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094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4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全答案(2018年春).doc

唐宋诗词鉴赏

1.词具有的特征是

A.固定的字数B.律化的平仄C.形式上为长短句D.早期词合乐可歌

2.词与格律诗相同之处有

A.字数固定B.律化的平仄

3.词与格律诗不同的地方是

A.词为长短句,格律诗为齐言B.词可重复,格律诗一般不允许重复C.词分阙(片),格律诗不分D.词形式多样,格律诗变化很有限

4.关于词的起源有哪几种不同的说法

A.隋唐说B.中晚唐说C.诗经说D.六朝乐府说

判断题(1满分)

5.词具有北方文学特性:

词产生于北方,且作者多系北方人。

错误

文字填空题(4满分)

6.今天人们填词用韵,基本上都依据清人戈载的《_词林正韵_______》,其中共分19__个韵部,其中平上去三声为_14_部,入声为5__部。

(后三空请填写阿拉伯数字)

单选题(2满分)

7.总体而言,词韵要比诗韵

A.宽

8.格律诗的韵脚只能押___韵

A.平声

多选题(1满分)

9.词的押韵较宽,能押韵的有__

A.平声B.仄声C.入声D.平仄通押

文字填空题(5满分)

10.唐五代因由诗变词未久,所以平韵多于_仄韵___,奇字句多于__偶字句____。

入宋以后,仄韵多于_平韵___,偶字句多于奇字句______。

11.词的平仄是在_格律诗_____平仄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单选题(7满分)

12.词的对仗要比律诗的对仗更__

A.灵活宽松

13.律诗对仗的句子位置__

A.固定

14.词的对仗位置__

B.不固定

15.律诗的对仗__

A.要平仄相对

16.词的对仗__

B.不需要平仄相对

17.《鹧鸪天》词牌是由格律诗中的__变化而来

A.七言律诗

18.词的句法中,只有一种是近体诗所没有的,它是__。

B.一字豆

文字填空题(2满分)

19.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对仗类型:

“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用的是鼎足对______。

“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用的是__扇面对____。

多选题(1满分)

20.历代词十大名作,押入声韵居多,以下押入声韵的词有

A.《雨霖铃》(柳永)C.《满江红》(岳飞)D.《声声慢》(李清照)

单选题(1满分)

21.以下哪句不属于基本的律句

C.仄仄仄平仄判断题(1满分)

22.在词里副词可提到主语的前面,例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正确

1.现存最早的民间词集为《_云谣集杂曲子___________》。

2.汉乐府《上邪》和敦煌曲子词中《_菩萨蛮_____》一词极为相似,体现了民间文学质朴热烈的特点。

3.《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这首词运用了_博喻___的修辞

4.李白《菩萨蛮》词“寒山一带伤心碧”,其中“伤心”是什么意思?

非常____(因答案只能唯一判别,请填课件中原词)

文字填空题(2满分)

5.对于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的主旨的理解,一种是“_思妇望归_______说”,认为词中所写的,是一位思妇于暮色苍茫之中,独立玉阶远眺时一刹那的情思。

词中的绵绵情意,在这绵远悠长旅程的急切盼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种是“_羁愁思归_______说”,认为词作写的是客子思归,其中又透露出人生穷途无归的迷茫与苦闷,极耐人寻味。

文字填空题(2满分)

6.相传为李白所作的两首词《_菩萨蛮_____》、《_忆秦娥_____》,被郑樵《通志》称为:

“百代词曲之祖”。

判断题(1满分)

7.刘禹锡《忆江南》中“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是我国文学史上有关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标志着词体已由选词以配乐的萌芽状态发展到“以乐以定词”的成熟阶段。

而实际上依谱填词可能要早得多。

正确

文字填空题(1满分)

8.“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中一个神来之笔的“_入_”字,把暝色人格化,将之比作一个带来了离愁的闯入者,比“夜幕”这类平凡的景物更能使景色活跃在读者心头。

1.最早的一本文人词总集叫《花间集______》,由后蜀人赵崇祚______所编,选录18__位“诗客曲子词”,共500首。

2.《花间集序》: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这段话说明了花间词总体上的题材和风格倾向是以“_绮罗香泽_______”为主。

3.《花间集》里的作品,词风浮艳,多写情爱。

大多为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____”代言体,由此奠定了“词为艳科________”的基调。

(建议参考课件中表述方式)

4.__温庭筠___(约812—约870),本名岐,字_飞卿___,太原人,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

历代诗论家对其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__花间派____鼻祖。

文字填空题(5满分)

