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4153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1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01运输顺槽规程Word格式.docx

地面相对位置

风井东南侧山地

井下相对位置及掘进巷道的影响

邻近采区、煤层、巷道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邻近采区、巷道对掘进巷道无影响。

掘进期间沿煤层顶板施工,巷道坡度需随煤层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性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

本工作面沿6#煤层掘进。

6#煤层:

黑色、灰黑色,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强玻璃光泽,内生裂隙发育,性脆,易碎,断口呈参差状,硬度中等,容重1.38t/m3。

煤岩组份以亮煤为主,镜煤、暗煤次之。

工作面掘进范围内煤岩层走向3~150°

、倾向93~240°

、倾角0~10°

,煤层平均厚度2.41m,煤层结构简单,顶板及底板均为粉砂质泥岩。

(表二)煤层特征情况表

指标

参数

备注

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

1.4~2.5/2.41

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0)

0~10/6

煤层坚固性系数f

0.20~0.50/0.25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0.7-2.79

掘进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

6#煤层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灰黑色,性脆,节理较发育,整体性较差,局部含植物化石碎屑。

根据回风井、ZK-302钻孔及巷道实见,厚度0~2.04m,平均厚度1.30m。

老顶为细砂岩。

细砂岩:

灰黑色、灰白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砂质结构,厚层状构造,性脆,质硬,分选性较好。

厚度7.75~19.50m,平均厚度13.6m。

底板由砂质泥岩、灰黑色细砂岩及0.2~0.3m厚的劣质煤。

砂质泥岩:

黑色,性脆,节理发育,平均厚度5.85m。

 

(表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类别

厚度/m

岩性

顶板

老顶

粉砂岩、细砂岩

13.6

细砂岩为灰黑色、灰白色,长石、石英为主,次含岩屑,分选较好,平均厚度13.6m。

直接顶

砂质泥岩

1.30

粉砂岩为黑色,质硬,参差断口,平均厚度2.00m。

底板

5.85

三、煤层瓦斯涌出量

依据6煤总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状况,预计本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7-2.79m3/min。

第三节地质构造

工作面掘进范围内东部为单斜构造,西部为一小型向斜。

根据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显示,工作面开口前75-155m范围内可能发育有X2号陷落柱,开口前240-350m范围内可能发育有X4号陷落柱,G6点前1280-1380m范围内工作面南侧(距工作面约20m)可能发育有X8号陷落柱。

X2号陷落柱长轴方向N37°

W,长轴长度80m,短轴长度50m,断陷5#、6#、15#、16#煤。

X4号陷落柱近圆形,长轴长度60m,断陷5#、6#、15#、16#煤。

X8号陷落柱近圆形,长轴长度85m,断陷6#、15#、16#煤。

工作面开口前12.5-72.5m范围内可能发育有F4、F1号断层,F4号断层走向35~45°

、倾向125~135°

、倾角68°

、落差约0-5m。

F1号断层走向40~50°

、倾向310~320°

、倾角65°

、落差约0-6m。

但在底板岩巷掘进过程中未实见F1、F4断层。

工作面掘进范围内将经过ZK201钻孔警戒范围,掘进过程中应做好防、排水等相关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由于勘探不足,对地质构造的控制程度不够,工作面掘进范围内不排除有其它小型向斜或断层等地质构造发育,施工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帮顶淋水、瓦斯涌出量增大)时,应立即停止掘进,并向矿调度汇报。

第四节水文地质

工作面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

从区域上来看,工作面主要受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上石盒子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岩类裂隙岩溶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影响。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碎屑岩类裂隙水主要为K8含水层,K8砂岩裂隙水为工作面顶板直接充水水源。

含水层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厚度较大,但区内变化大,补给条件差,单位涌水量0.00963L/s.m,渗透系数0.0279m/d,富水性弱。

在构造正常地段,该充水水源对工作面掘进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断层、陷落柱发育地段对工作面掘进有一定影响。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指太原组的K2、K3、K4三层灰岩裂隙岩溶水,根据井田内抽水试验资料看,单位涌水量为0.00268L/s.m。

另外,从简易水文情况看,钻孔消耗量变化不明显。

K2、K3、K4灰岩,单层平均厚度1.3-2.91m,水位埋深90.0-175.01m,单位涌水量0.002-0.02l/s·

m。

富水性弱。

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该含水层主要为奥陶系峰峰组与上、下马家沟组含水层。

井田内没有出露,属埋藏型;

