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19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含答案.docx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含答案

1、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跣行(xiǎn)蚌蛤(gé)钻燧取火(zuàn)决起而飞(xuè)

B.饥馑(jǐng)愆期(qiān)曲偻发背(lǚ)大瓠之种(hù)

C.切磋(qiē)晒笑(shěn)啜菽饮水(duō)莞尔而笑(wǎn)

D.孝悌(tì)逡巡(qūn)忿然作色(fèn)稗官野史(b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棺椁枯稿运斤成风墨突不黔B.水獭踊跃贻笑大方众口烁金

C.惊骇绥靖自矜功伐相形见拙D.榆枋恻隐越俎代庖百战不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给未成年人带来的精神伤害往往是___________的,因而要严惩此类犯罪分子。

(2)庐山等一些景区“票中票”乱象经中央电视台曝光之后能否得到整治?

各地游客对此都___________。

(3)没有人教他,他___________学会了写诗,而且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几首,可见他确实有诗歌方面的天赋。

A.终生翘首以待竟自B.终身翘首以待径自

C.终身拭目以待竟自D.终生拭目以待径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读者对他们往往充满更高的期待,但由于应酬增多、精力下降等诸多因素,读者也往往会大失所望。

B.读罢《苦难辉煌》一书,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中无数革命先行者的身影和精神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C.庾信、杜甫、陆游等众多诗人都创作了大量咏物诗,这些诗歌描写细腻,寄寓深刻,对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龙虎山风景区在倾力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致力于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走出了一条由山水龙虎山向文化龙虎山的转型发展之路。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B.为使所谓“综合性思考”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对这种不连贯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填补,这无论对旧诗新诗都是需要的。

C.“瞧你这小胆儿,”媳妇敲了小张的额头一下说,“说个瞎话怕成这样,难怪你这么多年都提不起来,哪个领导敢用你呀!

D.这幽人究竟是谁?

是庞公的精灵?

还是诗人自己?

恐怕那时连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为在心理上他早已与那位先贤同体化了。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初次出场时虽然“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但精明机敏之气质已然初露端倪。

所以,当王熙凤患病时,王夫人便命探春和李纨管理荣国府事务。

探春兴利除弊,颇做了一些改革,以至曹雪芹在判词里也赞她是“才自精明志自高”。

可惜的是,她嫁了“中山狼”,致使“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红楼梦》)

B.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水陆大军八十万,直逼江东。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中,曹操在铜雀台大宴文武众将,饮至半夜,酒酣,横槊而赋《短歌行》一诗,并乘着酒意刺死了败其兴致的张允、蔡瑁。

(《三国演义》)

C.高老太爷的灵柩停在家里,陈姨太以在家生孩子会有血光之灾为由强迫瑞珏搬到城外生产,觉新不敢反抗。

结果,瑞珏因难产而痛苦死去。

瑞珏之死让觉新突然明白,夺去了他的幸福,夺去了他深爱着的两个女人的青春和生命的是整个封建礼教、封建制度,他绝望了,但这也使得他经过再三犹豫后终于决心暗中帮助觉慧出逃。

(《家》)

D.弗罗洛曾经是一个虔诚的教士,但弟弟的不成器让他伤心,长期的自我压抑让他有严重的自虐倾向,但爱斯梅拉达的出现在他死寂的心灵里燃起了熊熊的爱欲之火。

他指使卡西莫多劫持了她,又刺伤了与之幽会的弗比斯,使爱斯梅拉达因此而被捕,并被判以绞刑,但事后不久,他自己也跳楼而死。

(《巴黎圣母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包括政治伦理(形制、色彩、工官制度的建筑等级)、社会伦理(礼教、宗法、礼俗与建筑空间、形制的对应)、人生伦理(建筑的生命观)以及生态伦理(天人合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等等。

这些建筑、建造法则的伦理精神正逐渐在失落。

建筑伦理描述的是建筑和与之相关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所表达的是对这些关系的价值判断。

