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8170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下册下册22《礼记二则》同步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礼运》)

(1)解释画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________②女有归________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可用原文回答)

人才选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利保障: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

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

“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丘未得其志也。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

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

增加、加深。

③有间:

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

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

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唐太宗谓房玄龄曰:

“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

‘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①朕向为群凶未定________

②躬亲戎事_______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顶是( 

A.然后/能/自强也

B.日以/十本/为率

C.故日:

教/学/相长也

D.朕/向为/群凶未定

(3)翻译句子。

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4)

【甲】文表达方式以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为主。

(5)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如何学习,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人不学,不知道 

( 

)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 

③如攻坚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3)

【甲】【乙】【丙】论述的重点各有侧重,请概括各段论述的重点。

【甲】:

【乙】:

【丙】:

(4)举例说明【丙】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孟子)曰: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注】①语(yù

):

告诉。

②折枝:

弯腰作揖。

③王(wà

ng):

统一天下。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男有分________②天下可运于掌________

(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

C.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D.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3)翻译。

①是诚不能也。

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甲】【乙】两文都说到了人们要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的意思,甲文的原话是:

“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原话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那么,乙文运用了哪两个事例?

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教然后知困 

困:

________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反也 

反:

_________________

③男有分 

分:

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也不会知道它的好处。

B.《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

C.“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运用排比,气势十足,让人感到社会各个群体都能安居乐业。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天下为公”。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云梦田

[明]刘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

“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所。

”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

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

景子曰:

“无之。

”安陵君愕曰: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用事,旧指当权。

(1)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句中限断两处)

国 

危 

矣 

志 

利 

而 

忘 

民 

之 

道 

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3)请选出与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最接近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B.《醉翁亭记》C.《曹刿论战》D.《唐雎不辱使命》 

14.创新作文训练

我们每天都要接受老师的教诲、父母的教导、同学的劝告……你对这些“话”有什么感受和认识?

哪些让你难以忘怀,为什么?

请以“教诲”“教导”“劝告”“告诫”为话题,自选一项,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答】D项,“罥”应读作“juà

n”。

2.【答案】C

【解答】

A项,第一个“亲”:

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B项,闭:

动词,闭塞。

D项,为:

动词,是。

故选C。

3.【答案】B

【解答】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

A项“于”介词,引础对象;

C项“于”是“让”的意思;

D项“于”是“比”的意思。

故选B。

4.【答案】B

【解答】B项,应划分为:

教/然后/知困。

5.【答案】

①礼记正义,戴圣,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③教学相长,鳏寡孤独,夜不户④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从平等

【解答】文学常识填空,对于”五经四书“学生更应该耳目能详。

课文中的成语在学习中要理解,会书写。

易错的成语如”鳏寡孤独“要反复练习,避免提笔忘字想象。

6.【答案】《礼记》,儒家,戴圣

【解答】熟记文学常识。

7.【答案】

(1)①通“举”,选拔,②女子出嫁

(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示例:

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

(1)①句意为: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

通“举”,选拔;

②句意为:

女子有归宿。

归:

女子出嫁。

(2)第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的是桃花源中老人与小孩都无比的幸福快乐,本文中表现老人小孩生活的句子为“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二者意思相近。

第二句“路不拾遗”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而本文能表现这一意思的句子则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阅读本文,开篇第一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思是说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说明了“大同”社会人才选拔的原则。

在这种社会里“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是说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这体现的正是“大同”社会的福利保障。

(4)根据平时的积累,写出包含题干中所给的字的成语即可,要注意其词意应相同。

如:

“皆”是“都”的意思,我们可以写出“皆大欢喜”,“恶”是“厌恶”的意思,我们可写出“好逸恶劳”。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即可。

8.【答案】

(1)B

(2)①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②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3)D

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

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

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1)A项,“其”字第一个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

第二个是代词。

B项,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

C项,“反”字第一个是“反思”之意,第二个通“返”。

D项,“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

(2)①旨:

甘美。

②习:

熟悉;

数:

技巧。

(3)D项,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

(4)解答本题注意举例说明,结合乙文具体论述。

从文中语句“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为人也”可以看出孔子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而是由浅入深,真正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

9.【答案】

(1)从前,亲自

(2)B

(3)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

(4)议论,记叙

(5)

【甲】文侧重教学相长;

【乙】文侧重告诉人们做人有学问,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明理少走弯路,否则便会“莅事惟烦”。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

向,从前。

亲自参与军事,躬,亲自。

(2)B项,有误,正确停顿应为:

日/以十本/为率。

(3)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

莅事,处理事情;

惟,只。

【甲】文主要是就教学相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乙】文则回忆了自己学习的经过和体悟,这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5)根据【甲】文中的“故曰:

