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5088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 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 5.docx

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八小说环境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5

第5讲 以理解欣赏为切入角度,掌握语言题

新的《考试大纲》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大方面的规定:

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这两大方面从小说命题实际来看,可作为两大题型:

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鉴赏小说语言离不开对语句含意的理解和对语句所用艺术手法的欣赏,所以,要解答语言题,必须以理解欣赏为切入角度。

题型一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一、什么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理在书中]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老人与海》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

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但是人们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答案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这句话是桑地亚哥的内心独白,理解这个句子,应该从关键词入手。

整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前半部分的关键词是“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把他消灭掉”,这是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后半部分的关键词是“打不败他”,告诉人们,面对挫折时,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二、怎样考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题在书外]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理解语句含意即理解语句的表层义、语境义和“言外之意”,题干中往往有“解释”“理解”等作答动词和“语句”“句子”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6·山东高考)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琴声何来》)

(2)(2014·江西高考)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抻面》)

(3)(2013·重庆高考)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

(《枪口下的人格》)

三、怎样答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学考贯通]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3步骤

[例一] (2016·山东高考)阅读《琴声何来》(原文见第2讲[例四]),完成后面的题目。

解释画线①处的含意。

(2分)

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由题干中的关键词“画线①处”“含意”可知,本题重在考查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含意,这就预示答题要充分体会人物语言展现的人物个性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根据句子的特点,理解其含意宜从修辞手法和关键词两个角度入手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修辞手法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

马骁驭“心里的那根栏杆”,比喻马骁驭对吴秋明的戒备,“抬起来”比喻放弃戒备。

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是“抬”“通过”。

从后文的情节看,文章几次写到马骁驭有拥抱吴秋明的感动和冲动。

以这句话为背景来理解“抬”和“通过”的意思,应该是暗示吴秋明已经走进了马骁驭的内心。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的手法,暗示马骁驭已经放弃了对吴秋明的戒备,吴秋明已经走进了马骁驭的内心,马骁驭已经爱上了吴秋明。

题型二 品味语言艺术

一、什么是品味语言艺术[理在书中]

品味小说语言艺术,包括两方面:

一是指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等;二是指赏析语言的描写技巧,如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等描写技巧,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方面的技巧。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1)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讽刺,或沉郁悲哀,试结合《祝福》课文第一段文字,具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从语言风格方面设题)

(2)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下面《老人与海》中的句子。

“他想:

能够撑下去就太好啦。

这要是一场梦多好,但愿我没有钓到这条鱼,仍然独自躺在床上的报纸上面。

”(从描写技巧方面设题)

标答分析

(1)参考答案:

《祝福》中的语言是沉郁悲哀的。

作者选择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沉郁悲哀。

如云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爆竹声是“钝响”。

答案分析:

本题考查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这一点在题干中已有明确提示。

先确定语言风格,然后找出对应内容。

就作者所选色彩暗淡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稍长的句式等,举例分析。

(2)参考答案:

这段话运用了心理描写。

老人现在已经筋疲力尽了,所以努力告诫自己要撑下去,他和鲨鱼搏斗已经有好几天了,他渴望回家,宁愿这是“一场梦”,但又强迫自己去想平时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够增长信心的事。

答案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描写技巧。

解答本题,应该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思考,再找出对应内容分析。

这是老人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努力告诫自己要撑下去,他宁愿这是“一场梦”,但又强迫自己去想平时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够增长信心的事。

二、怎样考品味语言艺术[题在书外]

类型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赏析语言风格型

即赏析小说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等风格,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语言风格”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5·全国卷ⅡT11—D项)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塾师老汪》)

(2)(2010·山东高考)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请举例分析。

(《骆驼祥子》)

赏析描写技巧型

即赏析语言的描写角度、遣词造句、修辞等技巧,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7·山东高考)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七岔犄角的公鹿》)

(2)(2016·山东高考)分析画线②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琴声何来》)

三、怎样答品味语言艺术[学考贯通]

品味语言的3个角度

根据句子(段)内容,判定其特色和运用了什么技巧。

作答时可以采用“3角度”法全面赏析语言艺术,具体做法如下:

另外,语言风格的分析还要注意三个特色:

(1)时代特色。

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如“天天读”“斗私批修”“早请示晚汇报”等词语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貌。

(2)地域特色。

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

比如老舍出生并长期生活在北京,他的《骆驼祥子》中就带有浓郁的北京口语化的词汇。

(3)语体特色。

分为口语和书面语。

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例二] (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

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

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

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

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

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

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

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

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

调皮捣乱)的。

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

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

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

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请举例分析。

(4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有“语言特色”“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该题属于赏析语言风格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根据“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的大部分是口语,并且多是短句。

正因为用语的通俗化、口语化,画线部分体现的整体风格为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又体现出语言形象生动的风格。

[参考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例三]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七岔犄角的公鹿》)(原文见第2讲[例三]),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自主尝试]    

 

[解题演示]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有“描写”“表现手法”“分析”等字样,可以判定该题属于赏析描写技巧题。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题干既然说是“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那么“表现手法”就应该从描写的手段和方法角度去思考。