根据区域资料,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一般情况下奥陶系中统上、下马家沟组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峰峰组灰岩富水性相对较弱。

根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紫金煤业有限公司基建井首采区带压开采安全性评价及安全技术措施报告》分析,6号煤层底板泥岩、砂岩、灰岩的Kp值(隔水岩柱岩体抗拉强度)平均1.2MPa~4.8MPa。

Kp按最小值1.2MPa计算,6号煤层到太灰含水层之间的安全隔水层厚度为12.86m,按最大值4.8MPa计算,得出的太灰含水层安全隔水层厚度为6.48m。

Kp按最小值1.2MPa计算,得出的6号煤层到奥灰含水层之间的安全隔水层厚度为11.61m,按最大值4.8MPa计算,得出的奥灰含水层安全隔水层厚度为5.85m。

根据2010年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地质勘探中钻孔资料统计分析,6号煤层底板到太原组灰岩(K4)之间的隔水层在28.9~57.15m之间,到奥陶系峰峰组顶板之间的隔水层厚度在141.1~176.7m之间。

因此,6号煤层实际最小隔水层厚度都远大于安全隔水层厚度。

综上所述,本工作面在不受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影响的地段,虽然存在突水威胁,但危险不大。

只有在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发育地段,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突水危险较大。

工作面掘进范围内奥灰水水位推测在770m左右。

突水系数T<

0.06MPa/m,根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晋中紫金煤业有限公司基建井首采区带压开采安全性评价及安全技术措施报告》划分为突水危险性小区,但在断层、陷落柱等导水构造,为突水危险区。

由于勘探不足,对地质构造的控制程度不够,工作面掘进范围内不排除有小型断层、向斜、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发育。

掘进过程中,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采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超前探测,同时建立完善的防排水系统,确保工作面不受水害的威胁。

附图(三)综合柱状图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该巷道施工时沿煤层顶板掘进,从6煤胶带上山J2点前70.25m处巷道向东开口,掘进方位角90°

,初始标高为+450;

该巷道设计长度2100米(因1601工作面内包含三维地震预测的异常区,若实见异常区域或摸清异常区域构造,将顺槽长度调整为1300m。

)。

附:

巷道断面和技术特征及工程量表

表(四) 巷道断面和技术特征及工程量表

类别

煤岩别

支护形式

坡度

巷道断面(㎡)

工程量(m)

回采

锚网

沿层

S=16

2100

合 计

巷道布置详见设计施工平面图及巷道断面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1601运输顺槽。

二、观测内容:

一)锚杆、锚索的载荷及锚固力。

锚杆预紧力随时进行检查,每300根锚杆或300根以下抽样一组(三根)进行检查,顶板锚杆拉拔不小于80KN,两帮锚杆拉拔不小于60KN,锚索拉拔不小于120KN。

二)ZL-II顶板离层仪

1.掘进期间50m安装顶板离层仪一台。

2.离层仪安装于巷道顶板的中部,并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3.安设顶板离层仪的钻孔深度必须达到7m以上,钢丝绳的固定端锚在深部7m、浅部3m。

4.保证顶板离层仪垂直于顶板,安装在巷道中间。

保持数据显示窗口的清洁以便于观测数据。

5.离层仪牌板需与离层仪同时安装,并安装在离层仪的近旁人行道侧帮部悬挂。

牌板要固定牢靠、不能设在淋水区,更不能影响行人安全。

安设时要求离层仪所在位置的顶板平滑。

6.确保钢丝线拉紧、螺丝紧固,确保安设质量及数据的有效性。

三、数据处理:

采取边施工、边观测,及时对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把观测的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确定巷道支护形式

巷道顶板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老顶为粉砂岩及细砂岩组成,属较稳定岩层,停采线前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过停采线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

巷道断面规格:

S=5m×

3.2m=16㎡

二、支护方式

(一)临时支护

一)顶板超前接顶临时支护装置

1、煤巷顶板超前接顶临时支护

由3根长4m的3寸钢管组成,钢管用钢套固定在锚杆上,钢套用4寸钢管加工,并且在钢套加上螺母;

