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648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氨化饲料的制作与饲喂文档格式.docx

也可喂以氨化秸秆,辅以精料,进行持续育肥。

1.2.5高产奶牛由于需要高能量饲料,氨化秸秆可占日粮的一部分,这对调整日粮结构,防止乳脂率下降,预防疾病是有好处的,在泌乳末期和干乳期,可适当多用秸秆。

1.2.6绵羊过冬时可以只喂氨化秸秆。

2秆氨化的原理

2.1碱化作用。

秸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但绝大部分是细胞壁构成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等。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在牛羊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为牛羊吸收和利用;

而木质素和角质等不能消化,坚固地镶嵌在纤维素中,并且紧密相联,形成木质化和结晶化,妨碍着动物的消化和分解。

碱类物质中氢氧根能使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导致纤维分子的膨胀,而且能溶解半纤维素、皂化糖醛酸和乙酸的酯键,中和游离的糖醛酸,削弱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使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更易起作用。

电子显微镜观察也证实了碱处理粗饲料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更易为瘤胃微生物附着和消化。

因此,通过碱化作用,能使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部分分解,从而提高秸秆的消化率。

2.2氨化作用。

氨化处理过程中,氨源游离、分解而产生的氨(NH3)遇到粗饲料时,就与其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氨解反应(如下式):

R-COO-R’+NH3→R-CO-NH2+HOR’(R’:

多糖链。

R:

多糖链或羟基苯的氢原子或木质素的苯丙烷单位)。

2.3形成铵盐。

通过氨解反应,在破坏木质素与多糖间酯键的同时,形成铵盐。

铵盐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能被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优良的菌体蛋白,后者可在下部消化道与饲料蛋白质一道被动物消化吸收,供畜体利用。

同时,由于瘤胃微生物获得了生长所必需的氮源,其活力将大大提高,对饲料的消化作用就会更大。

在氨水的作用下,每千克秸秆可形成40克醋酸铵,在牛羊瘤胃内,可以形成同等数量的菌体蛋白。

经过氨化处理,低质粗饲料的含氮量能提高1倍或更高。

2.4中和作用。

氨属于碱性,当处理低质粗饲料时,能与其中的有机酸化合,消除酸根,中和饲料的潜在酸度,为牛羊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这样,随着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不但可生产更多的菌体蛋白,而且将消化更多的饲料供畜体利用。

另一方面,氨化秸秆属于碱性饲料,在精饲料喂量较高或饲喂大量青贮饲料导致瘤胃pH值降低时,氨化秸秆能产生一定的缓和作用。

3氨化秸秆的制作方法

3.1垛处理

适用于无水氨化处理,选择背风向阳的场地,铺0.08~0.2mm厚的无毒聚乙烯塑料薄膜。

秸杆调整成含水量40%左右,堆约2m高,垛基平整高出30cm地面。

距垛基0.5m高处插人一根或几根直木杠。

堆垛后用塑料薄膜封严,尤其是草垛底周围,须在底周挖出深宽各15cm浅沟以利排水。

将边沿塑料薄膜埋人封土压实,严防泄漏。

取出直木杠随之插人通氨管,打开液氨槽车或氨瓶开关后注氨。

注氨量应占秸杆干物质量3%左右。

输氨完毕后抽出通氨管,迅速将孔堵严。

草垛应经常检查,发现塑料有破损时及时粘补,防止氨气挥发。

3.2池氨化法 

其具体做法是:

3.2.1选择向阳、背风、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而且便于制作、饲喂、管理的地方建氨化池。

池的形状可为长方形或圆形。

池的大小及容量根据氨化秸秆的数量而定,而氨化秸秆的数量又决定于饲养家畜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每立方米池(窖)可装切碎的风干秸秆100公斤左右。

1头体重200公斤的牛,年需氨化秸秆1.5吨~2.0吨。

挖好池后,用砖或石头铺底,砌垒四壁,水泥抹面。

3.2.2将秸秆粉碎或切成1.5厘米~2.0厘米的小段。

3.2.3将秸秆重量3%~5%的尿素用温水配成溶液,温水多少视秸秆的含水量而定,一般秸秆的含水量为12%左右,而秸秆氨化时应使秸秆的含水量保持在40%左右,所以温水的用量一般为每100公斤秸秆30公斤左右。

