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46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的饲养管理.docx

科学的饲养管理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养殖品种的选择4

一、养殖品种选择的原则4

二、养殖鱼类品种简介5

(一)鲢鱼和鳙鱼5

(二)鲤鱼和鲫鱼8

(三)草鱼、团头鲂、三角鲂11

(四)细鳞斜颌鲴15

(五)翘嘴红鮊、鳜鱼、大口鲶17

第二章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22

一、无公害水产养殖场水源的选择22

(一)水源可能存在的污染物22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对水源的环境卫生要求25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环境管理技术措施26

(一)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水质管理26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底质管理31

第三章无公害饲料的选择33

一、无公害饲料的基本要求33

二、鲢鳙鱼的天然饵料34

(一)浮游植物34

(二)浮游动物35

三、人工饲料37

(一)鲢鳙鱼人工饲料的质量要求37

(二)常用的鲢鳙鱼人工饲料38

(三)鲢鳙鱼配合饲料51

第四章科学的饲养管理53

一、鲢、鳙鱼种的培育53

(一)鱼种池的选择和准备53

(二)夏花鱼种的放养54

(三)鱼种的饲养56

二、鲢、鳙鱼的池塘成鱼养殖58

(一)池塘的要求59

(二)池塘准备59

(三)鱼种的放养60

(四)日常管理61

(五)产品出池与销售64

三、鲢、鳙鱼的水库成鱼养殖64

(一)养鱼水库的基本要求64

(二)鱼种放养65

(三)施肥与投饵69

(四)凶猛鱼类的控制74

(五)水库捕捞77

第五章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80

一、鱼病的预防80

(一)改善和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80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81

(三)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82

二、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对渔药使用的要求83

(一)渔药使用的基本原则83

(二)、渔药使用的基本知识84

(三)杜绝禁用鱼药93

三、鱼病诊断93

(一)现场观察93

(二)情况调查94

(三)鱼体检查94

四、常见鱼病的防治96

第六章活鱼运输113

一、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113

(一)鱼的种类、规格、与体质113

(二)水温116

(三)水质117

二、运输前的准备和运输器具119

(一)运输前的准备119

(二)运输器具119

三、活鱼运输方法121

(一)封闭式运输法121

(二)开放式运输法123

参考文献125

第四章科学的饲养管理

一、鲢、鳙鱼种的培育

(一)鱼种池的选择和准备

1.鱼种池的选择

(1)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池塘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

(2)池形整齐,面积和水深适宜:

鱼种池面积一般1334~3335平方米,水深一般1.5~2米。

长方形、东西向为好。

(3)土质好,池埂坚固,不漏水。

池塘土质以壤土为好,壤土既能保水,又能保肥,是理想的土质。

(4)淤泥保持10~15厘米深较为合适。

(5)阳光充足,无杂草丛生。

2.鱼种池的准备

(1)池塘清整

池塘修整一般在鱼种下塘前一个月左右进行。

修整前先将池水排干,再清除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复倒塌的池埂,填好漏洞和裂缝,修理好进、排水口,清除杂草和杂物等,经曝晒后即可用生石灰、漂白粉、茶粕等药物按常规清塘。

(2)池塘施基肥

主养鲢、鳙鱼的鱼种池,基肥可适当多施,施基肥的时间视水温而定,一般在夏花放养前lO~20天左右进行,每666.7平方米水面施绿肥、农家肥200~400千克,也可加少量的氮、磷等无机肥。

如每666.7平方米水面施氨水5~lO千克,过磷酸钙1~1.5千克;或每666.7平方米施硫酸铵2.5~5千克,加过磷酸钙1~1.5千克。

有机肥可堆施,畜禽粪尿和人粪尿应预先经充分发酵腐熟后使用。

无机肥可全池泼洒。

(二)夏花鱼种的放养

1、放养时间

夏花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为6~7月,应争取提早放养。

2、放养方式

夏花鱼种放养可以采取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一般是采取二、三种鱼混养的方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饵料和肥料利用率,是一种比较经济和合理的方法。

混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鲢鱼与鳙鱼都是滤食性鱼类,食性基本一致,但鲢鱼性情急躁,动作敏捷,争食力强。

