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1228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 二轮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专题卷适用全国文档格式.docx

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子一代都是AB型,说明A型与B型为共显性,C项错误;

粉红花金鱼草自交,子一代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与B选项相同,为不完全显性,D项错误。

4.无花果有红色和黄色之分,如果红色由显性基因(T)控制,现用两种红色无花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该实验亲代的基因型分别是(  )

实验

亲代    红果×

红果

子代性状  红果  黄果

子代数目  1511  508

A.TT、TTB.TT、TtC.Tt、TTD.Tt、Tt

答案D

解析亲代都是红果,子代性状中出现黄果,因此,子代黄果的基因组成是tt,子代中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因此,亲本中的基因组成中一定含有一个t基因,亲本都表现为显性性状,故一定含有显性基因,因此,亲本的基因型是Tt。

故选D项。

5.下列有关遗传病及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遗传病多属罕见病

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C.遗传咨询是优生的措施之一

D.凡是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的都称遗传病

解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低,多属罕见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遗传咨询是优生的措施之一;

细胞里遗传物质改变并不一定会导致遗传病,如简并密码的存在,人类的某个基因突变后,遗传密码发生了改变,但它控制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分子并不一定改变,因此性状并不一定发生改变,所以凡是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的都称遗传病是不正确的。

6.

右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基因型为AA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引起的

B.该细胞若是原始生殖细胞,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胞质分裂不均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Y、y与B、b间自由组合

D.若该细胞产生的一个配子的基因型是Aby,在没有其他变异的情况下,另外三个配子的基因型是Aby、aBY、aBY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果蝇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Aa等位基因,因此产生基因型为AA配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未分裂引起的,A项错误。

由图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B项错误。

Y、y与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项错误。

若该细胞产生的一个配子的基因型是Aby,在没有其他变异的情况下,另外三个配子的基因型是Aby、aBY、aBY,D项正确。

7.用显微镜对胎儿的细胞进行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

A.先天愚型B.猫叫综合征

C.镰刀形细胞贫血症D.白化病

解析先天愚型和猫叫综合征均是由染色体畸变引起的,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有差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区分;

白化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通过显微镜观察不能发现。

8.蚕豆病是X连锁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男性蚕豆病患者的缺陷基因来自母亲

B.男性群体的发病率与女性群体的发病率不同

C.若不进食蚕豆,则相关的缺陷基因不是有害基因

D.若对蚕豆病患者没有选择发生,其缺陷基因的频率会持续增加

解析人类是XY型性别决定,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

由题信息蚕豆病是X连锁遗传病,故男性蚕豆病患者的缺陷基因来自母亲。

由于男性和女性所含X染色体数目不同,发病率也不同。

患者进食蚕豆就会发病,但蚕豆并不是非吃不可,若不将它归入“正常”的环境因素,则不能说蚕豆病致病基因是有害基因。

若对蚕豆病患者没有选择发生,这时遗传应该是平衡的,其基因频率随着世代相传而保持不变。

9.将宽叶不抗病(AAbb)和窄叶抗病(aaBB)两个烟草品种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能稳定遗传的宽叶抗病烟草植株的概率为(  )

A.1/4B.1/9C.1/16D.0

解析据题意可知两个烟草品种均为二倍体,其杂交得到的F1也是二倍体。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10.(2018浙江温州普通高中选考8月适应性测试)下列关于苯丙酮尿症及其致病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正常环境中该致病基因是有害的

C.该病患者的异常代谢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D.“选择放松”会打破该致病基因的遗传平衡

解析“选择放松”,即对遗传病患者来说没有选择发生,此时基因频率随世代相传而保持不变,即遗传应该是平衡的。

11.下图表示某一两性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该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4种。

图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基因A对a为完全显性,基因B能降低色素的含量,BB与Bb所起的作用不同。

现将某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红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种类不同

B.对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经染色体加倍后能得到4种花色的可育植株

C.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开白花的植株,原因不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B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基因A的表达

解析基因A与B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A项错误。

由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经染色体加倍后能得到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的植株,颜色分别为粉红色、紫色、白色、白色,即3种花色的可育植株,B项错误。