5.“小山重叠金明灭”句,“小山”一说指隆起的_发髻___,一说指屏山____,即屏风上所画的山。

“金”指_太阳光_____。

6.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体现了温庭筠词_浓艳细腻_______、绵密隐约______的特点。

多选题(1满分)

7.“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两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

A.这两句意在引出衣服上的图案,鹧鸪之“双双”反衬出人物之形单影只。

B.暗示主题,振起全篇。

解释了上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其中也。

文字填空题(1满分)

8.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中,以景写情的一句是“_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

多选题(1满分)

9.对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理解正确的是_____。

B.本词上片风格浓丽,意象绵密,体现了温词的普遍特点。

C.下片写梧桐夜雨,风格转为疏淡。

D.上片以浓丽写人,下片以疏淡抒情,浓淡相间,摇曳有致,增加了感染力。

多选题(1满分)

10.以下属于描写无心梳妆的词句有

A.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B.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卫风•伯兮》)C.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duo)。

终日厌厌倦梳裹。

(柳永《定风波》)D.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多选题(1满分)

11.关于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说法正确的是

A.“过尽”句:

与刘采春《罗嗊曲》: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语意近似。

C.从“梳洗罢”至“斜晖脉脉”,且“过尽千帆”,可见眺望时间之久,心中凝恨之深。

D.温词大抵绮丽浓郁,此首则空灵疏荡,通俗明快。

文字填空题(5满分)

1.韦庄经历安史之乱,写出了著名的长诗《秦妇吟》,人称“秦妇吟秀才”。

2.在唐五代文学史上,“诗庄词媚”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和群体性的创作倾向,“花间”派词人开始的。

3.韦庄的词风疏朗与多数花间派词人的词风有较大的区别,故被称为花间别调。

4.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

“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

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飞卿是指温庭筠,端己是指韦庄。

判断题(1满分)

5.鹿虔扆,生卒年、字里俱无考。

在花间派词人中,他存词虽少,却显大家风度。

其词风格或疏秀婉丽,或沉郁苍凉,人品词品俱高。

正确

文字填空题(2满分)

6.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中的“江南”,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实指江南,一说是暗指蜀地(此空两字,x地,第一字为某省古代的简称)。

多选题(1满分)

7.“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对这两句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

A.这两句描写了秀丽的江南风光和姣好的江南女子,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和长居江南的打算。

B.这两句用反衬笔法,以江南之好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愁。

C.这两句是无可奈何强作的自我安慰之语。

D.笔下说江南风景好,意中却是思乡,泪溢中肠,无人省得。

多选题(1满分)

8.对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

A.这是怀念洛阳之作。

B.这首词语言明白晓畅,传达的情意却深挚曲折,正是韦庄“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

C.“洛阳才子”一方面用典,指西汉贾谊。

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自称,自比贾谊。

D.“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实写眼前所见绿柳成荫的景色。

文字填空题(6满分)

9.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中赋情于景的句子有:

“绮窗愁对秋空”、“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多选题(1满分)

10.关于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一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首小词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重门深锁、绮窗紧闭的废苑,展现了一个月照深宫、残荷泣露的画面,增添了作品凄清的色彩、悲怆的氛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哀伤的心境。

B.以我观物,寓情于景,在物中隐藏着我,在景中注入了情。

C.明笔与暗笔错杂运用,以暗笔写昔日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使得这一荒凉景象更加可悲。

D.使用拟人化手法的同时,也交叉重叠地使用了衬托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1.南唐一代时间虽不长,但在词史上却有重要地位,这时期主要的三位词人是__冯延巳__、__李煜__。

2.___冯延巳___(903—960),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其词集名为《___阳春录___》,有的题作《阳春集》。

3.关于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一词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词上半阕所写的这种曾经过“抛弃”的挣扎,曾经过“镜里”的反省,而依然殉身无悔的情意,便正是冯氏词中所经常表现的意境之一。

B.这首词传达出的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C.词中顿挫沉郁的笔法,惝恍幽咽的情致,正是冯词特有的风格。

D.冯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哀愁,是一种独自担荷着的孤寂之感。

文字填空题(4满分)

4.下列诗句各体现了冯延巳词哪一种特点?