鳙鱼行动缓慢食量大,常因得不到充足的饵料使成长受到抑制,所以主养鳙鱼一般不配养鲢鱼,而主养鲢鱼可配养10~15%鳙鱼。

当主养鲢鱼或主养鳙鱼时,鲢、鳙鱼放养比例占放养总量的60%以上,均可搭配1~2种草、鲂、鲤、鲫等中、下层鱼类。

鲤鱼是杂食性鱼类,常因在池底翻泥觅食把水搞浑浊,影响浮游生物繁殖,如大量搭配会妨碍其它鱼生长,一般不超过5%~8%。

鱼种培育的放养方式最好能和市场需要结合起来。

3、夏花鱼种放养的规格和密度

夏花鱼种放养的规格主要是和放养时间的早迟以及鱼种运输远近有关。

放养时间早,放养的规格可以小一些,放养时间迟,放养的规格要大一点,这样有利于在出池时达到预定的规格。

鱼种运输近,放养的规格可大一些,鱼种运输远,放养的规格要小一点,这样可以提高鱼种运输的成活率。

一般夏花鱼种放养的规格为8~11毫米。

鱼种放养的密度主要是依据计划养成冬片鱼种的规格而定,同时,也和放养时间、鱼的种类、池塘条件、饵料供应状况等有关。

在饲养环境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鱼种放养的密度越高,鱼种的生长就越慢,育成的鱼种规格就越小,反之亦然。

不但主养鱼如此,配养鱼也如此,因此可以用调整放养密度的方法来控制鱼种出池规格。

目前,成鱼生产中普遍要求大规格鱼种。

一般计划冬片鱼种规格达16.5厘米以上,则每666.7平方米水面放养夏花鱼种0.8万~1万尾;如果计划冬片养成规格达13cm以上,则每666.7平方米水面放养夏花鱼种1万~1.5万尾。

4、夏花鱼种的选择、消毒和检疫

①夏花鱼种的选择:

鱼种培育要尽量选择品系纯正,质量优良的夏花鱼种。

对鱼种的质量要加以鉴别,优质鱼种的标准是:

同池同种鱼规格均匀,体质健壮,背部肌肉肥厚,尾柄肉质肥满,摄食时争先恐后,体表光滑,体色鲜明有光泽,无病无伤,鳞片鳍条完整无损;,头时在池中央徘徊,白天大多在水面下活动;游泳活动,集群游动,溯水性强,受惊时迅速潜入水中,在密集环境下头向下,尾不断煽动,倒入鱼盆活蹦乱跳,鳃盖紧闭。

②鱼种的消毒:

无论是自行培养或从外地购进的夏花鱼种,放养前都要消毒,以免带入病原菌。

常用的消毒药物有高锰酸钾、食盐和甲醛等,配成适当的浓度,给鱼药浴。

鱼种在进行药浴消毒和下池时要注意水温不能有剧烈的变化,从一个水体进入另一个水体,水温差不能超过2℃。

③鱼种的检疫

养殖单位和个人要遵守种苗检疫管理办法,严格检疫制度和检疫程序,对新购入的种苗,特别是来自疫区的种苗必须进行隔离暂养观察,暂养期的长短视疾病的潜伏期而定,一般3~4周。

暂养期间,要注意观察鱼类的体色、行动、摄食等情况,如发现鱼病或疫病,要立即进行治疗或扑杀。

在整个检疫和暂养过程中,必须严格隔离和消毒灭菌,以杜绝病原菌的传播扩散。

检疫和暂养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杜绝病害的传染,是养殖成功的一个关键。

(三)鱼种的饲养

1、施肥与投饵

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一般采用天然饵料为主、配合饵料为辅的饲养方法。

可施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浮游生物,供鲢、鳙鱼摄食,在此基础上,配合饵料作为鱼种培育的有益补充。

在高产鱼池中也可以采取配合饵料为主,天然饵料为辅的培育方法,根据鲢、鳙鱼营养需要,投喂全价配合饵料,并适当施肥,培育天然饵料。

鱼种培育过程中,投饵要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等“四定”的原则。

(1)施肥

在夏、秋适温季节,一般每隔7~10天施有机肥一次,每次施绿肥或腐熟的粪肥1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1千克左右。