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开白花的植株,原因可能是AABB植株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缺失导致产生的配子为BO,即缺失A基因,C项错误。

基因B能淡化颜色深度的原因可能是基因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会影响基因A的表达,D项正确。

12.(2018浙江温州高三第二次模拟)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人群中男性乙病的患病率为1/100;

Ⅱ3和Ⅱ4为同卵双胞胎;

Ⅱ2和Ⅱ8均无甲病和乙病的家族史,家系二无甲病的家族史;

家系中不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A.Ⅲ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

Ⅲ5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3

B.Ⅲ3患两病的原因是Ⅱ4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

C.若Ⅲ3与Ⅲ4婚配,在正常情况下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D.若Ⅲ1与一表现型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女儿患乙病的概率约为1/200

解析对于甲病,由正常Ⅱ2与正常Ⅱ3的后代Ⅲ2为患甲病男性,推出甲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由于Ⅱ2无甲病的家族史,因此甲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对于乙病,由正常Ⅱ2与正常Ⅱ3的后代Ⅲ1为患乙病男性,推出乙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由于Ⅱ2无乙病的家族史,则乙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Ⅲ1的乙病致病基因首先来自Ⅱ3,继而来自Ⅰ1,Ⅲ5的乙病致病基因首先来自Ⅱ7,继而来自Ⅰ4,A项错误。

若用A/a表示甲病基因,B/b表示乙病基因,则Ⅲ3的基因型为XabY,由于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Ⅱ4产生配子时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项错误。

Ⅲ3的基因型为XabY,由于家系二无甲病的家族史,Ⅲ5的基因型为XAbY,则Ⅱ7的基因型为XABXAb,Ⅱ8的基因型为XABY,Ⅲ4的基因型为1/2XABXAb、1/2XABXAB,与Ⅲ8婚配,生育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1/4=1/8,C项正确。

对于乙病,Ⅲ1的基因型为XbY,已知人群中男性乙病的患病率为1/100,即Xb为1/100,XB为99/100,XBXB为(99/100)2,XBXb为198/10000,则表现型正常女性中杂合子为2/101,Ⅲ1与一表现型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女儿患乙病的概率约为2/101×

1/2=1/101,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型和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组型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B.不同种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不相同

C.XY型生物个体的体细胞中有X和Y各一条性染色体

D.豌豆雌、雄性个体中没有性染色体

解析染色体组型有种的特异性,不同种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不相同,因此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XY型生物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有X和Y各一条性染色体,雌性个体内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

豌豆无性染色体。

14.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

调查发现,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儿子都正常,女儿均患此病。

A.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

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4

D.若患病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则子女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

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A、a,患者的基因型有XAY、XAXA和XAXa,所以患者的体细胞中不一定有成对的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B项错误。

患病男性(XAY)产生的精子中有钟摆型眼球震颤基因的占1/2,C项错误。

由题意可知,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其与正常男性(XaY)婚配,子女的基因型是XAXa、XaXa、XAY、XaY,儿子和女儿都是一半患病,一半正常,D项正确。

15.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有三对亲本组合,杂交后得到的数量比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黑蚁黄茧

黑蚁白茧

淡赤蚁黄茧

淡赤蚁白茧

组合一

9

3

1

组合二

组合三

A.组合一亲本一定是AaBb×

AaBb

B.组合三亲本可能是AaBB×

AaBB

C.若组合一和组合三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组合三的相同

D.组合二亲本一定是Aabb×

aabb

解析组合一的杂交后代比例为9∶3∶3∶1,所以亲本一定为AaBb×

AaBb;

组合二杂交后代只有白茧,且黑蚁与淡赤蚁比例为1∶1,所以亲本一定为Aabb×

aabb;

组合三杂交后代只有黄茧,且黑蚁与淡赤蚁比例为3∶1,所以亲本为AaBB×

AaBB或AaBb×

AaBB或Aabb×

AaBB;

只有组合一中AaBb和组合三中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才与组合三的相同。

1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右图所示。

由此可以推测(  )

A.Ⅱ区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区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

