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43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docx

中国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研究

作者:

李泗

来源:

《世界家苑》2020年第04期

摘要:

一个国家的政治外宣文本是他国了解本国各方面政策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政治外宣文本受到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关注,相应的,学者们对中国外宣文本的英译本进行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

《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于2019年6月2日发布的全面介绍中美经贸磋商基本情况及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磋商的政策立场的白皮书,为了很好地了解中国政治外宣文本英译的特点,本研究从词与句两个维度对《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

在词的维度,该白皮书英译本中存在炼词及词性转换的特点;在句的维度,该白皮书英译本中存在主被动转换、异化与归化的使用、正译法与反译法的使用以及句子处理为短语的特点。

以上英译特点在该白皮书中显得十分突出,希望本研究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成为他人研究中国政治外宣文本英译特点或进行英译工作时的一份参考资料。

关键词:

英译特点;《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政治外宣文本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领域得以迅猛发展,中国国力日益强盛。

新“四大发明”的出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无不预示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在这个伟大“中国梦”即将实现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中国势必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相应的,也

会有更多的国家想深入了解中国,而中国外宣文本,尤其是政治外宣文本,作为他国了解中国相关政策信息最直接的材料,自然会是他国关注的焦点。

然而,由于国与国之间语言上的差异,他国也只能借助各种译本对中国的政治外宣文本进行解读,在这些译本中,英译本无疑是他国借助量最大的版本。

鉴于此,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本中的英译特点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1.2研究现状

一直以来国内外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研究也是不断。

在国内相关研究中,李梦雨

(2016,3)在其论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政治外宣文本英译实例研究》中对外宣文本进行了定义,并对自己翻译的《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几个问题》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如直译、增译、省略等;张婧

(2014,5)在其论文《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译政治外宣文本的研究》中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角度分析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精神实质,如何使译本被国外读者理解不造成误

解,并且尽量地保留其中国特色,提高翻译质量,促进交流;袁卓喜(2014,5)在其论文《修辞劝说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中运用西方修辞学中有关劝说的理论对翻译行为、翻译过程以及译者的再认识、外宣翻译的目的与任务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翻译原则在外宣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司梦柯(2018,12)在其论文《探讨中国政治外宣文本英译的信息传递策略

——以《大道之行》图书翻译为例》中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国特色信息传递的策略,并指出

可以结合语境依据惯用性翻译原则,即参考成熟译本和国外读者已经熟悉并且接受的表达方式或采取直译、意译和省略不译的翻译策略;舒娜与余炫朴(2017,9)在其论文《外宣翻译中时事政治文本英译的特点及其政治考量》中对时事政治文本英译时的文风特点、属性特点与局势架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时事政治文本英译与其他文本英译不同,英译时可参照的文本不多,强调其信息的转化功能与对等功能。

国外也有学者对政治外宣文本展开了研究。

Joan.Pinkham由于在二十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在中国的外语教育出版社以及中共中央编译局担任翻译工作,因此接触了大量的中国政治外宣文件,由于这份经历,她发现了外宣文本中存在中式英语现象,由此她随即出版了专著TheTranslator’sGuidetoChinglish(2000),从词与句两个层面对中国政治文本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展开了讨论。

德国学者ChristinaSchaffner在她的专著StrategiesofTranslatingPoliticalTextsinTextTypologyandTranslation(1997)中将政治语篇分析与翻译联系在一起,将功能主义与政治外宣文本翻译联系在一起,认为政治外宣文本的翻译特点可以用功能主义视角来解释。

根据受众与功能的不同,他将政治外宣文本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对于本国人来说,政治外宣文本是召唤型文本;二是对于外国人来说,政治外宣文本是信息型文本。

她还强调,政治外宣文本带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翻译时应尽量考虑周全。

其他相关研究大多将焦点集中在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策略上,由于篇幅关系,在此不一一详述。

纵观国内外研究,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研究的视角独具特色,但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英译特点的研究稍有不足,本文将从政治外宣文本的特点出发,从词与句两个维度对《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探讨其英译本中突出的英译特点,未十分突出的没有进行探讨,有待后续进一步改进。

2政治外宣文本的特点

政治外宣文本即人们熟知的政治文献,是由国家官方推出的供本国人民及他国人民了解该国政策或主张的一类政治性文本。

林榕、林大津(2016:

236)将政治文献分为两大类:

一是关乎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文件,主要指党和政府的文件和工作报告等;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属于纽马克“表达型文本”中的“权威报告”或“官方文告”类型,包括党政领导人的讲话、政治法律文献、权威专家撰写的科学、哲学以及学术专著。

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本,具有鲜明的特点。

从文风上来分析,政治外宣文本具有严谨性与权威性的特点。

在中国政治外宣文本中,长难句的使用相对普遍,无主句的使用颇多,句子中表示情感类的修饰词几乎没有,显得客观性更强,这些都为该文本平添了一

分威严性与严谨性。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现如今的中国政治外宣文本中,排比句与四字词语的使用也逐渐增多,这为该类文本在保持其原有的权威性的基础下增添了一分可读性与韵律美。

從属性上看,政治外宣文本是信息类文本(Reis,1989),其主要任务是准确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信息,因此在内容上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以客观平实的语言保持其高度的政治灵敏性,维持好其发布者的形象与利益。

3《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英译特点分析

《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于2019年6月2日发布的全面介绍中美经贸磋商基本情况及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磋商的政策立场的白皮书,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

1)前言;2)美国挑起对华经贸摩擦损害两国和全球利益;3)美国在中美经贸磋商中出尔反尔、不讲诚信;4)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诚信的磋商立场;5)结束语。

该白皮书鲜明地表明了中方在中美经贸磋商中的立场,因此其英译本也应该完整准确地体现出相关内容与信息。

通过对该白皮书英译本的全面研究,发现其在词与句两个层面的英译上有突出的特点。

3.1词的维度

词是构成句的基本单位,一个句子的优劣程度往往与词的使用是分不开的,一个词的精确使用可以是点睛之笔,使其构成的句子意境深远,犹如采之不尽的宝藏,一个词适当词性的使用会使其构成的句子简洁通顺。

3.1.1炼词

炼词,顾名思义,就是对词的提炼,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在英译中,由于双语文化不同,从语义与语境两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炼词是不易的,但如一旦炼词成功,该词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无穷的、是耐人寻味的。

案例1:

现任美国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外采取一系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动辄使用关税“大棒”,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他国。

译文:

Trumpeting“AmericaFirst”,thecurrentUSadministrationhasadoptedaseriesofunilateralandprotectionistmeasures,regularlywieldedtariffsasa“bigstick”andcoercedothercountriesintoacceptingitsdemands.

譯文中运用了英语中的非谓语结构,将中文译成一句话,对应中文的一句话。

但在英译中,将中文的“奉行”译成“Trumpet”是炼词行为。

Trumpet有两种词性,作名词时意思是“小

号,喇嘛”,作动词时是“宣扬、鼓吹”的意思,显然这里取用的是其作动词时的意思。

在中国

政府文献的英译中一般将“奉行”译成“pursue”或“Inpursuitof”,译成“Trumpet”的情形很少。

而,此处的“Trumpet”与现任美国总统的名字“Trump”的发音相似,“美国优先”政策是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推行与宣扬的政策,因此,结合语义与语境,此处对“奉行”的英译实乃点睛之笔,实属译者深思熟虑过后的一种炼词。

3.1.2词性转换

汉译英中的词性转换即汉语中某一词性的词在英译过程中被译为另一词性的词,但保持词义不发生改变。

英译中进行词性转换往往是译者由于某种原因或需要达成某种效果而采取的一种翻译方法。

在《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的英译中,比较常见的词性转换是动词与名词、名词与形容词以及形容词与副词间的转换。

案例2:

……采取加征关税、限制投资等经贸限制措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

译文:

……andimposedadditionaltariffsandinvestmentrestrictionsonChin,aeconomicandtradefrictionbetweenthetwocountries.

案例3:

磋商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

provoking

译文:

Consultationcallsformutualunderstandingandgenuineeffortfrombothsides.

以上两个案例是动词短语转换为名词短语的典型。

在汉语表达中,倾向于多使用动词,而在英语表达中,倾向于多使用名词;在语法规则中,一个汉语简单句中可有多个动词或动词词组,而在英语中,一个一个简单句中是不能有多个谓语动词共存的,因此,从表达习惯与语法规则两方面考量,译者在该处选择了将动词词组转换为名词词组的做法。

案例4:

中美服务贸易蓬勃发展、互补性强,两国在旅游、文化、知识产权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有益的合作。

译文:

TradeinservicesbetweenChinaandtheUSisflourishingandhighlycomplementary.