“公鹿扭头瞅瞅,……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等都是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鹿与狼搏斗的过程。

“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狼的狼狈落败进行描写,表现了鹿的勇猛。

“快点,狼追上来啦”“真有一手”“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这只狼真坏”等“我”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鹿狼恶战的紧张气氛,展现了“我”的感情倾向,表达了对鹿的赞美,强化了鹿的形象。

[参考答案] ①动作描写。

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绘,如公鹿忍着剧痛攀爬石崖的姿态,恶狼弓腰、咧嘴,凶残地发起进攻时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

②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

③侧面烘托。

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的赞美,强化对公鹿形象的塑造。

(或:

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衬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A、重点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

留牛渡

张份杰

今夜天气很好,无风无雨,黑暗被满天星光冲淡。

深秋季节,白露为霜。

黄河如慈祥的老妪,一水如带,平缓而无声。

白日繁忙的古渡口随日落又复归寂寞。

岸边两间草屋,屋前一张石桌,桌面上有用刀尖刻出的一幅棋盘。

围桌放有几个石墩,供过客休息。

河边长有几棵歪脖老柳,一条船系在柳树上。

三爷坐在石墩上,嘴里衔着旱烟袋,烟锅里一明一暗,照亮半张脸,满是沧桑和坚毅。

三爷六十来岁,骨架硬朗,性格豪爽。

三爷一生在黄河上穿梭,水性极好。

吸完最后一袋烟,三爷起身,抖落一身露水,准备回屋休息。

墙角响起几声蟋蟀,瘦弱而凄惨。

这时,对岸有人喊,三爷,过河啦!

三爷转身,将烟袋别在腰间,从歪脖柳树上解开船,划船过河。

要渡河的是一男子,三十来岁,吸带嘴洋烟。

三爷泊船靠岸,男子上船,急忙让烟。

三爷接过,夹耳朵上。

三爷撑船决不抽烟,河伯不喜欢抽烟的艄公。

三爷摇橹,小船离岸,一苇轻渡,划向河心。

听口音,男子是花园镇人,不远,距此地50里。

船靠岸,三爷系船。

男子从提包中掏出一包烟丝递给三爷。

烟丝质量上乘,香气浓郁,足抵十趟船费。

三爷接过毫不谦让,狠吸两下鼻翼,说,好烟。

男子说,这是送给三爷的礼物。

又从提包中掏出两瓶烧酒,一包猪头肉。

肉用纸包裹着,油渍浸透纸包。

男子告诉三爷,今夜来此接货,当晚还得返回,空等太无聊,不如请三爷喝酒。

烟酒不分家,三爷也不客气,与男子对饮起来。

只是三爷疑惑,什么货等天明接不行,非在深夜。

但三爷是沉默如大山般的汉子,从不盘问过客。

石桌上,马蹄灯灯光如豆。

二人推杯换盏,话也渐次多起来。

不多时,一瓶酒已喝完。

鸡叫三遍,送货人还未到。

男子说,对饮不尽兴,不如以棋赌酒,更有意思。

三爷默许,起身回屋,拿出三个墩子碗。

男子将另一瓶酒均入碗中。

自老伴去世,三爷嗜棋如命,其次是烟和酒,以此排遣寂寞,聊度余生。

第一局,三爷谦让,男子开局。

连环马、担子炮,长车短出,兵卒对进。

男子身手不凡,不多时,已将三爷逼到死角。

三爷不服气,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第二局,三爷开局,沉着慎重,不敢大意。

炮进象飞,马来车挡,棋局渐次紧张,杀气腾腾。

三爷赢了,赢得十分艰难。

第三局,双方都想取胜,棋盘如战场,风云变幻,恶浪翻滚。

棋子掷地有声,双方心跳加速,呼吸加深。

战到酣处,双方损炮伤马,折戟沉沙。

最终男子马取卧槽,一车封喉,三爷又输掉一局。

输掉后三爷眼睛红了,要求再开一局。

三爷平时极少输掉两局。

男子问,酒已喝完,再开,赌什么?

三爷说,随便你说。

好,我就赌今晚向三爷借船一用!

男子开口,胸有成竹。

三爷一惊,抬头见镇上惯偷麻三,正拽着一头牛走来。

三爷心里顿时明朗,暗暗后悔不已。

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

三爷想,能否保住这头牛,就看这局棋了。

这局棋三爷下得十分沉重,也十分悲壮。

男子神出鬼没,变化莫测。

三爷今天遇见真正的高手,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最终陷入被动,步步维艰,虽使出浑身解数,终无奈败北。

男子牵牛上船,双手抱拳:

多谢啦,三爷!