教学相长也”可知【甲】文主要的观点是教学相长。

根据【乙】文中的“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可知【乙】文的主要观点是应该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习。

10.【答案】

(1)①明白道理,②味美,③治,指加工处理木材

(2)①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知道自己的困惑。

②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

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教学为先。

教学相长。

进学之道。

(4)①比喻论证: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②对比论证: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知道:

明白道理。

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旨:

味美。

③句意为:

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

攻:

治,指加工处理木材。

(2)①是故:

因此。

困惑。

②善:

善于。

逸:

安闲,这里指费力小。

功:

效果。

庸:

归功于。

【甲】文中“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点明了“教学为先”的重点。

【乙】文中“教学相长也”,直接点明论述重点——教学相长。

【丙】文中“此皆进学之道也”论述了“进学之道”这一重点。

(4)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结合选文内容来看,【丙】文中“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则运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11.【答案】

(1)①职分,职守②在

(3)①这是真的做不到。

或:

这是真的不能做到的(事情)。

②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运用了“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个事例,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男子有职业。

分,职分,职守。

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于,在。

(2)B项,句意为: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据此正确停顿应为:

货/恶其/弃于地也。

(3)①重点词语:

是,这。

诚,实在。

句意:

这是真的做不到。

②重点词语:

为,做。

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4)根据“要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可判断出应填“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翻译乙文后可知,从“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个事例,证明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

告诉我们是否有所作为,关键是看他有没有实际行动。

12.【答案】

(1)①困惑,②反思,③职分、职守

(2)①《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②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A

(1)①句子译为: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②句子译为:

然后才能自我反思。

反思。

③句子译为:

男子有职分。

职分、职守。

(2)①第一个“学”:

教导。

第二个“学”:

学习。

②贤:

指品德高尚。

能:

指才能出众。

同“举”。

修:

培养。

(3)A项,“作类比”表述有误,应是运用比喻论证,以“嘉肴”喻“至道”,论证“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学和教的话题,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13.【答案】

(1)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2)我以为你是为楚王谋利才说了这件事,你竟然把田送给百姓以达到施恩的目的吗?

(3)C

(1)“矣”一般用于句末,表感叹,其后断开;

“志利”与“忘民”用“而”连接,表转折,“民”后断开。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危险了!

执政者只想追求利益却忘记了百姓,这是走向灭亡的做法啊”。

据此断句为:

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2)“以”,以为;

“子”,你;

“乃”,竟然。

(3)《云梦田》的主题:

志利忘民,民穷国危。

治国之道首先在于爱民安民,体恤其疾苦,如果统治者“志利而忘民”,则民穷而国危,乃至大乱国政。

A项,主题:

孔子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

B项,主题: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寓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C项,主题:

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D项,主题是: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14.【答案】

[参考例文]

忠言何必逆耳

中国有句古话:

”良药苦口”。

意思是质好、治病效率高的药物味道一定很苦。

还有一句:

“忠言逆耳”。

意即劝人改过从善的话一定不好听,不顺耳。

然而我却认为:

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非一定要逆耳。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各种新技术很快用于日常生活中。

药品也从患者利益出发,在方便患者服用方面做了许多改进。

本来,药的确是苦的,正所谓“苦,方能治病;

苦,方能树人。

”然而,良药苦口,太难下咽,尤琪是儿童,闻苦色变,即使良药也不吃,病怎么治呢?

所以药剂学家就在苦药里加上糖蜜或在苦药外面包上一层糖衣,制成了糖浆药或糖衣片药等。

不但药效不减,而且深受患者喜欢。

因此说,良药未必苦口。

忠言逆耳,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忠言真的逆耳吗?

先不要轻易下结论,且看:

上海某公园,为了保护园内花草树木,在地上围了篱笆,到处插了禁止摘花的木牌,但一段时间下来,收效甚微。

后来园内工作人员把木牌上的字换了,写上“爱花的人请让花留下”。

原来刺眼的话一下子变成了顺耳的忠告,游客乐于接受,都自觉地保护花草树木了,因为有谁不愿做一一个“爱花人”呢?

可见,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

最重要的是看你对待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

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甚至还会取得始料不及的成功呢!

所以,人们长久流传的那句古语宜改为”良药甜口也治病,忠言顺耳更益行”

这是一篇破立结合的议论短文。

论证上思路清晰,先破“良药苦口”,用“因此说,良药未必苦口”作结。

然后破“忠言逆耳”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

接着用“最重要的是看你对待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如何”作分析的理由,得出“只要方法得当,同样可以解决问题”的结论。

最后回顾开头,做到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