Thetwocountrieshaveconductedextensive,in-depth,andmutually-beneficialcooperationintourism,culture,andintellectualproperty.

此处译文是将动词转化为形容词、名词转化为形容词以及形容词转化为副词。

中文中的

“蓬勃发展、互补性强”是两个不同词性的短语,但在英译本中,译者将其转化成一致的形容词性短语,这样可使该句可读性更强,更具韵律美。

3.1.3小结

《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的英译本在词的维度十分突出的就是词的提炼以及词性的转换。

词的提炼有画龙点睛的功效,能将整个句子变得意味无穷;词性转换可以是遭遇翻译

困难时的一种翻译方法,也可以是译者故意为达某种意愿的一种手段,适当的词性转换可使译文可读性更强、更贴近读者群。

3.2句的维度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由于表达习惯与文化背景不同,译者将中文句子译成英文时并不会遵循完全对等的原则,往往会采取相应的一些翻译策略。

3.2.1主被动转换

主被动转换,即句子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换。

中文是意合式语言,而英语是形合式语言,无主句在中文中是较为普遍的且中文中多用主动句,而英语中被动句的使用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在中译英时主被动句转换技巧是不可或缺的。

案例5:

……错失历史机遇。

译文:

Historicopportunitieswillbemissed.

案例6:

中国在磋商中讲信用重承诺,并多次强调,如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对所作的承诺一定会认真、切实履行。

译文:

Chinahasemphasizedrepeatedlythatifatradeagreementisreached,itwillhonoritscommitmentssincerelyandfaithfully.

案例5与案例6是典型的主动转换为被动的典型。

案例5中文是一个无主句,这种情况英

译成英文中的被动句是较为恰当的,因为不需要强调主语;案例6中文是一个有主语的句子,但该主语是通过句子及段落理解就可以了解的,因此这种情况下英文中也译成被动句,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3.2.2正译与反译

正译是指在翻译时将源语中的否定型句式(否定谓语动词的句式)在目标语中翻译成肯定型句式(不否定谓语动词的句式),反译与之正好相反。

正译与反译的使用往往是基于语境的条件下为实现某一特殊目的而采取的翻译技巧。

案例7:

中国政府始终认为,以贸易战相威胁,不断加征关税的做法无益于经贸问题的解决。

译文:

TheChinesegovernmentrejectstheideathatthreatsofatradewarandcontinuoustariffhikescaneverhelpresolvetradeandeconomicissues.

案例8:

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译文:

NochallengewillholdbackChina’sdevelopment.

案例7与案例8是典型的正译案例。

案例7中的“无益于”表示的否定意义在译文中用“reject”来显示,而在案例8中的“挡不住”在译文中用“nochallenge”来突出,译文中用肯定句式来英译是为了突出中国的坚定立场以及中国的迅速发展不可阻挡的势头,相比之下,凭自身体验肯定句式突出效果更好。

3.2.3异化与归化

异化与归化是基于文化差异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Venuti,1925)。

异化是指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归化是指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一国的政治文献中免不了带有体现本国特色的词语或句子,这时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无疑是翻译该类文献的不错选择。

案例9:

然而,美国政府得寸进尺……

译文:

ButthemoretheUSgovernmentisoffered,themoreitwants.

案例10:

君子之国,先礼后兵。

譯文:

Acivilizedcountryturnstoforcefulmeasuresonlywhengentlerapproacheshavefailed.

案例9与案例10是典型的归化译法。

案例9与案例10归化译法下的译文使目标读者更易理解。

3.2.4句子化短语

句子化短语,顾名思义,即在翻译时将句子译成短语。

汉语中短句较多,而英文偏爱长句,因此在汉译英时,句子化短语的翻译技巧很有必要。

纵观《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的英译本,其句子化短语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将句子译为非谓语形式的短语;二是将句子译为介词短语。

案例11:

美国还威胁要对剩余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两国间的经贸摩擦快速升级。

译文:

TheUSthreatenedfurthertariffsonallremainingChineseexport,sescalationoftheeconomicandtradefrictionbetweenthetwocountries.

leadingtoquick

案例12:

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带来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

译文:

Withtheenormousdemandfromthedomesticmarke,t

deepersupply-sidestructural

reformwillcomprehensivelyenhancethecompetitivenessofChineseproductsandcompanies.

