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057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35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镇江水土保持规划.docx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

(2015~2030)

镇江市水利局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生态可持续发展、防洪安全及水质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

重大的环境问题。

镇江市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水、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都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严峻挑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增强,资源供需

矛盾逐渐突出。

面对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挑战与机遇,统筹规划水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是

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

水利部、江苏省水利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水规计[2011]22号)及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水农[2011]28号)。

镇江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了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由镇江市水利局牵头,其它各

相关局、室配合完成。

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的基础上,于2016年3月形成

征求意见稿,送镇江市规划局、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征求意见。

根据相关部门反馈

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16年9月编制完成送审稿。

2016年9月21日通过了专家审查,根据专家审查意见,经认真修改完善,于2016年11月完成了报批稿。

《规划》分析了镇江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

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进行了水土保持需求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水土

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在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和重点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镇江市水土

保持区划,并划定了镇江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及水土流失易发区,明

确了全市水土保持防治规模、布局及防治重点,提出了预防、治理、监测、监管的措

施体系、能力建设和近期重点项目安排,并进行了投资匡算及实施效果分析。

《规划》范围为镇江市全域,规划面积3840km2,规划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经批准后,将作为镇江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今后一段时

期全市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规划依据。

对于促进生

态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推动全市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1

基本情况 1

1.1

1.2

1.3

1.4

自然条件 1

社会经济 6

水土流失现状 7

水土保持现状 8

2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12

2.1现状评价 12

2.2需求分析 17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21

3

3.1

规划编制的依据 21

3.2

3.3

规划的指导思想 22

规划原则 23

3.4

3.5

规划水平年 24

规划目标 24

3.6

规划任务及规模 24

4

总体布局 26

4.1

4.2

4.3

4.4

水土保持区划 26

总体布局 28

区域布局 29

重点布局 32

5

预防规划 36

5.1

5.2

预防范围与对象 36

项目布局 36

5.3

措施体系与配置 37

6

治理规划 43

6.1

治理范围与对象 43

6.2

6.3

项目布局 43

措施体系与配置 44

1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7

监测规划 48

7.1

7.2

7.3

7.4

监测任务 48

监测站网 48

监测项目 49

监测内容和方法 49

8

综合监管规划 52

8.1

8.2

监督管理 52

科技支撑 54

8.3

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 55

9

实施进度及投资匡算 57

9.1

实施进度 57

9.2

9.3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57

近期工程投资匡算 59

10实施效果分析 61

10.1效益分析 61

10.2实施效果 62

11实施保障措施 64

11.1

11.2

11.3

加强组织领导 64

严格依法行政 64

稳定增加投入 65

11.4

11.5

创新体制机制 65

强化科技支撑 66

11.6

加强宣传教育 66

附表:

1、镇江市气候特征表

2、镇江市社会经济现状表

3、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表

4、镇江市水土流失现状表

2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5、镇江市水土保持现状表

6、镇江市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表

7、镇江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布局表

8、镇江市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布局表

附图:

1、镇江市行政区划图

2、镇江市水系图

3、镇江市水土流失现状图

4、镇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图

5、镇江市重点防治区分布图

6、镇江市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图

7、镇江市近期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分布图

3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1

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

1.1.1地理位置

镇江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位于东经118°58′至119°58′,北纬31°37′至32°19′,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西端、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镇江市西邻南京,东南接常

州,北滨长江,与扬州、泰州隔江相望,西部与南京市栖霞、江宁、溧水区(县)相

邻,南和东南与常州市的溧阳、金坛、新北等市(区)接壤。

同时受到南京都市圈和

苏锡常都市圈的影响。

镇江市地理位置示意见图1-1。

图1-1

镇江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1.2地质地貌

镇江市国土总面积3840km2,其中丘陵山区面积1962.2km2,占51.1%;水域面积

526.1

km2,占13.7%;圩区面积756.5

km2,占19.7%;平原面积595.2

km2,占

15.5%。

镇江市地形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呈波状起伏之势;沿江为长江冲积圩区,腹

1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部以丘陵岗地为主。

宁镇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成为沿江水系与秦淮河水系、太湖湖

西水系的分水岭;茅山山脉作南北走向,成为秦淮河水系与太湖湖西水系的分水岭。

境内最高峰为句容市大华山437.2m(国家85高程,下同),市区的最高峰为十里长山为349m。

镇江市属华南陆台下扬子淮地槽宁镇山字型区。

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出露基本

齐全(缺失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上统等地层),总厚度约1200m,第四系松散沉积层

