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0728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黄梅戏中安庆方言的特色文档格式.docx

致谢15

绪论

黄梅戏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地方剧种,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其方言基础是安庆话。

从黄梅戏的唱腔中可以发现安庆方言对其的影响程度。

黄梅戏源于安庆

地区,是从独角戏、二小戏、三小戏发展演变而来的,从黄梅戏的舞台语言,我们可以判断出黄梅戏与安庆地区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安庆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语系和江淮地区次方言语系。

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庆位于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其他北方方言等中国几大方言区的交汇处,受到了多种方言的影响,吸收了众多方言词汇及语音语调的特色,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优美方言,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优美的黄梅戏。

安庆方言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干净利落。

虽然流行区域不广,但由于它兼具多种方言的特点,所以,安庆方言既有鲜明的个性,又能被众多地区的人所接受。

长期以来,人们已将安庆方言等同于黄梅戏语言,以至于安庆人去外地,只要开口说话,就能轻易的被人识别出是从黄梅戏故乡来的。

-、语音系统

(一)声母方面

安庆话除了通常的21个声母之外,还有在普通话中充当韵尾的ng在安庆方

言中充当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零声母,构成了很多新的音节

、音方法声母例字\发音部位、

塞音

塞擦音

鼻音

边音

擦音

清音

不送气

送气

双唇

[b]爸

[b?

]

[m]妈

唇齿

[f?

]法

舌尖

[t]大

[t]地

[1]拉

(拿)

[n]拿

(拉)

舌根

[k]嘎

[k?

[j]伢

(无)

[X]哈

舌面

[t?

]基

[?

]西

舌尖后

]知

]痴

]施

]日

舌尖前

[ts]资

[ts?

]雌

[s]斯

注:

括弧内为普通话例字一一

'

拉、拿”二字与安庆话相反;

“无”没有

ng声母

图1安庆话声母表

栩昔宇母

国际音标

拼音宇母

国陆音毎

国乐音标

b

[Pl

g

IK]

s

P

k

(k'

l

Zti

血]

m

[m]

h

lx]

ch

tel

f

j

sh

d

[fl

q

[tGl

r

t

Wl

K

y

Ul

n

[n]

i

[tel

w

[w]

1

[II

C

[tsl

V

M

图2普通话声母国际音标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安庆话跟普通话在声母方面的两大区别:

一是多一个ng[?

]声母,二是n[n]、1[1]声母易位。

另外,相同的声母也不遵循相同的规律和相同的韵母拼合,所以导致包含的字也不一样。

]声母

首先零声母+a[?

]:

除了少许的叹词“啊,哎,唉”和“阿”之外,其

余的a[?

]声母都念成ng[?

]声母。

(1)ai[ai]“挨、爱、矮、哀、癌、蔼、隘、艾、碍”等字。

(2)ao[au]“奥、熬、傲、澳、袄”等字。

(3)an[an]“安、按、俺、暗、案、岸、庵”等字。

其次零声母+e[?

在安庆方言中,基本上没有e[?

]的存在,它的变声如下:

(1)自成音节时一部分读作ng[?

]声母,如“额、呃、厄、轭”等念成nge[?

Y]。

(2)自成音节的另一部分字读成开口呼的零声母o[o]自成音节,如“阿

胶、阿弥陀佛、阿谀、婀娜”等。

(3)“我”字虽读ng[?

]声母,但从“我”的字,如:

“俄、娥、鹅、饿”

等字并不按照通常规律跟着将零声母u[u]念成ng[?

]声母,更不随着普通话读零声母e[?

]。

而是从形不从声,以u[u]作韵头,以o[o]为主要元音,成为uo[uo]音,“讹、恶”等字也读为uo[uo]。

2.n[n]、1[1]声母易位

安庆话将普通话中的n[n]声母念成1[1]声母,反过来却将普通话中的I声母念成n[n]声母,以致“牛年”(niunian)[niu?

nni?

n]念成了“流连”(liulian)[liuli?

n];

“褴褛”(lanlv)[I?

nly]变成了“男女”(nannv)[n?

nny]。

3.部分zh[t?

