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1537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docx

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及其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情景剧场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说书剧场:

荆轲刺秦王。

先请同学们听一位说书先生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发生在那个时代的动人的故事。

一位学生扮演说书先生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话说,战国末年,曾经也是战国七雄的燕国面临着被秦国灭亡的危险。

为了挽救燕国,一名叫荆轲的壮士答应了燕国太子丹的请求,到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

秦王乃是一国之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易见到的,更别说刺杀他了。

那怎么办呢?

荆轲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还有秦国的将军樊于期,背叛了秦国,逃到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荆轲就想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的。

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于是他就劝樊于期自杀,然后带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前往秦国。

在秦国的宫殿里,荆轲先向秦王献上樊于期的头,秦王见叛徒被杀高兴极了。

荆轲趁机将藏有匕首的地图在秦王面前打开。

当地图差不多全部打开的时候,匕首就露了出来,就在这一瞬间,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王,但可惜没刺中,反而被秦王拿起他背在背上的剑砍断了左腿,然后被残忍的杀害了。

精彩的故事讲完了,故事中的秦王就是我们所说的秦始皇,那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走进秦朝,认识一下我们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

学习第十一课,秦王扫六合。

首先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1.荆轲为什么去刺杀秦王?

2.荆轲刺秦王阻止秦国的进攻了吗?

3.秦王嬴政最后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导出第一部分。

讲授新课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统一六国的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那么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

学生通过看课本小字部分讨论总结出第一点原因:

善于用人。

通过教师点拨,指出国家实

力是基础,学生回答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家的实力,这是第二点原因。

其次在师生互动下逐步让学生明白,长期的战争使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他们渴望和平,统一是民心所向,这是第三点原因。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情景剧场

老师:

秦统一六国后,是如何采取措施加强统治的呢?

有几位同学模仿了秦王嬴政和几位大臣对话的场景,通过他们的对话,请同学们找出秦朝加强统治采取的措施。

主要人物:

嬴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嬴政上:

(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本人灭六国一统天下,试问古今之人那个能与我相提并论,不过天下这样大,如何才能统治好呢?

这确实件大事。

前些日子在中央设置了三个官职: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今天请他们上朝商议商议,看看他们有什么高招。

传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上朝。

三人上:

臣等拜见大王

(自我介绍)

甲:

本人李斯,担任丞相一职,掌管全国行政大事。

乙:

本人张三,担任太尉一职,主管全国军事。

丙:

本人王五,担任御史大夫一职,主管检察,督察天下百官。

嬴政:

我让你们思考治国策略,各位有何高招。

李斯上:

臣下认为你的功业超过三皇五帝,为树立您的威严和高贵,能否在你的称呼上改一下,称您为皇帝如何?

嬴政:

皇帝这个称呼不错,我呢是第一个皇帝,就是始皇帝,我自称为“朕”,说明我的身份不一般,我儿子是二世,孙子是三世,世世代代,永世不休,就这样定下来了。

太尉上:

天下这样大,管理起来实在有些难,我想不如把天下划分成若干份,由中央派官吏去管理,名字就叫郡县制,把天下划分成36郡,郡下设县。

嬴政:

实行郡县制,这办法好,就这样定了。

御史大夫上:

前些日子,在咸阳宫宴会上的事皇上想必记得清楚,儒生淳于越提出效法古代,实行分封制,实是借古非今,惑乱百姓,这些都与那些儒生们读的乱七八糟的书有关,我建议应把天下的书统统烧掉。

还有。

我还听说有的儒生在背后说您贪于权势、滥施刑法,这些人妖言惑众,实在该杀。

嬴政:

这件事我也在考虑,只是那些医药、占卜、种树的书还有些用处,其余的实在没有用,统统烧掉。

还有把那些背后妖言惑众的儒生全部抓起来,来个“焚书坑儒”。

好了,今天就商议到这里,你们把这几件事请抓紧时间去落实好,退朝。

老师:

对上述同学的表演表示感谢,秦始皇的三位大臣都向他提出了一条治国方略,这些措施被秦始皇采纳并付诸实施,大家通过刚才的表演回答几个问题:

1.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三个官职的名称

2.每个人给他提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议?

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3.通过这个表演可以看出秦始皇在采纳别人意见方面又何长处?

老师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给出合适的答案。

小品展示:

卖布

老师:

有一天,一位大臣向秦始皇禀报了一件他所见所闻的事情,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请看小品:

卖布。

人物甲:

卖布者,人物乙:

买布者。

每人拿长度不同的尺子和印有不同形状的货币,

甲:

(普通话)卖布了,卖布了,上等的好料子,快来买呀。

乙:

(方言)你卖的是什么布,(看布),行,这料子不孬,给俺割2尺。

甲:

你都说些什么呢?

