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909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docx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

“十三五”中期扎兰屯市参照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扎兰屯市以“森林覆盖率高于70%的县(旗、区)”的条件,被纳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范围。

扎兰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内政[2008]110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持续改善民生质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各项转型工作扎实推进,将具体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转型工作取得成效

(一)经济运行势头平稳。

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仍居呼伦贝尔市第一方阵;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2亿元,连续7年超百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亿元,增长6.5%,完成年度计划的1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2亿元,增长7.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1625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418元,增长8.5%。

以上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全市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0.1亿元,增长11.2%;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05.5亿元,增长1.41%。

(二)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需求短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年共谋划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85个,总投资375.9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2.02亿元。

按照市委、政府的部署,建立了重点项目“日调度,周调查,月通报”的工作机制,迅速形成了“发改日调度日通报、两办周督查周研判、市委政府分管领导听情况解难题”的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合力推进的新局面,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和资金投入的刚性增长,扭转了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被动局面。

2017年,23个列入呼伦贝尔市的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28.79亿元,完成率为100.8%,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均稳居呼伦贝尔市前列。

(三)现代农牧业稳步发展。

农业是我市最大的基础产业,绿色是农业的“底色”。

全市总播面积359万亩,其中:

粮食作物326万亩(玉米播种面积达到24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增加8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增加2.5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8%;经济作物13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6%。

加强农田水利实施建设,投入抗旱水源设施建设资金1004万元,克服了连续三年持续干旱的不利影响,粮食产量达到21.45亿斤。

坚持“稳羊增猪增牛”思路,大力扶持生猪、肉牛等规模化养殖,新改扩建规模养殖场100个,牲畜存栏470万头只。

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林下产品,天然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连续19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稳步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三品一标”认证达到82个。

产业化销售收入达到197.86亿元,农产品转化率达到60%,带动农牧民6万户。

(四)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树立工业就是扎兰屯市发展的“脊梁”的理念,巩固扩大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5.07亿元,增速位居呼伦贝尔市第四。

组织实施浆纸公司6.8万吨废纸制浆生产线升级改造、国森矿业二期工程、草原冰鑫40万吨肉羊生产线扩建等重点工业项目32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8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实施了重点节能工程,阜丰公司喷浆造粒尾气降温除味改造、百业成酒精公司电站节能技改、兴安浆纸公司碱回收及除尘改造等一批项目投入运行,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绿色工厂”序列。

岭东工业开发区整合扩区及铁路专用线项目全力推进。

(五)第三产业繁荣活跃。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优势,积极推动四季旅游均衡发展。

超前谋划、积极推动旅游综合体、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等项目,助推提升“春赏杜鹃、夏漂流,秋季采摘、冬滑雪”的四季旅游品牌影响力。

全年接待游客341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11%。

商贸物流日趋活跃,蒙东系列市场实现交易额14.2亿元,同比增长1.59%;外贸出口实现3.4亿美元,同比增长54.6%,出口总额占据呼伦贝尔(不含满洲里)95%以上。

电商网络日渐完善,引进联创仁和、杰夫电商等7家企业,建成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7个,开通乡村物流线路6条;同时,发挥邮政、供销等现有农村流通渠道资源优势,物流快递业务下沉到村,通过淘宝、京东、智慧网等电商平台,农村快递量日均超过400件。

依托扎兰屯职业学院开展电商培训班30余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次,新增电商创业人员200人。

(六)新型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借势推动道路、供热、供水、绿化等项目30个,总投资48.71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5.53亿元。

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21亿元,超额完成呼伦贝尔市下达指标;房地产开发面积62.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06亿元。

绿化工程持续推进,河西新区景观一期、吊桥公园改造工程一期、河西新区雅鲁河沿河景观带、雅鲁街桥头公园项目均已完成。

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房屋征收2241户、投资7.25亿元。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升级改造、城区第二热源集中供热脱硫脱硝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93亿元,在5个乡镇、7个行政村开展垃圾治理试点,创建绿色村庄20个。

加快推进国家重点镇建设,柴河镇荣获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国家级特色小镇称号,柴河镇、成吉思汗镇取得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蘑菇气镇野马河村被评为自治区美丽宜居村庄、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

