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0747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 22教案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2.通过由文中的五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语言的反复品读,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

2.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

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教学“弦、秽”时,可以结合图片;

教学“扣、搔”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教学“拧、憎”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螺、貌、庸”的间架结构;

注意左右结构的字中,除了“轧、貌”是左右均匀占位外,其他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此外,还要注意“仓”和“享”不可与形近字“仑”“亨”混淆。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

2.阅读教学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全文,谈谈对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同时思考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并画出这句话——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接着让学生体会第2~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这句话具体写的,指学生总结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教师可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

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大拇指的,按照大拇指的形体、作用两方面梳理清楚层次。

再引导学生重点读一读写大拇指作用的语句,看看作者围绕“最肯吃苦”列举了哪几种情况。

之后组织学生按照这个方法自主读第3~5自然段,引学生交流其他四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教师相机归纳和板书。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提示,概要地介绍五根手指。

3.体会语言

在初读课文时,即可让学生谈谈对作者语言风格的第一印象。

在研读课文重点部分时,再引导学生细细体会语言的风趣。

可以在指导学生理解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时,结合相关语句,从作者的用词来体会其风趣。

如,“曲线优美”一般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体态,而作者用描写中指“相貌最堂皇”,显得十分有趣;

“养尊处优”通常指人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用它来形容中指的地位,也特别形象。

也可以从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上来体会其风趣。

如,作者写中指与无名指、食指的关系,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关公、关平和周仓,手指和人物直接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样作比新颖、贴切,语言也更生动、活泼。

课后习题第二题要求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教学时可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作上批注,和同伴交流感受,再选择几处摘抄下来。

4.仿写练习

本课安排了“小练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交流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再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来写。

要学习课文中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写的方法,要写清楚它们的相似之处。

落笔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

举例时要围绕想表达的意思写,不要随便举不相关的例子。

写完后,全班交流,分享练笔的成果。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拇、弦”等生字,会写“拇、搔”等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谜底。

十个小伙伴,分成两个班,齐心又合力,做事不怕难。

(打一人体器官)

(谜底:

手指)

2.导入:

俗话说: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双手上各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仔细想他们,丰子恺先生却以手指为焦点,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3.介绍丰子恺,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丰子恺(1898—1975),本名丰润,号子恺,浙江嘉兴人,漫画家、书法家、散文家。

师从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画集《子恺漫画》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默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勾画出文中表现五根手指不同作用的语句。

3.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4.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搔、憎、仓”为平舌音;

“揿”为前鼻音,“拧、庸”为后鼻音;

“扭”为鼻音,“螺”为边音。

“憎”读一声,不能读成四声;

“渺”读三声,不能读成二声。

5.引导学生迁移思考,联系形近字对比识记。

拧(拧巴)—咛(叮咛)—狞(狰狞)—泞(泥泞)

憎(憎恶)—赠(赠送)—增(增加)—僧(僧人)

6.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7.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轧”注意“车字旁”作偏旁时,横变为提,先写竖,再写提。

“秽”注意左边的“禾”捺变为点。

“仓”注意撇捺舒展,盖住下部。

“搔”右上部是“叉”,不要写成“又”。

8.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拇指 接触 纽扣 相貌 养尊处优

 渺小 享乐 附庸 团结

9.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10.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和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11.指名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应句子。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2.由这两句话在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位置,引导学生明白本文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初步体会作者由手指感悟到的道理。

板块三 品读课文,了解拇指

1.过渡:

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指出了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怎样不同的姿态、性格、长处与短处呢?

让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2.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2)指名汇报勾画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句段1。

句段1: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①引导学生归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

体形、头型、构造。

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短语“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明白这是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手指人的特点,鲜明生动地刻画了大拇指的形象。

3.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1)学生默读,用笔勾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

(2)指名读勾画的句子,课件相机出示句段2、句段3。

句段2: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句段3: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①总结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肯吃苦,不图名利,默默奉献。

②指导朗读,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

4.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句段4: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

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

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

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

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

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总结大拇指的作用。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顶住重东西、翻书页、揿电铃。

(2)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句式特点。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大拇指在“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要读书”“要进门”时的相应表现,写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5.小结:

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由此可见大拇指的长处是最肯吃苦,短处是姿态不美。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其他四指的特点。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通过由文中的五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通过对语言的反复品读,感受课文语言的风趣幽默,并能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4.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