3.2.4将配好的尿素溶液均匀地喷洒在秸秆上,边喷洒边搅拌,或者装一层秸秆均匀喷洒1次尿素水溶液,边装边踩实。

3.2.5装满池后,用塑料薄膜盖好池口,四周用土覆盖密封。

3.3窖贮氨化法 分尿素氨化和氨水氨化两种

3.3.1建窖:

择地势较高、干燥、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距畜舍近、贮取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挖窖。

窖的大小根据贮量而定。

窖可挖成地下或半地下式,土窖、水泥窖均可以。

但窖必须不漏气、不漏水,土窖壁一定要修整光滑,若用土窖,可用0.08毫米~0.2毫米的农用塑料薄膜平整铺在窖底和四壁,或者在原料入窖前在底部铺一层10厘米~20厘米厚的秸秆或干草,以防潮湿,窖周围紧密排放一层玉米秸,以防窖壁上的土进入饲料内。

3.3.2将秸秆切成1.2厘米~2厘米的小段。

3.3.3配液:

将秸秆重量3%~5%的尿素用温水配成溶液,温水多少视秸秆的含水量而定,一般秸秆的含水量为12%左右,而秸秆氨化时应使秸秆的含水量保持在40%左右,所以温水的用量一般为每100公斤秸秆30公斤左右。

3.3.4装窖:

秸秆边装窖,边喷洒尿素水溶液,喷洒尿素溶液要均匀。

3.3.5封窖:

原料装满窖后,在原料上盖一层5厘米~20厘米厚的秸秆或碎草,上面覆土20厘米~30厘米并踩实。

封窖时,原料要高出地面50厘米~60厘米,以防雨水渗入。

并经常检查,如发现裂缝要及时补好。

3.3.6用氨水进行窖处理

将秸杆粉碎或铡成2~3cm的长度,装人青贮窖或氨化池。

注氨人员须戴口罩和皮手套站在上风头进行,切忌入窖入池。

注入或喷洒氨水之比例,按每百公斤秸杆用3kg氢氨化铵量计算,18%浓度的氨水则按每6kg秸杆注入1kg氨水计算,注氨完毕后抽出注氨管密封严实窖池的上口。

3.4塑料袋氨化法 

塑料袋大小以方便使用为好,塑料袋一般长度为2.5米,宽1.5米,最好用双层塑料袋。

把切断秸秆用配制好的尿素水溶液(方法同上)均匀喷洒,装满塑料袋后,封严袋口,放在向阳干燥处。

存放期间,应经常检查,若嗅到袋口处有氨味,应重新扎紧,发现塑料袋破损,要及时用胶带封住。

3.5氨化炉氨化法

氨化炉氨化法是利用氨化炉装置进行秸秆氨化处理的一种方法。

3.5.1氨化炉的结构氨化炉由炉体、加热装置、空气循环系统、电气控制装置和料车等组成。

国内常用的有两种氨化炉:

3.5.1.1土建式氨化炉:

是用砖砌墙,泡沫水泥板做顶盖,整个炉内水泥抹面,仅在一侧装门,门上镶嵌岩棉毡,并包上铁皮。

炉内尺寸为3米x23米x23米,一次氨化秸秆量为600千克。

左右侧的下部分别安装有4根12千瓦的电热管,合计功率为9.6千瓦。

后墙中央上下各开一风口,与墙外的风机和管道相连,加温的同时开启风机,使室内氨浓度和温度均匀。

3.5.1.2集装箱式氨化炉:

利用淘汰的集装箱改装,改装时将其内壁涂上耐腐蚀材料,然后用80毫米厚的岩棉毡镶嵌起来,表层覆上塑料薄膜,外罩玻璃纤维加以保护,以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

在右侧的后部装上8根15千瓦的电热管,合计功率12千瓦。

在对着电热管的后壁上下各开一风口,与壁外的风机和管道相连,在加温过程中,风机吹风使箱内的氨浓度及温度均匀。

一次氨化量为1200千克,集装箱内部尺寸为6.0米x23米x2.3米。

3.5.2操作方法

3.5.2.1秸秆装炉:

将秸秆打成捆装人炉内;

或在炉内外地面铺设轨道,把秸秆装人料车,压实后推人炉中进行快速氨化处理。

3.5.2.2注氨:

秸秆装人氨化炉后,应关门密封,立即注氨,防止时间过长秸秆霉变。

3.5.2.3加热:

注氨后l一2小时,待氨气溶于秸秆的水分中后进行加热。

先启动通风机,后接通电热器。

一般炉温调节到85一90℃,使氨气在炉内环流巧小时,然后关掉风扇和加热器,继续密封5-6小时(闷炉)后,开门放氨。

4影响氨化质量的因素

秸秆氨化后其质量与氨的用量、秸秆含水量,环境温度、氨化时间以及秸秆的原有品质等密切相关。

4.1氨的用量

用液氨、尿素、碳铵或氨水等处理秸秆时,它们的用量可根据各自的含氮量进行换算。

在生产实践中,氨化100kg秸秆(风干),常用液氨3kg,尿素4~5kg,碳铵8~12kg,氨水(含氮20%)11~12kg。

4.2秸秆含水率

秸秆含水率是氨化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水是氨的载体,氨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铵,对提高秸秆含氮量的消化率起作用。

研究表明:

秸秆含水率从12%提高到50%,无论氨化的温度如何,均能提高秸秆消化率。

4.3环境温度和时间

环境温度越高氨化所需的时间越短。

通常,化学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提高,氨化秸秆的消化率和含氮量也相应提高,氨化秸秆所需温度达到20℃时,氨化才能正常进行,氨化需要的时间和温度呈正相关。

5~10℃需28~56d,10~20℃需14~28d,20~30℃需7~14d,30℃以上需5~7d,90℃需1d。

4.4秸秆的原有品质

一般来说,氨化后秸秆喂饲价值的改进幅度与秸秆原先的品质呈负相关,即品质差的秸秆,氨化后的改进幅度较大;

品质好的秸秆,氨化后的改进幅度较小。

4.5压力

高压可促进氨对秸秆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压力在1~5千克/平方厘米的范围内,提高压力对改进氨化秸秆的体外消化率呈正相关。

此外,据有关资料报道,将氨化秸秆压制成颗粒,可进一步提高消化率和含氮量。

5氨化秸秆品质的鉴定方法

氨化秸秆品质的鉴定,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感观鉴定法,化学分析法和生物技术法。

5.1感观鉴定法

氨化好的秸秆,质地变软,颜色呈棕黄色或浅褐色,质地柔软蓬松,用手紧握有明显的扎手感。

氨化的秸秆有糊香味和刺鼻的氨味。

氨化玉米秸的气味略有不同,既具有青贮的酸香味,又有刺鼻的氨味。

若发现氨化秸秆大部分已发霉时,则不能用于饲喂家畜。

5.2化学分析法

目前,化学分析法在我国应用较广。

方法是通过分析秸秆氨化前后各项主要指标(如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等),判定秸秆质量的改进幅度。

5.3生物技术法

主要是在瘤胃液中做消化试验,用纤维素酶的消化试验,特别是用尼龙袋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进行的消化试验,既可反映秸秆的消化率,又可反映秸秆的消化速度。

6氨化秸秆的饲喂方法

秸秆氨化一定时间后,就可开窖饲用。

氨化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气温而定。

气温低于5℃,需56天以上;

气温为5℃~10℃,需28天~56天;

气温为10℃~20℃,需14天~28天;

气温为20℃~30℃需7天~14天;

