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1561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docx

高中历史会考真题必修一专题1

必修一专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7小题,共0分)

1.(2008年山东会考2题)“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答案】C

【点拨】

【结束】

 

2.(2009年湖南会考1题)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3.(2007年广州会考1题)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

”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4.(2009年安徽会考17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制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5.(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7题)“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生起,犹如须弥座托着的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民贵君轻B.以法治国C.皇权至上D.天人感应

【答案】C

【点拨】

【结束】

 

6.(2008年1月福建会考1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等级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2009年6月福建会考1题)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A.郡县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8.(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题)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行省制度

【答案】B

【点拨】

【结束】

 

9.(2010年浙江会考1题)《左传》记载: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点拨】

【结束】

 

10.(2009年6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

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11.(2010年1月新疆会考2题)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变革是实行了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点拨】

【结束】

12.(2009年湖南会考2题)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

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答案】A

【点拨】

【结束】

13.(2011年1月河南会考1题)在今河南境内,古代曾有郑国、宋国等诸侯国存在,这与下列哪一选项有关()

A.甲骨文的记载B.西周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

【答案】B

【点拨】分封制就是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从题中“郑国、宋国等诸侯国”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分封制。

【结束】

14.(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题)毛泽东说:

“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指

A.禅让制B.宗法制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答案】C

【点拨】

【结束】

 

15.(2010年7月新疆会考1题)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郡县制B.宗法制C.科举制D.分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16.(2010年1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答案】B

【点拨】

【结束】

17.(2010年夏季山东会考1题)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答案】B

【点拨】

【结束】

 

18.(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1题)下图所示封国林立的现象出现在

A.西周B.秦朝C.西汉D.隋朝

【答案】A

【点拨】

【结束】

 

19.(2007年广州会考3题)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点拨】

【结束】

20.(2009年山东会考2题)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察举制的创立B.内阁的设立

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D.军机处的设立

【答案】D

【点拨】

【结束】

 

21.(2007年海南会考1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22.(2011年1月河南会考6题)右图是军机处的内景图。

它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宋太祖B.明成祖

C.康熙帝D.雍正帝

【答案】D

【点拨】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

【结束】

 

23.(2010年6月广东会考41题)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

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

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参议院     D.中朝

【答案】A

【点拨】

【结束】

24.(2010年1月山东会考1题)山东又称齐鲁,这个简称应该源于

A.商朝宗战制B.西周分封制

C.秦代郡县制D.隋唐科举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25.(2011年1月河南会考3题)很多西方学者将强盛的秦汉时期称为“第一帝国”,秦汉时期能够长期保持统一主要

在于实行了()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故B正确。

【结束】

26.(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B.恩泽贵族C.实现民族融合D.削弱王国势力

【答案】D

【点拨】

【结束】

 

27.(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4题)清朝雍正时期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是

A.设内阁,置六部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军机处D.设总理衙门

【答案】C

【点拨】

【结束】

 

28.(2008年天津会考5题)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南书房C.内阁D.军机处

【答案】D

【点拨】

【结束】

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

回答6~7题

29.(2009年福建会考2题)清朝皇权日益强化。

其主要表现是

A.设立三省六部B.废除丞相

C.设立军机处D.设立内阁

【答案】C

【点拨】

【结束】

 

30.(2008年海南会考4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A.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答案】D

【点拨】

【结束】

 

31.(2010年1月福建会考3题)《清史稿》记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设置军机处最主要的意图是

A.处理民族事务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D.加强特务统治

【答案】C

【点拨】

【结束】

32.(2009年广东会考2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

A.削弱皇权B.缩小地方权限C.加强皇权D.扩大地方权限

【答案】C

【点拨】

【结束】

33.(2009年福建会考1题)图1所示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称为

A.分封制B.行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34.(2008年山东会考1题)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答案】B

【点拨】

【结束】

 

35.(2010年海南会考1题)“六王毕,四海一”。

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

A、夏启B、秦王嬴政C、隋文帝D、元世祖

【答案】B

【点拨】

【结束】

36.(2011年江苏会考2题)《汉书,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

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

【答案】A

【点拨】

【结束】

37.(2009年广东会考41题)“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

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

【答案】C

【点拨】

【结束】

 

38.(2011年1月福建会考1题)图1所反映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皇帝制

C.分封制D.监察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39.(2011年1月宁夏会考2题)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C.明太祖   D.康熙帝

【答案】C

【点拨】

【结束】

40.(2011年浙江会考1题)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

【答案】A

【点拨】

【结束】

41.(2010年天津会考1题)“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42.(2010年浙江会考3题)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郡、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答案】D

【点拨】

【结束】

 

