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05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docx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基坑监测方案定稿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

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

基坑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厂房基坑大呈正方形,南北长约153.8m,东西宽约152.18m,基坑周长约600m,基坑底面积约23400㎡。

基坑顶面标高为-0.5~-4.80m,基坑底面标高为-9.8m,开挖深度4.0~10m。

总承包进场前已经完成了基坑支护、基坑土方开挖、桩基工程等,编制本方案只针对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的基坑边坡进行监测工作。

1.1.工程概况表-1

工程名称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

建设单位

华为投资控股

地质勘察单位

市勘察研究院

设计单位

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

监理单位

市赛格监理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

工程地点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位于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西临梅观高速、东临五和大道、北临梅观高速辅道、南临衡路。

设计概况

本项目包括厂房和配套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约11.926万平方,其中厂房建117698平方米、配套管理用房1563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为公司部厂房和配套管理用房。

厂房:

地下2层/地上6层,主体高度23.199米

配套管理用房:

地上2层,主体高度8.27米

本工程±0.000:

相当于黄海高程68.50m。

基础形式:

预应力管桩

地下室底板:

无梁楼盖结构

地下室结构:

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上主体结构: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等级:

混凝土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按四级采用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防水等级:

地下室结构Ⅱ级;建筑外墙面Ⅱ级;屋面结构І级;

建筑耐火等级:

Ⅰ级

砌体工程: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装饰工程:

铝合金窗、墙涂料、净面混凝土、外墙涂料、外墙石材

质量要求

合格

工期要求

计划工期:

不超过448个日历天

计划开工日期:

2015年4月15日

计划竣工日期:

2016年6月30日

合同造价

1.8亿元(净态)

承包方式

施工总承包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工程位置图(图-1)

1.2.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基坑支护采用锚喷支护结构。

2.1.主要工程材料:

2.1.1.喷射混凝土C20

2.1.2.钢筋:

采用HPB300、HRB335

2.1.3.水泥型号P.O.42.5

2.2.钢筋土钉技术要求

2.2.1.土地钉成孔直径110mm

2.2.2.土钉锚筋采用HRB335钢筋,直径25mm,长度按图纸;

2.2.3.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5

2.3.钢花管土钉技术要求

2.3.1.机械打入基坑边坡土体,若难以打入则采用机械钻机带套管成孔

2.3.2.注浆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45~0.55

2.3.3.水泥型号P.O.42.5

2.4.土钉墙挂网喷射混凝土

2.4.1.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采用P.O.42.5R,采用干净的中、粗砂,砾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2.4.2.配合比为水泥:

砂:

碎石=1:

2:

2.5,水灰比为0.4~0.45

二、施工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围护结构施工和主体基坑的开挖、降水、支护、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基坑外地基应力的重分布会引起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从而有可能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可行的监测方案,对围护结构、支撑、主体结构、周围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成果,及时地分析资料,反馈信息,进一步掌握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以便动态掌握基坑的安全情况,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监测容

本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性,项目部对本基坑监测项目包括坡顶水平位移、地面沉降2项容,监测方式详见表-2。

监测项目及监测要求表-2

序号

监测

项目

监测

仪器

位置或

对象

测点布置

测量

精度

监测频率

限值

开挖完成后

1

坡顶水平位移

全站仪

坡顶设置监测点SV1-SV16

30~40米

1mm

正常1次/周;

稳定后1次/两周

控制值40mm,预警值为32mm,且不大于5mm/天

5

地面沉降

水准仪经纬仪

基坑周围地面

CV1-CV16

30~40M

1mm

正常1次/周;

稳定后1次/两周

控制值35mm,预警值为28mm,且不大于3mm/天

说明:

1、测点的布置、报警值已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2、可直接使用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布置的测点

四、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若有时);

5、本工程施工图。

五、建立监测管理体系

5.1.建立完善的监测小组

针对本工程监测的特点,拟建立以测量工程师为首的4人专业监测小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并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担任监测组组长,负责工程监测计划、组织及监测的质量审核。

在项目部技术组下成立施工测量队,配备2名测量技术人员,2名测量工,负责项目测量工作,必要时由各工种施工员配合完成本工种的测量工作。

所有测量技术人员都为测量专业毕业,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并经考核合格。

测量组织架构图(图-2)

5.2.建立良性的信息反馈机制

监测小组与驻地监理、设计、甲方及相关各方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定期将监测数据提供给相关各方,特别是观测数据异常或周边环境异常时,更应加强资料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并根据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化施工:

优化设计、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5.3.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制定严谨的质量保证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

(2)制定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3)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必须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4)量测仪器管理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检验的规则;

(5)各项目监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和细则;

(6)量测数据现场检查,室复核后才可上报;

(7)根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8)量测数据的存贮,计算管理由专人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9)及时提交各种资料,根据分析的结果,必要时调整监测方案实施;

(10)加强监测管理。

5.4.配置测量仪器、工器具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需要的测量仪器。

所用测量仪器均应经法定的计量检测站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仪器应遵照《工程测量规》要求操作、保管及维护,并设立测量设备台帐。

