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449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及防治对策的探讨2Word文件下载.doc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文主要从流行病学、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几方面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阐述。

笔者认为通过了解该病的流行状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从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为养殖业服务。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流行预防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黄疸性贫血病、红皮病等)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家畜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

以贫血、黄疸、高热为特征。

该病多发于高热、多雨且吸血昆虫繁殖滋生的季节,猪的感染主要集中在6-9月份,在北方7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发病最高峰。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机体感染附红细胞体后,不仅导致生产力下降,产肉量减少,更严重的是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的猪免疫力下降,为其它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绿色通道.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及死亡。

给广大畜牧业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1]。

1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较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发病期间死亡率和淘汰率达30%~50%。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温暖季节,气温在20℃以上,湿度70%左右,特别是阴雨后最多发生,尤其在吸血昆虫大量孳生繁殖的夏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性。

其中病猪和隐性感染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舔食断尾的伤口、相互殴斗或喝被血污染的尿而进行直接传播。

间接经由节肢动物叮咬如蚊子、疥螨、虱子等吸血昆虫传播。

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阉割刀、剪尾钳、耳号钳等也是不容忽视的传播途径。

妊娠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发生垂直传播;

此外,配种也可传播该病。

2临床症状

各种阶段的猪均可感染发病。

黄疸性贫血、皮肤苍白、粘膜黄染、体表发红或发绀,为本病的主要症状[2]。

2.1仔猪

仔猪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全身颤抖,聚堆;

尿呈茶色;

前期便秘,后期拉稀;

呼吸急促甚至腹式呼吸,采食量明显下降;

随着病程发展,耳后、胸腹部、会阴部以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发红,尤其是耳尖部出现紫红色斑块,后期耳朵边缘因干性坏死而向上卷曲;

严重者呼吸困难,咳嗽,步态不稳,大部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耐过的猪只往往形成僵猪而变为带菌者,成为新的传染源,病死率为30%~80%。

 

2.2母猪

  母猪分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时,表现持续高温(40-42℃),厌食,妊娠后期和产后母猪常出现乳房、外阴水肿,产后感染和泌乳不良、缺乏母性等特征。

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早产、产弱子、流产,但胎儿或死胎皮肤黏膜苍白,皮下脂肪黄染,胸腹腔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的积液。

慢性感染母猪呈现全身衰竭,贫血,粘膜苍白、黄疸,出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若并发或混合感染其它疾病或饲养管理不善时,常引起死亡。

2.3育肥猪

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急性型病例较少见,病程1d-3d。

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39.5~42℃。

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

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左右,表现贫血和黄疸。

呈典型的溶血性黄疸,贫血症状少见,耳部出现发绀,随后全身潮红或紫红(红皮),毛孔处有针头大小的微细红斑(有人叫“毛孔出血”)。

饲养管理不善或并发其它疾病等应激因素存在时病情常会加剧,

3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贫血和黄疸。

病猪血液稀薄、肌肉颜色变淡,胸腹腔有多量黄色积液;

心脏扩张,柔软,心包内有淡红色液体,心肌苍白或黄染;

有的肺圆点出血,或整个肺充血,严重感染者,肺脏发生间质性水肿;

肝脏肿大,呈黄棕色,边缘有稍隆起的紫色梗死灶;

胆汁浓稠,胶体样,含大量颗粒;

全身淋巴结肿大,质地柔软,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或呈棕黄色出血;

脾脏肿大,变软,边缘有点状出血,苍白或土黄色;

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膀胱里充满尿液,膀胱壁上有出血点;

肠系膜黄疸,肠内有大量凝血块;

有的皮下水肿[3]。

 

4综合预防措施

4.1加强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

注意带猪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保持猪舍、饲养用具清洁卫生,减少不良应激影响等措施是防止本病的关键。

 

注意医疗器材的清洁消毒,防止血源性感染。

在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时应每头猪更换器具或严格消毒。

4.2切断动物传播途径

夏秋季必须搞好消灭蚊蝇等害虫工作,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造猪舍,将猪舍敞口处装上细孔防蚊纱窗,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率;

坚持每月灭鼠一次;

猪场禁养其它动物如羊、禽类等,看护犬要定期用药预防感染。

4.3杜绝机械传播途径

在疫苗接种、疫病治疗需要注射时应准备足够针头,保证每只猪换一次针头。

在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时应当每完成一头猪都要对器械进行完全消毒。

4.4确保全价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不良应激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常发的临床疾病。

好的饲养管理是猪群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此时由于营养缺乏或管理不善,造成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则不仅直接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到猪群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生产性能。

因此,如何预防猪群疾病就成了"

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9]。

 

5治疗措施

5.1早期治疗

母猪及育成肥猪每头每次20mL长效土霉素、阿莫西林2g分别深部肌肉注射。

仔猪、中猪可按使用说明减量。

一般一次即可治愈。

5.2中晚期治疗

按上述用药3天一个疗程即可,母猪恢复后补注10mL生血素,发生流产的可静注等渗葡萄糖生理盐水配合碳酸氢钠及维生素C[4]。

5.3对症治疗

当体温超过40.5℃以上,可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

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和酮血症:

可灌注口服补液盐、静注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

产房仔猪和哺乳母猪往往病情严重,易导致死亡,因此静脉输入含有葡萄糖、维生素C、安钠咖、葡萄糖醛酸内脂和ATP的解毒保肝溶液,有利于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通便排毒:

病猪高热嵇留,常发生便秘,致使后期低热不退,因此可根据病情,缓泻通便。

如体质较好的可灌服少量的芒硝、硫酸镁。

体弱的灌服液体石蜡等;

防治继发性感染:

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有猪瘟,败血性链球菌病、弓浆虫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促进血细胞的生成:

料中加入的有机铁,连喂20~30天或注射生血素和维生素B12,连用2次。

6结论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严重危害猪群健康与成活率的主要疾病,所以通过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来预防和治疗,就成为如何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就成了降低养殖户经济损失的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应对策略的关键在于提前预防,这样就能避免或减少此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清艳,翟向和,钟秀会等.附红细胞体自然感染病猪血浆NO、SOD和MDA的变化[J];

动物医学进展;

2005年02期

[2]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4):

234.

[3]何晓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N];

河北科技报;

2002年

[4]韩子强;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3年

致谢:

感谢老师的认真辅导,感谢为我的论文提供建议以及给我提供实践机会的

公司,从而使我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