C.Ⅲ区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女性

D.Ⅰ区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解析Ⅱ区段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Ⅲ区段上,A项错误;

Ⅲ区段位于Y染色体上,该区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项错误;

Ⅰ区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低于男性,D项错误。

17.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

yyrrB.YYRr×

yyrr

C.YyRR×

yyrrD.YyRr×

解析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其中圆粒∶皱粒=3∶1,这说明F1中控制籽粒性状的基因组成为Rr,故亲本中控制籽粒性状的基因组成为RR、rr,据此排除B、D两项。

A项中亲本杂交产生的F1自交后代中,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排除A项,经检验,C项符合题意。

18.若控制草原野兔某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

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F1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则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B.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1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

C.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

D.若致死基因为b,则F1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雌兔中的显性个体∶隐性个体=3∶1

解析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1种表现型,A项错误;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雌兔有2种基因型(XBXb和XbXb),2种表现型,B项错误;

如果致死基因是B,则成活野兔的基因型有XbXb、XBXb和Xb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

让F1野兔随机交配,F2中3/7XbXb、1/7XBXb和3/7XbY,则F2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6/7,C项正确;

若致死基因为b,则F1野兔随机交配,F2雌兔中都是显性个体,D项错误。

19.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

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

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D.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应接近1∶1∶1∶1

解析高秆∶矮秆=(66+9)∶(9+16)=3∶1,同理,抗病∶易感病=3∶1,所以符合分离定律,A项正确;

F2的表现型比例不符合9∶3∶3∶1及其变式,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项正确;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C项正确;

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断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AB∶Ab∶aB∶ab=4∶1∶1∶4,所以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应接近4∶1∶4∶1,D项错误。

20.如下图所示遗传图解中,人类肤色正常和白化基因用A、a表示,人类色觉正常和红绿色盲基因用B、b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过程属于测交

B.图中所示过程发生了变异

C.由图推知,人群中女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父亲

D.由图推知,人群中白化病在男、女群体中发病概率相等,红绿色盲也是如此

解析测交实验指的是一个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所以题图中所示不是测交实验,A项错误;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题图中发生了基因重组,所以图中所示过程发生了变异,B项正确;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父母双方,C项错误;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21.(10分)果蝇的长翅和小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黑身和灰身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现有一群黑身小翅雌果蝇和灰身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子代果蝇

灰身长翅

黑身长翅

灰身小翅

黑身小翅

雌果蝇

3/8

1/8

雄果蝇

(1)决定小翅的基因是    ;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

子代灰身长翅雌果蝇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3)若子代雌果蝇和亲代雄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对上表中灰身小翅雄果蝇进行测交的过程。

答案

(1)a 遵循

(2)BbXAY、BBXAY 4

(3)27∶5

(4)如下图。

解析

(1)由题表可知,子代中雌果蝇均为长翅,雄果蝇均为小翅,又知亲本雌果蝇均为小翅,雄果蝇均为长翅,可推知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为显性性状,小翅为隐性性状。

子代雌、雄果蝇均有灰身和黑身,且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值都为3∶1,由此可推出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子代中灰身∶黑身=3∶1,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性状,可推出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BBXA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子代灰身长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其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3)只考虑身体颜色这一对性状,由

(1)

(2)及题表可知,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4Bb、1/4bb,亲本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4B、1/4b,子代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8B、5/8b。

子代雌果蝇和亲代雄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中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8×

1/4=5/32,则灰身果蝇的比例为1-5/32=27/32,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的比例是27∶5。

(4)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以判断,子代中灰身小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其进行测交的遗传图解见答案。

22.(10分)某种猫的毛色有白色、黑色、黄色、黑白色、黄白色、黑黄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控制黑色,基因b控制黄色,位于X染色体,二者可以共同表达,基因C控制白色,且CC抑制B、b的表达,Cc则不能完全抑制B、b的表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毛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若任选两只白色猫杂交,其子代表现型最多有    种,表现型为    。

(2)表现为黑黄白色猫的基因型为      ,若与黄色猫进行测交,理论上子代中黑白色雌猫的比例为    。

  