]、ch[t?

]、sh[?

]声母字读z[ts]、c[ts?

]、s[s]声母

在很多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缺少翘舌音的现象。

将所有的zh[t?

]、ch[t?

?

]、sh[?

]声母全部读成z[ts]、c[ts?

]、s[s],导致“闸、插、啥”和“砸、擦、撒”同音,将“纸、齿、事”读作“子、此、四”。

其一zh[t?

]读z[ts]

(1)zhai[t?

ai]读zei[tsai],如:

“摘,窄”等字,“债、寨、斋”等字和

普通话同音

(2)zhou[t?

ou]读zou[tsou],^口:

“诌、绉、皱”等字,“周、肘”等字则跟普通话同音。

(3)zhu[t?

u]读zou[tsou],如:

“助”

其二ch读c

(1)chai[t?

ai]读ce[ts?

],如:

“拆”字,“钗、柴、豺”等字跟普通话同音。

(2)chen[t?

n]读cen[ts?

n]口:

“衬、碜“等字,“沉、陈、趁、称”等大量同音节字都跟普通话同音。

(3)chou[t?

ou]读cou[ts?

ou],^口:

“愁”字,“丑、臭、抽、仇、筹、酬、绸”等大量同音字和普听话同音。

(4)chu[t?

u]读cou[ts?

ou]口:

“初、楚、锄、雏”等字,“出、处、除、触、厨”等字跟普通话同音。

(5)“吃”字不读chi[t?

i],而读作qi[t?

i],跟“七”同音

^其三三sh[?

]读s[s]

(1)shen[?

n]读sen[s?

n],如:

“参、渗”等字,“神、深、身、沈、申”等大量同音字都和普通话同音。

⑵sheng[?

]读sen[s?

“省、生、甥、牲”等字,“升、绳、胜、圣、剩”等字和普通话同音。

(3)shi[?

i]读si[si]J口:

“事、师、史、狮、驶”等字,“是、时、市、试、室、石”均和普通话同音。

(4)shou[?

ou]读sou[sou],“瘦”字,本音节除此字之外均和普通话同音。

(5)shu[?

u]读sou[sou],“数、梳、疏、漱”等字,“书、输、属、束”等和普通话同音。

4.部分j[t?

]、q[t?

]、x[?

]声母读成g[k]、k[k?

]、h[x]声母以及x[?

]读成s[s]和s[s]读成x[?

安庆方言中,“上该(街)买孩(鞋)”之类的话语仍旧流行。

不过,这些只限于口语中,读文时极少如此。

j[t?

]读g[k]

⑴jia[t?

ia]读ga[k?

“家、嫁、架、夹”等字,“佳、假、驾、甲”等字仍读jia[t?

ia]

(2)jian[t?

i?

n]读gan[kan],“间”在做量词“一间房”或者卧室代名词“房间”时读作gan[kan],其余情况仍旧读jian[t?

i?

n]

(3)jiang[t?

ia?

]读gan[kan],^口:

“讲、豇”二字,“奖、江、姜”等字声母依旧是j[t?

(4)jiao[t?

iau]读gao[kau],如:

“觉、校(对)”等字,“觉”字用指睡眠读gao[kau]去

声,如“困觉”、“一觉困到大天亮”,都是读做“告”,其余如“感觉”、“觉悟”则读jue[t?

y?

];

“校”字仅在指检验东西重量或质量时才读gao[kau],如“校秤”、“用尺

来校一下”、“用杯子来校一下”,其余如“校正”、“校对”等词的“校”字均读jiao[t?

iau]

(5)jie[t?

]读gai[kai],如:

“街、解、戒、”等字,其余如“姐、借、节”

等字均读j声母

其—-q[t?

