溶液中加ag锌粉,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①Zn+2AgNO3=Zn(NO3)2+2Ag,②Zn+Fe(NO3)2=Zn(NO3)2+Fe。

反应①中固体质量增加,反应②中固体质量减小,由于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因此两个反应一定都发生。

A、根据金属和金属盐溶液的优先置换原理,Zn先置换出Ag,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置换出Fe,因此无法确定锌和硝酸亚铁是否完全反应,故滤液不一定呈无色,选项A错误;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亚铁,选项B错误;

C、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选项C正确;

D、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铁,可能有锌,因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选项D错误。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

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且活动性最强的优先置换活动性最弱的金属。

12.C

根据图像可知,无论溶液的浓度如何,该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2n:

2n=1:

1;

4n:

4n=1:

6n:

6n=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