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866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一本培养优讲二轮讲义专题五第二讲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Word版含答案

第二讲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知识主干·系统联网]               理基础 建网络 回扣关键知识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85页

 

■高考必背——记一记

1.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能量传递效率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能量利用率:

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同化量≠摄入量。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

(3)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范围是生物个体之间、种群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2.记住能量流动的“四三二”

(1)4个去向:

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时未被利用。

(2)3个关系式

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2个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三四”

(1)三个层面: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①直接价值:

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

②间接价值: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③潜在价值:

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

(3)四类保护: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易混易错——判一判

1.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叙述的正误

(1)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2016·全国卷Ⅰ)(×)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2016·全国卷Ⅰ)(√)

(3)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2016·全国卷Ⅲ)(×)

(4)其他生物迁入会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2016·全国卷Ⅲ)(×)

(5)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015·江苏卷)(×)

(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2014·江苏卷)(×)

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及环境保护叙述的正误

(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2017·江苏卷)(√)

(2)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2016·全国卷Ⅰ)(√)

(3)“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2016·全国卷Ⅰ)(√)

(4)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017·江苏卷)(×)

(5)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2015·全国卷Ⅰ)(×)

(6)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2015·全国卷Ⅱ)(√)[高频考点·融会贯通]                    析考点 做题组 攻破热点难点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真题试做·明考向]

1.(2016·高考全国卷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

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

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项错误。

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B项错误。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C项正确。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5·高考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项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

答案:

B

3.(2018·高考全国卷Ⅲ)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

,通常植物根系对NO

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完成的。

解析:

(1)蚯蚓为分解者,通过分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保障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2)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时,需考虑生活垃圾的性质(是有机垃圾还是无机垃圾)、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还需考虑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如氧气、温度和水分等。

(3)植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如NO

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答案:

(1)有机物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主动

4.(2016·高考全国卷Ⅲ)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冻原生态系统中温度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积累。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因此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融会贯通·析考点]

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及营养结构

(1)

(2)关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①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

②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

③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④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分析

(1)生产者能量流动分析

(2)消费者能量流动分析

3.记住碳循环的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4.图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

[方法技巧·会应用]

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

(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分解者。

2.能量流动类试题的解题要点

解决能量流动试题可从来源、去路分析消费者同化量:

从来源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从去路分析,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①两条:

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②三条:

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③四条:

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限时情况下)。

3.物质循环类试题的解题要点

解答物质循环类如碳循环试题时,首先明确图示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切入点是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间,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如果涉及温室效应,应当明确其是由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所致,再结合CO2的排放途径和CO2的吸收途径作答。

[巩固提升·练题组]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考查

5.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B.太阳能来源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C.蘑菇是需氧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蘑菇分解腐烂变质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错误;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D正确。

答案:

D

6.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

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kJ,则蛇至少能获得1kJ能量

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

解析:

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任一营养级,A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kJ,则蛇至少能获得0.1kJ能量,B错误;图中仅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食物链(网),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错误。

答案:

C

►题组二 生态系统功能的考查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做肥料的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能量流入狼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

解析:

使用粪便做肥料,因为粪便中的无机盐和被分解者分解其中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该过程中植物并没有获得粪便中的能量,A错误;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这只狼也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所以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满足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B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获得的能量越少,其数量不一定越少,如虫吃树叶,但虫的数量多于树,D错误。

答案:

C

8.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A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F+G+H)/A表示

D.因为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

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A错误;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桑树同化的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蚕的能量及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F+G+H)/A,C正确;桑基鱼塘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离不开人的作用,D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真题试做·明考向]

1.(2017·高考海南卷)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解析:

作物乙是植物,害虫A是动物,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答案:

D

2.(2017·高考北京卷)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

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

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酸雨对樟树和楝树树苗株高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酸雨对楝树株高影响(抑制生长)明显,对樟树影响不大,A正确;从该实验结果不能确定酸雨对樟树及楝树种群密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B、C、D错误。

答案:

A

3.(2016·高考全国卷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故A项正确。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故B项错误。

“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故C项正确。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

答案:

B

4.(2018·高考全国卷Ⅰ)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解析:

(1)猎物和捕食者通过捕食活动相互影响,自然选择有利于猎物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生存,也有利于捕食者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生存,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是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

分解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融会贯通·析考点]

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关系

(1)明确生态系统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解读

2.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后果归纳

3.牢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4.据“地点”或“手段”快速确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在被保护对象“原生存地”进行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

(2)将被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予以保护——易地保护。

[方法技巧·会应用]

1.两种稳定性的“关键词”

(1)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与物种丰富度、结构复杂化程度呈正相关。

(2)恢复力稳定性: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高低呈负相关,但有些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如荒漠生态系统。

(3)在遭到“同等程度”破坏时,抵抗力稳定性强者恢复力稳定性高。

2.巧辨三类水体污染

(1)无机污染——富营养化,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后果为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缺氧、水生生物死亡。

(2)有机污染——由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水体中有机物增加,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发黑、发臭。

(3)重金属或农药污染——重金属或农药沿食物链富集,导致较高营养级生物中毒较严重。

[巩固提升·练题组]

►题组一 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调节机制的考查

5.(2018·河北唐山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得慢

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A正确;与沙漠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群落物种丰富度高,抵抗力稳定性强,因而在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得快,B错误;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危及当地物种,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答案:

A

6.(2018·海南海口模拟)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

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

解析:

人工建造湿地时,需合理搭配植物,以便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加快物质循环,因而为分解者,C正确;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同时还应考虑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不能超过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错误。

答案:

D

►题组二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考查

7.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提高被保护生物种群的K值

B.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锐减

C.易地保护能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

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有效改善被保护生物的生存条件,从而提高被保护生物种群的K值,A正确;引入的外来物种,若不适应引入地的环境条件,而且若有天敌制约其生长,则一般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锐减,B错误;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植物园或动物园等地进行专门保护,易地保护能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一般是指它的生态功能,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

答案:

B

8.雾霾天气常常笼罩京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

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

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解析: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

答案:

B

[课堂加固训练]                 练模拟 做典题 提高解题能力

授课提示:

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

1.下列关于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

B.食物网仅表达了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C.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是不会改变的

D.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无关

解析:

食物网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因此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一个食物网,A正确;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食物网不能表达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B错误;食物网中包含的生物种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是可以发生改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就越强,D错误。

答案:

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