从广度上,建筑伦理的研究范围包含了建筑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筑的社会和环境意义以及建筑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等。

从深度上,建筑伦理强调的价值准则是基础的、公认的、正确的,是关乎建筑的本质、意义等核心问题的,是所有建筑活动所应共同坚守的价值底线。

建筑师关心的是通过专业知识、理性分析、设计和建造,把项目做好,但是他却不得不面对来自外部的约束力。

比如开发商的想法就是为企业赚钱,这是企业的目标所在,他们可能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而去违反和突破城市规划的原则,这样的伦理可能也造成了城市里公众利益的受损。

各个行业之间的利益,都跟建筑师的工作产生了冲突,跟城市的整体利益产生了冲突。

回归理性,以“用”为先,就是将实用、适用、经济等充分地考虑;回归生态,以“俭”为先,就是谈到生态的时候,先做减法,也先做朴实、节约的建筑;回归本土,以“和”为先,这不仅是要看形式,而且是要落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和谐的内在逻辑,而不是张扬的、夺人眼球的创造方式;回归和谐,以“礼”为先,也就是建筑与自然、城市的关系,更应该注意和谐的关系;回归专业,以“责”为先,这些年,建筑师好像只是在做事情,话语权不够,好的建筑必须要有好的设备、建筑材料,招投标的方式造成了建筑师对这些要素的失控,建筑师在工地上的话语权不够,就很难达到应有的目的;回归社会,以“公”为先,在设计和建造中,以公共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回归建筑,以“品”为先,在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品质,建筑师应该对自己建筑的品质负责。

总的来讲,就是希望社会各个层面上,都能回到理性的立场看待我们的人居环境发展,同时也以善意的心态来处理建筑文化。

比如决策者,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开发商,能够理性地选择建筑方案,尊重建筑师;从设计体制来讲,需要理性规范;从设计者来讲,更要理性思考、善意引导而不是追风趋俗;而对于使用者来说,也需要做到理性认知和尊重建筑文化,如果所有的建筑都能得到尊重,那么这个行业也会更有发展前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7.下列关于“建筑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伦理关乎建筑的本质、意义等核心问题,它强调基础的、公认的、正确的价值准则,是所有活动应坚守的价值底线。

B.建筑伦理,是对建筑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并表达出对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的价值判断。

C.建筑伦理是研究建筑和与之相关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筑的社会意义以及建筑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等。

D.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既包括政治伦理、社会伦理,也包括人生伦理、生态伦理等。

这些建筑、建造法则的伦理精神正逐渐在失落。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建筑师在工作时必须面对来自外部的约束力,虽然他关心的是通过专业知识、理性分析、设计和建造,把项目做好。

B.建筑要回归理性,就是要以“用”为先,充分地考虑实用、适用、经济等;建筑要回归生态,就是要以“俭”为先。

 

C.建筑要回归本土,就是要以“和”为先。

这不是要看形式,而是要落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和谐的内在逻辑。

D.建筑要回归专业,以“责”为先,就是建筑师要有一定的话语权,好的建筑必须确保要有好的设备、建筑材料等要素。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政府官员、开发商等决策者,要能够理性地选择建筑方案,尊重建筑师;设计体制要理性规范;设计者要善于思考、展示个性。

B.建筑的使用者要理性认知,尊重建筑文化。

如果我们所有的建筑都能够得到尊重,那么各个行业也会更有发展的前景。

C.社会各个层面,要都能回到理性的立场,理性地看待我们的人居环境发展,同时也以善意的心态来处理建筑文化。

D.建筑要以“公”为先,在设计和建造中,要优先考虑公共利益;要以“品”为先,每个建筑师必须对所有建筑的品质负责。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

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

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

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

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

公行至汉中,上疏言:

“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

”征还入议蜀事。

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①,拜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

将行,上言:

“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

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

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

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

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

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

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

“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

”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

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巨,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

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

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

诏笞卒百,流岭南。

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

①高崇文:

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②畀bì,给予。

10.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明经第第: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B.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让:

责备

  C.为重屋四千七百重:

双层的

D.不辨则受垢垢:

污秽,耻辱

1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 ②木欣欣以向荣

B.①载食与浆,亲往劝之。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①从令者免其赋之半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贫不能者畀之财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韦文明“治功”的一组是

①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④征还入议蜀事

⑤得田万二千顷⑥筑堤捍江

A.①②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⑤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翻译上文划线的句子。

(12分)

(1)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

(4分)

 

(2)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

(4分)

 

(3)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浦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

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

请作具体说明。

(4分)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4分)

15.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王好战,请以战喻。

_____,兵刃既接,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

______,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21分)

药杯里的莫扎特

宗璞

一间斗室,长不过五步,宽不过三步,这是一个病人的天地。

我住在这里,每天第一要事是烤电(一种治疗疾病的医学手段——编者注)。

精神渐好一些时,安排了第二要事:

听音乐。

在病室里,两盘莫扎特音乐的磁带是我亲密的朋友,它使我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生活很美好。

三小时的音乐包括三个最后的交响乐“三十九”、“四十”、“四十一”。

《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

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

《第四十一交响曲》素以宏伟著称,我却在乐曲中听出一些洒脱来。

他所有的音乐都在说,你会好的。

除了这疗那疗以外,我还有音乐。

它给我安慰,给我支持。

终于出院了,回到离开了几个月的家中,坐下来,便要求听一听音响。

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提琴组齐奏的那一段悠长美妙的旋律简直像从天外飘落。

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

第二乐章快结尾时,一段简单的下行的乐音,似乎有些不得已,却又是十分明亮,带着春水春山的妩媚,把整个世界都浸透了。

没有人真的听见过仙乐,我想莫扎特的音乐胜过仙乐。

别的乐圣们的音乐也很了不起,但都是人间的音乐。

贝多芬当然伟大,他把人间的情与理都占尽了,于感动震撼之余,有时会觉得太沉重。

好几个朋友都说,在遭遇到不幸时,柴可夫斯基是不能听的,本来就难过,再多些伤心又何必呢。

莫扎特可以说是超越了人间的痛苦和烦恼,给人的是几乎透明的纯净。

充满了灵气和仙气,用欢乐、快乐的字眼不足以表达,他的音乐是诉诸心灵的,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是蕴藏着信心和希望的对生命的讴歌。

在死亡的门槛边打过来回的人会格外欣赏莫扎特,膜拜莫扎特。

他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但他的精神一点没有委顿。

他贫病交加,以致穷死,饿死,而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

他的音乐是真正的“上界的语言。

虽然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不同,莫扎特在音乐领域中全能冠军的地位有些像我国文坛上的苏东坡。

莫扎特在短促的人生旅程间写出了交响乐、协奏曲、独奏曲、歌剧等许多伟大作品。

音乐创作中几乎什么都和他有关,近来还考证出他是摇滚乐的祖师爷。

苏东坡在宦游之余写出了诗词文赋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始终是未经册封的文坛盟主。

他们都带有仙气,所以后人称东坡为坡仙。

莫扎特生活在十八世纪,世界已经脱离了传说,也少有想象的光彩了,我却愿意称他为“莫仙"。

就个人生活来说,东坡晚年屡遭贬谪直到蛮荒之地。

但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始终有家人陪伴。

莫扎特不同,重病时也没有家人的关心。

但是他不孤独,他有音乐。

回家以后的日子里,主要内容仍是服药。

最兴师动众且大张旗鼓的是服中药。

我手捧药杯喝那苦汁时,下药(不是下酒)的是音乐。

似乎边听音乐边服药,药的苦味也轻多了。

听的曲目较广,但听得最多的,还是莫扎特。

热气从药杯里冉冉升起,音乐在房间里回绕,面对伟大的艺术创造者们,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而有福气,生在这样美好的艺术已经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对时间有了一点自主权时,还没有完全变成聋子。

