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07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docx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1: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水平评估

工作指南(试行)

一、评估的方法

1.学校内部自评与外部专家评估相结合。

专家评估与被评学校学生和教师对本校评估相结合。

通过内外结合的评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条件、过程、目标、结果相结合。

既要重视“硬件”条件,更要注重“软件”建设;既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即更加重视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的结果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3.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

评估一定要抓住重点,对重要指标要予以特殊控制。

4.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

既重视学校的现实状态,更要重视其与时俱进的状况,重视其发展过程的进步程度与今后的改革发展趋势。

5.符合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即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抓住三个“符合度”,有助于实现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防止千校一面的趋同倾向。

6.规范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强调学校开拓创新,办出特色。

7.注重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效率和效益相结合。

二、评估的程序

1.学校自评,并向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自治区评估办”)提交自评报告及相关材料一式10份。

2.自治区评估办组织专家组对被申报学校上报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核。

3.自治区评估专家组到学校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形成专家组与申报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交换意见的考察评估反馈意见、评估的结论建议和评估工作报告。

4.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工作委员会审定后,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

5.学校根据公布的评估结论和专家组的考察评估意见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

三、学校自评工作

自评工作要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不应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自评工作重点要放在加强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

1.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有关文件,准确理解《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基本精神,掌握各评估指标及观测点的内涵与等级标准,以及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

2.认真回顾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制订整改的方案和措施,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到实处。

3.按评估指标、观测点的等级标准和特色或创新项目要求,系统地搜集、整理、提供主要信息。

提供的资料可分两类:

一是各评估指标的依据材料,需单独成卷供专家组审阅;二是其它背景材料和原始材料需列出目录备查。

4.组织校内专家和干部、教师,按评估指标和观测点的权重系数进行分项自评赋分,并提出各二级指标的自评等级建议。

必要时,组织专门小组,系统总结学校改革创新成果,确定学校特色或创新项目,撰写特色或创新项目的论证报告。

5.填写学校自评结果汇总表和学校分项自评结果一览表(内容包括指标名称、自评等级、评定该等级的依据说明、证据或佐证资料目录四个方面)。

6.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由学校党政领导审定,最终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一般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学校概况(沿革与现状);

(2)自我评估(包括在改革、建设、管理、发展总体上取得的成果和自评结果);(3)特色或创新项目的简要说明;(4)存在的主要问题;(5)整改方案、思路及措施。

7.自评材料和数据的准备应本着实事求是、少而精的原则,充分体现针对性、原始性、真实性,不允许临时突击修改原始材料和数据。

对于修改原始材料和数据的,一经发现并核实,将严肃处理。

四、学校需搜集整理提供的主要信息

1.学校基本状态信息

(1)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组成人员基本状况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职日期、分管工作)。

(2)学校党政机构设置一览表。

(3)全校按部门排列的党政中层干部一览表(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职时间、分管工作、兼课周学时)。

(4)全校有教师任职资格的专任教师名单(分专业填写,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或在读学位、职称;承担的教学任务,分公共课与基础课、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实践课教学三类,任课周学时,是否具有双师素质,教学或科研成果等)。

(5)全校分专业、年级、班级、带学号的学生名单。

(6)全校现行课程表(含实践环节)。

(7)近二年学校上报的《年度教育事业费决算》(复印件)。

(8)全校非专任教师名单(按双兼挑、返聘及外聘的公共与基础课教师、从企事业单位聘用的从事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教师分类分专业填写)。

(9)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一览。

2.按评估指标要求提供的主要信息(主要提供原始材料,见表1-1)。

五、专家组评估工作

1.专家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1)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校提供的主要信息和自评结果进行现场检查和复核,准确掌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

(2)以掌握的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科学分析和民主讨论,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按评估方案分项赋分、评定等级(每个专家赋分到小数点后2位,专家组综合赋分到小数点后1位),并提出评估结论建议。

(3)对学校申报的特色或创新项目,在现场复核、准确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讨论投票确认,必要时也可进行咨询或答辩。

(4)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系统分析,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考察评估反馈意见,并与申报学校及其主管部门交换意见。

(5)向教育厅评估委员会提交评估工作报告、评估结论建议和相关材料。

2.现场评估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现场评估时间为3天。

评估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

听取学校领导自评报告、参观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条件、查阅资料、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听课、座谈会、专题研讨会、个别访谈、技能测试、专业剖析等。

3.注意的问题

(1)专家组要严格按照评估方案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考察评估。

考察工作要抓住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和主要环节,有重点地进行。

(2)评估考察意见要客观、准确、公正、针对性强,重点突出,要真正反映参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3)进一步严肃评估考察纪律,树立良好的评估考察风气,不准受聘专家赴被评估学校作关于如何进行评估准备的讲座,要杜绝收礼、借机旅游等影响评估工作正常进行的不良现象发生。

4.评估实践中几个等级标准如何掌握的具体说明

(1)藏书量以印本图书的“册”为当量,这些图书必须是被分类、编目并入藏为读者可以利用的。

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为:

期刊、报纸每一合订本算为1册;缩微胶卷1卷为1册;缩微平片10片为1册;幻灯片每50片为1册;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光盘未注明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电子图书按所订购的种(册)相应为1册;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年度为1册;未注明册数的数据库按1GB为200册计。

(2)对于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在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教师的工作量定额可按每学期8个学分(理论课每学分约为16学时、实践课每学分为1周)折算。

(3)“近二、三年”的时限,在计算时,评估时间所在学期不计入。

5.学校自评结果汇总一览表格样式

(1)学校自评结果汇总表(见表1-2)

(2)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自评结果一览表(见表1-3)

表1-1:

学校评估所需主要信息列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信息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学校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2.近二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

3.近二年学校制订的重大改革方案

4.近二年学校制订的向教学倾斜的政策文件

5.近二年开展教育思想学习研讨的情况和效果原始资料

1.2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1.学校(专业)建立工学合作教育(专业指导)体(机)制的文件

2.近二年产学合作教育工作计划与总结

3.近二年学校工学结合主要成果的原始资料

4.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书

2.师资队伍建设

2.1结构

1.学校专任教师按专业(含专业基础)、基础、公共课分类的职称结构统计表

2.全校分专业的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名单(标明是否具有双师

素质,双师素质教师须标明专业实践经历、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工作量、参与企业科研培训状况)

2.2质量与建设

1.“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名单

3.教师工作规范

4.校内教师教学检查与评价(含学生评教)的原始资料

5.教师科研(含教学研究)立项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6.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实践进修情况一览表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础设施

1.教学行政用房

2.全校教学仪器设备一览表(注明使用专业、功能、购入时间、技术水平、价值和利用率)

3.全校多媒体教室一览表(含数量、座位数、利用率)

4.全校计算机装备状况一览表(按用于教学和管理分类统计,标明牌号型号)

5.近二年图书馆的分科类藏书与流通量及其适用状况统计表

6.图书馆管理制度

7.校园网

8.全校体育器材实物与价值的统计表

3.2实践教学条件

1.分专业配置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和利用率)

2.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标明实训项目、实训时间、效果)和校企协议

3.劳动部门批准设置的职业技能鉴定站或培训点一览表及批准文件

3.3教学经费

1.学校当年的教学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

2.学校近二年年度教育事业费、专项资金拨款文件

3.学校自筹经费情况及资料

4.教学

建设与

改革

4.1专业

 

1.全校专业设置一览表(含专业名称、设置时间、分年级的学生数)

2.近二年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其原始资料

3.学校各专业现行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课程必备的教学文件

4.国家、省、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览表(注明批准时间和试点实施起始时间)及批文复印件

5.各试点专业的教改试点方案与实施计划

6.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阶段总结

4.2课程

1.全校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与本学期授课计划

2.近二年学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改革的相关资料

3.全校按专业、课程分类的使用教材一览表,标明选用或自编、出版单位与年度、是否为中职教材(规划教材)和获奖教材(发奖单位)

4.各专业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及其学时数统计表

4.3职业能力训练

1.近二年学生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实训成果

2.全校分专业的实验课、实训课程开出率统计表

3.全校分专业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名单(姓名、性别、年龄、专业、职称或工种等级、所在单位、专长)

4.全校分专业的综合实践训练项目一览表(含项目名称、训练任务、内容、方法、学时数、开设学期、训练效果)

5.近二年学生参加社会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名单、成绩和证书复印件

6.近二年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状况统计表(含主考单位、参考人数、通过率)

7.学校建立的职业技能测试试题库

4.4素质教育

1.近二年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工作计划和总结

2.近二年“德育课”教学的年度工作总结

3.近二年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及讲座开设状况一览表

4.心理咨询机构、人员及近二年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和材料

5.近二年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工作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6.近二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

7.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5.教学

管理

5.1管理队伍

1.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组织系统及管理队伍统计表

2.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设置与人员一览

3.近二年分年度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总结等相关文件和材料

5.2质量控制

1.教学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

2.教学与学生管理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相关材料

3.学校颁发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方面的文件及实施总结

4.教学督导组成人员一览表(含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曾任课程教学和管理工作年限、督导工作任务)

5.近二年分年度开展教师教学评估(含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工作)的年度总结等相关文件和原始资料

6.学校制定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文件

7.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与适时调控工作的原始资料

6.教学

效果

6.1知识能力素质

1.近二年学生参加自治区计算机等级测试状态统计表

2.近二年各专业学生各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

3.近二年学生期末考试试卷

4.近二年毕业实践环节的有关规定及原始资料

5.近二年学生分年度的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6.近二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状况统计表

7.近二年学生技能项目获奖情况

6.2就

业与

社会

声誉

1.近三年录取人数统计表

2.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就业率统计表

3.近三年分专业的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一览

4.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社会对毕业生称职状况评价的原始资料

特色或

创新项目

 