掘进两排临时支护时,将钢套紧固在工作面第一排锚杆和工作面后排锚杆上,钢管穿过钢套,并且前后木板接顶。

当钢套螺母不能紧固在锚杆上时可利用溜子链将钢套拴在锚杆上。

2、迎面护帮装置

迎面围岩破碎时需在迎面打2-3根锚杆,挂1~2片Φ6×

1000×

2000mm的金属网进行保护,防止掉矸伤人。

(二)永久支护

巷道永久支护方式停采线前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过停采线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顶、帮支护使用左旋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

支护参数确定如下:

(1)锚杆支护参数

锚杆间距为800mm,排距为800mm,与巷道中心对称布置。

锚杆材质:

Φ22mm,长度2000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

托盘:

150×

8mm铁质正方形托盘

锚固剂用量:

两支Z2360

纯外露长度(锚杆从螺母外算起):

锚杆外露10~40mm。

锚固力:

顶(拱)部锚杆不小于80KN,帮锚杆不小于60KN,锚索不小于120KN。

螺母扭矩:

帮部、顶(拱)部锚杆均不小于100N·

(二)锚索支护参数

支护间排距1600×

1600mm,每排2根

锚索材质:

φ17.8mm,L=4200mm钢绞线

3支Z2360

托板规格:

300×

15mm弧形钢板

锚索施工10-15min后进行预紧,锚固力不小120KN。

锚索机油泵压力表显示不小于37MPa

锚索纯外露长度(从锁具外算起):

150mm~250mm。

(三)金属网支护参数

金属网采用φ6mm钢筋焊接而成的经纬网,规格为2000×

1000mm,网片搭接长度100mm,每隔300mm用14#铁丝绑扎。

(三)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以5m宽断面为例,计算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计算:

L=KH+L1+L2

式中:

L——锚杆长度,m;

H——冒落拱高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4米;

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4米。

其中:

H=B/(2f)

H=B/(2f)=5/(2×

5)=0.5m

式中B——巷道开掘宽度,取5m;

f——岩石坚固性系数,砂岩取5。

则:

L=2×

H+0.4+0.14=2×

0.5+0.4+0.14=1.54m

通过以上计算,巷道顶锚杆选用直径22mm、长度2000mm的螺纹钢锚杆,巷道帮锚杆选用直径22mm、长度2000mm的树脂锚杆能够满足计算要求。

(附图四)

2、锚杆间、排距计算:

设计时令间距、排距均为a,则a=(Q/KHγ)1/2

式中:

a——锚杆间排距,m;

Q——锚杆设计锚固力,64KN/根;

H——冒落拱高度,根据计算取:

0.5m;

γ——被悬吊砂岩的重力密度,取19.992KN/m3;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a=[64/(2×

0.5×

19.992)]1/2≈1.79m

通过以上计算,确定顶锚杆间排距800mm×

800mm、帮锚杆间排距800mm×

800mm满足支护需要。

(四)锚索加强支护

施工过程中对巷道采用锚索加强支护,每排两根锚索,锚索间排距1.6m。

1、定锚索长度:

L=La+Lb+Lc+Ld

式中L——锚索总长度,m;

La——锚索深入到较稳定岩层的锚固长度,m;

Lb——需要悬吊的不稳定岩层厚度,取2m;

Lc——托盘及锚具的厚度,取0.07m;

Ld——需要外露的张拉长度,取0.25m;

按GBJ86—1985要求,锚索锚固长度La按下式确定:

La≥K×

(d1ƒa/4ƒc)

式中K——安全系数,取K=2;

d1——锚索钢绞线直径,取17.8mm;

ƒa——钢绞线抗拉强度,N/mm²

(1920MPa,合1883.52N/mm2);

ƒc——锚索与锚固剂的粘和强度,取10N/mm2;

则La≥2×

(17.8×

1883.52/4×

10)≈1.76m;

取La=1.76m,

则L=1.76+2+0.07+0.25=4.125m。

设计取锚索长度4.2m。

2、锚索倾角:

锚索垂直于顶板安装。

3、锚索数目的确定:

N=K×

W/P断

式中N——锚索数目;

K——安全系数,一般取2;

P断——锚索的最低破断力530KN;

W——被吊岩石的自重,KN。

W=B×

∑h×

∑γ×

D

按5m宽断面度计算锚索根数;

