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2193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x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一)腔肠动物

水螅的基本特征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长约1厘米,身体几乎透明,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辐射对称定义

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水螅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

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

口周围有触手,适应固着生活;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有毒液和刺丝。

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射到猎物或捕食者题内,从而将其麻醉或杀死

了解水螅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有芽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脱离母体,独立生活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腔肠动物

海葵,水母,海蜇,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海蜇可加工成营养较高的海产品;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构成珊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固堤岸,还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等因素,珊瑚礁破坏严重。

(二)扁形动物

1、涡虫

生活习性

涡虫生活在淡水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以水中小动物为食物

外部形态

(1)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

两侧对称:

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2)前端:

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3)腹面:

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4)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2、猪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

体长2-8m,700-1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有小钩(2排,25-50个)。

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

3、华枝睾吸虫

由卵巢、精巢和子宫构成,生殖器官发达,营寄生生活

4、日本血吸虫

危害:

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

寄生部位:

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中间宿主:

钉螺

感染状态:

幼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本课小结

教师口述导语: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

水螅的形态点

师:

提出问题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这样的形体结构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3、水螅怎样捕食水蚤?

4、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水螅的形太结构特点。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水螅的繁殖。

师:

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水螅的生殖方式,思考并得出。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过渡:

刚才我们走进了水螅的生活世界。

了解了水螅的形态以及生活。

大家知道水螅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腔肠动物。

那你能从水螅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

涡虫的形态点

师:

提出问题

1、涡虫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

2、这样的形体结构与运动有什么关系?

3、涡虫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水螅的形太结构特点。

学生讨论,自学其他扁形动物

过渡:

刚才我们走进了扁形动物的生活世界。

了解几种扁形动物的形态以及生活。

那你能从他们身上总结一下扁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

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

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

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学生自主学习其他扁形动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同学积极主动思考能力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

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通过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三、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四、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四、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

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

我发达的生殖器官

生活史: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思考预防的方法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小结:

作业:

必做

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

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

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口述导语: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

“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

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

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

蛔虫的形态点

师:

提出问题

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太结构特点。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活。

师:

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

蛔虫的生活方式。

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设疑:

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过渡:

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

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

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

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

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为如何预防奠定基础。

通过对预防方法的总结,渗透德育目标。

要珍爱生命养成卫生好习惯。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

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五、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六、探究新知-----实验

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

1、身体细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几节较大,这是蚯蚓的环带,依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3、可以感觉比较粗糙或刺手,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些小突起------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不断的变粗短或细长,并在粗糙的纸上快速的蠕动,这是蚯蚓刚毛和肌肉配合作用的结果

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要考分泌的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故称体壁呼吸。

所以用手触摸蚯蚓时,可以感觉到其表面有一层黏滑、润湿的粘液。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常见的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蚂蝗)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作为饵料

(2)医学药物

(3)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

教师口述导语: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人类有许多益处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

取出活蚯蚓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

蚯蚓的形态特点

师:

提出问题

1、蚯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区别它的前后、左右和背腹?

师:

提出问题

3、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有什么感觉?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师:

提出问题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

通过观察总结蚯蚓的运动。

师:

提出问题

触摸蚯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

通过触摸感觉体壁呼吸。

注意事项:

1、在观察时,应当常用湿润的是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

2、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归大自然环境中。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蚯蚓生活。

师:

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思考并得出。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认识其他环节动物。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总结出环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蚯蚓的运动特征。

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重点突出,强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蚯蚓,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

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板书设计

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代表蛔虫

1、蛔虫的形态结构:

2、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细长,呈圆柱状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有口有肛

二、环节动物:

代表蚯蚓

二、蚯蚓的运动:

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四、蚯蚓的呼吸:

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五、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呈圆筒形②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③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4)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4.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5.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6.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缢蛏

一、实验:

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

石鳖

蜗牛

乌贼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

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

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

5、人类有一定危害:

钉螺

导入新课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

教师进一步指出:

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

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

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教师:

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靠什么结构运动?

3、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教师:

在观察河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和乌贼,并将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

(见下)

重点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教师: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

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学生回答是“蜗牛”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填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条不素地进行观察,并详细准确地作好观察记录

学生讨论填表格

学生认真总结

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教学,可采用讨论归纳的方式进行。

举例

石鳖

蜗牛

乌贼

贝壳数量,作用

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保护

一片保护

有退化的贝壳海螵蛸支持

有无外套膜,作用

保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腹足

腕足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见下)

二、昆虫

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1、蝗虫

(1)蝗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

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

②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节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

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

(2)蝗虫的呼吸

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8对气门,前4对吸气,后6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3)外骨骼

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

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

昆虫需要定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蜕皮了。

2、昆虫的基本特征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

二、其他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类群。

例如蜘蛛、虾、蜈蚣等等,但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为附肢分节而得名。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

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4、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5、困扰:

蚊、蜱虫、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实物引入:

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

学生:

积极观察

教师:

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

学生:

观察

教师:

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学生:

完成P15表格

试找出以上动物的共同特征关于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的教学。

教师:

上表中,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

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教师: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

教师:

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

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

身体分哪三个部分?

学生:

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

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

教师:

出示观察提纲:

1、头部有哪些结构?

胸部有几对翅?

2、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

3、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

学生:

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师:

蝗虫是如何呼吸的?

呼吸器官是什么?

学生:

讨论回答

教师:

触摸蝗虫身体,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

学生:

坚硬的

教师:

学生观察的表格,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

学生:

讨论总结

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

重点知识

教师重点强调

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兴趣油然升起,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来判断特性。

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做学法指导,教会学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有价值。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节省时间。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