我怎么听不懂。

乙:

给俺割2尺布(用手势)。

甲:

2尺(手势),说话怎么这个味,(边说边量,量好后给乙)。

乙:

(手拿布)这是2尺,亏我还带着尺子,(边说边拿尺子量,尺寸不够)你怎么少给我这么多,敢骗我,欺负外地人。

甲:

骗你,(拿尺子比较)看来我们尺寸不一样,我这得才是标准的。

乙:

算了,就按你的尺子量吧,算算多少钱?

甲:

2块钱。

乙:

拿出自己国家的货币给甲。

甲:

你这是什么钱,我们这里不用,我们使用这样的。

乙:

哈哈,今天的不是卖不成了。

老师,感谢两位同学的表演,通过小品,我们的看出买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当时各国之间不仅仅是货币和量度不同,同学们还能找出有什么不同的事情来。

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总结,指出当时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不一样,造成很多不便,急需要统一,所以就出现了秦朝的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并让同学找出统一后的各是什么?

在军事上的措施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自学,投影展示等来完成。

提出问题:

1.修筑长城的原因?

2.长城修筑的人物,起止地点各是什么?

3.灵渠修筑的原因和沟通的水系及作用是什么?

二、秦朝的疆域四至

通过投影展示,让学生了解秦朝的疆域四至。

小结

刚才我们就一同回到秦朝,领教了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的睿智和霸气,也看到了他在巩固统一时的雄才大略和残暴。

作为一名皇帝,秦始皇是耐人寻味的。

有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却称他是“暴君”。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回到我们课文导言的问题,荆轲应不应该刺杀秦王呢?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是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了秦始皇是对我过历史作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是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秦国在军事实力上对六国形成优势是( )

  A.商鞅变法以后  B.战国中期以后

  C.嬴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后D.长平之战以后

2.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挑,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长平,东到临挑  D.西起临洮,东到长平

4.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

  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

  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

5.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蒙恬  B.李斯  C.淳于越  D.赵括

6.为解决运输上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开凿的灵渠把哪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淮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7.材料“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②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危害性?

三、问答题

8.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课堂小结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

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养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进步的意义。

(3)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5)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作用。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及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你看过电影《英雄》吗?

这部电影是以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为蓝本,演绎了一个大侠刺秦王的故事

(课件显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生娓娓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从这个历史故事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末期七雄的兼并战争非常激烈。

强大的秦国通过兼并战争,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

历史在逐步地趋向统一。

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国末期的形势。

(课件动态显示《战国形势》图)问:

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生答略)(课件显示商鞅图像及变法场面)继续问:

为什么说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呢?

教师在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后指出:

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事力量增强,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秦是怎样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呢?

①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地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

②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强大攻势。

③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

2、(课件显示嬴政像及其简介)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22岁亲理国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发动统一战争,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展现秦依次灭掉六国的过程,并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课件闪烁一个大大的“秦”字)强调指出:

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

(课件动态显示李白诗)再现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与气魄。

4、各抒已见:

你如何看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学生讨论作答后明确:

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第二,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5、动脑筋:

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

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生答略)

6、过渡: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7、讲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表)

在学生思考回答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后,强调:

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

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这套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提醒学生:

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8、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

那么秦始皇在文化、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呢?

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呢?

具体情况怎样?

秦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看书归纳)

(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情况)

设身处地:

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9、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就是焚书坑儒。

(课件依次显示)什么是"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结果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归纳:

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用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

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10、(课件显示郭沫若语)你如何理解和看待"焚书坑儒"?

(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11、(课件显示长城地图)问: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课件动态显示匈奴的进攻及《匈奴鹰形金冠饰》图片,点明长城修建的目的和过程;课件动态闪烁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强调:

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

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2、开发南疆──统一越族地区

(课件动态显示越族生活地区)教师介绍:

越族在秦派兵进入以后,已是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

那么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

(课件显示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的建立)

13、开发南疆──开凿灵渠(课件动态显示灵渠、湘水、离水及相关图片)

指出:

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

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土地。

14、(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

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秦朝的疆界四至呢?

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并让生准确地在地图上标出疆域的四至。

(当学生用鼠标指出的时候,疆域四至便自动地显示出来)

15、动动手:

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压缩历史信息。

示意图如下:

三、课堂结构图示(屏幕显示)

通过图示,让生认识到:

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始皇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那么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呢?

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探讨一下。

四、轻松闯三关(屏幕显示)

(一)你能做对吗?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30年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秦朝

3、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陇西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二)比较辨别(课件显示影视剧中秦始皇的剧照及历史照)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没差别?

(让生认识到: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

而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三)历史人物评说(课件展示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风貌神韵和秦始皇陵的图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充分肯定秦始皇在历史上功绩,指出他对历史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同时还应指出:

作为封建专制皇帝,他在完成统一、巩固统一的同时,对人民施行了暴政,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五、历史回味,情感升华

历史使人智慧。

学习本课历史后,你有什么认识或启示或收获?

(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

六、课外实践活动

1、寻踪觅影:

游览秦始皇兵马俑、长城,寻觅历史踪迹。

2、小组合作设计长城示意图,了解秦长城建造的目的和起止点。

3、以秦统一前后的历史环境为背景,编写有趣的历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