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均应在校准合格期。

仪器配备一览表体表-3

名称

数量

误差

用途

DTM-330全站仪

1台

每公里往返测距中数偶然中误差小于±2mm

建筑定位,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精确测距

J2-JDA激光经纬仪

2台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2″;一测回垂直方向标准偏差±6″

建筑定位,高层建筑轴线竖向投测,楼层投测轴线

NS3水准仪

2台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小于±3mm

建筑物的一般高程测量

一光DSZ2水准仪

1台

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

可加配平测微器,可用于国家二级水准测量及精密沉降观测。

50m钢卷尺

2把

50m钢卷尺长度误差小于±3mm

量距,尺寸校核

激光标线仪

2台

1/20000

室水平测量、标线

激光垂准仪

4台

光JC1001/100000

轴线的竖向投测

墨斗

2只

弹线

对讲机

2个

放线人员联系

计算器

2

CASIO4800P

数据处理,平差计算

全站仪(图-3)

激光标线仪(图-4)

激光自动安平垂准仪(图-5)

六、监测点的布设与监测实施

6.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按本方案编制的基坑监测布点图在基坑坡顶上选择代表性的位置布设边坡监测点,距约30~50m,并且尽量布设在变形较大处。

监测点采用300mm长Ф18mm平头钢筋,在钢筋端头锯上“十”字丝槽标志,打入坡顶后使用水泥浆固封,使之与基坑坡面的锚喷混凝土凝结成一个整体。

测站基准点不少于2个,拟布设在3倍基坑开挖深度外,基点可用直径Ф16以上的圆螺钢筋,顶部锯成“十”字丝槽,埋深不小于0.5米并用砼固定。

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根据现场条件情况拟用下列的测量方法:

(1)视准线法:

以基坑的一边为轴线,在轴线两端的基点上设站,直接观测各变形点的变化量。

(2)小角法:

在基点B设站,首期测定B点至变形点F的水平距距离S,测定基点A与变形观测点F的角值β。

以后用各期观测的角值β¡与其比较,算得夹角变化值±△β=β¡-β,(β是首期观测值,β¡是第¡期观测值)。

故F点平面位移值L=±△β/ρ×S。

然后把位移值转换成相对于基坑的位移变化量。

根据水平位移量的变化来监测围护结构的变位情况,确保基坑在施工期间的稳定。

(图-6)

6.2、地面沉降监测

选择距离基坑边20m的地表围作为沉降监测区域。

按平行于基坑边方向按30~40m间距布设地面沉降监测点。

同时考虑基坑边坡的高度、地面复杂情况等因素,距基坑边较近处按1m左右的距离布置,远一些的按2~4m距离布置。

沉降观测点近基坑的可以利用水平位移观测点替代沉降观测点。

在施工场地外围不受基础施工影响的位置上,先埋2个永久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

基准点的埋设应符合《规》要求。

首期观测时,按二等水准的精度往返测测定2个基准点的高差,采用闭合路线,进行水准平差计算后所得高程作为以后基点检测的依据。

每次沉降观测前先检测三个基准点的高程,按首期作业方法三等水准精度进行沉降观测。

为保证施工期间地表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地表沉降监测工作应贯穿于从承台土方开挖到地下室结构结构外土方回填完成的全过程。

本工程业主方提供了位于场外道路的S1、S2、S3、S4点为原始基准点,作为引入场区监测点的依据。

监测点采用全站仪引入。

引入的沉降监测点采用D2级水准仪进行校核。

施工基准控制点成果表表—4

点号

标石类型

X(m)

Y(m)

高程

(m)

纵坐标

横坐标

S1

螺钉刻框

32426.883

114666.125

69.412

S2

螺钉刻框

32388.212

114836.380

69.274

S3

螺钉刻框

32531.350

114833.512

65.695

S4

螺钉刻框

32647.924

114852.578

62.856

6.3.监测点布置图(图-7)

七、监测要求

鉴于施工监测在基坑工程的重要性,设计文件和工程实际需要都对监测方法、频率、精度等提出严格要求。

具体要求详见基坑设计施工图的设计总说明“十监测设计”。

施工前应做好场地及周围环境的仔细调查、记录、拍照或录像等工作。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除按照表-2规定的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外,还要保证对基坑周边环境(包括四周建设物、道路、围墙、排水等)进行常态化的巡视与维护,保证基坑的排水系统畅通。

如发现异常情况(如地面及墙体开裂)或雨季施工时,应增加观测频率,并及时向监理、设计、建设等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同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准确判断基坑安全状况,及时在设计和施工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停止现场施工,疏散施工人员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支撑加固或回填砂包)控制异常情况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八、信息化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过程中,在可行、可靠的原则下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各监测项目的监测值不能超过根据设计要求和经验确定的管理基准值,具体项目管理基准值见表1所示。

除此之外,必须会同有关结构工程人员按照信息化施工程序(如图-8),对各项监测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对比:

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工序施工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可靠推进。

优化设计,使主体结构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信息化施工程序图(图-8)

