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7950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7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docx

温县老城区控规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项目简介

温县作为焦作市的卫星城市和焦中南经济中心,“太极拳”发源地、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黄河湿地保护区,也是“西三角”沁孟温城市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交通条件,城区东南距郑州70公里,北距焦作约35公里,西南距洛阳60公里。

南距黄河大桥10公里,与连霍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向北通过司马大街与焦温高速、长济高速相连。

区域范围内主要省道有S237(大练线)、S312(温邵线)、S309(新洛路),已建成的焦温高速引线在县城西部穿过。

本次规划温县老城区位于县域中部的温泉镇,2009年,温县老城区人口达到7.62万人,城市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8.3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9.97平方米。

1.2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域位于温县老城区内,东起熙思大街,西至司马大街以西约300米,南到南环路,北侧以蚰蜒河及北环路为界,东西长约4千米,南北宽约4千米,用地面积为1603.43公顷。

1.3规划编制过程

本规划自2010年6月开始,在充分调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手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于2010年9月20日、10月19日、12月14日三次与温县县委、温县建委等部门领导及专家进行了讨论研究,对道路、用地及市政设施的布置等问题作了多次探讨,提出并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

本规划是在上次汇报的意见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提出来的,资料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

1.4上一层次规划对本规划的要求

《温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对温县规划要求:

(1)温县县城城市性质:

中华太极拳发源地,焦作中南部经济中心,以轻工、物流商贸、

旅游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

(2)城市发展目标

目标一:

生活宜居,环境友好的宜居城市

目标二:

功能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新型城市

目标三:

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适宜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目标四:

具有相当区域经济地位和较强吸引力的焦作中南部中心城市

目标五:

结合“引黄补源”工程,建设生态型亲水城市

(3)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

2010年县城人口为13.5万人,2020年为24万人。

用地规模:

2020年末用地规模25.7平方公里

(4)城市空间结构

温县城区空间结构为“两环两心两轴三区”

“两环”

由荣涝河、蚰蜒河、“引黄补源”渠、老蟒河防护绿带以及南水北调构成的两个环状生态基质网络。

“两心”

指现状城市中心区也是规划的中心区(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的区域)和城区东部的娱乐休闲中心。

“两轴”

指城市发展轴线(南北向古温大街与东西向黄河路)。

“三区”

由老蟒河、蚰蜒河分割所形成的温县主城区、温县产业集聚区、温县城东新区。

(5)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

城市绿地率:

2010年35%;2020年40%

人均绿地:

2010年8.5平方米/人;2020年12.7平方米/人

城市绿化覆盖率:

2010年38%;2020年45%

(6)道路结构

规划采用“方格网”式路网系统,主干路系统结构:

“六横五纵加一环”

“六横”:

北环路、太极大道、太行路、振兴路、南环路、鑫源路;

“五纵”:

司马大街、慈胜大街、古温大街、子夏大街、东环路;

“一环”:

城市外围的绕城公路环线。

(7)市政基础设施

1.给水

预测规划区综合生活用水量为3.6万吨/日,保留城区现状的慈胜大街给水水厂,供水规模为2万吨/日;在县城东北角,新建一水厂,水源为南水北调工程供水。

2.排水

规划城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城区内全部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均纳入管道,向污水处理厂输送,经处理后向天然水体排放。

预测规划区污水总量为9.5万吨/日。

雨水排放根据地势采用散排和管道集中两种排放方式,就近排入自然河渠或道路下雨水管网系统。

东侧排水分区雨水出口为荣涝河,南侧排水分区雨水出口为老蟒河。

3.电力

规划选择祥云220kv变电站为城区供电区110kv电源和产业集聚区的供电电源,可满足规划期内中心城区生产生活用电和工业组团生产用电的要求。

规划期内需新建城南110kv变电站,电压等级110/10kv,主变容量2x40MVA。

同时近期内对城区现有温县110kv变电站、青峰岭110kv变电站、城关35kv变电站和张庄35kv变电站进行扩容改造,电压等级110/35/10kv以保证近期主城区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4.电信、邮政