绿肥可堆放于鱼池四角,沉入水中;粪肥和过磷酸钙可兑水全池遍洒。

施肥量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而定,要求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质要求“肥、活、嫩、爽。

(2)投饲

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培育鱼种有良好效果,可使用粉状或破碎饲料,根据鲢、鳙的营养需要用多种饲料按配方混合后喂鱼效果也好。

饲料要保持新鲜,发霉的饲料不得使用。

在鱼类生长旺季,每666.7平方米水面每天投喂饲量为2~5千克左右,(也可按存塘鱼种总重量的3%~5%计算日投饲量。

)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饲一次,在鱼池上风处撒喂。

投喂量要根据水质肥度、鱼的活动情况和天气变化灵活掌握,水质清、天气晴朗、鱼摄食旺盛可多喂,水质过肥、阴雨天气要少投饲或不投饲,鱼种经常浮头,要暂停投饲几天,待鱼种不再浮头时恢复投饲。

2、水质管理

(1)适时注水通常每月定期注水2~3次。

在鱼种培育的早期,每隔3~5天加水一次,保持良好水质。

(2)定期施用生石灰每隔20天左右施生石灰一次,每次每666.7平方米水域施生石灰10千克,保持微酸性水质。

(3)合理利用增氧机每3000平方米水面配1.5千瓦增氧机一台。

在鱼类生长季节坚持每天都要开机,一般晴天在中午开机机半小时,阴天在清晨开机1小时,经常出现鱼种浮头的鱼池要在鱼种浮头之前1小时开机,在连锦阴雨的天气,鱼种常出现浮头,半夜就要开机,在一般情况下,傍晚都不必开机。

通过控制施肥、投饲量和合理使用增氧机使池水溶氧保持4毫克/升以上,以满足鱼种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3.鱼病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作好鱼病防治工作。

定期检查鱼病,发现有死鱼,要及时检查死因,采取防治措施。

在防治鱼病时要按无公害要求使用药物。

4、定期检查鱼种生长情况

如发现鱼种生长缓慢,需加强投饵,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种个体生长不均,应及时拉网、过筛,将不同规格的鱼分塘饲养。

5、日常管理

(1)坚持巡塘制度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巡塘一次,检查池塘有无破损,水质有无变化,鱼有无浮头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保持池塘卫生经常对饵料台、食场消毒,清除池边杂草和池内杂物,发现死鱼,立即捞出。

(3)做好防洪、防逃等工作平时要时刻注意排水涵洞是否有漏水逃鱼情况,如发现涵洞有漏水情况要及时处理,在洪水季节要昼夜值班,防止洪水漫堤或冲垮堤埂造成鱼类逃逸,以免造成严重损失。

(4)做好日常管理记录。

做好鱼种放养、投饵、施肥、防病、治病、收获等日常管理方面的记录,建立池塘档案,积累原始资料,供总结分析之用。

5.并塘越冬

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以下,鱼类已不甚摄食,便可结束鱼种饲养周期,将鱼种拉网出塘。

将鱼种按不同规格、不同品种进行分类归并、计数,分专池囤养,称“并塘”。

并塘越冬的方法:

在并塘越冬前3~5天停止投饵,选择水温在5~10℃的晴天拉网捕鱼、过筛、分类。

并塘越冬的鱼池应选择背风向阳,面积1334~2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的池塘。

13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每666.7平方米可放养5万尾左右;如果是规格更大的鱼种,每666.7平方米可放养1500~2000千克。

越冬期间适量施肥,并少量投饵,一般每周投饵1~2次。

二、鲢、鳙鱼的池塘成鱼养殖

鲢、鳙鱼具有生长快、易养殖、成本小、市场需求大等优点,主养或配养均较适宜,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

随着鲢、鳙鱼市场价格的攀升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主养鲢、鳙鱼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起来。

现将池塘主养鲢、鳙鱼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的要求

1.池塘位置和设施

池塘位于交通、供电方便的地方,电路直达塘边,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面积

一般池塘面积在6667平方米左右较合适。

3.水深

池塘要求保水性好,水深要在1.5米以上,以2.5米左右较适宜。

4.土质

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黏土次之,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

5.池塘形状和周围环境

池塘形状应以东西长而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最好,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和房屋,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的吹动。