(请填选项前字母)“将远恨,上高楼。

寒江天外流”(《更漏子》)(__A___)“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

”(《鹊踏枝》)(___B__)“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__A___)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____C_)A空间境界比较阔大,以大境写柔情。

B善用“层深”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C情景配置上,善用逆向配置法,即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正好相反。

多选题(1满分)

5.前人每以“惝恍”称冯延巳词特有的风格,理解正确的是(ABCD____)

A所谓“惝恍”者,不可确指之辞也。

B《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词中并不确指、坐实具体确定的事件,而以“闲情”、“惆怅”、

“新愁”写一种朦胧的情感。

C写一种感情之境界,而非一种感情之事件。

D这种风格的效果是既富于主观直接感发之力量,而又不为外表事件所拘限。

多选题(1满分)

6.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中字词解释正确的是--BCD

A.菡萏:

牡丹。

B.韶光:

春光。

也泛指美好时光。

C.吹彻:

吹到最后一曲。

D.玉笙寒:

意谓笙簧潮润,不应律。

文字填空题(2满分)

7.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一词,通常题词牌名为“浣溪沙”,实际上所用的词牌是“_摊破浣溪沙_________”。

8.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南唐中主词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的两句是“__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时不需加标点或空格,两句连在一起即可)

判断题(1满分)

9.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全词较少修饰,意象虽稍密,但毫不滞重,视境转换虽快,但意脉却流畅而不破碎。

(正确)(错误

六、

文字填空题(3满分)

1.___李煜__(937-978),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自号“__锺隐__”、“锺峰隐者”、“莲峰居士”。

他的词可以__亡国降宋______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多选题(1满分)

2.下面对李煜词的描述,正确的是(_ABC_____)

A.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

B.前期词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C.后期词将生活中的极盛之荣和绝悲之辱的尖锐冲突经艺术加工来表现亡国之痛。

情感和词境转为深沉,词风转为哀婉凄凉。

D.写得最好、感人最深的,是他前期的作品。

(*)

文字填空题(5满分)

3.a《清平乐》(别来春半)b《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c《浪淘沙》(往事只堪哀)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e《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上面作品可以归为李煜前期作品的是:

__a_b_(请填小写字母,下同)可以归为李煜后期作品的是:

_c___d__e

4.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上片押_仄_声韵,下片押_平_声韵。

5.《清平乐》(别来春半)中总摄全篇的两句是“__别来春半______,_触目愁肠断_________”,为全词笼上哀婉凄绝的抒情基调。

6.《清平乐》(别来春半)中的两句“__砌下落梅如雪乱____________,__拂了一身还满__________”、“_离恨恰如春草___________,_更行更远还生___________”,用景物来描写抽象的心绪。

营造了一个情景合一的深婉境界,将无尽愁思,形象化地展现出来。

7.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采用了__白描__与_比兴___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普遍、抽象的离愁别恨,写得具体而形象。

多选题(1满分)

8.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理解正确的是(___A_B_)A.这句突出表现了寂寞的环境、气氛和心境。

B.此句表达了多层的寂寞之情。

“无言”、“独上”是寂寞;“梧桐深院”是寂寞;“锁清秋”更是寂寞

文字填空题(4满分)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__比喻__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

10.“金锁已沉埋”化用了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诗句:

“__千寻铁锁沉江底__________,__一片降幡出石头__________”。

(回答时不需加标点或空格)

11.“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中“_想_”和“_空_”两个字用的好,前一字以虚拟手法,设想秦淮河上的月光照耀着昔日自己住过的琼楼玉宇,后一字透出无限悲凉。

单选题(1满分)

12.“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对这两句理解正确的是(__A_)

A.“藓侵阶”表示无人来往,门庭冷落,“闲不卷”表示百无聊赖,苦闷孤寂。

这两句反映了李后主幽囚生活和孤寂心情。

B.这两句写了幽静的庭院环境,显示了作者闲适悠然的心境。

文字填空题(2满分)

13.“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这句中“金锁”喻指_南唐政权_______;“壮气蒿莱”指_志气消沉_______。

判断题(1满分)

14.有观点认为,“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三句话表达相似的内容,在诗词中是一种不足。

(正确)(错误)

多选题

1.对“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理解正确的是(_BCD_____)

A.“春花秋月”只指岁月的更替。

B.“春花秋月”既指美好的景物,又指岁月更替。

C.何时了”表达了既盼望尽快了结而又不得了结的忧愁和感叹。

抒发出日月太长难捱的愁闷心情。

D.“春花秋月”是乐景和“何时了”的愁叹,构成一种反衬的修辞。

文字填空题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往事知多少”一语,“往事“既指着_历史___和__感情__。

多选题

3.对“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CD_____)