]读k[k?

⑴qia[t?

i?

]读ka[k?

],“掐”字

(2)qiao[t?

au]读kao[k?

au],“敲”字

(3)qi[t?

i]读ki[k?

i],“去”字

其—三x[?

]读h[x]

(1)xia[?

ia]读ha[x?

“瞎、虾”字,其他大量同音字声母依旧读x[?

(2)xian[?

n]读han[xan],^口:

“咸、苋”字,剩余大量同音字依旧是声母x[?

(3)xiang[?

ia?

]读han[xan],“巷”字,其余字仍旧是x[?

(4)xie[?

]读hai[xai],“鞋”字,其他同音字和普通话同音

(2)韵母方面

韵母方面第一显著特点就是前后鼻音尾韵母不分。

通常表现为后鼻音发成前鼻音,如刚gang[ka?

]在方言中读成gan[kan],光guang[kua?

]在方言中读成guan[kuan],耕geng[k?

]在方言中读成gen[k?

n],平ping[b?

]在念成pin[b?

in],命ming[mi?

]念成min[min],昂ang[a?

]念成an[an]等等。

这一现象十分普遍,安庆方言中基本上是没有后鼻音韵母的。

第二大特征就是合口呼韵母的变化,韵母为uan[uan]的多读成uon[uon],

如“端”“算”“穿”等;

韵母为un[un]的则通常省去u[u],直接读成n[n],如“吞”“蹲”“村”“尊”等;

韵母为ui[uei]的也省去u[u],直接读ei[ei],如“腿”“最”“推”“催”,再如“路”(lu)[lu]lou[lou],土(tu)[t?

u]tou[t?

ou],

肚(du)[tu]dou[tou],等等。

第三个特点是带有轻微的儿化音。

虽然安庆与北京相隔千里,且江淮方言中并没有明显的儿化音特色,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安庆方言中带儿话音的词很多。

但它不同于北京话的儿化音,安庆方言的卷舌程度不够大,甚至有些词没有将“儿”字连读,只是作为一个词缀添加在词尾。

如安庆人称年轻姑娘为“小妹儿”,称

角为“角儿”,还有“小菜儿”“瓶盖儿”,以及安庆著名的地名“四牌楼儿”,也有不连续的儿化音,如习惯说法:

花生米儿、肉丝儿、菜秧儿等。

(3)声调方面

安庆话的声调跟普通话的声调比起来有两个特点:

1、声调不同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安庆话则有五个声调,除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还要多一个入声。

2.调值不同

两者虽然都有阴平,但阴平的调值却不同,普通话是高平55,安庆话是低

平11。

安庆话入声的调值则与普通话的阴平相当,只是短促一些

调名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普通话

安庆话

调值

55

11

35

214

51

5

调性

高平

低平

高升

降升

全降

咼、促

例字

妈梯些

麻提斜

马体写

骂刹谢

抹踢歇

说明

“普”即普通话,“安”即安庆话。

图3安庆话与普通话声调对照表

安庆话的入声调值很高,相当于普通话的阴平声调,只是音长较短,收音较促而已。

以黄梅戏为例:

(1)阴平

安庆话阴平为11,是一个低平调,位于五度调值中最低的位置。

开的什么花

6121265

《打猪草》中“开、花”等字都是唱腔中最低的音。

(2)阳平

阳平调值安庆话和普通话是一致的,都是35调。

黄梅戏中的阳平由低到高逐渐上扬。

梳个头

33235

《夫妻观灯》中“头”字3调起,5调收

(3)上声

安庆话的上声和普通话一致,都为213调

5653

212

《女驸马》中好字就是先降后升,基本与字调一致。

(4)去声

安庆话的去声收音没有普通话下降的彻底,调值为52

丢下一粒

553553

《打猪草》中“下、粒”两字中,就是直接由高音向低音下降。

“粒”本是

入声字,元代声调划分中被纳入了去声调,因而在现代汉语中将其归类到去声调。

(5)入声

安庆方言入声调为55,属于高平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阴平,但收音较为短促。

装的什么药

55321656

《沙子岗》“药”为古入声字,元代划分声调时将其纳入去声调的范畴,因而普通话中其从属于去声调。

然而在安庆方言中仍保留了其入声调。

二、词汇系统

每个地方都有其词汇的特色,安庆话属官话,词汇上看和普通话有大量重合的词语。

这里就列举一些特殊词汇、习惯说法,地方俗语。

如:

小孩子一一小伢nga[?

]子,可行一一阔照,膝盖一一kei[k?

ei]提坡,鹅卵石一一五六九,鞋孩,走运走时等等。

安庆话的词汇方面与普通话比较起来,变化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词汇意义放大

方言词汇的意义放大了普通话的原义,如:

“老板”一词,普通话仅指:

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或掌柜们。

而安庆话中,妇女则经常称呼自己的丈夫为“老板”。

再如“嘻”字,在普通话中是嬉笑的意思,但在安庆方言中则具有“叫喊”的意思,比如形容人大嗓门叫喊则叫“扯着嗓子嘻”。

也有一些词汇意义缩小,

“面”在北方指面条和面粉,而安庆方言中则仅指面条。

如“粉”在部分大区指的是米面之类的面类,但在安庆方言中则没有这种说法,粉仅仅是指食物磨成的粉状物,如面粉、山芋粉、玉米粉之类。

(二)词汇意义相同

和普通话表达同样的意义,但在安庆话的口语中有些独特的说法。

“下

雨”安庆方言中称为“落雨”,“头发”在方言中称为“头毛”,若是卷头发则称为“狂头毛”,指吃、穿挑剔叫做讲斤;

指荒诞、不可能的事叫做掉着筋的四;

形容人极瘦叫做干猴精;

显示、卖弄称为烧包;

不行了称为歇菜了麦等等。

(三)词汇特殊现象

安庆方言词汇中的独有的一个现象,常在词尾加上“子”作为后缀,为的是在表达的时候增加语言的形象性。

如手帕一一手捏子;

脚腕一一脚颈子;

傻子一—孬子;

腿脚不方便的人一一拐子;

煨汤的砂锅一一吊子;

烧水壶一一催(cei)

[ts?

ei]子;

喝水的大瓷杯子一一瓷缸子;

冻疮一一冻抱子;

热水袋一一水捂子等。

对于一些不吉利事情,安庆方言中也有一些委婉的说法。

女口:

老年人去世称为“走了”或“回去了”,生病称为“不好过”等等。

(四)词汇涵括文言意味

引人注目的是安庆方言中还掺杂了一些半文言文的词汇。

安庆方言中,常在

句子开头加“莫”字,以表示不要、不用的意思。

“莫做理”,即不要客气的意思;

“莫要,,”即不要干什么。

“莫”字在安庆人口语交流中甚至比“不”字

使用得更加频繁。

再例如“几多”一词(李煜的《虞美人》中则有名句:

“问君

能有几多愁”)而这一词在安庆方言中也经常使用,多作疑问代词,如:

询问数量:

“西瓜几多重?

”;

询问价格:

“菜几多钱一斤?

”等等。

下面将安庆话和普通话中的相应词汇做个对比:

(安庆话/普通话)