邮政

规划期内新建邮政支局4处,分散布置邮政服务网点(所)6处,使每局、所服务半径不大于1km,以方便居民生活,每所占地不小于100平方米。

另外,在城市主干路上每隔500米设信箱一个,住宅楼各单元入口处设报箱。

电信

规划2020年末市话交换机容量达15万门,市话装机量达12万部,市话普及率达60部/百人,长途中继电路达1.2万条。

规划期末需建电信分局6处。

移动通信

规划近期内移动通信基站应达到26各;远期应达到40个。

近期末移动用户达8万户,远期末达15万户。

广播电视

规划期末,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交叉覆盖率应达到98%以上,城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

5.燃气

温县天然气引自孟州市燃气门站,天然气以中压输配管道经太极大道进入市区,保证城区居民使用天然气的需要。

预测2020年末,年供气负荷约为2850万Nm3/a,年平均日用气量78082万Nm3/d。

6.供热

温县城区用热用户主要包括工业用热、居民生活和公建采暖用热等。

生活区规划的管网形式采用双管闭式热水系统,按枝状管网布置。

 

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分析

第2章

2.1区位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之南。

东邻武陟县,西邻孟州市,南滨黄河与荥阳市、巩义市隔河相望,西北与沁阳市接壤,东北隔沁河与博爱县交界。

以县城为起点,向北越博爱至焦作53公里;向东北越武陟、获嘉至新乡市96公里,向西南越孟县过黄河至洛阳市84公里;向南过焦作黄河公路大桥至省会郑州市114公里;向西北越沁阳翻太行山至山西晋城110公里。

自济源为起点的地.方铁路,经沁阳市至温县西北为终点站。

温县位于郑、洛、焦“中原金三角”腹地,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东西有省道新洛路贯穿全境。

本规划区位于温县县城中心地带,南至老蟒河,东到荣涝河与城东新区接壤,西至岳村乡西边界,总用地面积约为1603.43公顷。

2.2自然环境

2.2.1地形地貌

温县属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低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坡降约为二千分之一。

海拔最高点为116.1米,最低点为102.3米。

2.2.2工程地质

温县居黄河北岸,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豫西隆起和山西隆起的衔接地带,处于济源凹陷中部的南侧,全部为第四系冲积平原。

县境北部与凹陷中部隆起地带相连,县境南部邙山大断裂层横贯全境。

县境之内,构造主体呈东西向,且被北东向断裂三处切割。

县西有招贤断裂,县北有北冷断裂、徐堡断裂,县东有赵堡、南张羌断裂,向西延伸,经县城北转为北东向,穿方头村西侧,向西南展开与黄河断裂相接。

这些断裂都掩埋于第四系沉积物之下。

2.2.3气候

温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太平洋欧亚大陆等大范围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温县一年中四季气候特点是:

春季,雨水少,风多;夏季,天气炎热,雨量多;秋季,日夜温差较大,降雨逐渐减少;冬季,干旱、寒冷。

全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89.0小时,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8日,平均降水量为541.8毫米,历年有霜日平均为71天,因受太行山的影响,温县风向多为西南、西和东北、东风。

2.2.4水文

现状城区四面环河。

东面为荣涝河,南面为老蟒河,北面为蚰蜒河,西部为“引黄补源”渠。

老蟒河、荣涝河、蚰蜒河河道较窄,现状已架成数座桥梁,西部“引黄补源”工程较宽,防洪堤之间宽100米。

2.3土地利用现状

本区内建成区面积为838.37公顷,其中村庄建设用地233.1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27.81%;居住用地89.4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10.67%;工业用地108.6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12.95%,其余为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绿地、市政设施等类型用地。

表2-1现状用地构成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R

居住用地

348.17

41.53

其中

R1

一类居住用地

1.16

0.14

R2

二类居住用地

88.27

10.53

R3

三类居住用地

233.15

27.81

R22

普教设施用地

25.59

3.05

C

公共设施用地

149.70

17.86

其中

C1

行政办公用地

33.15

3.96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62.06

7.40

C3

文化娱乐用地

4.31

0.51

C4

体育用地

3.29

0.39

C5

医疗卫生用地

7.78

0.93

C6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33.45

3.99

C7

文物古迹用地

3.50

0.42

C9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

2.16

0.26

M

工业用地

108.61

12.95

W

仓储用地

13.17

1.57

T

对外交通用地

2.86

0.34

S

道路广场用地

142.09

16.95

其中

S1

道路用地

139.07

16.59

S2

广场用地

3.02

0.36

U

市政设施用地

19.86

2.37

其中

U1

供应设施用地

5.23

0.63

U2

交通设施用地

11.02

1.31

U3

邮电用地

1.87

0.22

U4

环卫设施用地

0.39

0.05

U6

殡葬设施用地

0.52

0.06

U9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83

0.10

D

特殊用地

0.55

0.07

G

绿地

53.37

6.36

其中

G1

公共绿地

52.94

6.31

G2

防护绿地

0.43

0.05

合计

城市建设总用地

838.37

100.00

E

水域和其它用地

765.05

 

