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2079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组织的观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主要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质量,它的性能包括数值孔径和分辨率,有效放大倍数及像差校正程度。

A:

数值孔径:

物镜的数值孔径(N.A)表示物镜的收集光线的能力,增强物镜的聚光能力可使成像的质量提高,它的大小通常以进入物镜的光线锥所张开的角度,既孔径角的大小,公式表示为:

N.A=n.sinθ

式中n—物镜与观察物之间介质的折射率

θ—为物镜的孔径半角

因此提高数值孔径有两个途径:

a(增大透镜的直径或减小物镜的焦距。

实际上sinθ的最大值只能0.9左右,此方法会导致像差增大和制造困难。

b(增加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折射率。

用油做介质,最常用的是松柏油可提高聚光能力,数值孔径达(1.40)目前最高倍的油镜头(120倍)在物镜的镜体上刻有标记:

油或OI。

图1-2是介质对物镜数值孔径的影响示意图(a为干系物镜,b为油浸物镜)。

图1-2介质对物镜数值孔径的影响示意图

B:

分辨率与有效放大倍数

金相显微镜分辨率主要取决于物镜的分辨率,上面已经提到物镜是使物体放大,目镜的作用是用来保证物镜的分辨率充分利用,既将这个实像再次放大,也就是说物镜没有分辨的细节,目镜是不能增大它的辨别能力,若要提高分辨率可使用更短波长的电子波即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物镜所能清晰的分辨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与数值孔径有关。

有以下表达公式:

d,2N.A

式中:

λ—为入射光的波长

N.A—为数值孔径

由此可知入射光波越短,数值孔径越大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在光学显微镜中,如若采用黄、绿、蓝等滤色片,采用油浸镜头,不但能够提高衬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分辨率。

在显微镜中保证物镜的分辨率能够充分利用,使试样上已被物镜分辨出的细微组织能够清晰再现,必须有适当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倍数。

由下面关系推出:

人眼在明视距离(250mm)处的分辨能力为0.15-0.35mm。

因此只有将物镜能分辩的距离放大到不小于0.15-0.35mm,人眼方能辨识,则

N.A,n,sin,

2N.A(0.30~0.6)由此推出M=(0.15,0.30)×

=N.A有效,,

例如40×

物镜的N.A=0.65,有效放大倍数为325—650倍范围,因此应选择最低8倍目镜,最高不能超过16倍目镜,否则将不能充分发挥物镜的分辨率或为虚放大。

目镜是将物镜放大的像再次进行放大,其作用就是在显微观察时,于明视距离处形成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而在显微摄影时,通过投射目镜在影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除此之外,某些目镜(如我们现在使用的补偿目镜)除放大作用之外,还能将物镜造像的残余像差予以校正。

自目镜射出的光束接近平行光束,是一个小孔径,大视场系统。

据此,在像差校正上轴向像差(轴向色差,球差)可不予考虑,设计时主要考虑放大率色差,同时,由于入射光束接近平行,目镜的角孔径极小,故目镜本身的鉴别能力甚低,但对于物镜的初步影象的放大已是足够了。

显微镜目镜的种类较多:

常用的有补偿目镜,放大目镜,测微目镜,双筒目镜,一般补偿目镜与复消色差物镜配合使用,放大目镜是专为摄影及近距离投射使用,测微目镜中加入了一小片有刻度的玻璃薄片,用于金相组织定量测量,如表面渗层厚度、显微硬度压痕的长度测量等,双筒目镜可减轻观察时眼睛的疲劳。

2(照明方式:

金相显微镜大多使用灯光照明,这与生物显微镜不同,借棱镜或其它反射方法使光线投在金属样品的磨面上,靠金属的自身反光能力,部分光线被反射而进入物镜,放大成像最后被我们所观察。

现代的金相显微镜采用科勒照明法,它的特点是光源的像通过聚光透镜首先聚焦在孔径光栏上,然后与孔径光栏的像一起成像在物镜的后焦面,如图1-3。

这种照明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光源,提供一个非常均匀的照明场,充分发挥物镜的分辨率。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研究材料的表面组织,有时还要鉴别非金属夹杂物等特殊用途,为此,采光方式有明场照明和暗场照明。

