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085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教版目录学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学。

我国目录学史上最早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我国目录学由经验科学向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演进的分水岭:

郑樵的《通志·

校雠略》。

目录学的基点:

书目情报。

即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

书目情报功能:

在文献与需求者体系中形式的、内容的和价值的三种关系产生的检索、交流和评价三种功能。

目录学原理:

目录学实践活动、理论研究活动的各个方面经过方法总结或理论抽象,形成一定的方法和工作规范。

目录学研究知识的方面:

生长、衰老的规律,知识的存储、传递规律,知识的分析与综合规律,知识对知识库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知识的产生-传递-应用的规律,而不是知识生产的本身。

书目情报的传递原理:

传递形式研究有:

有序、无序两种:

传递特点研究;

传递方法研究。

书目情报的利用原理:

书目检索原理;

书目用户研究:

用户需求研究,用户统计研究,用户检索心理研究,用户的目录学知识普及教育;

书目评价理论。

目录学发展原理的目的是将应用原理转换成实物产品。

书目情报的本质是传递知识。

目录工作实践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目录学就是对人类某一特定社会活动现象的规律性总结。

近年来,对我国目录学史的总结和研究,显示出的特点:

1比较重视对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目录学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就的研究,力图从联系的、整体的观点出发,对某一历史时期目录学发展的概况及其规律进行探讨。

2近现代目录学研究有所加强。

3对目录学家和书目的研究范围比以往扩大了。

4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专著。

专科文献目录学:

是从特定的读者群的需要出发,揭示与报导某一专门学科文献状况的学科。

目录学基础理论的指导原则:

1客观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目录学的社会科学部分奠定了思想基础2科学性原则:

信息理论使目录工作方法、目录学应用部分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

3适用性原则:

文化学说对书目工作实践和书目情报的实践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别录》(刘向)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提要目录。

《七略》(刘歆)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

范式:

1有一个分类体系,2有一个总说明,3每类之下有小序,说明各类的学术源流,4美术都撰有叙录。

《中经新簿》(荀勖)是我国第一部采用四部分类法的目录。

《崇文总目》(王尧臣、欧阳修等)特点:

1子部道释2类不再只是有目无书,而是有目有书,极具意义。

2各部类之下皆有小序,各书之下皆有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特点:

1、200卷,无论在图书分类上,还是在小序与提要撰写上显示出一种总结前代、开启后来之特征,2该目共4部:

经史子集。

3对传统类目有继承,有调整。

4在体例上还创存目例。

5首有《凡例》20则,次于经史子集4部部首冠有总序,44类之首亦各有小序,再次于各书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和所据版本,每书之下皆有提要。

《汉书·

艺文志》(班固)特点:

1将小序分入各类。

2删叙录为注释,更加简明扼要,灵活多变。

3虽保留《七略》的分类,但在具体图书归类上,有出入和增省等做法。

4将目录收存于史书,开创了一个新的书目类型,即史志目录。

《隋书·

经籍志》(魏征)特点:

1他是现存最早的四部书目,首先采用经史子集而不是甲乙丙丁作类名的目录。

它的二级类目也因善于继承前此各目,而成为后代四部目录增删改订的基础。

2该目除了继承《汉书·

艺文志》采用的大小序及书目注释的方法外,还注释时间或注明书之存亡残缺。

经籍志》作用:

既反映了隋朝一代藏书,又记载六朝时期图书变动情况,显示了它在书目方法上的新特点。

《新唐书·

艺文志》(欧阳修)特点:

1对《古今书录》有所改动,2增加了《旧唐志》所未录得唐人著作27127卷,3在著录上创著录与不著录例。

《宋史·

艺文志》(脱脱)特点:

1简单的删四志之重复。

2仿《新唐志》例以“未著录”方式增加著录了宋宁宗以后新刊行的图书。

3删小序与叙录,连注释也很少。

4编者学识不足,错误极多。

《通志·

艺文略》(郑樵)特点:

1主张会通,反对断代史的做法,通录古今图书。

2突破“秘阁以为永制”的四分法,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尝试。

3主张“类例既分,学术自明。

”《艺文略》各类皆无类序,但如遇需要说明指出,皆写有按语。

4主张泛释无义,各书也无叙录。

私人著述类型:

私人藏书目录,一人所编之目录,一人著述目录。

孔子整理六经遵循原则:

1述而不作。

2“不语怪、力、乱、神”尽量删去档案中关于怪异、勇力、悖乱与鬼神等内容。

3认为“攻乎异端,斯害也矣”,故反对研究异端邪说,反映在文献编纂整理上,就是尽量不收那些含有异端观点的材料。

《七志》(王俭)特点:

1依《七略》之例,《别录》之体。

2实际上有九类。

3于书名下,每立一传。

4形成创新的不讨论图书内容而介绍作者的提要,即转录体。

《七录》(阮孝绪)特点:

1史部独立。

2合诸子与兵书为子兵录。

3以为“图画之篇宜从所图为部”,故分散著录于各书,而不立图谱类。

4佛道图书不再作为附录,而是作为外篇。

《遂初堂书目》(尤袤)特点:

1在分类上未标经史子集之名,不过其实际44个类目则仍具四分法之实。

2在版本著录上,常一书而兼记数本。

明代目录特点:

1私藏目录概括为按四分法类目略有增减的目录和打破四分法顺序的目录两类。

2多为题录性书目,少有提要,或加注释。

3明代私目特点受郑樵详明例类学说影响很大,同时也与图书数量有关。

导读起源于教育。

教育的导读具有特征:

1指定具体读物,2指定阅读次序。

3说明读法。

4指明读者对象。

目录用于导读的原因:

首先,目录收录一定范围的图书;

其次,目录用叙录等方法揭示图书内容、版本情况及学术源流,可以“览录而知旨。

导读书目的功能发挥在于:

1指定范围。

2指定版本。

3指示读法或单独编读书法,或于提要中只是图书之间的联系,指示读书缓急先后。

4编撰图书提要或简要说明。

1904年3月,我国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创立,是我国最早以图书馆而不是藏书楼命名的图书馆之一。

古越藏书楼宗旨:

存古与开新。

其数目一方面反映了晚清学术中外并行的概貌,另一方面对传统分类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造,影响很大。

20世纪书目发展中西差异参见书P81。

郑樵对目录学的探讨主要为:

1对文献作用的认识。

2对数目分类的探讨。

3对书目方法与书目作用的探讨。

郑樵的目录学思想:

1主张会通,即通记古今图书,不仅记书,而且记图;

不仅记有,而且记亡,要做到广古今而无遗。

2,主张“类例既分,学术自明”3释或不释,不可执一概而论“于疑晦者则释之,无疑晦者则以类举”“泛释无义”。

4探讨了著录问题。

胡应麟目录学思想:

1思想手正巧影响颇深,《经籍会通》中可见。

2总结分类之演变着眼于文献演变之实际,图书之多寡是立类必须考虑的,而学术发展卷帙盛衰而是气氛发展为四部的主因。

3对小序与提要之美赡与详明表示

祁承曗(火字旁)思想:

1对郑樵删《崇文总叙录目》不满,推崇码端临“条贯灿然,始末毕具”“编摩采辑”“撮其指意”的做法。

2对书目分类以圣制列于大类之首颇为不满。

3认为类目的增减变化是必然的,而类目的设置即不必尽同。

4其对后世目录学影响綦深的理论主要为“通”与“互”,即所谓别裁与互著。

孙从添目录学思想:

1编目分为“一购求、二鉴别、三抄录、四校雠、五装订、六编目、七收藏、八曝书八则。

”2认为目录的种类为:

一为“总目录”即藏书之总目;

二为“宋元刻本抄本目录”即所藏之精华目;

三为“分类书柜目录一部”为供插架查检催讨用目录;

四为“书房架上书籍目录及未订之书,在外装订之书,抄补批阅之书,各另立一目”即临时目录。

3注重收藏于版本,所以书名卷数而外,总目录于著作方式,抄刻时代,宋元抄刻目于收藏跋记、图章、姓名、完缺、校否等等,都要求著明。

4从藏书的角度探讨编目,所以于书目是否讨论作者之旨与学术源流等问题也就未予论说。

章学诚目录学是想:

1“宗刘”认为《七略》能“以部次治书籍,自符体系”2“补郑”认为学术及其源流需要辨章与考镜。

3强调类例、注重小序还特著《互著》与《别裁》作为解决对类例间学术相互联系现象的一种方法。

书目编制存在的三种体例:

一是有类例,也有小序和提要,如章学诚甚至还强调互著和别裁;

二是指重类例,可以无小序和提要,如郑樵;

三是有类例,有小序,可以无提要。

辨章学术:

分辨各科学术,在内容上辨别一书的学术流派(学术分类)

考镜源流:

通过比较鉴别,弄清某一个学术流派的历史渊源及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学术史)

西方学者眼中的目录学:

1目录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目录学是人类精神的专门记录,在这种意义上目录学史“人文的”在完整地揭示著者的著作在其他全部的著作中的地位、一个著者在所有著者中的地位和一个著者的著作在所有其他人的著作中的地位,目录学是及其精确的、系统的和分析的,在这种意义上,目录学是“科学的”2目录学还具有普遍的和全麦面的意义。

3在知识的发展中,目录学不是一种主要力量,而是一种次要的和辅助的力量。

列举目录学:

指按字母顺序或历史年代顺序编排目录。

最佳书目控制:

指每一种图书、每一种文献、每一篇论文甚至每一个书面思想的存在状态与位置的完整记录。

书目控制是列举书目发展的最终目的。

版本目录学主要作用是研究印刷本与作者构想文本之间的关系。

版本目录学家的基本工作就是提供著者所撰著作的最精确文本。

历史目录学主要是研究图书史和生产图书的人、机构和机器的历史。

文献揭示:

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将文献的外部特征信息和内容信息特征揭示出来,报导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迅速地获取有关文献信息,为他们准确地选择所需的情报提供条件。