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体会到了,那么其他四指又有什么特点呢?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块二 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引导学生观察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发现这几个自然段构段方式上的一致性。

第2~5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和作用。

2.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3~5自然段,找出描写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姿态、性格、作用的句子,并总结归纳其长处和短处。

3.小组汇报,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1)食指。

长处:

“机敏”,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干活以他为主。

短处:

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

做的事复杂,常受伤。

(2)中指。

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个子最高,曲线优美。

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

(3)无名指和小指。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在丝竹管弦、舞蹈方面能力强。

在大多数工作上,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4.过渡:

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学生自由发言)

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性格让我联想到了清洁工、农民、老师。

食指机敏、勇于探险的性格让我联想到了警察叔叔、科学家。

中指养尊处优的性格让我联想到了社会上的一些富家子弟。

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的特点让我联想到了小孩子。

5.引导学生按正确的姿势握住笔,再分别抬起大拇指、食指、中指……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五根手指的作用。

6.过渡:

刚刚的小活动说明了什么呢?

(指名学生答)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学生接读)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7.引导学生交流从这句话中获得的启示,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延伸出人生哲理:

人就好比手指,在社会中的分工有不同,能力有大小,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作用,只有彼此支撑,团结一致,才能形成最大的力量。

此句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升华了文章主旨。

8.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板块三 品味语言,感受风趣

1.小组合作,找出文中语言风趣的语句,交流品读。

2.全班交流,引导感悟。

课件出示下列句段,教师重点指导。

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

(1)理解“窈窕”的含义。

窈窕:

(女子)文静而美好;

(妆饰、仪容)美好。

(2)引导学生明确此处用形容人的词语“窈窕”来形容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样子好看,趣味十足。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1)理解“养尊处优”的含义。

养尊处优:

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尊,地位或辈分高。

(2)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体会作者对中指的描写。

第一句话点出中指的特点——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

两个“最”字突出了中指的与众不同。

第三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指与无名指、食指的关系比作《三国演义》中的关公与关平、周仓的关系,手指和人物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形象地说明了中指地位的特殊和高贵,这样作比新颖、贴切,语言生动、活泼。

第四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曲线优美”一般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体态,而作者用它描写中指“相貌最堂皇”,显得十分有趣;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

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1)指导掌握多音字“薄”。

“薄”在表示“轻微,少”“不强健,不壮实”“不厚道,不庄重”“轻视,看不起,慢待”“迫切,靠近”等时,读bó

,如“薄技、薄弱、刻薄、厚古薄今、薄海”;

在表示“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跟‘厚’相对)”“(感情)冷淡,不深”“(味道)不浓,淡”“(土地)不肥沃”“(家产)少,不富有”时,读bá

o,如“薄片、情分薄、香味薄、地薄、家底薄”;

在“薄荷”这一词语中读bò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秀丽:

清秀美丽。

薄弱:

容易破坏或动摇;

不雄厚;

不坚强。

附庸:

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3)引导学生体会“薄弱”和“附庸”都是带有贬义的词,但整段话中作者字里行间却掩饰不住对无名指和小指的喜爱,喜爱的原因在于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利于弹奏丝竹管弦、舞蹈时艺术造型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3.小结:

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同学们可以把你觉得风趣的语言选择几处摘抄下来。

板块四 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不仅我们的手指,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事物能让我们有所感悟。

(出示五官图片)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具有不同特点,现在我们就来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2.引导学生先交流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舌头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3.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来写。

教师强调要学习课文中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把事物当作其他事物来写的方法,要写清楚它们的相似之处。

举例时要围绕想表达的意思写,不举不相关的例子。

4.全班交流,分享练笔的成果。

板块五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手 指

团结就是力量

2.拓展有关团结的名言,深化对本课道理的体会。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3)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4)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5)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同时,还要像五根手指一样,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探索知识的奥秘。

完成《·

预习下一节内容》对应训练。

1.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对大拇指的描写,之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对其他四指的描写。

小组内不断交流探讨,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自主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领悟到作者的语言魅力及深意,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

2.结合生活实际深化感悟。

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有利于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浅显而深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说说联想到的人、合作的重要性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锻炼口语表达,也有利于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素材积累】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