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2447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十 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近代化历程Word文档格式.docx

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3、指导思想:

4、目的:

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5、内容:

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7、失败的根本原因

8、评价:

从经济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历程

时间

阶段特征

条件

影响

19世纪年代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一带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代表人物或企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甲午战后)

 

初步发展

1912~1919年

(“一战期间”或“民国初年”)

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十年

(1927——1936)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

国民党统治后期

(抗战结——1949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地位

【区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特点①从产生来看:

②从发展的环境来看:

③从发展所须条件来看:

④从部门上来看:

⑤从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来看:

⑥从分布区域来看:

⑦总的讲: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革命性和妥协性

【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认识】

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地位和作用

地位

(1)

(2)

作用

(1)从经济上看,

(2)从政治上看,

(3)从文化上看,

六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

地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轮《导学案》回顾】

【器物】

一、“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1、“睁眼看世界”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思想基础(3)直接原因

2、代表人物以及主张?

(1)林则徐主要活动以及评价(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民族英雄)

(2)魏源①《海国图志》的性质②《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

3、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1)地位:

(2)进步性:

(3)局限性: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参见【经济近代化】)

【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

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19世纪50、60年代)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主张?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意义?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从洋务到改良原因?

二、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1、康有为的主要观点以及作品——维新变法第一人①《新学伪经考》②《孔子改制考》

2、梁启超的主要观点以及作品?

3、严复主要观点以及作品?

三、维新变法思想的作用?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思想文化上:

【由制度到思想文化变革】

一、由制度到观念变革原因)必要性、可能性)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1、兴起2、代表3、指导思想(前期、后期)4、内容(前期、后期)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性质(前期)2、积极意义:

3、历史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条件

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2.五四运动后:

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和组织上准备!

【二轮默写与提升】

一、新思想的萌发

1.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2.新思想的萌发作用

二、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思想文化上:

三、三民主义(省略,见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

四、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

后期: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

②它动摇了,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③弘扬了,推动了发展。

④形成了的潮流,为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问题归类(必须是在理解后默写)

1.影响近代思想演变的因素有

2.近代思想解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4.演变原因分析:

(1)由器物到制度的原因(分必要性和可能性)

(2)制度分由改良到革命(分必要性和可能性)

(3)制度到思想观念转变的原因(分必要性和可能性)

(4)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5.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以及原因

派别

态度

原因

黄宗羲等

李鸿章等

维新派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6.近代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各派别比较(盐城一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

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

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

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

以西学言之:

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

语言文字其末也。

合而言之

,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

西学》

材料二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

自由、民权观念。

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

材料三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

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

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

(3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

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新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安宜高级中学有效检测(九)

一选择题

1.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引流,马尼拉大帆船(指中国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连接起来,运送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

(【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美洲白银大量流人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殖民扩张C.中国手工业发达D.晋商、徽商出现

2.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

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3.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总结“张裕”创业史中他写道:

“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B.支持革命事业C.争创中华第一品牌D.实业救国

4.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

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5.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

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年份

地区

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

0.1%

35%

45%

50%

山东济阳

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已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7.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

这次改革的主要影响有①稳定了金融市场②促进了物价回升,刺激了生产复苏③官僚资本借机聚敛财富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抗战时期)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所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9.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

“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A、1912-1921B、1927-1936C、1945-1949D、1979-1989

10.“伦敦12月27日讯:

从上海发出的消息称,大清国政府已决定效仿日本,选拔年轻学子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式教育。

”(引自《帝国的回忆))这则消息应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二次革命时期

1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洪仁玕B.曾国藩C.严复D.胡适

12.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13.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

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种古老而有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

它们是

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B.《海国图志》、《天演论》

C.《变法通议》、《新青年》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14.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

“拿锤儿的说:

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

你瞧!

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

’拿锄儿的说:

‘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

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

’”(注:

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C.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D.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

15.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

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

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

16.陈独秀号称是“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①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③首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为运动指明方向④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17.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评价,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的和爱国的思想

18.“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该材料出自

A.中共“一大”纲领B.旧三民主义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D.新三民主义

19.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20.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剧烈。

这种现象反映了①新旧多种政治力量并存②各阶级都在做救亡图存的探索③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黑暗④这些思想潮流相对于当时国情都有局限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苏北四市2011届二调)

【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

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

”(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

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

的变革:

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

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

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

阻力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

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

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

(3

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

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1分)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

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1920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是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

(2分)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孙中山作出这样评价的原因。

材料三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3)材料三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

(1分)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