(二)池塘准备

1.清池池塘经一年的养鱼后,底部沉积了大量淤泥。

应在捕鱼后干池、暴晒池塘底部,将过多的淤泥清理出池塘。

鱼种放养前抽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清除野杂鱼。

2.灌水和施基肥基肥应早施并一次施足,具体数量视池塘的肥瘦、肥料的种类、浓度等而定。

鱼池清池后,曝晒2~3天就可以灌水,初次灌水水深1米即可,进水口要有过滤设施,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内。

进水后,施入发酵过的粪肥厩肥和绿肥等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每666.7平方米水面用有机肥300千克,堆放在鱼池四周浅滩处,浸入水中。

待池中浮游生物充分繁殖后再放入鱼种。

(三)鱼种的放养

1、放养时间提早放养鱼种是高产的措施之一。

主养鱼种在冬季放养,一般在春节前放养完毕,配养鱼种应在第二年春季放养。

鱼种放养最好是在水温稳定在5℃~6℃时选择晴天进行,避免在寒冷天气放养,以免鱼种在捕捞出水和运输途中冻伤。

2、放养方式和养殖品种的选择池塘成鱼养殖采取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在主养鲢鱼或鳙鱼的前提下,适当配养中下层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能更充分地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食料资源,更好地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提高池塘鱼产量。

3、放养规格和密度:

一般池塘每666.7平方米放养800~1200尾。

鱼种规格及放养密度见下表。

表亩产600公斤的放养模式

品种

鱼种规格(克/尾)

放养密度(尾/666.7平方米)

产量(千克/666.7平方米)

鲢鱼

150

200

240

25

250

40

鳙鱼

200

100

200

30

150

30

鲫鱼、鲴鱼

25

200

40

草鱼

1000

5

25

大口鲶

15

50

25

采用轮捕轮放技术,在养殖中期捕鱼后,要补放相同种类、数量的夏花(考虑成活率因素),套养至年底成第二年的鱼种。

4、鱼种的来源和质量要求

(1)鱼种来源鱼种一般来自鱼种池专池培育的鱼种和在成鱼池套养的鱼种,外来鱼种必须产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2)鱼种的质量要求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经过锻炼。

①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质好的鱼种肌肉质肥满结实,体形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色和眼睛水晶体鲜泽,拿在手中鳃盖不张、尾不弯曲而跳动激烈,在活水船中溯水性强,在网箱中游动活泼密集一起,头向下,尾向上,看上去只见尾巴扇动不见头,体质差的鱼种,肌肉瘦弱,鳞片残缺,体表少光泽,活动力弱。

要尽量选择体质好的鱼种,才能保证有较高的养殖产量。

②经过锻炼鱼种在鱼种池中经过拉网锻炼和筛选,在投放成鱼池前经过网箱密集暂养可增强其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这样的鱼种,运输和饲养的成活率高。

5.鱼种检疫鱼种要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如发现有疫病,应在原池治疗,待鱼种康复后才能出池,防止鱼病传播,保证鱼种健康。

6、鱼种下池

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水对鱼体消毒2~5分钟,在鱼池的上风口把鱼种放入池中,不可堆集,放鱼种动作要轻、要快。

下池时,运鱼种的容器内水温和鱼池水温不可超过3℃。

不同规格的鱼种应分批放入不同的成鱼池中饲养。

清池后不久就放养鱼种的鱼池,要先用少量鱼种放入成鱼池内试水,经半天或1天,若鱼生活正常,表明池水的清塘药物毒性已消失,才可决定将全部鱼种投放于成鱼池中。

(四)日常管理

1、投饲与施肥

(1)投饲

主养鲢、鳙鱼,要达到高产,必须依靠饲料的投入。

高产池的产量中,约有50%~70%的产量是靠投饲取得的。

①饲料配方饲料最好是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用配方饲料。

现介绍一般的饲料配方,供参考(见表)

表鲢鳙鱼饲料配方(%)

鱼粉

4

大豆卵磷脂

1

豆粕

28

菜油

1

菜籽粕

10

磷酸二氢钙

1.2

棉籽粕

6

钙粉

0.9

啤酒糟

5

矿物添加剂

0.5

麸皮

6

氯化胆碱

0.2

次粉

25

多种维生素添加剂

0.2

米糠

12

此配方达到的营养指标:

粗蛋白28.5%,粗脂肪6%,粗纤维7%,灰分8%,钙1%,磷1%,賴氨酸1.5%,含硫氨基酸0.85%。

②投饲方法采取搭设饲料台定点投饲的方式,可将沉性颗粒配合饲料放在饲料台上喂鱼,配方饲料也可加水做成团状放在饲料台上喂鱼。

饲料台可搭在池边水深1.5米处,离水面下1米的地方。

每666.7平方米水面要搭设面积为2平方米的饲料台2~3个。

③投饲量水温升到10℃以上后开始投饲,日投饲量占存塘鱼总重量1%~5%,随着水温度升高而增加。

具体的投喂量要根据水温、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以半小时吃完为好。

全年总投饲量不超过1000千克。

(2)施肥

施肥是饲养鲢、鳙鱼的主要措施之一,依靠施肥一般在666.7平方米池塘水面中可取得150千克~200千克的鱼产量,施肥和投饲相结合对提高养鱼效益有良好的作用。

养鱼过程中,投饲多的鱼池,施肥量可少施,否则就要多施。

施肥应掌握及时、均匀和量少次多的原则,施肥数量与次数应随肥料的种类、水温、天气等不同情况而异。

总的要求是使池水保持“肥水”状态,透明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

追肥可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可分开施用,也可同时施用。

腐熟有机肥,如粪肥、绿肥等,一般每隔15天~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666.7平方米用50~100千克,堆放于池塘四角浅滩上。

施绿肥时配合施磷肥效果较好,可同时施过磷酸钙0.5千克~1千克。

施用无机肥时,在鱼类生长旺季,每月施3~4次,每次每666.7平方米水面施氮350~700克,磷65~125克。

全年施氮量不超过10千克,施磷量不超过2千克。

2、水质管理

(1)及时补充新水或换水。

每隔10天加一次新水,每次加水度20厘米。

(2)增氧机的使用。

池塘中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水中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过饱和;当表层水体溶解氧过饱和时,部分氧扩散逸出水体,下层水则无氧气溶入,光合作用产氧量也极少,水中溶氧量低,底层经常缺氧,往往造成鱼浮头。

在正午至下午时间段使用增氧机,将底层水提到表层,上下水层对流,使溶氧过饱和的表层水混入下层,增加底层水的溶氧量。

一般开机半小时左右至1小时。

(3)调节水的酸碱度。

每隔2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20克,全池泼洒一次,保持水质微碱性,有利于鱼类生长和减少鱼病的发生。

3.巡塘。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高温天气和闷热天气夜间增加一次巡塘。

察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池中杂物和残剩饲料,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

如发现死鱼,及时捞出,鱼不能乱丢,以免病原扩散。

4.防旱、防涝、防逃。

在伏旱季节,水温高,要灌满池水,既可降温又能预防天旱水源不足导致池水水位下降而影响鱼类生长,在洪水季节,要及时疏通排水沟,维修拦鱼设施,防止逃鱼。

5.池塘养殖记录和统计分析。

在养殖过程中应填写养殖生产记录,养殖种类、苗种来源、生长状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水质变化、鱼病防治等情内容。

(五)产品出池与销售

采取轮捕轮放的技术可以提高产量。

在夏、秋季捕鱼时,水温高,鱼的活动力强,耗氧率高,不宜较长时间的密集和操作,因此捕捞速度要快,避免操作不慎引起鱼类伤亡。

如鱼有浮头征兆或正在浮头,则严禁拉网捕鱼。

傍晚不能拉网,以免引起上下水层对流,加速池水溶氧消耗,造成池鱼浮头。

捕捞后,必须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

销售的水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卫生标准,并附产品标签,注明单位、产地、产品种类、规格、出池日期等。