广泛覆盖于基岩之上,沿江一带较为发育,最厚处达130m。

茅山与宁镇山脉组成为山字型构造是镇江地质构造的主体。

1.1.3气候

镇江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气候复杂。

全年主导风向夏天为东、东南风,冬天为西北风,常年最大风速16.7m/s,常年平均风速2.4m/s,常年平均相对湿度76%,常年平均雾日23d,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6.8h,常年平均气温15.7℃,全年无霜期为228d。

根据镇江市1951年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极端最高气温40.9℃(1959年8月22

日),极端最低气温-12.0℃(1955年1月16日)。

年最大降水量1919.1mm(1991年)

,年最小降水量457.6mm(1978年),日最大降水量215.3mm(2003年7月5日),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106.0mm,汛期(5~9月)常年平均降水量为686.9mm,常年平均雨雪日117.7天。

年最大蒸发量1175.1mm,年最小蒸发量694.9mm,多年平均蒸发量

879.7mm。

降水主要分布在梅雨期和汛期。

镇江市入梅一般在6月中下旬(常年平均入梅日6月19日),出梅在7月上旬(常年平均出梅日7月12日),平均梅雨期23天,平均梅雨量253.9mm,约占全市平均降水量的22.9%,年际内梅雨天数及梅雨量

变化较大。

镇江市灾害性天气频发,主要灾害性天气有:

洪涝、干旱、暴雨、台风、高温、

强对流天气(雷暴、飑线、冰雹、龙卷等)、寒潮、冰冻等,其中由降水量多寡引起

的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强降水量所引发的洪涝灾害,主要有梅雨期降水和台风

降水,如1991年、2003年、2015年、2016年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梅雨期降水引起;

1957年、1997年的灾害主要是由台风降水造成。

二是降水量少所引发的的旱灾,据

1951~2016年的资料统计,平均1.5年发生一次旱灾,发生重大旱灾年份有

1956、1978、1994、2001、2004、2005、2013、2016年等。

2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1.1.4水文

根据地形地貌,镇江市可分为三大水系:

沿江、湖西和秦淮河水系。

长江自西向

东,依市境北缘而流,本市境内长江分属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

沿江水系位于宁镇山脉北麓与长江以南沿江一线。

包括句容市部分地区、丹阳市

部分地区、镇江市区、扬中市、丹徒区沿江及长江中的两个洲岛,总面积1234km2(含

长江水面)。

该区域地势南高北低,宁镇山脉与长江距离较近,没有明显的缓冲区,

地形高差较大,河道坡降较陡,暴雨期间南部山洪源短、流急、峰高。

秦淮河水系为句容市大部分境域,总面积951km2,其中山丘区面积821km2,占区域总面积的86.3%。

该水系以丘陵岗地为主要地域,岗、圩、冲相间,属旱涝灾害多发

地区。

湖西水系位于太湖流域湖西区的西北部,含丹阳市、丹徒区大部分境域,句容市

部分地域,总面积1655km2。

该区域自然地形复杂,高低相间,平原、圩区、丘陵山区

兼有,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逐渐向太湖倾斜。

茅山山脉东麓是区域内山洪的

主要发生地,山丘与平原圩区距离较近,没有明显的过渡区。

该水系的通胜地区是茅

山山脉东麓山洪主要承集地,也是镇江市防洪保安最为薄弱地区。

江南运河自西北向

东南贯穿该区域,区域内河道密布,相互联通,交织成网,东西向主要河道有鹤溪河、

永丰河、中心河、胜利河;南北向主要河道有九曲河、香草河、丹金溧漕河、通济河、

简渎河、越渎河等,丹阳市城南、城北分洪道与江南运河连通。

镇江潮位站为江苏省境内第一个长江潮水位站,至今已有百年建站历史。

镇江站

警戒水位为5.10m,有记载最高水位为6.69m(1996年8月1日),次高水位

6.58m(2016年7月6日),第三高水位6.48m(1954年8月17日),最低潮水位-

0.66m(1959年1月22日)。

大运河丹阳水文站为湖西水系中的重要站点。

丹阳站警戒水位为3.7m,有记载最高水位5.57m(1972年7月3日),历史最低水位0.33m(1970年1月18日)。

赤山闸水文站为秦淮河水系中的主要站点。

赤山湖正常蓄水位6.5m,警戒水位

9.1m。

有记载最高水位12.07m(2016年7月5日),次高水位11.98m(2015年6月

27日),最低水位赤山湖干枯(1959年8月11日)。

赤山闸最大下泄流量为367m3/s。

赤山闸下句容河警戒水位7.63m,有记载最高水位11.96m(2015年6月27日),次高水位11.90m(1991年7月11日),最低水位3.48m(1980年4月26日)。