B——巷道开掘宽度,取5m;

∑h——悬吊岩石厚度,取2m;

∑γ——悬吊岩石平均容重,19.992KN/m3;

D——锚索间排距,取1.6m。

W=5×

19.992×

1.6≈320KN

N=2×

W/530≈1.21根

通过计算:

巷道安注锚索时,取2根即可满足要求。

巷道断面图及巷道支护详见附图:

第四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材料

1、Φ22mm,长度2000mm左旋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

2、每根锚杆使用Z2360型锚固剂两卷。

3、锚杆托盘均采用150mm×

150mm×

10mm的铁托盘。

4、锚索选用Φ17.8mm,长为4200mm钢绞线(以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科下发的联系书为准)。

5、锚索托盘采用300mm×

300mm×

10mm的铁板制成,并在托盘中心位置钻一个Φ20mm的圆孔。

6、锁具:

KM18锚索锁具。

每根锚索使用Z2360型锚固剂三卷。

7、采用Φ6mm钢筋加工的金属网,规格尺寸:

1.0m×

2m,网格距100mm×

100mm。

序号

材料名称

型号

材质

单位

备用数量

1

锚杆

Φ22×

2000mm

螺纹钢

100

料场要备用可供两天使用的支护材料,料场随工作面一起前移,与工作面最大距离200米。

2

锚固剂

Z2360

树脂

250

3

锚索

Φ17.8×

4200mm

钢绞线

10

4

铁托盘

10mm

钢板

150

5

锚索托盘

150mm

6

锁具

KM18

7

金属网

2.0m

钢筋

75

(表五)支护材料规格表

二、临时支护工序及要求

1、顶板临时支护工序及要求

(1)煤巷顶板临时支护工序:

①、作业人员站在永久支护下,首先用不小于2.0m撬棍处理顶板、两帮及迎面的浮石、险块。

敲帮问顶时,要由外向里、由两侧向中间进行。

作业时,设专人监护顶板。

②、作业人员在永久支护掩护下,将超前接顶用的钢套,使用锚杆螺母拧在工作面第一排锚杆和工作面后排锚杆上,然后将超前接顶钢管穿过钢套。

钢管两端用木板接顶,拧紧螺母使钢管托起木板,形成超前接顶临时支护。

(2)顶板临时支护的要求:

1)煤巷顶板临时支护的要求:

①、安设超前接顶杆的螺母必须拧满扣,超前接顶的锚杆外露40—60mm。

②、超前接顶杆要接实顶板,接顶不实处必须使用木板垫实。

2、迎面临时支护工序及要求

(1)迎面临时支护工序:

①、作业人员站在临时支护下,首先用不小于2.0m撬棍处理迎面的浮石、险块。

作业时设专人监护顶板。

②、在迎面打护帮眼,护帮眼施工完毕后,挂1~2片Φ6×

2000mm的金属网进行保护,防止掉矸伤人,锚杆螺母必须拧满扣。

(2)迎面临时支护要求:

要求护帮锚杆布置均匀,打在迎面的中上部或煤岩松散易发生片帮的部位,特殊情况下,可视迎面煤壁状态适当调整护帮锚杆的位置及数量,确保有效护帮。

三、永久支护工序及要求

(一)锚杆安装工序及要求

1、永久支护工序:

(1)打锚杆眼前必须标定锚杆间排距眼位,打顶(拱)部锚杆时必须由外向里、由中间向两边,先施工完中间锚杆后,再依次由中间向两侧交叉施工。

打帮锚杆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帮顶(拱)锚杆施工严格按巷道支护布置图要求进行施工。

(2)锚杆安装工艺流程:

帮、顶(拱)处理浮石→顶板临时支护→测量宽度,定中心眼位→施工中心眼→装药卷→安锚杆→搅拌药卷→紧固锚杆。

(3)顶(拱)部锚杆与帮锚杆施工顺序:

先施工顶(拱)部锚杆,煤巷帮锚杆滞后顶(拱)部锚杆不超过2排。

(4)顶(拱)部锚杆采用MQT-85锚杆机施工,使用Φ27mm的钻头。

煤巷帮锚杆采用ZMS-30风煤钻施工。

2、永久支护的要求:

(1)打锚杆眼:

打眼前,首先严格按中心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

打眼前按照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进行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锚杆眼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100mm。

顶(拱)部锚杆采用锚杆机施工,岩巷帮锚杆采用凿岩机施工,钻头使用Φ27mm的钻头,煤巷帮锚杆采用风煤钻施工,钻头使用Φ27mm的钻头。

锚杆眼深度应与锚杆长度相匹配,严格按锚杆长度打锚杆眼。

打眼应按由外向里、由中间向两侧,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

打锚杆时,可分两组在两侧同时施工,但两组施工人员应保持1m以上的距离,施工人员必须在临时支护下施工顶(拱)部及上部帮锚杆。

(2)安装锚杆:

先把树脂锚固剂送入眼中,随后将锚杆插入锚杆眼内,将锚固剂送入眼底,使锚杆顶住树脂锚固剂,外端头套上锚杆钎尾,锚杆钎尾另一端插入锚杆钻机上。

开动锚杆机,使锚杆机带动杆体旋转将锚杆旋入树脂锚固剂,对锚固剂进行搅拌,搅拌旋转时间大于30s,锚固时间为1-2min,待锚杆锚固后,方可撤去锚杆机。

(3)顶(拱)部锚杆垂直顶板布置,打顶(拱)部锚杆时必须按从中心到两侧的顺序进行,锚杆间距为0.8m,排距为0.8m。

(4)帮锚杆排排平行且垂直岩面布置,打帮锚杆时必须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锚杆间距为0.8m,排距为0.8m,帮锚杆可滞后工作面6排安装。

施工中如发现两帮围岩松软、易碎时,帮锚杆紧跟工作面。

(5)联网要求:

金属网搭接100mm,相邻网每隔300mm用14#双股铁丝连接一道,网扣拧紧不少于3圈。

(二)锚索安装工序及要求

当地质构造复杂围岩破碎时,锚杆支护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时,要补打锚索。

1、安装工序:

(1)当巷道按设计要求支护合格后,用锚杆钻机湿式打眼。

(2)安装树脂锚固剂前应检查其质量是否合格,以手感柔软为合格,不合格的或过有效期的严禁使用。

(3)两人配合用锚索顶住锚固剂缓缓送入钻孔,确保锚固剂全部送到眼底。

装锚固剂时,用锚索顶住树脂锚固剂轻轻送入。

注意不要用力过猛更不能反复抽拉锚索,以防捅破树脂锚固剂影响锚固质量。

(4)锚索下端安上钎尾,再将钎尾尾部插入锚杆钻机上。

(5)一人扶住锚杆机、一人操作锚杆机,边推进边搅拌,搅拌时间不小于30s,确保搅拌均匀。

(6)停止搅拌后,必须继续保持锚杆机的推力约1-2min,然后收回锚杆机。

(7)操作人员将锚索托盘及锁具套在锚索上,然后两人一起将张拉千斤顶套在锚索上并用手握住把手进行张拉,张拉千斤顶行程结束,换向回程,继续进行张拉,张拉时注意观察压力表读数达到设计预紧力后(压力表读数达到37MPa),迅速换向回程,卸下张拉千斤顶。

(8)卸下张拉千斤顶时注意用手接住,避免坠落。

2、技术要求:

(1)掘进施工中如发现顶板岩层松软易碎,易发生片帮、掉顶时,及时补打锚索进行加强支护。

(2)锚索孔深误差控制在0~30mm。

(3)锚索外露长度150-250mm。

(4)锚索施工10-15min后进行预紧,锚固力不小120KN。

锚索机油泵压力表显示不小于37MPa。

(5)张拉时发现锚固不合格的锚索,必须立即在其附近补打锚索重新锚固。

(6)实际施工过程中锚索长度、间排距根据工程技术科下发的补强支护联系书为准。

四、巷道工程质量规定

(表六)施工质量标准

项目

设计尺寸;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mm)

巷道净宽(中宽)mm

5000

合格

巷道中线左右

0~+200

优良

0~+100

巷道净高(中高)mm

3200

螺母扭矩(N·

m)

>100

符合设计

锚杆间排距

(mm)

800×

800

合格±

优良±

50

锚杆锚固力

(KN)

>80

>60

锚杆角度

(°

垂直顶板

垂直巷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