案例11是在英译中将句子译为非谓语形式的短语,案例12是在英译中将句子译为介词短语。

通过对案例11中文句子的理解,不难发现后面的句子所阐述的事实是前一句子所包含行

为的结果;通过对案例12中文句子的理解,不难发现前面句子是一个条件句,因此不管是案例

11译文中非谓语短语充当结果状语还是案例12译文中的介词短语充当条件句都是非常可取的,也是相当符合英文表达习惯的,更易于英文读者理解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

3.2.5小结

由于表达习惯不同,中英文的句子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因此在相应的翻译工作中,以上对于句子层面上的翻译技巧是可以供大家借鉴的。

《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是中国政府文献,属于信息类文本,在英译时需要译者带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准确的传达原文的意思

(张基珮,2009),因此在英译带有中国特色的词语或短句时,为了准确传达信息,译者更多地采用归化译法,然而,王银泉教授(2006,5)支持应保留本国特色,采用异化译法,认为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于那些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采用汉语拼音拼写加解释的方法。

虽然在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问题上学界有诸多讨论,但笔者认为,不管哪种译法,能最高效达到译者的目的的译法就是最合适的,比如英译时对句子的处理,以上翻译策略都可以是最佳的,就如赫曼斯(1985)所讲“从译入语文学的立场来看,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对源语文本的一定程度的操纵”。

4结论

本文笔者通过对《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英译本突出特点的分析来研究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特点,主张译者在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进行英译实践时采用相对合适的翻译策略。

此结论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研究发现、研究不足以及研究建议。

4.1研究发现

本研究通过从词与句层面对《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英译本突出特点的分析来研究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特点,研究发现如下:

在词的层面,《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的英译本中炼词及词性转换的现象较为突出。

政治外宣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在英译时应结合语义与语境,精准地传达中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此时词的斟酌即炼词是必不可少的。

中文偏向动词的使用,而英文偏向名词的使用,因此在英译中文政府文献时运用词性的转换能更好地符合英文表达习惯使译文更贴近读者。

在句的层面,《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的英译本中主被动转换、正译与反译、归化与异化、句子化短语的英译策略使用较多。

中文是意合式语言,英文是形合式语言,英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到源语言与目标语的差异,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在采取翻译策略时,符合译者目的的就是最佳策略。

4.2研究不足

由于各方面外部条件以及研究者自身条件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在后续相关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本研究是通过《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英译本突出特点分析来研究中国政府外宣文本的英译特点,研究材料相对单一,导致研究结果缺乏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在论证《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英译本突出特点时,鉴于时间与空间上的考量,举出的具体实例数量有所欠缺,导致读者对突出特點的整体把握不够全面;最后,本研究只是对《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英译本突出特点进行分析,其英译本中还有其他不太突出的特点,在此研究中没有进行相关分析,这导致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特点的总结不够全面。

以上不足都是本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

4.3研究建议

鉴于以上研究不足,笔者谨对将来研究提出两点建议:

(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工作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就是说,更多的中国政治外宣文本应给传到国外去;

(2)对中国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研究不仅仅局限在对其英译策略的研究,更多的焦点可放在其译介研究上。

参考文献:

[1]Pinkham ,Joan.TheTranslator’sGuidetoChinglish[M].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2]Shaffner ,C.StrategiesofTranslatingPoliticalTextsinTextTypologyandTranslation[M].Amsterdam:

Benjamins,1997.

[3]TheoHermans.TheManipulationofLiterature :

StudiesinLiteraryTranslation[M].London&Sydney:

CroomHelm,1985.

[4]Reis ,Christina.TextTypes,TranslationTypesandTranslationAssesments[A].InChesterman(ed.),1989.

[5]LaurenceVenuti.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R.outledgePress,1925.

[6]张基珮.非文学翻译文本类型研究[J].西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11).

[7]李梦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政治外宣文本英译实例研究[D].浙江大学,2016.

[8]张婧.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英译政治外宣文本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9]司梦柯.探讨中国政治外宣文本英译的信息传递策略——以《大道之行》图书翻译为例

[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10]舒娜,余炫朴.外宣翻译中时事政治文本英译的特点及其政治考量[J].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11]袁卓喜.修辞劝说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12]王银泉.“福娃”英译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