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开先/以前

擦黑/傍晚

嵌毛/刘海

江猪/河豚

扯霍/闪电

刷把/炊帚

锅心/厨房

凤疕/头屑

手胛/胳膊

闹脚/散步

痛嘴/接吻

聒白/聊天

高头/上面

落里/地方

木骨/迟钝

刁灵/聪明

尿脬/膀胱

角子/硬币

毛伢/婴儿

特为/故意

攮子/匕首

懂答/糊涂

逸当/妥帖

卯/遗漏

搨/擦

该/欠

濽/溅

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笤帚星/彗星

星露水/露水

中间腰/中间

牛苍蝇/牛虻

鲇胡子/鲇鱼

楼梯坡儿/楼梯

眼睛珠/眼睛

顶门心/卤门

喉咙管/喉咙

开膝坡儿/膝盖

螺丝骨/踝骨

鼻子眼/鼻孔

手捏子/手绢

手妈子/手套

蚕蛾子/蚕蛹

巴壁虎/壁虎

钢种锅/铝锅

眼睛屎/眼眵

3.构词语素相同,排列顺序正好相反

欢喜/喜欢

齐整/整齐

花菜/菜花

头前/前头

黄蔑/蔑黄

青蔑/蔑青

钱纸/纸钱

机司/司机

该应/应该

桌围/围桌

定规/规定

不犯着/犯不着

宵夜/夜宵

火萤虫/萤火虫

、语法系统

(一)词法方面

安庆话与普通话在词法上也有诸多不同,一人称代词为例:

1.表现于人称代词上

第一人称代词“我”上,安庆方言与普通话只有细微差别,读作[0]或者[N0]<第二人称代词的“你”,安庆话词首位[—n]。

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安庆人一般读作“渠”[t?

v]。

2.表现于指示代词上

安庆话将“这”念成“得、带、季、意、尼”等,将“那”念成“畏、兀、阿”等。

(二)黄梅戏语法句式表现

黄梅戏中的语法句式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疑问词的构成、助词“着”“啥”的用法、倒装句的用法

1.疑问词的构成

普通话中,疑问句常用“吗、什么、呢”等疑问词来表达,但在安庆方言中这些词却很少见,在安庆话中常用“么、可(kuo)[k?

uo]”来代替,如《夫妻观灯》中:

王小六:

老婆,我们来见个礼哦。

王妻:

夫妻两还见个么礼啥?

夫妻两见个礼和气和气麦(嘛)。

当家的你从哪地(哪里)来?

我从该(街)上来。

你在该(街)上可看到么东西摘?

今年该(街)上好玩诶(nei)[nei],大放花灯!

各自各(人人)都要看灯。

其中,“么”就是“什么”的意思,安庆话的口语中没有“什么”的说法,通常用“么”代替,“可”和“么”在安庆方言中分别在是非疑问句中和正反疑问句中充当疑问副词和疑问代词。

(1)你可七着?

(你吃了吗?

(2)可还有四?

(还有事吗?

(3)可有空?

(有没有空?

(4)么四把你嘿着?

(你被什么事吓着了?

(5)么会子回来哦?

(什么时候回来?

2.助词“着”、“啥”

黄梅戏中常用的一个助词就是“着”,仅仅这一个词却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语气,安庆话中的“着”特别活跃,语法意义丰富。

(1)“着”放在动词或者动宾短语后面,表示动作完成,等同于普通话中的“了”。

吃着饭再走(吃了饭再走)

他看着三个小时的书(他看了三个小时的书)

(2)“着”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已经完成的变化又出现

了新的状况,等同于普通话中的“了”。

伢子(孩子)大着就好着。

(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这个水烫死着(这水烫死了)

你买的糖果少着一斤(你买的糖果少了一斤)

(3)“啥”字通常放在句尾,帮助完成疑问,相当于北京话里的“吗、啊”如:

么四啥(“四啥”连起来读作sa)?

――什么事

你讲啥?

一一你讲啊

倒装句中的“把”字句

他把我一件衣服。

(他送我一件衣服)

钱把你,莫问人借了。

(钱给你,不要找别人借了)

“把”字还充当了一些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意义。

你把我帮个忙可照?

(你帮我个忙行吗?

那个妹十八岁就把人噶(家)了。

(那个姑娘十八岁就嫁人了)

结语

优美的安庆方言形成了优美的黄梅戏,其唱腔纯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与民同乐,她会一直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去感染每位观众。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