(选自宗璞《告别阅读》,文章有删改)

16.纵观全文,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5分)

 

17.理解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6分)

(1)“莫扎特在音乐领域中全能冠军的地位有些像我国文坛上的苏东坡”

(2)“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而有福气,生在这样美好的艺术已经完成之后”

18.请找出文章最突出的一点表现手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作具体分析(6分)

 

1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医院住院期间,每天第一要事是烤电,表明身体状况很差,但是,她随时都在听莫扎特的磁带。

 B.在斗室般的病室里,莫扎特的交响乐像是作者亲密的朋友,安慰鼓励作者,让她感激和洒脱。

 C.和死亡打过交道的人,格外欣赏和崇拜莫扎特,因为莫扎特自己贫病交加,最终穷死饿死,但是,他的精神没有萎靡,音乐作品始终丰满辉煌。

 D.莫扎特的个人生平经历很像苏轼,虽然他们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不同。

 E.莫扎特的音乐让作者在人生的余年感到幸运有福气,表明了音乐巨大的穿透力和震撼作用。

6、语言运用(15分)

20.请分析下面四所重点大学的校训,在概括它们所倡导的求学理念相同点的基础上,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短评文章。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京大学)

“求是、创新”(浙江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京师范大学)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一片羽毛,洁白,光亮。

在鸡毛掸中显得高贵非凡,大家对他赞不绝口。

可是他依然不得不与他的兄弟们一样从事低贱肮脏的工作。

羽毛很不平,“我有高贵的血统、优雅的气质,怎么能与你们这帮贱民在一起?

机会终于来了!

两个孩子同时看上了这根羽毛。

争夺中,羽毛身子一扭,轻轻落地。

轻松!

一种幸福涌上全身。

羽毛边飞边喊,我终于飞起来了!

这才是我要的生活。

风渐大,羽毛越飞越高,直上云霄。

又一阵风,羽毛打了个旋,急速下跌。

“不要!

”羽毛大叫。

但羽毛还是落在了地上。

地上有个水坑。

一头驴经过,把他踩在了烂泥中。

对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D(A.钻zuānB.馑jǐnC.啜chuò)

2.D(A.枯槁B.众口铄金C.相形见绌)

3.C(“终身”指一辈子,多指切身来说;“终生”多就事业而言。

据句意应选“终身”。

“拭目以待”形容急切地想看到所期望的事物或等待某事物发生,“翘首以待”形容等待得急切。

(2)句中含有“能否”一词,说明有两种可能,故不能选用“翘首以待”。

“径自”指不与别人商量便自作主张去做某事,“竟自”指做事出乎人们意料,让人吃惊。

据语境应选“竟自”)

4.D(A.结构混乱,“作家”没有说完,就说到了“读者”;B.“精神……浮现”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在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人们”)

5.C(A“《起居注》”“《地理志》)”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B破折号改为逗号。

D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6.C(A.初出场时“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写的是惜春,“嫁得了‘中山狼’”的是迎春;B.曹操大宴众将是在长江的战船上,被刺死的是刘馥;D.弗罗洛是被卡西莫多推下楼摔死的。

7.D(A以偏概全,“是所有活动应坚守的价值底线”应是“是所有建筑活动应坚守的价值底线”。

B张冠李戴,“描述的是建筑和与之相关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非“建筑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C张冠李戴,“研究范围包含了建筑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非“建筑和与之相关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筑的社会和环境意义”而非仅“建筑的社会意义”。

8.C(C以偏概全,原文是“不仅是……而且是……”。

9.C(A无中生有,“设计者要善于思考、展示个性”错,原文是“从设计者来讲,更要理性思考、善意引导而不是追风趋俗”。

B以偏概全,“各个行业也会更有发展的前景”应改为“建筑这个行业也会更有发展前景”。

D混淆范围,“每个建筑师必须对所有建筑的品质负责”应改为“建筑师应该对自己建筑的品质负责”。

10.B(B移让)