船行水上,如尖刀剖开三爷的胸膛,三爷顿感椎心般疼痛。

三爷沉思片刻,回屋从床席底下拿出一把尖刀。

三爷主意已定:

凿船留牛。

三爷深吸口气,咬紧刀背,双手合十伸过头顶,扑通一声跳入水中。

深秋季节,水寒刺骨。

第二天天亮,镇上人在三爷拴船的老柳树上找到耕牛。

旁边,三爷仰面躺地,脸上的笑容已经凝固,带伤的身体已经僵硬。

不远处,几根水草缠绕着船板,水流无声,船板随水漂荡摇摆。

镇上人们大为震撼,含泪将三爷葬在渡口边。

从此镇上人一提到三爷就翘起大拇指:

汉子,真正的汉子!

后来,镇上人为纪念三爷,将渡口更名为留牛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下棋时三爷知道自己遇上了真正的高手,虽尽力却败北,彻底输棋之后,无奈答应借船,行个方便。

B.男子步步为营,从递烟,到对饮,到赌棋,一步步利用三爷的豪爽无心机逼得三爷承诺借船,可见其早作准备,心思深沉。

C.小说有多处环境描写,看似毫不经意,实则互为照应,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为文章增色不少。

D.小说开篇提到三爷水性极好,却在结尾部分安排三爷死去的结局,看似令人费解,其实在环境描写中极力强调水寒刺骨,就是为此处看似费解的安排解惑。

解析:

选A A项,三爷承诺借船,是在第四局棋下之前,因此“彻底输棋”的表述有误。

2.小说在刻画三爷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参考答案:

①性情坚毅、豪爽。

“烟锅里一明一暗,照亮半张脸,满是沧桑和坚毅。

三爷六十来岁,骨架硬朗,性格豪爽”;且三爷接过好烟好酒时“毫不谦让”;“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②沉稳,不多事。

三爷心中有疑虑,却是“沉默如大山般的汉子,从不盘问过客”。

③好强,不服输。

“三爷不服气”“输掉后三爷眼睛红了,要求再开一局”。

④有骨气,有原则,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三爷讲礼,来者是客,首局谦让;三爷好烟,但“撑船决不抽烟”;三爷重诺,“话已出口,覆水难收”,极力用赢棋挽回,一旦无法,又为原则底线,舍船舍生,视死如归,面带笑容。

⑤略带轻率。

第一局下棋的谦让,虽有讲礼的考虑,也有轻敌之嫌;输掉两局后,被激的答语“随便你说”也可以看出他略带轻率的性格特点。

3.(品味语言艺术题)小说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三爷与男子赌棋,场面精彩,语言的表现力很强。

请结合小说文字具体分析其语言特色,并说明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善用短语,展示棋局的紧张。

但四局棋的描写绝不雷同,用语富有变化。

第一局:

语言最为短促,展现了三爷轻敌后的快速落败,步步狼狈。

第二局:

以四字句为主,节奏虽快,却也能“见”其厮杀之烈。

第三局:

描写更为具体,四字、五字、六字、八字等句式的交错使用,时急时缓,能见战局的惨烈,也能见双方势均力敌而“胶着”的状态,以及三爷输棋的无力回天。

第四局:

语句较长,四字与多字杂用,展现对三爷无力回天的叹惋。

②意蕴和谐,呼应节奏,缓急相应。

文字不仅讲究句式,还讲究押韵。

“马来车挡,棋局渐次紧张。

”(押ang韵)“双方损炮伤马,折戟沉沙。

”(押a韵)声韵调节缓急,让人如临其境。

③选词干净利落,如“长车短出,兵卒对进”“炮进象飞,马来车挡”“马取卧槽,一车封喉”等节奏快捷,很有速度感。

(任选两个角度作答即可,或者某个角度答得特别深入也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4分)

欢乐颂

陈 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

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

今年的春茶下来了。

油菜花黄了。

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

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

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

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

看见我们那么喜欢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

一顿,又一顿。

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得安静、快乐、知足。

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

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地自然而然,如万物生。

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

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

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

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

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

我倾耳听。

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

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

“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

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

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

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

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

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

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

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

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

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

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

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前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

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

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

歇不得。

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

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

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

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

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实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至于板滞。

C.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辛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D.文章结尾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以此照应标题。

解析:

选C “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错,写大妈的过往和现状,凸显其乐观豁达、勤劳慈爱的特质,表达对其人格和人生态度的赞美。

5.(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题)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5分)

(1)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

答:

   

 

(2)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答:

   

 

参考答案:

(1)“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和“大妈”对“我”的疼爱。

(2)“我”对安静、知足、快乐生活的喜欢,和“我”从内心发出的幸福感。

(意思对即可)

6.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参考答案:

①身世悲苦,命途多舛:

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②乐观豁达,热爱生活:

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③挚爱亲人,勤劳热情:

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④面对死亡,从容淡定:

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本文语言特色鲜明,请同学们以此为切入点,自主命制一道语言特色题,并做出解答。

答:

   

 

[命题示例]

[自命题目·提非凡能力]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

简洁、生动、鲜活。

如: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

”一个“赐”字,把“我”欢喜的内心和对婆婆对一大串亲戚的喜欢全部表现了出来,等等。

另外,这样的语言洋溢着一种欢快的基调,读之如饮甘饴。

  

B、普通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