气温高于30℃,只需5天~7天。

窖开封后,经品质检验合格的氨化秸秆,需在阴凉通风处晾晒几天,消除氨味后方可饲喂。

放氨时,应将刚取出的氨化秸秆放置在远离畜舍和住所的地方,以免释放出的氨气刺激人畜呼吸道和影响家畜食欲。

若秸秆的湿度较小,天气寒冷,通风时间应较长。

取喂时,应将每天要喂的氨化秸秆于饲喂前2天~3天取出放氨,其余的再密封起来,以防放氨后含水量仍较高的氨化秸秆在短期内饲喂不完而发霉变质。

氨化秸秆只适用于饲喂反刍家畜牛、羊,不适宜饲喂单胃家畜马、骡、驴、猪。

初喂氨化秸秆时,家畜不适应,需在饲喂氨化秸秆的第1天,将1/3的氨化秸秆与2/3的未氨化秸秆混合饲喂,以后逐渐增加,数日后家畜不再愿意采食未氨化的秸秆。

氨化秸秆的饲喂量一般可占牛、羊日粮的70%~80%。

家畜饲喂氨化秸秆后半小时或1小时方可饮水。

饥饿的家畜不宜大量饲喂。

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搭配一些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饲料,并配合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和青贮饲料饲喂,以便充分发挥氨化饲料的作用,提高利用率。

7谨防牛羊氨中毒

氨化饲料饲喂不当易引起牛羊中毒,下面列举羊氨化饲料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7.1中毒原因

7.1.1用尿素、碳酸氢氨氮化处理时问过短,氨化时温度太低,使尿素分解不完全。

7.1.2开封放氨时间不够(尿素氨化秸秆应放氨3~5d,直至无氧气味)

7.1.3阴雨天气饲料中余氨未散尽。

7.1.4未断奶的犊牛、羔羊进食氮化饲料较多(幼畜瘤胃内微生物体系尚未形成)。

7.1.5氮化池建在饲养室或与饲养室相邻,使室内氨气过重。

7.2症状轻者精神沉郁、呆滞,反刍减少或停止,食欲大减或不食,唾液分泌增多。

重者不安、呻吟、呼吸促迫.肌肉震颤,运动失调,高度臌气,口吐白沫.出汗不止,倒地窒息死亡。

慢性则表现肺水肿、肝炎、肾炎或尿道炎及代谢紊乱等症状

7.3预防措施。

7.3.1根据当地气温条件掌握制作氨化饲料的成熟期并制定标准,采用尿素及碳氨作氨源时要使其完全溶解后再用;

7.3.2氮化窖{池)开封散氨时,一般晴天应散氨10个小时以上,阴雨天要在24小时以上以饲料稍有氨味,不刺鼻为宜,但不要曝晒。

7.3.3氯化池要建在饲养室外干燥处,或建在与饲养室隔开的房间内。

7.3.4氨化饲料,要随用随取,室内一次最多存放2天的料,同时室内应保持空气流畅。

7.3.5未断奶犊牛禁止喂氨化饲料。

7.4治疗措施。

7.4.1发现中毒立即停喂氨化饲料。

7.4.2轻者,成牛灌服1醋酸溶液l000mL.糖0.5kg,水l000mL;

成羊可用成牛的1/5剂量。

7.4.3重者除上述办法外,静注l0~20%硫代硫酸钠溶液,成年牛10g,成年羊2g。

7.4.4对症治疗,瘤胃穿刺放气;

滴注葡萄糖酸钙;

水合氯醛或内服瘤胃制酵剂等。

7.4.5慢性中毒还须应用抗生素。

讨论秸秆氨化是我国发展节粮型畜牧养殖的有效途径,秸秆经氨化处理后,不仅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明显提高,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在日常应用中,要制作出优质的氨化饲料,应注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一、原料水份控制各种未霉烂变质的农作物秸秆如稻草、玉米秆、麦秆等均可作氨化原料,其水份应控制在13%以下。

二、选址与建窖(池)

氨化窖(池)应建在取用方便的栏舍附近(室内更好),避开人畜活动区,尽可能建在地势较高、土质坚硬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

选好地址后,按照饲养量多少以每头牛1立方米标准确定氨化池容积,根据容积大小建一个高出地面约50厘米的半地下式长方形分格(两格)水泥池做到两格循环使用,用完一格贮一格

三、装窖与密封

用尿素调制,装窖时应装一层,喷一层,不断翻动喷匀,边装边踩紧,直至装出窖口30~50厘米,顶部呈圆锥形。

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后全部用胶布封住,并用湿泥密封薄膜与窖的接口处。

做到密不透风。

四、管理与取用

氨化期间,要经常检查薄膜有无破损漏气,尤其要防止老鼠咬破薄膜,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