11.B(A表目的,表修饰B连词,和C他们的,表反诘D代词,他们;助词,补语的标志,“得”。

12.C(①总体评价,与“治功”无关;④个人经历)

13、①我所治理的三个州,并不是要害之地,不值得设置官职,浪费国家资财,不如让三州归属河东方便。

(判断句、张、费、属各1分)

②韦公到任后,就计算家里的人数来接受朝廷的俸禄,把多给的钱都交给官府。

(既、计、委、于各1分)

③有一个违反命令应当判死刑的士卒,韦公最终没有杀他,实施杖刑后让他离开了。

(卒、定后句、果、杖各1分)

14.

(1)(4分)答:

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

“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2)(4分)答:

(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15、略

16.淡淡哀愁的温柔、宏伟洒脱、明亮纯净、充满了灵气和仙气、真挚和天真烂漫。

17.

(1)①强调莫扎特音乐才能的全面。

(1分)②和他对比突出莫扎特人生的孤独及其在面对这种人生时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热爱,(1分)同时也强调了莫扎特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

(1分)

(2)作者意在表示庆幸自己能够听到莫扎特的美好音乐,(1分)同时也庆幸自己能够战胜病痛之后,还能继续欣赏莫扎特的音乐,(1分)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莫扎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1分)

18.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皆可。

①比喻。

如:

“《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

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

作者将乐曲比作灵巧的双手,写出了乐曲给人带来的亲切、柔和和温暖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乐曲的热爱。

再如,“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

将音乐比作甘霖,写出了音乐对病人们的心灵的慰藉,给人以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

②侧面烘托。

“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

”“我手捧药杯喝那苦汁时,下药(不是下酒)的是音乐。

似乎边听音乐边服药,药的苦味也轻多了”:

作者用自己听音乐的感受来烘托出莫扎特音乐的无穷魅力。

③对比(类比)。

如,“别的乐圣们的音乐也很了不起,但都是人间的音乐。

贝多芬当然伟大,他把人间的情与理都占尽了,于感动震撼之余,有时会觉得太沉重。

好几个朋友都说,在遭遇到不幸时,柴可夫斯基是不能听的,本来就难过,再多些伤心又何必呢”:

作者用贝多芬音乐的太沉重、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太伤感等,来与莫扎特的音乐进行类比,突出莫扎特音乐充满了灵气和仙气,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

评分标准:

(手法l分,例句及分析准确2分。

有自己的写作实例1分,分析感悟2分)

19.BC

20.[解析]在这几个校训中,“厚德”“爱国”“求是”“行为世范”都含有“德”的因素,因此,“德”应该成为求学理念的共同点;而“创新”“科学”“学为人师”则可纳入“才”的范畴。

所以,这些大学倡导的共同的求学理念是:

崇尚德行,追求创新;或者说是德才兼备。

21.【立意分析及评分说明】本题材料是一则故事,具有比喻、象征意义。

这类命题方式并不鲜见,如2013年高考辽宁卷、2012年高考天津卷、2006年高考江西卷等等。

对这类材料的立意,首先要挖掘出其象征义,然后进行类比联想,由此及彼。

材料中,羽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脱离了鸡毛掸子这一集体,妄图凭借风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处境,最终落了个被踩进泥中的下场。

由此可确定以下角度:

①正确认识自己。

②改变自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③个人与集体。

如果有其他角度,只要符合材料的内涵均可。

要敢于打高分,甚至满分,也要敢于打低分,切忌分数集中在36分左右而没有拉开距离。

附:

译文

韦公名丹,字文明,姓韦。

他的父亲名韦政,在雒县县丞任上去世,朝廷追赠虢州刺史。

韦公在父亲去世之后凭甥孙的身份跟随太师鲁公颜真卿学习,太师很喜欢他。

后参加明经考试合格,经过选定授以峡州远安县令的官职。

顺宗皇帝嗣位,下诏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刘辟造反,围困梓州,皇帝下诏让韦公担任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

韦公走到汉中时,给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