43.(2008年7月宁夏会考2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

【答案】B

【点拨】

【结束】

 

44.(2010年浙江会考21题)汉武帝统治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

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地方政治B.管理地方行政C.征收地方赋税D.掌管地方军事

【答案】A

【点拨】

【结束】

 

45.(2010年6月福建会考1题)周公东征后,“封建亲喊,以藩屏周”,“兼制大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中的“封建”是指

A.建立周朝B.分封诸侯国C.委任官职D.实行郡县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46.(2010年1月福建会考1题)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

A.血缘B.地域

C.财产D.宗教

【答案】A

【点拨】

【结束】

 

47.(2010年6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是唐代中央机构,其积极意义是

A.有效地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C.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D.分清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不同职权

【答案】C

【点拨】

【结束】

48.(2009年广东会考1题)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城邦制D.皇帝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49.(2011年江苏会考3题)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答案】B

【点拨】

【结束】

50.(2010年山西会考2题)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

D.唐朝设置节度使

【答案】D

【点拨】

【结束】

51.(2008年江苏会考2题)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52.(2010年6月广东会考1题)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奴隶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D

【点拨】

【结束】

53.(2008年8月福建会考2题)图1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B

【点拨】

【结束】

 

54.(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1题)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55.(2010年河南高中会考2题)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察举制度的实行B.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科举制度的创立D.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

【答案】C

【点拨】

【结束】

 

56.(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题)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

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

A.按军功选官B.按门第选官

C.科举考试选官D.按品德选官

【答案】C

【点拨】

【结束】

 

57.(2007年广州会考2题)961年,宋太祖对石守信等人说:

“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

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这段话的真实意图是要石守信等人

A.积累财富               B.安享晚年     C.交出兵权               D.享受生活

【答案】C

【点拨】

【结束】

58.(2011年6月广东会考41题)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

凡入选该机构的大臣,虽然参与军国大政,但是没有决定权,他们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

该机构是

A.内阁B.军机处C.参议院D.中朝

【答案】B

【点拨】

【结束】

59.(2010年1月山东会考2题)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B.汉代废除宰相制

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D.清朝设立军机处

【答案】D

【点拨】

【结束】

 

60.(2009年山东会考1题)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西周实行的是

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分封制④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61.(2010年山西会考1题)祠堂是中国民间祭祀祖先的场所。

通过祭祀表达对祖先的怀想,这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该制度是()

A.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A

【点拨】

【结束】

62.(2008年7月宁夏会考1题)“宗,尊祖庙也”,意思是说,宗法的“宗”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

A.以宗教信仰为纽带      B.以血缘家族为纽带

C.以活动地域为纽带      D.以土地财产为纽带

【答案】B

【点拨】

【结束】

 

63.(2009年江苏会考3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

【答案】A

【点拨】

【结束】

 

64.(2011年浙江会考2题)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有可能是

A.《汉书》B.《旧唐书》C.《宋史》D.《元史》

【答案】D

【点拨】

【结束】

65.(2010年江苏会考1题)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66.(2010年天津会考2题)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繁荣儒家文化B.防范地方割据

C.削弱宰相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点拨】

【结束】

67.(2011年安徽会考18题)六王毕,四海一。

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A.实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

C.设置内阁D.设立军机处

【答案】B

【点拨】

【结束】

68.(2009年江苏会考1题)在历史学习中,图表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

【答案】D

【点拨】

【结束】

 

69.(2008年浙江会考1题)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

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答案】D

【点拨】

【结束】

70.(2008年江苏会考1题)《史记·齐太公世家》: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1.(2008年天津会考4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答案】B

【点拨】

【结束】

 

73.(2009年浙江会考1题)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B.秦朝C.唐朝D.宋朝

【答案】B

【点拨】

【结束】

 

74.(2010年广东会考41题)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

这种做法

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答案】B

【点拨】

【结束】

 

75.(2009年浙江会考2题)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

A.州刺史的设立

B.分封制的创设

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D.行省制度的创立

【答案】C

【点拨】

【结束】

 

76.(2011年1月河南会考5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

【答案】A

【点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明读书科举是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唯一桥梁,只有读书能让人平步青云。

【结束】

77.(2011年1月宁夏会考1题)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

【答案】A

【点拨】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0分)

78.(2008年1月福建会考31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T-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5所示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

(3分)

(2)材料一中图6所示的三省六部制哪一时期开始实行?

它起到什么作用?

(3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为加强专制而采取的措施。

(2分)

79.(2011年1月福建会考31题)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

利大于弊,反方观点:

弊大于利。

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

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材料三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图8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

(2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1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

请说明理由。

(3分)

 

80.(2009年黑龙江会考27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