总计

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

1603.43

 

注:

本规划区现状人口数7.62万人

2.4交通系统现状

2.4.1对外交通

省道温邵公路、新洛公路、焦温公路,司马大街(经焦温高速北达焦作远至山西,南经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相连)是温县县城乃至县域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这些公路汇集到城区,没有一条环路疏解,造成过境交通全部穿越城区,给城区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危险。

2.4.2城区道路

温县通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以太极大道、太行路、黄河路、振兴路、南环路为“五横”;司马大街、慈胜大街、人民大街、古温大街、子夏大街为“五纵”的方格网道路格局。

城市道路系统不够完整,主要道路虽已初具规模,但次要道路、支路缺乏,路网密度过小;城市道路和对外交通性道路没有严格区分;建成区道路与老城区道路衔接不上。

旧城区道路自发形成,混乱不成体系,基础设施不配套,断头路、错位路交叉口较多,随意性较大。

新的建成区主要道路建设摊子拉得过大,近期无法形成完整的主要道路网系统,同时次要道路、支路路网密度不够。

2.5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2.5.1行政办公设施

现状行政办公用地33.15公顷,主要分布在黄河路、太行路两侧。

用地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行政中心,与旧城商业、居住用地等功能干扰较大,使交通出行难度增加,不利于办公效率的提高;现状用地比较紧促,今后扩展余地不足;大部分行政办公单位条件比较落后。

2.5.2商业金融业用地

现状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51.90公顷,大多集中在古温大街、人民路和黄河路两侧,主要以沿街门面房形式出现,没有形成大型高档商场,仅在沿人民路、黄河路和古温大街交叉口有太极商厦等知名商场;集中的商业区域分布在温泉路、振兴路、黄河路。

由于南北向的人民路和东西向的黄河路是现在温县重要的道路之一,沿街无序的商业经营对其交通负面影响较大。

商业服务设施比较分散,虽已在老城区形成了商业中心,但中心集聚度不高,经营模式落后,缺乏成规模上档次的大型商业。

表2-2区商业、饮食服务行业情况一览表

编号

名称

位置

建筑面积(万㎡)

用地面积(万㎡)

年客流量(万人次)

年营业额

(万元/年)

1

盛弘商场

人民路

0.45

0.45

360

1000

2

秀添百货

人民路

0.6

0.6

200

500

3

建业超市

人民路

0.5

0.5

300

1000

4

好又多商场

古温大街

0.7

0.7

260

3948

2.5.3市场用地

城区现有芳草市场、秀添市场、太极市场、大明建材市场等。

市场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

存在马路市场现象,许多市场位于交通干道两侧,对城市的形象及交通都带来许多影响。

整体层次不高,市场功能不明确。

表2-3县城区专业市场、农贸市场一览表

编号

名称

集市市

场地点

占地面积(m²)

建筑面积(m²)

摊位数(个)

年交易额(万元)

贸易主要

货物名称

1

新兴市场

温泉路

1554

6000

80

3000

服装、鞋

2

芳草市场

温泉路

120000

21000

260

9000

服装、鞋

3

秀添市场

人民路

1000

800

71

800

服装、鞋

4

鞋业市场

司马大街

56274

5702

300

鞋、鞋料

5

大明市场

新洛路

16650

10000

100

9000

家具、电动车

6

凤凰家具城

太行路

37296

30000

80

9000

家具、电器

7

慈胜农贸市场

慈胜大街天天大酒店北邻

7000

100

8

东关农贸市场

原城关粮所院内

2000

9

太极农贸市场

黄河路车站西邻

1500

10

特色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司马大街与温孟路交汇处西北角

67000

2.5.4文化娱乐用地

现状文化娱乐设施有太极展示馆、图书馆等,用地面积为4.31公顷。

文化娱乐设施严重不足,现有的设施规模不能满足需要。

对温县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太极文化的认识和挖掘不足。

2.5.5体育用地

城区现有体育场一处,位于太极展示馆东侧,面积为3.29公顷。

2.5.6医疗卫生用地

温县城区现有医疗卫生单位8个,其中县级单位6个,分别是人民医院、中医院、二院、妇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两个,分别是温泉镇卫生院、岳村乡卫生院。

