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1607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两课时).docx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

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唯”

“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

2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课时

师: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件出示2)

师:

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

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

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

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

(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不错!

)师:

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

“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课件出示3)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诸竞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

“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

“诸”(zhū)不能读成(zhǔ)。

(课件出示4)

(2)书写“戎 尝 诸 竞 唯”。

字形难点:

戎:

左下部是“十”,不是“廾”;诸:

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课件出示5)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实词:

〔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争先跑过去。

竞:

争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课件出示6、7)

3.过渡:

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

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

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

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课件出示8)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

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

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

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课件9)

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3)师小结:

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

(学生背诵)(课件出示14)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

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

(生读,注意节奏)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

小伙伴)

(诸:

多)

(尝:

常常。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1)品尝

(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课件出示15)

过渡:

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

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16)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

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

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

道边李树。

师:

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

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课件出示17)

师:

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

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

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

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

(板书:

诸儿:

竞走取之 王戎:

唯戎不动)

(课件出示18)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

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

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

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课件出示19)

诸小儿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

指名读。

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件出示20)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

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

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

所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

会做什么动作?

做动作演.师:

李子究竟苦不苦?

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2:

哇,果然很苦!

那就是“取之,信然”。

你明白了吗?

(板书:

善观察 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

(课件出示21)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

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

而且经常用。

(课件出示22)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

(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课件出示23)

三、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

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课件出示24)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师:

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四、总结提升

师: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生汇报。

师总结。

3.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课件出示25)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

竞走取之 善观察

王戎:

唯戎不动 勤思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

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

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

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