最大洪峰流

3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量为317m3/s。

1.1.5土壤和植被

镇江市土壤有五大类,分别为水稻土、黄棕壤土、潮土、石灰土和紫色岩土。

类土壤总面积2500.8km2,其中水稻土有1632km2,占65.2%;潮土有71.53

km2,占

2.86%;黄棕土有742.7km2,占29.7%;其余为石灰土和紫色岩土。

全市土地资源中低

山丘陵以黄棕壤为主,岗地以黄土为主,平原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

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镇江市植被有明显的过渡性。

自然植被分为针叶

林、落叶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和水生植被等7个类型。

针叶林有马尾松林、黑松林、湿地松、杉木林、侧柏林、水杉林和池山林等,落叶阔

叶林有麻栎、黄檀林、枫香林、刺槐林和朴树等,常绿阔叶树有枹树、青冈栎林、黄

檀和石栎林等。

常见的植物种类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被子植物

和双子叶被子植物。

1.1.6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镇江市国土总面积3840km2,其中丘陵山区面积1962.2km2,占51.1%;水域面积

526.1

km2,占13.7%;圩区面积756.5

km2,占19.7%;平原面积595.2

km2,占

15.5%。

截止2013年底,全市年末耕地面积1287.91km2,城市建城区面积190.4km2。

(2)水资源

全市骨干河道共51条,总长700余km,以人工河道为多。

其中有33条河道列入

江苏省骨干河道名录,分别为流域性河道长江、江南运河;区域性骨干河道句容河、

丹金溧漕河、九曲河、新孟河;重要跨县河道北洲主排河、二干河、高阳河、句容河

上段、汤水河、便民河-大道河、中心河、太平河、通济河、墓东水库溢洪河、香草河、

洛阳胜利河、简渎河、浦河、鹤溪河;重要县域河道南河、北河、中河、长江站引水

河、运粮河、御桥港、古运河、越渎河、三茅大港、六圩港、联丰港、新坝大港。

江流经镇江市境内长103.7km。

江南运河境内全长42.6km,在谏壁与长江交汇。

全市

人工水库、塘坝总库容量5亿

27座。

m3。

在册中小型水库100座,列入市级管理名录水库

镇江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106mm,总降水量41.06亿m3,多年平均地面径流13.14

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3.67亿

m3。

201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

4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1113.8mm(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水资源公报),总降水量42.8亿m3,地表水资源量

13.0亿m3,地下水资源量4.0亿m3,水资源总量15.2亿m3。

(3)矿藏资源

矿藏主要集中在宁镇山脉。

矿种有铁、铜、锌、钼、铅、银、金等金属矿藏和石

灰石、膨润土、白云石、大理石、磷、耐火粘土、石膏、石墨等非金属矿藏。

其中石

灰石矿石质优良,储量30多亿吨;膨润土矿1.5亿吨,储量居全国第三。

宝华山发现

省内第一处大型红柱石矿。

此外,尚有煤、泥炭和地热资源等。

宁镇山脉的南北麓和茅山山脉的东西麓曾有数百座采石宕口及其它矿藏的开采场

地,为本市建筑、水泥生产及宝山钢厂、小型石灰窖提供原料。

众多的矿藏资源开发

利用,虽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严重破坏了山体的生态环境,是造成

全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4)光热资源

镇江常年日照时数为2051.7~2135h,全年无霜期为239d,大于或等于10℃以上的积温达2639.2℃,充裕的光照资源有着广泛利用的潜力,且非常适宜本规划区单季水

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自然生态恢复能力的发挥。

(5)生物资源

植物方面,落叶阔叶树有麻栎、枹树、黄连木、山槐、枫杨等;常绿阔叶树有青

风栎、苦楮、石楠等。

药用植物有700多种。

引进的树种有黑松、杉木、泡桐等。

华山自然保护区有木兰科中最珍稀的宝华玉兰。

动物方面,鱼类资源丰富,青、草、

鲢等淡水养殖鱼类和鲶、鳝等非人工养殖鱼类均有大量出产。

境内长江鱼类有90多种,

其中刀、鲥、鳗、鮰鱼、河豚是名贵品种;白鳍豚、中华鲟等是我国珍稀动物。

全市

有鸟类100多种,其他野生动物20多种。

(6)生态旅游资源

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除了国家

重点风景名胜区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之外,还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全国重点开放寺观4所,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2A级旅游景区3处。