医疗卫生设施与城市建设的步伐相比,医疗卫生的发展相对滞后。

用地布局不够合理,医疗机构主要集中于老城区,不利于高效利用。

县人民医院占地面积偏小,不能满足全县医疗中心要求。

表2-4县城区卫生设施一览表

编号

单位名称

位置

床位数(个)

用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1

县医院

育才街

374

47000

30000

2

急救中心

太行路

56

5900

3500

县医院一分院

慈胜路

80

7713

2846

4

二院

慈胜路

160

26869

11633

5

保健院

温泉路

60

3764

6644

6

疾控中心

振兴路

9257

6400

7

温泉镇卫生院

马道街

50

220

1730

2.5.7教育科研用地

除党校、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专等外,现状几乎没有教育科研用地。

2.5.8文物古迹用地

温县历史悠久,但城区现存文物不多,主要是苏苑和西梁所遗址。

规划区域内有三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梁所村的西梁所仰韶文化遗址,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温大街南段的烈士陵园与位于黄河路中段的苏苑。

文物保护用地没有划分合理保护距离和范围,保护用地受到侵占。

2.6工业用地现状

目前建成区现状工业以医药化工、纺织、怀药深加工、机械制造、调味品、卷烟材料为主,现状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较多且分散,现状工业用地108.6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95%。