三、鲢、鳙鱼的水库成鱼养殖

(一)养鱼水库的基本要求

1、水库具有渔业功能

一般水库具有发电、灌溉、渔业、生活用水等多种功能。

当水库划为一级或二级水源保护区时即禁止养鱼,此类水库不能用于养鱼生产。

2、水库具有良好的水质

水库水质应符合无公害水质标准的要求,受到污染的水库不符合无公害水质标准,不能养鱼。

3、水库具有基本的生产条件

水库养鱼生产需要交通方便,电力配置合理能满足养鱼生产需要。

4、水库具有较为完善的拦鱼设施

一般水库的水交换量较大,鱼类容易逃逸,没有拦鱼设施的水库,养鱼效益差,不能用于养鱼。

5、水库库底地形较平坦

平坦的库底有利于凶猛鱼类的清除和养殖的商品鱼捕捞出水,如果库底十分复杂致使凶猛鱼类无法清除的水库不适于养鱼。

(二)鱼种放养

水库的面积和库容较大,水温稳定,溶氧量较高,适于温水性鱼类生长。

但水库的水深过深,一般在10米以上,缺乏溶解氧,鱼类无法生存,不利于底层性鱼类的养殖。

而适宜的养殖水深是3~10米,10米以下是风力作用不到的死水区,

水库水位变化大,淤泥沉积,底栖生物不能繁殖,水草很少;在洪水季节,随水进入大量营养物质和天然饵料,虽然短期造成库水浑浊,透明度低,不利浮游生物繁殖,但洪水过后浮游生物有较大发展。

适于水库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温水性鱼类,尤其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食物链短,鱼生产性能越高,在粗养下由于天然饵料资源较雄厚,常可以提供较高的单位水体鱼产量;在精养的情况下,饲料转化率高,养鱼的经济效益较高。

1、鱼种的放养规格

大型水域一般较瘦,凶猛鱼类较多,要求放养规格较大的鱼种。

如果凶猛鱼类较少,饵料丰富、鱼类生长快的水体,可以适当降低放养规格。

表鱼种放养规格参考表(厘米)

种类

小型水库

中型水库

大型水库

9.9-11.55

11.55-13.2

13.2

9.9-11.55

11.55-13.2

13.2

草鱼

1.5-13.2

13.2-14.85

14.85

鲤、鳊、鲂、鲴

4.95-6.6

6.6-8.25

8.25-9.9

2、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

水库有大、中,小之分,渔业条件各不相同。

因此,鱼类的养殖方式,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也各不相同。

(1)大、中型水库:

大、中型水库具有是面大,水深,库容大的特点,生态条件复杂且难控制,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是利用库内的天然饵料进行较为合理的粗养。

放养密度主要是根据水域的供饵能力决定的,不同水域的供饵能力不同,鱼产力(水域生产某种鱼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也不同。

从理论上讲,一个水域某种鱼的合理放养密度,应当是放养后存活鱼群恰好能达到这种鱼产力的密度,或者说是某种鱼对饵料的利用强度同饵料资源增殖能力相适应的密度,低于或高于此密度均属不合理。

但在生产中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通常是通过渔获物分析,根据某种鱼放养后的生长情况,逐年对密度加以调整,使之逐步趋于合理。

在鱼种规格13.2厘米,放养鱼种回捕率约40%,商品鱼的起捕率达到70%左右,成鱼起捕标准1千克/尾的情况下,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每年鱼种的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列于表。

表不同营养类型的大、中型水库养殖鱼类的放养表

项目

富营养型水库

中营养型水库

贫营养型水库

鱼产力(千克/666.7平方米)

30~40

20~30

15~20

放养密度(尾/666.7平方米)

110~140

80~110

50~80

搭配比例(%)

35~40

30~35

25~30

50~55

55~60

60~65

草、鲤、鳊、鲴等

5~15

5~15

5~15

在水库渔业生产中,如放库鱼种的规格不到13.2厘米或回捕率达不到40%,或2~3龄的鲢、鳙鱼个体生长已超过1千克,则鱼类的放养量应适当增加,反之,则应适当减少。

同理,若当年起捕率达不到70%,则下一年度的鱼种放养量亦应适当减少,反之,则应适当增加。

关于养殖鱼类搭配比例的调整亦需因库制宜。

有的水库,水土保持较差,库水经常混浊,则鲢、鳙鱼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减少,草鱼、鲤鱼、鲫鱼的搭养比例可适当增加。

至于作为主养鱼类的鲢鱼和鳙鱼之间的混养比例须根据同龄鱼的生长速度调整。

若同龄鳙鱼的个体生长显著快于鲢鱼,则鳙鱼搭养比例适当增加;反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