(3)有一只纯合白色雌猫和若干纯合黄色雄猫杂交,后代雌猫是黑黄白猫,雄猫是黑白猫。

试用遗传图解作以解释。

答案

(1)自由组合 1 白色 

(2)CcXBXb 0

(3)

解析

(1)白色双亲一定均含CC基因,其后代也一定含有CC基因,故任意两只白色猫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均为白色一种表现型。

(2)表现为黑黄白色猫的基因型为CcXBXb,与黄色猫ccXbY进行测交,子代基因型为CcXBXb∶CcXBY∶CcXbXb∶CcXbY∶ccXBXb∶ccXBY∶ccXbXb∶ccXbY=1∶1∶1∶1∶1∶1∶1∶1。

黑白色雌猫的基因型是CcXBXB,比例是0。

(3)纯合白色雌猫基因型是CCXBXB和CCXbXb,与纯合黄色雄猫ccXbY杂交,后代雌猫是黑黄白色猫(CcXBXb),雄猫是黑白猫(CcXBY),则亲本纯合白色雌猫基因型是CCXBXB。

遗传图解见答案。

23.(10分)1994年,继摩尔根发现果蝇红、白眼色(基因用R、r表示)的遗传规律后,瑞士科学家在果蝇杂交实验中获得了一些无眼突变体。

下表是四对果蝇的杂交实验和结果。

杂交实验

亲 本

子一代

红眼♀×

红眼♂

红眼♀∶红眼♂∶白眼♂∶无眼♀∶无眼♂=6∶3∶3∶2∶2 

白眼♀×

无眼♂

红眼♀∶白眼♂∶无眼♀∶无眼♂=1∶1∶1∶1

无眼♀×

组合四

红眼♀∶红眼♂∶白眼♂∶无眼♀∶无眼♂=2∶1∶1∶2∶2 

(1)科学家发现无眼性状是由基因突变所致,则无眼果蝇的染色体组型与有眼果蝇     。

无眼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无眼性状和红、白眼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能作出此结论的杂交组合包括        。

(3)若用E、e表示有眼无眼的基因,则组合二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        ,组合四亲本无眼雄蝇的基因型为        。

若用组合一子代红眼雌蝇与组合四子代红眼雄蝇随机交配,F2中红眼个体理论上占      。

答案

(1)相同 隐性

(2)自由组合 一、三、四

(3)EeXrXr eeXRY 35/48

解析根据组合一“红眼♀×

红眼♂→F1:

红眼♀∶红眼♂∶白眼♂∶无眼♀∶无眼♂=6∶3∶3∶2∶2”分析,F1中共有16种组合方式,说明控制果蝇眼色和有无眼共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单独分析红眼和白眼(即均有眼)时,其雌雄比例不同,说明眼色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且白眼为隐性性状;

单独分析有无眼的雌雄表现型比例为(6+3+3)∶(2+2)=3∶1均相同,说明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无眼为隐性性状。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控制无眼性状是基因突变所致,说明无眼果蝇体内染色体组成与有眼没有区别,即无眼果蝇的染色体组型与有眼果蝇相同。

根据组合一的分析,有眼果蝇交配出现了无眼,说明无眼为隐性性状。

(2)无眼性状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红、白眼性状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所以二者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除了前面分析的组合一可说明该结论外,组合三和组合四的F1表现型及比例也能说明它们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结合前面的分析,若用E、e表示有眼、无眼的基因,由于组合二中F1有眼(红眼+白眼)∶无眼=1∶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亲本基因型为Ee和ee;

而组合二中F1中红眼♀∶白眼♂=1∶1,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为XrXr和XRY;

由此确定组合二中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EeXrXr;

由于组合四的F1中红眼♀∶红眼♂∶白眼♂=2∶1∶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亲本基因型为XRXr和XRY;

所以组合四中亲本无眼雄蝇的基因型为eeXRY。

若用组合一子代红眼雌蝇(E_XRX_)与组合四子代红眼雄蝇(E_XRY)随机交配,由于组合一中子代红眼雌蝇(E_XRX_)有四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EEXRXR∶EEXRXr∶EeXRXR∶EeXRXr=1∶1∶2∶2,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