(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

全力推进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制约。

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全线开通;高速公路新林北至扎兰屯段全线通车,扎兰屯至阿荣旗段主线完工,国道232线大兴至紫沟一级公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扎兰屯机场进入正常运营状态,老航线不断加密,新航线积极开通,临空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顺利。

对外铁路出口通道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扎兰屯-阿尔山铁路工程列入自治区西部通道及出省通道规划;齐-海-满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已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黑龙江省政府联合上报至国家铁路总公司,报请列入铁路总公司“十三五”建设规划。

2×35兆瓦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进,扎兰屯热电厂2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取得呼伦贝尔市能源局下达的10兆瓦光伏发电规模指标,正在办理电网接入等相关手续。

(八)生态保护持续强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

大力实施重点区域绿化,防护林人工造林1.05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14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800亩、退化林改造5万亩,实施森林抚育工程2万亩,均全部完成计划任务。

完善《扎兰屯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实施了16个管护站新建工程;开展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完成落界成图和数据库建设。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毁林毁草、乱砍盗伐、偷捕滥猎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年受理案件380起,结破案件313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17人次。

扎实开展退耕恢复植被“百日攻坚”行动,退耕恢复植被3.47万亩。

贯彻落实“水十条”、“大气十条”等法律法规,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工作,划定面积0.487平方公里,严肃查处各类违法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行为。

(九)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这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我们的责任。

科技示范得到项目助力,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3个,争取项目资金230万元;组织实施“寒冷地区有机蔬菜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20余项;我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呼伦贝尔市十二五科技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承接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送教下乡活动2次,260余人次参加活动。

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拟建义务教育均衡县工程42个,总投资1.7亿,已完成25个项目的建设任务;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均衡成果日益凸显;招录特岗教师76名,市区中小学教师55名,教师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

卫生资源布局优化,4家卫生院获评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成吉思汗镇卫生院获得“百佳乡镇卫生院”称号,我市已成为自治区级应急示范市,通过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妇幼保健院、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五层主体,河西新区医疗服务功能序时跟进。

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计生经费全年投入1842.38万元,“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到位。

深化医改建章立制,制定了《扎兰屯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扎兰屯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等配套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医改主要任务的落实。

文博事业健康发展,完成乌兰夫同志纪念馆提升工程,中东铁路博物馆三期工程于8月份对外开放。

(十)民生保障成效显著。

民生保障是必须兜住的三条底线之一,投入保持逐年增加态势。

全年民生支出28.0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3.65%。

精准扶贫持续加力,整合资金4.06亿元,实现减贫4181户、11522人,超额完成呼伦贝尔市下达9800人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年初的4.8%下降到1.7%。

社会就业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521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4418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全民参保计划深入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46484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35240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并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初步实现,社会保障卡持卡超过17.3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3.4亿元。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6358.1万元、农村低保资金8340.6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全覆盖。

二、转型工作主要做法

为确保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合理使用,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要求,我市将转型资金重点用于民生改善领域。

2016年,上级下达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2961万元,其中:

中央补助2692万元,自治区补助269万元。

其中用于城乡低保配套支出915万元,享受待遇人数分别为城镇低保11670人、农村低保2734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配套支出278.08万元,参保人数152226人、享受待遇人数34061人;农村五保户配套支出717万元,享受待遇人数分别为集中供养352人、分散供养1599人;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支出546.75万元,享受待遇人数107人;退伍士兵自主就业金支出476.73万元,享受待遇人数112人;三民补助支出27.44万元,享受待遇人数31人。

2017年,上级下达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金3161万元,其中:

中央补助2692万元,自治区补助269万元,奖励资金200万元。

其中用于城乡低保配套支出885万元,享受待遇人数分别为城镇低保11350人、农村低保28774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配套支出357万元,参保人数164600人、享受待遇人数35547人;特困人员配套支出151万元,享受待遇人数分别为集中供养565人、分散供养1954人;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支出658万元,享受待遇人数293人;退伍士兵自主就业金支出560万元,享受待遇人数105人;三民补助支出33万元,享受待遇人数55人;医疗救助配套支出270万元,享受待遇人数45,860人;老年长寿金配套支出237万元,享受待遇人数5572人;自然灾害救助10万元(实际安排133万元,通过其他财力安排其中123万元)。

