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20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docx

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

2019年上半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

一、考题回顾

高中历史《文明的链接》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讲清楚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点。

2.你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以及16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请学生认真观察、对比,寻找不同之处。

进而提问: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改变?

这种改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种改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

新课讲授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教师介绍: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对于黄金等贵金属的需求量增大,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东方,想从东方获取商品和金银。

接着教师出示传统的东西方商贸线路图,提问学生:

自古以来东西方就有交往,为什么此时还要另外开辟一条通道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5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因此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教师补充:

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为新航路的开辟做出杰出的贡献,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商业革命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进行引导: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商品贸易种类、贸易范围和贸易中心都发生了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史料,总结其变化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出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所谓的商业革命,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学生根据史料,进行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通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说明商品的贸易种类增多,贸易范围也扩大了;新航路开通后,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这说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教师补充:

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负有政治、军事等职责,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这些对商业方面的影响被统称为“商业革命”。

2.价格革命

教师创设历史小剧场的情境,请话剧社的同学表演贵金属流入之后的欧洲社会的场景,同学们观看话剧,并且思考:

贵金属的流入给欧洲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观看话剧,并思考回答问题:

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

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他们一方面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另一方面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教师继续引导:

这样的结果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教师继续总结:

因价格变动引发的一系列变动,我们称之为“价格革命”,“价格革命”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其他影响

教师继续展示相关史料,并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

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人类的发展进程而言,还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

(1)积极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证明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2)消极影响: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环节三:

小结作业

1.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

搜集史料,总结新航路的开辟对于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下节课一起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文明的链接

(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商业革命

2.价格革命

3.其他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

(1)背景:

郑和下西洋时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开辟新航路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

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宣扬明朝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易;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3)影响和后果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西欧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开始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2.你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节课我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

谈话法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并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将复杂问题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对史料的研读,这是史料教学法的体现,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并且能够让学生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一、考题回顾

高中历史《废分封,设郡县》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用相关的史料。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4)针对学生特点,围绕郡县制至少提出两个问题。

答辩题目

1.郡县制之下,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秦始皇作为大一统帝国的开创者,不仅骁勇善战,在治国理政上也有着独特的“创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哪些创举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秦始皇设立了皇帝制度和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使得自己大权独揽,军国大权始终掌握在皇帝一人的手中。

教师过渡:

秦始皇在地方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呢?

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

环节二:

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提问: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我们知道秦代在地方采取的统治措施是废分封,设郡县。

秦始皇为什么不采用之前实行的分封制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材料我们知道在秦统一之初,很多大臣仍然建议实行分封制,以此巩固不断扩大的疆域。

但是由于分封制会导致诸侯离心倾向加强,所以会成为分裂动荡的隐患,因此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坚决否定了分封制的主张,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二)郡县制

教师提问:

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的郡县制有什么特点呢?

设置了哪些官吏进行管理?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

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两级,与之相对应的建立起地方官僚体系。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教师追问:

这些官吏分别负有怎样的职责?

从材料中又能够提取哪些信息呢?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郡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郡丞辅佐郡守处理行政和刑狱事务,郡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长是一县之长,县丞和县尉职责与郡丞和郡尉相似。

此外还设置了监察机构。

在基层有“三老”掌教化;啬夫,负责司法和税收;游徼,管理地方治安。

教师总结:

从材料中,还能够看出,秦代郡县官吏都是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而且秦代对地方官吏的任免和考核非常严格。

(三)法律

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秦代还制定了法律来辅助管理。

从下面相关材料中,我们能够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

秦法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如犯了轻微的小罪,就会被处以严酷的刑罚。

有学者统计,秦代的刑法不下20余种,如宫、黥……。

同是死刑,也名目繁多,如戮、坑、绞……车裂等。

秦法对于嬴政雷厉风行地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

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四)影响

教师提问:

秦代采取的统治措施,都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讨论6分钟。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对后世影响深远;

(2)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强化了中央对地方和普通民众的控制;(3)严刑峻法等措施使得对于民众的统治过于严苛,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环节三:

小结作业

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系统归纳总结本节课知识。

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体会其中展现的时代精神风貌。

【板书设计】

废分封,设郡县

(一)背景

(二)郡县制

郡——县

(三)法律——严苛

(四)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郡县制之下,郡守和县令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郡守: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令或县长:

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答案】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充分地进行科学教育的条件。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历史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与科学相关的史实,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略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从而提高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科学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乎理性的思维,需要探索、质疑和创新。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较有质量的问题去开启学生思维的机器,学生形成了存疑的习惯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三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学习树立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观念和价值取向。

科学素养渗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妥善处理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对杰出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探讨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考题回顾

高中历史《“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针对“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两个问题。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星球大战》片段,提出问题:

美国里根总统执政时期提出了一项战略防御计划,有人就借用了这部电影的名字,称之为“星球大战计划”,该项战略防御计划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提出?

造成了什么影响?

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

新课讲授

(一)新“遏制”政策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美苏争霸前两个阶段,接着给出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的材料,提出问题:

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的总体态势是什么?

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回答:

美攻苏守,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措施,苏联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收缩。

美国在步步进逼的同时,以“缓和”促进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教师接着问:

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美国形势一片大好,对此,当时总统里根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新“遏制”政策。

教师补充:

里根认为美国国际地位下降原因在于对苏政策过于软弱,主张强硬对抗苏联扩张,重新确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因而被称为新“遏制”政策,新“遏制”政策鼓吹“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重振国威”和“以实力求和平”。

(二)新“遏制”政策内容

1.教师出示关于里根政府军费开支、驻外兵力、放弃“一个半战争”观点的资料,提出问题:

为了实行新“遏制”政策,里根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政府大量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提出“灵活反应战略”。

教师接着问:

该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目的是重新夺取军事优势,使美国可以打赢各种形式与规模的战争。

教师补充:

所以里根政府实施的这些军事措施的实质是“以实力求和平”,重振国威,遏制苏联。

2.教师接着出示里根“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演说词、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包括主要内容、具体开支等)等资料,提出问题:

为了实现“以实力求和平”,里根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及所给资料回答:

里根政府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准备建立多层次多手段的反弹道导弹系统。

教师接着出示苏联解体后曝光的关于“星球大战计划”的资料,提出问题:

“星球大战计划”成功了吗?

学生回答:

没有成功,是一场彻底的骗局。

教师接着问:

所以里根政府花费近千亿美元实行“星球大战”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后教师总结:

“星球大战”计划只是美国政府为了利用自己经济科技上的优势拖垮苏联而采取的手段。

它对美国对苏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改变了美国的核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增强了美国威慑的稳定性;以“星球大战计划”改变美苏竞争的方向,发挥美国的技术优势,向苏联施加更大的压力。

3.教师提问:

除了增加军事开支,增加军事力量,实行“星球大战计划”外,里根政府为了对付苏联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

里根政府还开展了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把苏联称为“罪恶的帝国”,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

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加强宣传。

教师补充:

美国意识形态宣传大战的实质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传播国际以及苏联、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念,促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三)新“遏制”政策的影响

教师出示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情况的资料,提出问题:

新“遏制”政策对苏联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根据材料及教材回答:

苏联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开始转攻为守,继续强调缓和与合作,力求维持既得成果。

加快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步伐。

环节三:

小结作业

小结:

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

教师让学生课下搜集关于“星球大战计划”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一)新“遏制”政策背景

美攻苏守

(二)新“遏制”政策内容

实质

措施

(三)新“遏制”政策的影响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

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第三阶段。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初期美攻苏守,中期以后逐渐缓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一极坍塌为结果导致冷战的结束。

这一阶段美国对苏联的态度由强硬逐渐转为缓和,尤其是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软化手段更为隐蔽,更加具有迷惑性。

2.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

(1)针对性原则:

要针对教材内容、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疑难而设计和提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2)可接受性原则:

课堂提问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设计的问题要有区别,要有不同的深度和难度要求。

(3)循序渐进性原则:

要求教师按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设计提问。

(4)学生主体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引导学生去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并及时予以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