2.7市政基础设施现状

2.7.1给水现状

现状水源地位于张王庄以南的鑫源路南,自东向西带状布置七孔深150米的深水井,其单井出水量为135立方米/小时,日供水能力可达2万吨。

现状给水厂位于张王庄正南,鑫源路南侧,占地4公顷,日供水能力2万吨;二级供水厂位于城区的慈胜大街,实际供水量1万吨/日。

目前,城区东至子夏大街,西至司马大街,北至新洛路,南至一号路范围内,其供水普及率已达到95%以上,主管网覆盖率达100%。

表2-5温县城区给水管网现状一览表

走向

序号

沿道路线名称

起讫点

位置

管径

管材

南北走向

1

慈胜大街

水厂——黄河路

路东

D300

铸铁

水厂——太行路

路西

D300

铸铁

2

司马大街

黄河路——岳村小转盘

路东

D300

PVC

黄河路——化肥厂路口

路东

D300

PVC

3

人民路

县社——生产资料公司

路西

D150

铸铁

医药公司——振兴路

路东

D250

铸铁

振兴路——黄河路

路西

D250

铸铁

黄河路——太行路

路西

D160

铸铁

4

古温大街

振兴路——黄河路

路东、西

D100

PVC

黄河路——太行路

路东、西

D150

PVC

太行路——新洛路

路西

D250

PVC

太行路——二建开发楼

路东

D100

PVC

5

子夏大街

振兴路——敬老院

路东

D100

PVC

太行路——新河务局

路东

D160

PVC

太行路——黄河路

路东

D75

PVC

6

育才街

县医院——南苑新村

路东

D100

PVC

县医院——振兴路

路东

D200

PVC

7

永兴街

保健院——向南

路东

D100

PVC

东西走向

1

新洛路

新洛路——消防队

D200

PVC

2

太行路

慈胜大街——化肥厂南门

路北

D300

PVC

慈胜大街——子夏大街

路北

D300

PVC

3

黄河路

慈胜大街——祥云路

路南

D300

铸铁

祥云路——西环

路南

D200

铸铁

慈胜大街——金太极

路南

D300

铸铁

金太极——武术馆

路北

D200

铸铁

武术馆——游园

路南

D200

铸铁

实验小学——工会

路北

D200

铸铁

实验小学——天赐华府

路北

D200

铸铁

邮电局——劳动局

路北

D200

铸铁

4

振兴路

人民路——古温大街

路南

D160

铸铁

古温大街——东关护城河

路南

D160

PVC

东关护城河——子夏大街

路北

D160

PVC

5

温泉路

法院——老轻工门口

路北

D250

PVC

老轻工门口——县医院

路北

D250

铸铁

国税——司马大街

路南

D160

PVC

2.7.2排水现状

温县地势,自西北略向东南倾斜,城区排水口为邻近河道,分别为引黄北渠(北侧蚰蜒河)、东渠(东侧荣涝河)、南渠(南侧老蟒河)。

城区因地势平缓,其部分地区下水道年久失修,排水不畅或淤塞不通,一遇雨天,部分地区还多发生积水内涝现象。

城区雨水的排放主要依靠城区的管渠排入城区南部的老蟒河。

温县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后将城区的合流制排水改造为了截流式合流制,分别沿子夏大街和老蟒河北岸铺设了截流干管,将城区的污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城区可收集污水约1.8万吨/日。

温县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

该厂厂址位于城市东南部张疙垱村,老蟒河和荣涝河汇合处,老蟒河北岸。

厂区于2006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运转良好,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一级B标准以上,处理工艺为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规模为2.0万吨/日,二级处理段位2.0万吨/日。

目前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

现状污水管道基本上已覆盖整个温县城区,现状污水干管总长度51.7公里。

现状城区除温县老城区建有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外,其余区域均无污水收集、输送和污水处理排放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就近排入水体,污染了环境。

2.7.3电力现状

(1)电源、变电站现状

城区内有110kv温县变电站和110kv青峰岭变电站2座,主变容量分别为:

2x40MVA、1x31.5MVA+1x40MVA.

(2)电压等级

温县城区电网电压等级为110/35/10/0.38kv。

(3)存在问题

电网建设滞后社会、经济发展;电源点不足,与系统联系单薄,接线方式简单、设备陈旧;部分线路老化,影响到电网安全。

线路架设零乱,影响到城市发展建设。

2.7.4广播电视现状

城区现已建有温县电视台、温县有线电视台,位于慈胜大街。

温县电视台建立于1992年,目前该台拥有108米电视发射塔1座,5.5米卫星接收天线1座,3000W分米波、50W米波、1000W米波发射机各一部,覆盖半径为30公里。

温县有线电视台于1993年底正式开通,传输网络已基本覆盖县域城乡。

2.7.5电信工程现状

(1)邮政设施

温县邮政局位于城区黄河路中段44号,建筑面积2082平方米。

在黄河西路河温泉路上分别设有一支局,建筑面积分别为112.47平方米和100平方米。

邮政开办的主要业务有函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储蓄、特快专递、电子信函、音像租赁等。

(2)电信

温县网通分公司县城内有1个交换局所,其余为模块局。

分局位于县城人民路东侧。

现状城区市话交换机容量88767门,实装机量70785门,市话普及率83%,县城已普及宽带。

现状主要街道电信线路从2005年开始改造,2010年完成后将全部为地下管道敷设。

(3)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分公司位于太行路23号,规划区共有基站八座,分别分布于移动公司、东关、汽车站、汽车站南、司法局、农业发展银行、电业局和西梁所。

2.7.6燃气现状

天然气管网工程起源从孟州天然气公司门站接口到温县天然气公司门站。

温县天然气公司门站位于太极大道中段京华食品厂对面。

2008年12月,温县天然气公司正式供气。

2010年,高远天然气公司已建设完成长输管网31公里,调压计量门站一座,城区管网36公里。

截止目前,天然气居民用户现已发展至4000户,2009年完成用气20万立方,2010年预计完成用气800万立方。

2010年计划建成日供气1.2万立方米的中型CNG汽车加气站一座。

2.7.7供热现状

目前温县城区尚无集中供热设施,城区供热尚属起步阶段,供热现状主要是一些宾馆、浴池、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采暖、生活热水供应、均为分散小锅炉房自供,属分散供热。

全县现有居住及公用建筑面积约为600万平方米,只有部分建筑采用分散供热,实际集中供热普及率为零。

大部分居民及公建设施大多无采暖设施,在冬季多以燃煤取暖。

温县供热现状均为分散的小锅炉或小煤火炉用于采暖和供热,大多数小锅炉没有除尘装置及脱硫措施,烟囱较低,不但能源浪费严重,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集中供热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