三、转型工作面临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我市经济欠发达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面临着经济下行与转型升级双重压力,承担着做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双重任务,逆势走强仍需发力。

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低端化特征明显,缺少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二是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偏低,“靠天吃饭”“谷贱伤农”时有发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精准脱贫压力很大。

三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缓慢,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带动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多,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任务繁重。

四是公共财政基数小、收支矛盾大,保障民生支出刚性增长、支撑项目建设和融资发展能力不足。

五是教育等社会事业历史欠账多,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资金缺口大,按时完成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四、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着力谋划产业融合发展。

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得机遇,紧紧扭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牛鼻子”不放松,时时盯住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这个总目标,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成吉思汗、蘑菇气、中和、卧牛河等中心镇的区位辐射带动优势及积温高、土质好、水源足等资源禀赋优势,以其为核心支撑点,加快构建传统优势产业、新兴特色产业、种养加复合型产业、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各显风采、互促共生的新格局,带动全市第一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

坚持“稳粮优经扩饲”,调整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坚持“稳羊增牛增猪增特”,优化养殖业内部结构;坚持“为牧而农、为工而牧、为农牧而工、为商贸旅游而工农”,提高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协调发展。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为切入点,积极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全力打造高端现代农业核心区。

加快推动成吉思汗“小东河”设施农业园区建设、中和农牧科技园,成吉思汗苗圃林业示范园和以蒙东肉牛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园区,形成“小东河”核心带动、农牧林三个园区点状支撑、辐射带动周边规模种养大户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集群式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大绿色品牌培育建设,新增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2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3个。

粮食产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牧业牲畜总存栏稳定在490万头(只、口)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向20:

52:

28方向调整优化。

(二)着力打造岭东工业核心区。

以岭东工业开发区的整合扩区建设为“龙头”,以“双百亿工程”建设为统领,以打造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同时,遵循即将被自治区认定的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统筹推进开发区整合扩区的规划编制、基础配套、产业招商、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呼伦贝尔岭西农牧林产品加工业的转移,加快培育7个百万吨(头只)级绿色农畜林加工业集群。

全力推进阜丰公司总投资105亿元的纯碱、氯化铵、合成氨柠檬酸等补链、强链、增链项目建设以及欣正公司生物制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沃丰公司生态肥和液体肥项目、蒙香源公司玉米毛油项目等一系列产业延伸、协作配套项目落地实施,扩大园区产业规模总量,提高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关联度。

全力推进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切实增强运力保障能力,降低阜丰公司等企业的燃煤运输、产品外运的运输成本,增强入园企业新上项目的信心;全力推进扬旗山水库供水管线工程建设,确保工业园区的工业用水;全力推进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落地开工建设,打造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以及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的智能微网,为整合扩区提供电力、热力等保障。

力争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产业分类清晰、上下游配套匹配、规划布局合理、产城融合发展的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呼伦贝尔新的增长极、国家级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高新园区。

(三)着力提升商贸旅游业竞争力。

加快发展旅游业,以“十四冬”为契机,着力构建柴河国家5A级景区和扎兰屯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两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扶持农家乐、林家乐、山庄乐等乡村旅旅游新业态发展,发挥价格监督检查职能,加强旅游市场价格日常监管,做大做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培育乡村旅游集聚区。

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加大旅游招商工作力度,争取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培育新兴旅游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旅游业的提档升级。

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和商贸物流业人才集聚优势,全力推进临空产业园、岭东商贸园区、岭东物流园区建设,在现有市场和物流园区基础上,推进“七园八场”(七园:

旺通物流园、四通物流园、恒远物流园、临港物流园、草原冰鑫冷链物流园、北方医药仓储物流园、瀛海粮食物流园;八场:

建筑装潢市场、建材交易市场、农机市场、食用菌交易市场、农畜林产品交易市场、冰鑫农贸批发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牲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岭东商贸物流中心区。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畅通城乡商务流通渠道,力争电商企业突破300家,农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电商交易额增长8%以上。