学校对各特色或创新项目分别提供佐证材料

表1-2: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水平评估学校自评结果汇总表

学校名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自评分数

自评等级

1.办学指导思想

与办学体制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2.师资队伍建设

2.1结构

2.2质量与建设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础设施

3.2实践教学条件

3.3教学经费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专业

4.2课程

4.3职业能力训练

4.4素质教育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5.2质量控制

6.教学效果

6.1知识能力素质

6.2就业与社会声誉

特色或创新项目

1

2

3

自评结论

校长签名

表1-3:

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水平自评结果一览表

二级指标序号及名称

自评等级

观测点序号及名称

自评得分

依据说明:

 

证据目录:

附件2:

表2: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满分分值

A(优秀)

4.5-5

B(良好)

3.5-4.4

C(合格)

3-3.4

D(不合格)

<3

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

1.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师资队伍建设

2.1结构

2.2质量与建设

3.教学条件与

利用

3.1教学基础设施

3.2实践教学条件

3.3教学经费

4.教学建设与

改革

4.1专业

4.2课程

4.3职业能力训练

4.4素质教育

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

5.2质量控制

6.教学效果

6.1知识能力素质

6.2就业与社会声誉

说明:

上表15项二级指标中为黑体字的是重要指标,共8项。

附件3表3: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级标准

说明

C(合格)

A(优秀)

1.

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与 办学思路

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

0.4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定位准确。

发展规划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措施落实。

学校定位准确,能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按照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创新办学模式,学校特色、专业特色鲜明。

建设规划较好地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并能逐年落实。

1.学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

2.办学思路要遵循中职教育规律,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在观念、制度、工作上有所创新。

3.教学经费比重处于领先地位并有稳定来源,非教学部门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各项政策和规定体现教学中心地位。

教育思想观念

 

0.3

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研究,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对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等关系处理得当,办学思路符合实际。

有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和专职人员,并有一定研究成果。

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能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

教学中心地位

0.3

重视教学工作,基本能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基本落实。

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各项政策规定向教学、教师倾斜力度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级标准

说明

C(合格)

A(优秀)

1.

办学指导思想

1.2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

工学结合的理念、机制和途径在办学中得到体现,例如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实习组织及科技成果转化、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年培训人数1000人以上。

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成效显著。

在技术推广、服务中有明显成果或效益。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年培训人数2000人以上。

特别考察是否在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

 

2.

师资队伍建设

2.1结构

学生与教师比例

0.2

学生∶教师≤25∶1。

①学生∶教师≤20∶1(艺术、体育学校除外)。

1.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

兼职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兼职教师数按折算后的数计算)。

2.计算学历结构时:

良好、合格标准可包含在读研究生和符合享受自治区研究生同等学历条件者(执行新教学位[2003]2号文),优秀则必须是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者,及符合享受自治区研究生同等学历条件者(执行新教学位[2003]2号文)方可计入。

3.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⑴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专任教师结构

 

0.6

 

①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

②高级职称比例达到20%;

③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医学类另算)。

①专任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5%,本科达95%;②高级职称比例达25%以上,且在各专业中的结构分布合理,大多数专业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

③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医学类另算)。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级标准

说明

C(合格)

A(优秀)

 

2.

师资队伍建设

2.1结构

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0.2

①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

②兼职教师中的专业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5%;

③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好。

①兼职教师一般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10%以上,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

②兼职教师中的专业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10%以上;

③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好。

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⑷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自治区内同类学校中居先进水平。

4.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5.专任教师结构的三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1、0.2、0.3。

6.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的三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05、0.1、0.05

2.2

质量与建设

质量

0.5

重视提高教师质量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适应教学的科研能力与成果。

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学水平普遍较高,有教师和能工巧匠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学生满意率高。

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或地市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

优秀教学成果:

1、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国家部委认可);

2、主编公开发行的教材或参编国家发行的规划教材;

3、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级标准

说明

C(合格)

A(优秀)

 

2.

师资队伍建设

2.2

质量与建设

建设与发展

0.5

建立了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制订了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力;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效果显著;形成了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

 

3.

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础设施

教学行政用房

0.2

建筑面积达到3万,生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

建筑面积达到5万,生均建筑面积15.6平方米。

1、建筑面积不包括教职工宿舍(租用已满五年以上的房屋也可纳入计算)

2.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合格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不计算在内)。

3.图书馆藏书合格标准为6万册;优秀标准为10万册。

4.教学仪器设备状况三个观测点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3、0.1、0.1。

教学仪器设备

0.5

①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理工农医类≥2500元,文史财经类≥1500元;

②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8台;

③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座位7个。

1生均仪器设备值:

理工农医类≥

3000元,文史财经管类≥2000元;

②教学设备利用率高;

③能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图书馆及校园网

0.2

图书馆藏册数基本达到6万册,有独立的图书馆。

生均面积、馆藏册数达到有关规定;馆藏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流通率较高,图书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校园网信息畅通;有1800平方米图书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

观测点

参考权重

等级标准

说明

C(合格)

A(优秀)

 

3.

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础设施

体育运动设施

0.1

运动场与体育设施能满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要求。

有400米跑道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设施齐备。

非体育类学校有300米塑胶跑道按A档计。

3.2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条件

0.5

各专业都具有必需的实验实训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