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9177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二、本单元重点: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昌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句,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交流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板书:

《大青树下的小学》)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三)巩固字词

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

蝴蝶孔雀舞凤尾竹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全班交流:

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概括: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

学生汇报,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1)第一句: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师: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

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师:

从哪里可以看出?

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

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

有…,有…,有…,还有…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2)第二句:

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师:

指明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

大家都非常友好等)

师:

从哪里可以看出

师:

抓住“大家”指的是谁?

(各民族的小学生)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3)第三句: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师:

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

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师:

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

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第二课时

一、学习二、三自然段

师:

读二三自然段,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

学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

(1)第一句: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

齐读句子:

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

(安静)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

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师:

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

齐读句子,指名读。

(2)第二句: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师:

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师: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

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

3.下课后的情景

师:

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喜爱和赞美——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交流感受。

(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齐读这一自然段。

(五)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六)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七)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快乐上课时—安静

下课后热闹

喜爱和赞美

 

第2课花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

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

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

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

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āng)野口笛(dí)罚(fá)站放假(jià)衣裳(shɑng)

教师相机点拨:

“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

生1:

“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

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

课件出示:

选一选。

假:

①jiǎ②jià真假()暑假()假()发假()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

①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②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

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6)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开火车读。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放假互相一所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预设:

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花们的妈妈是谁?

花们的老师是谁?

……

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交流解疑。

(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

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

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

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

当______在天上轰响,__________落下的时候,__________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他们在______的学校里上学。

雨一来,他们便______。

他们的家在______。

(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

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

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

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

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

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

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听到了什么声音?

①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

②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

③“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有怎样的体会呢?

④小结:

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

东风可

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

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

方法。

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

生的画面。

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

(1)过渡:

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

请同学们放声读

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

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①课件出示: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②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

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

③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①课件出示: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

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②指名汇报。

预设1:

“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

“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

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

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

③过渡: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

(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

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④指导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

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

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

3.配乐朗读第1、2、6自然段。

三、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自由读第3~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

预设: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

生。

(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

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想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学们,读着这些想象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小结:

多么奇妙的想象啊!

想象时要大胆独特,想象时要联系生活。

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定会让我们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导朗读,感受想象的奇妙。

四、想象练笔,拓展阅读

1.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想象花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

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练笔: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4.推荐阅读《金色花》和《同情》。

 

第3课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简介伟人,导入课文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板书课题:

不懂就要问。

齐读课题。

二、出示提示,自学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与同学交流。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想法。

  2.根据提示,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

二、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和解决主要问题:

(1)“照例”是什么意思?

(2)“先生”是谁?

(3)“戒尺”是什么?

(4)什么是“私塾”?

(5)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6)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bèisònɡlìquānduànliànhútúdāijièlìáichǔ

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

教师指导:

注意读准平舌音“诵”,翘舌音“楚”,前鼻音“段”,边音“例、厉”。

另外注意多音字“背”,在文中读“bèi”,组词为“背诵”,还有一个读音是“bēi”,组词为“背包”。

多音字“圈”,在文中读“quān”,组词为“圆圈”,还有一个读音是“juàn”,组词为“羊圈”。

2.教师补充资料:

私塾:

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

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先生: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

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3.学生交流如下: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板书:

背诵很快)

4.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1)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2)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

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5.学生质疑:

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

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教育的不同。

6.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

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四、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3.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1)(如“……,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不怕挨打吗?

”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你会背了吗?

”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

(4)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

”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

”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五、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板书:

不懂提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六、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板书:

壮胆)

2.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奋发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教学目标: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

了解学生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

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对家人讲一讲。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度过了第一个暑假,你有什么感受?

你对哪些事感兴趣?

讲给小伙伴听,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

你做过这些事情吗?

是怎么做的?

还做过其他的事吗?

  三、学生交流

  1.把你的感受讲给小伙伴听听,可以互相提提意见。

  2.分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总结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认为谁的暑假生活过得有意义?

为什么?

 

习作1猜猜他是谁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激发说话和写作的兴趣,愿意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发现,体会习作的乐趣。

2.明确写人物的方法,善于观察自己的同学,能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

3.注意段落的书写格式,开头空两格。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评改习作,活学活用写法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养成自主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明确写人物的方法,能抓住人物的突出特点,并能愉快的进行习作,体会习作的乐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猜猜他是谁(读文猜人)

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两位神秘的人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可他们不肯直接露脸,却给了我们一段文字,让我们来猜猜他们是谁,猜对了,他们才会露出真身。

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2.课件出示文字(关于灰太狼、孙悟空的描写),指名读。

3.学生猜出后教师分别展示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4.过渡:

抓住一个人的特点多重要啊!

(板书:

写人物抓特点)几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形象勾勒出来,让我们一猜就准。

今天,我们就来选择班级里的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然后请同学们猜一猜,看看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二、谈话交流,明确方法

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个人呢?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人物的。

2.课件出示情境图和提示,指名读。

(1)他的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着……

(2)他特别爱笑,一个小笑话就能让他笑个不停……

(3)他关心班里的每个人。

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心情不好,他主动来安慰我,还送给我一盒酸奶……

(4)他酷爱踢足球,也喜欢跑步,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

3.说一说上面的四段话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人物的,同桌交流,明确写人要围绕哪些方面来写(导学案出示)。

预设:

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优秀品质、兴趣爱好这些方面来进行介绍。

4.将几个方面的内容组合起来,这样对同学的介绍就更全面、更具体了,其他同学也好猜出来。

请读下面的范文,并完成练习。

(导学案出示例文)

通过刚才的游戏及例文,我们总结一下,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

5.交流明确:

(相机板书:

外貌、品质、性格、爱好、具体事例)

(1)说外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说。

(2)抓住性格、语言、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

(3)叙述典型事例。

三、介绍同学,交流讨论

1.选取身边的一位同学,现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己练说。

2.小组内说一说,评一评,尝试口头习作。

(老师巡视指导)

(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3)认真倾听,提出建议。

四.动笔习作

小结:

根据别人提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想法,课下动笔习作。

习作要求:

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2.题目可自拟,也可直接以“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