(四)着力优化城乡建设布局。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建设行动,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充分利用“多规合一”试点即将获得自治区政府审定的《扎兰屯市空间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特色小镇为支点、以美丽乡村为基础、以交通干线为主轴的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

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全面展开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推动背街巷道、老旧小区的梯次性有序改造及停车场、垃公共厕所等一批市政设施建设,尽快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加快推进两条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面启动棚改征收工作,拓宽棚改融资渠道,促进4000户棚改任务顺利实施;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释放小城镇发展活力,提升小城镇承载力、集聚力、带动力。

坚持以“特”兴镇,启动建设柴河通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以成吉思汗、蘑菇气、柴河3个国家重点镇为示范引领,着力打造以小城镇为核心的经济圈。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贫困村脱贫、中心村提升、空壳村扶持、文化村培育等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乡村规划管控,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村屯品味。

(五)着力强化重点项目支撑。

围绕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等方面,科学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

按照呼伦贝尔市项目建设总体要求,我们积极谋划、初步筛选出了2018年拟实施的亿元以上(商贸流通、旅游社会事业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4个,总投资114.69亿元,当年计划投入资金53.07亿元。

科学谋划储备了市本级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2个,总投资400.4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5.8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69个,总投资8.1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3亿元。

进一步完善“双周摸底调度、月调查通报、季协调推动”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确保已谋划拟建的项目的开工复率。

(六)着力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深化“放管服”改革,借鉴推广“马上就办”“最多跑一次”等先进做法,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举措,营造亲清政商环境。

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多规合一”试点、主体功能区试点工作,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扩大试点成果。

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人文等组合优势,加强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合作。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俄蒙等国的交流合作,努力在蔬菜种植、木材加工、矿产资源、劳务输出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全力打造中俄蒙合作先导区重要节点城市。

转变招商观念,变“政策刺激型”招商为“优质服务型”招商,对落地招商项目实行“审批手续代办制”,制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制度。

围绕“完善配套、强化功能、改善民生、打造特色”的项目定位,拟定招商重点项目清单,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力争全年引资达到50亿元。

(七)着力提升环境承载力。

严格遵循国家生态保护整体功能区建设方案及生态红线,深入实施天蓝、水清、土净“三大行动”,全面落实“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深入开展生态保护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毁林毁草、偷捕滥猎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杜绝毁林毁草、滥砍乱伐、非法侵占林地草地行为发生。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行动,推动退耕恢复植被,实施好重点区域绿化、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

加大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草原资源安全。

2018年后,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稳定在85%以上,新增活力木蓄积量25万立方米以上。

扎实推进扬旗山水库供水管线工程建设,加强音河流域、中和川等流域综合治理,新增水土保持治理8万亩。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实施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强化散煤污染治理,加快推进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围绕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保护区整治等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

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加大土壤治理投入,减少面源污染,努力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2018年后,主要河流湖泊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可治理沙地土地治理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自治区目标,市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8%。

(八)着力改善社会民生。

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扶贫、“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文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行业和社会扶贫九项重点工程,严格对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脱贫不返贫。

2018年继续围绕“五问”压实责任,计划整合投入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7000万元,努力实现1306户、3400人脱贫,剩余2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将贫困人口发生率将至0.5%以下,实现区级贫困县摘帽。

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创业政策,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培训和再就业,稳定扩大就业政策效应。

持续抓好创业孵化园、农民创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工作。

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创建40个卫生先进村镇和健康村镇。

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普及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实施高中攻坚计划,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全面改善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办学条件,努力使我市高中教育达到呼伦贝尔市上游水平。

规范残疾儿童少年的排查和档案管理工作,推进特殊教育全覆盖、零拒绝;严格落实特殊教育学校校生人均公用经费,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预防为主,做好重大疾病综合防控。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健全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完成中东铁路扎兰屯建筑遗址群和伪满时期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支持各类文化体育团体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和体育赛事,提倡全民阅读,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全民健身等活动。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落实信用“红黑名单”制度。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好系列法治宣传活动。

推进“6个3”普法工程,全力推动“七五”普法规划实施。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实施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推进常态化、精细化监管执法和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