A.“雕栏玉砌”一语概括昔日的华美宫阙。

B.“朱颜改”只指人改变红润面色,变得憔悴。

C.“朱颜改”既指红润的面色变得苍白憔悴了,也可指原来豪华宫殿的形貌变化。

D.暗含着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深沉慨叹。

文字填空题

4.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五更寒”三字,语意双关,一是指自然界的寒冷____________,一是指心情上的凄凉寂寞________________。

文字填空题

5.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上片用的是_倒叙___手法:

“__帘外雨潺潺_________,____春意阑珊____,___罗衾不耐五更寒_________”是梦后事;“_梦里不知身是客______________,__一晌贪欢________”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

梦中梦后,实际上是_今昔___对比。

(回答诗句时中间不需加标点或空格)

6.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天上人间”一语是极具概括力的对比,具体指:

梦境____和现实的对比,_过去___和现在的对比,欢乐和_悲哀___的对比。

单选题

7.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发展到(__C)手里“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A.苏东坡B.韦庄C.李煜D.温庭筠

文字填空题

8.在抒情艺术上达到极致的词人是_李煜____,他被后人称为“词中之帝”。

单选题

9.词从“诗余”发展为宋代代表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起到转折作用的词人是(___D_)

A.韦庄B.温庭筠C.李璟D.李煜

文字填空题

10.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说: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他以严妆来比的__温庭筠______(作者名,下同)的词比,以淡妆来比的__韦庄____的词,以粗服乱头来比__李煜____的词。

多选题

11.李煜在词的发展中所作贡献是(__ABCD____)

A.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使词摆脱了花间樽前,曼声吟唱中形成的传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

B.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将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化为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C.语言自然、精炼,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D.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文字填空题

1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_一江___”喻愁的多,“春水____”喻愁之深广,“_向东流_____”喻愁之永无尽期、绵绵不断。

判断题

1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是一种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春天逝去比喻国破家亡、无可奈何花落去般地无法扼止、再难追及。

正确错误

多选题

14关于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艺术特点说法正确的是ABD

A.极高的艺术概括性,形象具体、突出。

B.语言率真自然、精炼准确。

C.百日黑夜的并举描写,体现出词人生活的悠然自得。

D.真情实感,凄咽哀婉,如泣如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极高的艺术性。

文字填空题

1.宋太祖为避免唐代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历史教训,采取_重内轻外_______和_重文抑武_______的国家政策。

单选题

2.史学家陈寅恪言: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___B__)之世。

”A.李唐B.赵宋C.朱明

多选题

3.中国文化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高潮是(ABD____)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两宋时期的文化复兴

C.明代的理学复兴D.“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4.宋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ABCD_____)

A.市民阶层的壮大,对近于流行歌曲的词有较大的需求

B.科学文化发展到封建社会的顶峰,社会的文化氛围浓郁

C.宋代优待文人的政策促使文人队伍壮大

D.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而词是一种南方文学

5.宋词繁荣的文学原因是(ABCD_____)

A.词为长短句,与音乐联系密切,词调多,具有强大的表情达意功能。

B.诗文因注重说理,受功能限制,较多具官方色彩,词则成为渲泄感情的最佳形式

C.词行诗道,唐诗的繁荣为宋词的兴盛积累了语言与艺术的基础

D.大晟府等音乐机关以及精通音乐的词人自创词调的推动

文字填空题

6.《全宋词》由___唐圭璋_____编,___王仲闻_____订补,共辑词人1330余家,词作2000首。

后来,孔凡礼编《___全宋词补编__________》收词人140余人,收词430余首。

7.唐__圭璋____、夏___承焘___、龙__榆生____三位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领域的三位大师。

8.___范仲淹__,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

北宋改革派政治家,主持了称为“_庆历新政_______”改革。

单选题

9.宋荦联云: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所写人物是(__B___)

A.苏轼B.范仲淹C.王安石D.司马光

文字填空题

10.北宋边塞词的压卷之作是___范仲淹___(填作者)《___渔家傲____》(填词牌名)(_______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填第一句),该词雄壮苍凉,可比美于唐人边塞诗作。

1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____”两句最动人心,也是词中主题之句。

多选题

12.关于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上片描写将士灭敌报国的雄心和雄心无着的悲苦心情。

B.下片写边塞的荒凉,大军戍守的艰苦情况。

C.词中的将军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将军形象,他既有崇高的责任感,又有浓厚的人情味,颇像汉代的飞将军李广。

但宋代的皇帝更不能与汉武帝相比,这又是一个将军的无奈之处。

D.此词无论从题材还是风格上,对于词的传统都是一种突破,它把词从酒边花下引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