氨化时间一般春秋季为3~6周,夏季为2~3周,冬季8周以上。

氨化成熟后,即可开窖取用。

每次取1天喂量,摊开在干净地面通风放氨1天后再饲喂。

每次取用后,要立即密封窖,切忌进水。

也可一次性把氨化秸秆全部取出,摊开晾干后堆积在阴凉处,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日晒雨淋,饲喂时要多少取多少,保存好饲料,防止发生氨中毒。

目录

摘要3

第一章项目概况7

第二章量子科学与量子陶瓷产品9

第三章市场分析17

第四章公司战略24

第五章营销策略27

第六章生产管理28

第七章投资分析30

第八章财务分析32

第九章.项目社会影响评价45

第十章风险预测及防范46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背景1

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

1.1.2承办单位1

1.1.3项目建设地点1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

1.2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

1.2.1报告编制依据1

1.2.2研究范围2

1.3承办单位概况2

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3

1.4.1项目提出的背景3

1.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1.5项目概况5

1.5.1建设地点5

1.5.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5

1.5.3项目投资与效益概况5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8

2.1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8

2.1.1生产现状8

2.1.2市场前景分析9

2.2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11

2.2.1产品市场现状11

2.2.2市场需求预测12

2.2.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13

2.3中药材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13

2.3.1产品简介13

2.3.2产品分布现状分析15

2.3.3市场供求状况分析16

2.3.4市场需求预测17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0

3.1项目的方向和目标20

3.2建设规模20

3.3产品方案21

3.3.1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21

3.3.2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1

3.3.3中药材种植基地21

3.3.4花卉种植基地21

第四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22

4.1建设场址现状22

4.1.1建设场址现状22

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22

4.2建设条件22

4.2.1气象条件22

4.2.2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23

4.2.4交通运输条件23

4.2.5水源及给排水条件24

4.2.6电力供应条件24

4.2.7通讯条件24

4.3其他有利条件24

4.3.1农产品资源丰富24

4.3.2劳动力资源充沛25

4.3.3区位优势明显25

第五章种植基地建设方案26

5.1概述26

5.1.1种植基地运营模式26

5.1.2种植基地生产执行标准26

5.23000亩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方案28

5.2.1品种选择28

5.2.2耕作技术28

5.2.3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33

5.3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方案34

5.3.1概述34

5.3.2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34

5.3.3蔬菜栽培与田间管理35

5.3.4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37

5.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案38

5.4.1概述38

5.4.2GAP基地建设要求38

5.4.3选择优良品种39

5.4.4金银花栽培与田间管理39

5.4.5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43

5.5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方案44

5.5.1概述44

5.5.2技术方案45

5.5.3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49

第六章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51

6.1概述51

6.23000亩绿色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灌溉方案51

6.2.1总体布局51

6.2.2设计依据52

6.2.3灌溉制度的确定52

6.2.4渠道衬砌工程设计53

6.3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方案55

6.3.1总体布局55

6.3.2设计依据55

6.3.3主要设计参数56

6.3.4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56

6.3.5滴灌灌溉制度拟定57

6.3.6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58

6.3.7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59

6.3.8管网水力计算60

6.3.9水泵扬程及选型64

6.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灌溉方案65

6.4.1设计依据65

6.4.2设计参数65

6.4.3喷头选型和布置间距65

6.4.4灌溉制度66

6.4.5取水工程规划布置68

6.4.6管网水力计算70

6.4.7机泵选型72

6.5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灌溉方案72

6.5.1设计依据72

6.5.2微灌主要设计参数72

6.5.3微灌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73

6.5.4微灌灌溉制度拟定74

6.5.5微灌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75

6.5.6微灌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76

6.5.7微灌管网水力计算77

6.5.8水泵扬程及选型81

6.6田间道路工程86

6.7灌溉工程86

6.7.1机井工程86

6.7.2提灌站改造87

6.8沟道治理工程89

6.9田间配套设施90

6.9.1仓储工程90

6.9.2农业技术培训中心93

第七章节能、节水96

7.1研究依据96

7.2能耗分析97

7.3节能措施97

第八章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98

8.1环境影响现状分析98

8.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8

8.2.1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98

8.2.2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98

8.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98

8.3.1采用的依据和标准98

8.3.2建设期对环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