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423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docx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牧童》

教学目标:

1.会写“牧、蓑”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牧童》,背诵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诗句的意思。

4.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情景导入:

同学们,童年时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童年的你们,正赶上了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丰富多彩,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同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吗?

今天,就让我们乘上诗词的飞船,穿越时光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板书课题《牧童》并介绍作者:

吕岩,是唐代人。

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读诗句---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多媒体出示古诗配乐朗诵,并出示古诗的节奏“223式”,要求学生正确、有节奏地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全诗节奏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教师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带着问题读诗,多媒体出示问题:

(1)这是一个()的牧童?

(2)我们看看这个牧童在干什么?

是在怎么样的情景下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老师给予不同的回答进行鼓励。

教师适时板书

三、明诗意——交流学习

1.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说诗意,悟诗情。

教师提示:

抓住“铺、横野、六七里,卧月明”理解诗意,品味“弄”,感受情趣。

2.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

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横野:

横即辽阔,再进而理解横野即广阔的原野。

教师具体预设情景讲解“弄”的含义:

情景预设:

徐徐晚风中,牧童一会儿把笛子放在嘴边轻吹,悦耳的笛声飘荡在晚风中,一会儿又把笛子拿在手中把玩着。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牧童是如何逗弄笛子的,从中体会到牧童生活的悠闲、快乐、自在的心情。

3.讨论本首诗的诗意。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5.全班齐读此诗。

四、悟诗情--交流探究:

1.诗人为什么不脱蓑衣就躺下了?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师适时出示图片,感悟诗中情。

多媒体出示《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见解,师预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

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下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

是喜欢月夜里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赏一下?

还是月夜中的微风有些微凉?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从这些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情朗读,当堂背诵古诗。

五、延伸迁移,升华情感

1.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学生交流)

2.出示杜牧的《牧童》,让学生在诵读古诗,体会同样的题材,描写无忧无虑的牧童生活,可以用不一样的方式,不一样的写作手法来表现:

可以是五言,可以是七言;可以含蓄,可以直白。

鼓励学生课后背背古诗,做到及时积累。

六、总结全诗

小结:

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背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板书:

第二课时

《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结合相关资料、工具书,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感受小童天真活泼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教学难点:

品读诗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背诵有关童年生活的古诗句

2.PPT课件

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童趣

1.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是其中尤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中也一定积累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来说上句,同学们来说下句。

师:

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

儿童散学归来早,

生:

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

………….

师:

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

生:

儿童、童年、童趣……

师:

是啊!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多彩多姿的,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总是让人流连和称颂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品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童趣”吧!

2.板书课题:

舟过安仁

齐读课题,解题:

(强调“过”的意思,过:

经过,划过。

你们还知道这样的古诗题目吗?

(《过故人庄》《过零丁洋》)

二.初读课文感知童趣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注意2个生字篙(gāo)棹(zhào)的读音。

3.棹的写法:

不要把右边的“卓”写成了“桌”。

4.指名读这首诗。

5.出示课件:

配乐读,学生可以跟着读诗,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6.齐读全诗。

(二).结合注释插图自由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1.同桌合作诵读,发挥想象,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你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享受童趣

创设情景:

出示多媒体课件。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是作者船行江面不经意间看见的,这一看让作者展开了思考……)

你们就是画中的两个小孩,观察课件,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有对话、有动作、神态、心理、还有环境(天气……)

假如我就是诗人杨万里,你和你的同桌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很聪明的孩子,试着表演一下他们的语言、动作及神态。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是作者所悟,这一思考的过程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小孩子(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

四、拓展阅读,深化童趣,再读体会

1.齐读全诗,背诵全诗。

2.自由读诗,读出了什么?

3.指名说大意。

五.改写短文,体验童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体验了古诗的独特魅力。

现在我们来试着把古诗《舟过安仁》改成一篇小故事,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来写一写这童年趣事吧。

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所见孩子聪明伶俐

所悟喜欢小孩子

第三课时

《清平乐村居》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

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把词改写成记叙文。

重点难点:

读中悟情,读中悟境。

学习资源:

多媒体课件

一、感知“美”

1、出示多媒体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解释课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

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

“居”什么意思?

(居住)“村居”呢?

(居住在乡村)

二、寻访“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自由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3、学生再读。

读读、看看、想想。

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

你感到了什么?

(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

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

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

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2、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学生朗读才艺展示)

四、回味“美”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有你来朗读下阕中的最后一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

示例:

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喜”。

“喜”有喜爱、可爱之意。

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溪边躺着剥莲蓬呢。

喜字表现出词人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

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卧”。

“卧”是躺着。

“卧”字,极为传神地勾勒出小孩子天真活泼的神态。

表现出词人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读诗并分组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欣赏多媒体出示:

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的语文教学的主题是“童年生活”,本课是反映古代儿童快乐生活的《古诗三首》。

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取引导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

1.先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童年时光的幸福和美好,激发学生探究一千多年前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童年的兴趣。

进而引入本课的教学。

在学生初读古诗,互读古诗,提示容易出现错误的字的读音,并且落实重点生字“蓑”之后,按照“按“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有节奏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诗中有思,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并且在当堂就完成了古诗默写,教学效果非常好。

2.以读为主,重在指导学生读诗,采取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在读中理解,感悟。

3.我主要采取的是自学为主、交流反馈的方法进行,并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改写上,在理解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境的基础上,以改写《舟过安仁》为例,进行改写的学习并由学生改写《清平乐村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