此外,还有焦山炮台

遗址、隆昌寺无梁殿、张云鹏旧居、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镇江商会旧址等省级文物

保护单位及太史慈墓、“天下第一江山”石刻、梦溪园、慈寿塔等多处市(县)级文物

5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保护单位。

西津渡古街和张云鹏故居获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

护杰出项目奖。

1.2社会经济

1.2.1行政区划与人口

镇江下辖三市(县级)四区,三市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四区为丹徒区、

润州区、京口区、镇江新区。

全市共有31个镇,24个街道。

镇江市总面积3840km2,其中市区1088km2,丹阳市1047km2,句容市1378km2,扬中市327km2。

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2.07万人,男性134.81万人,女性137.26万人,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8.2:

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

1.2.2经济发展状况

2014年,镇江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1.4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31.10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9.89亿元。

全年粮食总产量126.1万吨,农作物播种面积235.8千公顷。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9.1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08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1.2.3农业产业结构

2014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5820hm2,比上年减少880

hm2。

全年粮食总产量

126.06万吨,比上年增加0.27万吨。

畜牧养殖业发展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8.06万吨。

全年新增设施农业(渔业)面积3933.3hm2,累计达到29400hm2,设施高效农业

(渔业)比重达18.2%,比去年增长2.0%。

1.2.4居民生活现状

201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6万元。

全市财政总收入65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42.3亿元。

2014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52元,比上年增长8.4%。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310元,比上年增长7.6%。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4.2m2,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41.5辆、电脑112.2台、电话338.6部。

6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617元,比上年增长8.4%。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081元,比上年增长9.1%。

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55.8m2,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6辆、电脑67台、电话338部。

1.2.5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镇江市土地面积3840km2,其中农用地1771.7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46.14%;建设用地(城镇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906.2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23.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18.4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8.71%;其他土地

443.9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56%。

镇江市各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具体见附表3

所示。

1.3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镇江市水土流失情况调查可知,镇江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65.58km2,其中轻度

流失面积145.45km2,占流失面积54.77%;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为43.85km2,占流失面

积16.51%;强烈水土流失面积43.66

km2,占流失面积的16.44%;极强烈流失面积

30.26km2,占流失面积的11.39%;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为2.36km2,占流失面积0.89%。

由此可见,镇江市水土流失总体上强度不大,主要为轻度水土流失。

强烈流失主要体

现为丘陵山区采矿作业及开荒垦殖导致的山丘区土质流失。

表1-1

镇江市水土流失情况表

镇江市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已逐年显现,主要表现为:

坡耕地种植区土壤恶化,

毁坏耕地;矿区下游小流域河道水系淤积严重,加剧了洪旱灾害;山体的生态环境、

空气质量、生物的多样性遭受破坏;废弃的矿渣污染了水体,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7

序号

水土流失程度

面积(km2)

所占比例(%)

1

轻度流失

145.45

54.77

2

中度流失

43.85

16.51

3

强烈流失

43.66

16.44

4

极强烈流失

30.26

11.39

5

剧烈流失

2.36

0.89

6

合 计

265.58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土流失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了面源污染,对本地区粮食、防洪、生态和

饮水安全均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镇江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丘陵山区、平原及圩区均有广泛分布。

复杂的地貌特

征导致各(市)区水土流失差别较大。

各市(区)土壤侵蚀强度详见附表4所示。

8

镇江市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镇江市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句容、丹阳及丹徒一带。

扬中市由于处于平原河

网圩区,水土流失相对轻微。

水土流失现状相对较为严重的地区是句容市,这主要是

由于句容市丘陵山区面积较广,大范围缺少保护措施的矿石开采及坡面垦殖等人为活

动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受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镇江全市境内中度以上侵蚀较少,

50%以上面积水土流失为轻度,但若不加以重视及保护,水土流失危害将呈现恶化趋

势。

1.4水土保持现状

镇江市水土保持工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有了实质性的

进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保护意

识显著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镇江市近年来所做的水土保持工作和现

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叙述。

1.4.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开展情况

近年来,镇江市水土保持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青山绿水”、“生态市”、

“山水花园城市”等建设目标,科学规划,综合整治,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

2009~2015年间,镇江市共实施了丹阳市后巷高桥、埤城白龙河、开发区其林、句容市茅山戴木坝、丹徒区辛丰民治沟、上党高陵河、荣炳茹墅河等7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总投入3421万元,综合治理面积80.16 km2,完成坡耕地改造

0.31km2,新建水保林0.60km2,新建经济林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