金相研究主要采用明场照明,它是将来自光源的光线通过垂直照明器中反射镜,改变光线的角度垂直射入试样的表面,由试样表面反射的光线再进入物镜到目镜成像。

如果经过磨制表面光亮如镜的样品,反射光将全部进入物镜,

图1-3照明原理图

目镜中看到光亮一片,若经过化学试剂侵蚀,易受侵蚀的相,或晶界处凹陷下去反光能力差,这样高低不同产生的漫散射使目镜中呈现不同明暗的组织。

暗视场照明则是入射光束通过环行光栏及环行反射从物镜的四周斜射于目的物上,因此显微镜内是黑暗的,只有一些浮雕处(如某些夹杂物相)因漫散射的产生有部分光线可到达物镜,从目镜中看到的是明亮的,据此暗视场适用于观察平滑表面上细小微雕,即非金属夹杂物等的鉴定。

摄像装置输出图像计算机

金相光学打印机显微镜

图1-4数码技术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类型很多,从外观上主要分为台式,立式,卧式三大类;

按用途分为偏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体式显微镜。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和数码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光学显微镜,改变了传统的金相观测、拍摄、洗相等烦琐的操作程序,它只需在光学显微镜上对接摄像头,把放大的试样通过摄像装置拍摄下来后输出到计算机里,我们可以打印下来,这样得出的金相图能更加准确的反映组织形貌。

图1-4为数码技术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实验使用的显微镜

如图1-5,它属于台式金相显微镜,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

(1)光学系统

主要由目镜和物镜两部分构成。

目镜:

放大倍数有10×

,12.5×

,主要是使物镜放大的像再次放大,除观

察目镜外还有测微目镜和照相目镜。

物镜:

,40×

,100×

,是显微镜中主要的光学部件。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像的质量,一般高于千倍用油浸物镜较好,本实验课用的是干系物镜,即以空气作为介质。

(2)机械系统

底座:

支撑整个显微镜体

载物台:

放置试样

物镜转换台:

用以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调焦装置:

调节焦距用,分粗调和细调

(3)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中光源、聚光透镜、孔径光栏、视场光栏和棱镜组等组成。

6V、15W的低压卤钨灯泡发出的白色光,经聚光透镜和反光镜会聚在孔径光栏(可以连续调光)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物镜,使试样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

4(显微镜的使用

金相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使用中一定要爱护,注意下列各点:

(1)操作前应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操作时双手和样品要干净,以免腐蚀物镜,应集中精力,细心操作,不能有粗暴和剧烈的动作,不能用手和手帕等去摸、擦镜头的透镜,不要随意拧动各调节螺钉。

严禁拆卸显微镜及其附件。

(3)调焦距时,先用粗调手轮将载物台降低,使样品尽量靠近物镜(但不能接触),然后一面从目镜中观察,一面缓慢转动粗调焦手轮,使载物台升高,待看到组织后,再旋转微调手轮直到图像清晰为止。

(4)观察时,可以调动载物台旋钮选择不同的观察区域,不能用手直接移动样品,避免样品表面划伤。

(5)有问题报告老师处理,不得擅自拆修,使用完毕后将显微镜恢复原状。

1.载物台2.物镜3.转换器

4.粗动调焦手轮5.微动调焦手轮

6.灯座7.底座8.目镜

9.单筒目镜管组10.固定螺钉

11.视场光栏12.孔径光栏

图1-5XJP-2型金相显微镜

(二)平衡组织

铁碳相图是铁碳合金的成分与平衡结晶后的组织组成物及各相组成物的定性、定量关系总结。

从相的角度来看,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皆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所组成。

碳含量趋近于零时,合金全部由铁素体所组成,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的含量呈直线下降,6.69%时降低到零。

与此相反,渗碳体的含量则由零增至百分之百。

碳含量的变化,不仅引起铁素体和渗碳体相对量的变化,而且可以引起组织的变化,引起不同性质的结晶过程。

从图4-1可以看出,随着含碳量的增加;

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顺序为,

F?

F+P?

P?

P+FeC?

P+FeC+Ld′?

Ld′?

Ld′+FeC?

?

3?

33

同一种组成相,由于生成条件的不同,虽然相的本质未变,但其形态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1(铁素体(F):

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

从奥氏体中析出的铁素体一般呈块状,而经共析反应生成的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相互制约,呈交替层片状,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呈白亮宽网状包围珠光体。

2(渗碳体(FeC):

是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含碳量ω=6.69%。

渗碳3c体硬度高,塑性差,延伸率接近于零。

由于成分和生成条件的不同,使其具有复杂晶格的混合物,形态特点如下:

(1)一次渗碳体:

当ω>

4.3%时,一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形成的呈规则c

的长条状。

(2)二次渗碳体:

当0.77%<

ω<

2.11%,二次渗碳体是由奥氏体中析出的,c

以网络状分布于奥氏体晶界。

二次渗碳体的数量随钢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碳量较多时,除了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外,还在晶内呈针状分布。

当2.11%<

4.3%时,由初晶奥氏体析出的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连成一片,难c

以分辨。

(3)三次渗碳体:

由铁素体中析出,沿晶界呈小片状分布。

(4)共析渗碳体:

经共析反应生成的,与铁素体呈交替层片状。

(5)共晶渗碳体:

与奥氏体相关形成的,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比较粗大,有时呈鱼骨状。

3(珠光体(P):

共析转变的产物,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组织经磨制抛光及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表面可见珍珠色,此即珠光体名称的由来。

珠光体中的渗碳体与铁素体含量的比值约为ω:

ω=1:

8。

这就是说,如Fe3cF

果忽略渗碳体与铁素体比容上的微小差别,铁素体的体积是渗碳体的8倍。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时,珠光体组织中较厚的片是铁素体,较薄的片是渗碳体。

在腐蚀金相试样时,被腐蚀的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但在一般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时,由于放大倍数不足,渗碳体两侧的界面有时分辨不清,看起来合成了一条

线。

4(莱氏体(L):

共晶转变的产物,是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当冷d

却到共晶温度(1148?

)下,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不断下降,因此从共晶奥氏体中不断析出二次渗碳体,但由于它依附在共晶渗碳体上析出并长大,所以难以分辨。

当温度降至共析温度(727?

)时,共晶奥氏体的含碳量降至ωc=0.77%,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即共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

最后室温下的组织是珠光体分布在共晶渗碳体的基体上。

室温莱氏体保持了在高温下共晶转变后所形成的莱氏体的形态特征,但组成相发生了改变。

因此,常将室温莱氏体称为低温莱氏体或变态莱氏体,用符号L′表示。

d

根据组织特征,将铁碳合金按碳含量划分为七种类型:

(1)工业纯铁ωc<

0.0218%。

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和三次渗碳体。

图1-6为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其中黑色线条是铁素体的晶界,亮白色基底是铁素体晶粒。

少量三次渗碳体在晶界上存在、呈现出白色的、不连续的网状,由于量少,有时可能看不出。

图1-6工业纯铁显微组织图图1-7共析钢显微组织

(2)共析钢ωc=0.77%。

室温组织为珠光体。

显微组织如图1-7所示。

(3)亚共析钢ωc=0.0218,0.77%。

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先共析铁素体,钢中含碳越高,则组织中珠光体所占比例越多,如图1-8,其中暗黑色为珠光体,白亮色为铁素体。

a的含碳量比b的低。

ab

图1-8亚共析钢显微组织图

图1-9过共析钢显微组织图1-10共晶白口铁显微组织

图1-11亚共晶白口铁显微组织图1-12过共晶白口铁显微组织

(4)过共析钢ωc=0.77,2.11%。

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沿奥氏体晶界析出,所以呈细小的网状分布。

在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的数量随钢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含碳量较多时,除了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外,还在晶内呈状分布。

如图1-9为过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5)共晶白口铁ωc=4.3%。

室温组织是变态莱氏体,是珠光体分布在共晶渗碳体的基体上。

如图1-10,珠光体呈暗黑色细条及斑点状,渗碳体呈亮白色。

(6)亚共晶白口铁ωc=2.11,4.3%。

室温组织是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莱

氏体,如图1-11所示。

珠光体呈黑色枝晶状,莱氏体呈斑点状,二次渗碳体与

共晶渗碳体连成一片,难以分辨。

(7)过共晶白口铁ωc=4.3,6.69%。

室温组织为莱氏体和一次渗碳体,如

图1-12所示,其中白亮色长条为一次渗碳体,其余为莱氏体。

三、实验内容

熟悉显微镜的各主要部件,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下列显微组织并画出显微图

代号材料及热处理组织备注

P1F工业纯铁

P320钢退火F+P(20%左右)

P445钢退火F+P(55%左右)

P6P共析钢退火

P7过共析钢退火P+Fe3C(网状)

P8P+Ld′400X亚共晶白口铁铸态

P9Ld′共晶白口铁铸态

P10过晶白口铁铸态Ld′+Fe3C初晶

R1低碳钢淬火板条马氏体

R2高碳钢淬火针状马氏体

R9球化体粒状珠光体四、实验报告要求

1、明确本次实验目的

2、简述实验概述

3、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随含碳量变化组织的变化规律。

4、附上实验图,并在图上标注出各种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