文献揭示的基本任务:

解决文献飞速增长给读者获得所需信息带来的困难,科学地将文献有关特征的信息揭示出来,及时传递给读者。

文献揭示的作用:

1全面描述文献。

2准确定位文献。

3提供选择的依据。

文献揭示的前提:

1依据文献的基本特征来认识和熟悉文献。

2通过阅读书目文献来认识和熟悉文献。

3利用书评资料认识和熟悉文献。

4通过了解读者的反馈信息来熟悉文献。

文献揭示的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好揭示文献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之间的关系,注重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

(文献外形特征的揭示为读者准确辨认某一特定文献提供条件,而揭示文献的内容则能够为读者提供文献取舍的依据)2正确处理好揭示文献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关系,重视揭示文献内容之间的联系。

3注意揭示文献间的联系,重视揭示其变化情况及社会影响。

文献揭示的基本方法:

1文献著录法。

2文献提要法。

3文献摘要法。

4文献索引法。

5文献评价法。

6文献注释法。

7文献综述法。

文献著录:

也称目录著录,是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通过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目的在于准确地揭示和反映文献,它是文献信息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揭示文献最基本、最简明的方法。

著录要求:

1著录事项的完备性。

2著录数据的准确性。

3著录内容的客观性。

4文献著录的标准化。

书目撰写的方法:

1简介法。

2提示法。

3评述法。

4引述法。

5综合评介法。

提要撰写的要求:

1评介客观。

2注重简明。

3重点突出。

总之,撰写提要必须找出重点,抓住要素,提纲挈领,简短易懂。

书评:

是以科学的观点,对图书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见地的剖析评论,分析图书的优劣对错,评议图书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影响力,并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揭示报导各种文献信息载体的方法和文体。

书评的职能:

1通报职能。

2鉴定职能。

3激励职能。

4导读职能。

按书评作者对所评图书持有的基本态度倾向,可分为:

推荐性书评,批评性书评与分析性书评。

书评撰写的要求:

一般性书评:

新、深、真、准、活。

学术性书评:

1,必须对所评论的书作过深入的研究,从头到尾,反复阅读。

2本人对所评书的研究对象也作过一定的研究,或至少有所涉猎。

3应该熟悉同一领域的其他研究成果。

综述的主要目的和功用就是为了使读者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全面了解,而围绕某一课题对大量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的是反映其动态和进展的一种概述性成果。

综述的特点:

1综合性。

2客观性。

3浓缩性。

4预测性。

综述的作用:

1最新信息的深度揭示作用。

2科学研究的指引作用。

3系统学习的书目作用。

4决策管理的参考作用。

综述类型:

1描述性综述。

2分析性综述。

3会议综述。

综述撰写程序:

1选题。

2检索原始文献。

3整理、分析与研究文献。

4拟定提纲5写作初稿。

6编列参考文献。

7修改定稿。

文献组织方法:

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字顺法。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

1搜索引擎组织方式。

2专题指引库组织方式。

3热门站点链接或相关站点推荐。

4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应用。

5主题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

书目编纂原则:

1充分地揭示文献的信息。

2对文献信息进行整序。

3对文献的价值进行学术评论。

4信息转换。

5要用一定的格式标准。

制定书目编纂方案是书目编纂的准备阶段要进行的关键性工作。

书目之书目:

是将各种类型的书目文献汇辑起来而变成的一种书目总录,是以揭示和报导所有书目文献信息为智能的一种书目类型。

文摘:

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原始数据、向读者报导最新研究成果、传递文献的情报信息和查寻文献线索的一种工具。

文摘的含义:

1就文献题材而言。

2指文摘刊物。

3指编制文献文摘和文摘刊物的工作。

文摘特点:

1替代性。

2模拟性。

3转换性。

4客观性。

5兼有报导和检索两种功能。

文摘对原文信息的压缩程度划分为:

报导性文摘、指示性文摘和报导-指示性文摘。

文摘的作用:

1了解各学科文献情况,把握各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2确定文献与读者需求的相关性,提高文献检索的检准率。

3直接获取文献的情报信息。

款目的构成:

基本著录事项和文献摘要。

索引:

是记录和指引文献事项或单元知识,按一定系统组织起来的检索工具。

索引特点:

不是以文献整体为记录和检索单元,而是以文献中的个别事项和内容为记录和检索单元。

款目索引组成部分:

标目、修饰语、参照项。

书目情报:

是关于文献的知识和效用信息的集合。

书目情报服务解决矛盾:

运用科学地揭示和有效地报导文献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用户)各种各样的文献信息需求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书目情报的搜集、加工、重组、传递、开发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的活动。

书目情报服务内容:

1书目情报源建设。

2参考咨询服务。

3书目导读服务。

4开展读者书目情报教育。

5提高书目情报服务人员的素质。

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服务的发展趋势:

1网络环境下书目情报服务的特征。

2建立联合协作的书目情报服务体系。

3努力提高知识与信息的组织加工水平,实现网络信息增值。

4大力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导航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