九、主要监测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我项目部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将主要仪器仪表送国家法定质量检测部门进行检测,除此之外我项目工程技术部门也定期(每年一次)或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相关仪器仪表进行自检,以确保工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的精确度。

9.1.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1)要求:

圆水准器轴平等于仪器的竖轴(圆气泡)。

检验:

把仪器安置在三角架上,转动角螺丝,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然后使仪器绕竖轴旋转180o,此时若圆水准器的气泡仍然居中,则说明此项满足要求。

校正:

如气泡偏离圆水准器中心位置,先用脚螺旋使气泡退回一半,然后拨动圆水准器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反复检验校正直至满足要求。

(2)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检验:

将水准仪在地上安置好,以横丝的一端瞄准远处一清晰固定点,然后转动水平方向的微动螺旋,如该点始终在横丝上移动,说明横丝垂直于竖轴,否则应进行校正。

校正:

松动十字丝环上相临两校正螺丝,转动十字丝环,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3)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

检验:

在地面选定A、B两点,相距60~100m置仪器于A、B之中点,对两端所立标尺进行观测得读数a1、b1,a1-b1=h即为两点间的下确高差。

然后将仪器搬近B点,紧靠B点整置仪器,使望远镜目镜端靠近标尺,自物镜端观测水准尺,以铅笔尖指出圆孔中心在尺上的位置,在镜外读得B点标尺的读数b2。

然后再对A点所立水准尺进行观测得读数a2。

若a2-b2=a1-b1,则此项条件满足。

校正:

若a2-b2不等于a1-b1,在A点上水准尺的正确读数应为a2‘=b2+(a1-b1)=b2+h。

放置望远镜微倾螺旋,使横丝对准A点标尺的正确读数a2‘,这时视准轴已水平,但气泡却偏离中心,拨动水准管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此项检校要反复进行。

9.2.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1)圆气泡的检验与校正与水准仪相同

(2)要求:

上盘水准管轴就垂直于竖轴(长气泡)

检验:

将仪器大致置平,使上盘水准管和任意两脚螺旋平行,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然后将上盘旋转180o(可利用度盘读数),若气泡仍然居中,则表示条件满足,否则应进行校正。

校正:

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校正螺丝,使水准管的一端抬高或降低,让气泡退回偏离中点的一半,另一半调整脚螺旋使其居中。

此项检验须反复进行,直到水准管不论转到任何方向,气泡偏离中央不超过半格为止。

(3)十字丝的竖丝应垂直于横轴

检验:

将仪器安平,使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对准远方一点目标,旋紧度盘制动螺旋,然后旋转望远镜微动螺旋,使其上下微动,若该点始终都在竖丝上移动,则表示条件满足。

如果偏离竖丝,说明竖丝不垂直于横轴。

校正:

松开十字丝的两个相邻校正螺丝,并转动十字丝环使其满足条件。

校正好以后,将松动的螺丝旋紧。

由于各种仪器望远镜目镜的结构各不相同,故校正方法亦稍有差异。

9.3.全站仪的检验与校正

全站仪圆气泡、长气泡、稳定性及时三脚架等附件的检验和校正与经纬仪完全相同。

全站仪的测距频率、相位及尺长检验和测角精度、补偿改正的正确性检测应由法定质量检测部门进行,由它们提供加、乘常数等改正参数,并输入全站仪。

十、监测数据(成果)整理

10.1.量测成果整理

每次量测后,将变形测量信息采集整理,用电脑处理并建立变形测量信息数据库,对每一个量测项目,进行资料整理:

10.2.数据处理

每次监测后对获得的监测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系统性的监测数据进行相关预测,预测基坑边坡的变化趋势,并判断基坑的稳定性。

利用已经得到的量测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提供开挖区附近已经开挖地段和尚未开挖地段的地质参数,预测开挖区及面前某围的未来动态,以便提前采取工程措施,验证施工方法。

基坑监测应以独立第三方的监测结果为主,以我项目部的监测工作为补充。

10.3.附监测成果记录表

 

基坑坡顶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GD2301006

工程名称: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监测项目: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工程地点:

龙岗区坂田五和大道与衡路监测仪器及编号:

全站仪

单位:

mm

日期

观测次数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测点编号

初始读数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本次

累计

SV1

x

y

SV2

x

y

SV3

x

y

SV4

x

y

SV5

x

y

SV6

x

y

SV7

x

y

SV8

x

y

SV9

x

y

SV10

x

y

SV11

x

y

SV12

x

y

SV13

x

y

施工进度

 

测量:

审核:

监理:

基坑坡顶沉降观测结果表

GD2301007

工程名称:

华为岗头配套厂房

监测项目:

工程地点:

龙岗区坂田五和大道与衡路

监测仪器及编号:

监测单位:

中建四局项目部

委托单位:

观测次数

初始值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时间

测点

相对

高度

累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CV1

CV2

CV3

CV4

CV5

CV6

CV7

CV8

CV9

CV10

CV11

CV12

CV13

进度

规允许闭合差

现场实测闭合差

测量:

审核:

监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