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343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docx

上期中高三语文试题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高三语文

2015.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京剧青衣唱腔流派纷呈:

梅派雍容华贵,婉曲逶迤,(透露/流露)着大气;尚派阳刚挺拔,顿挫分明,(喻/寓)峭险于深厚;荀派俏丽轻盈,清秀俊美,泼辣谐趣;而程派幽咽婉转、跌宕起伏的唱腔则是京剧界公认的旦行中的最高水平。

这些,谁又能?

唱青衣的人很多,喜欢青衣的人也很多;然而真正懂得青衣意蕴的人却不多。

青衣不同于花旦,也不同于老旦一暮秋水的波澜不惊。

青衣有着细腻柔婉的闺中情愫,又有绵长如缕的缱绻愁思和哀怨。

岁月的风霜(消磨/消耗)了她曾经的明媚,也赋与了她繁华脱尽见真淳的独有气质和韵味。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雍容华贵意蕴B.清秀俊美情愫

C.跌宕起伏缱绻D.波澜不惊赋与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露寓消磨B.透露喻消耗

C.流露寓消耗D.流露喻消磨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C.吃得准、讲得透、悟得深绚烂妩媚的三月繁花

D.悟得深、讲得透、吃得准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效,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B.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关于帕特农神殿和守护神雅典娜的各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希腊人有着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

D.不知是曾几何时,微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抒发怀旧心情的文章,慨叹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不单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南开大学原新教授表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国家将继续向违规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

B.中国重申在《中日韩合作展望》中所作承诺,努力实现包括建立区域市场在内的推进经济一体化的长期目标,将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

C.10月31号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发布消息,一架从沙姆沙伊赫飞往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客机在埃及坠毁,224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死亡。

D.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历史经验证明,群众路线践行得好不好,与党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有直接关系。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作家对故乡这个地域的理解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与其亲身经历有关,而且他们感触环境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千差万别的结果。

莫言因构筑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世界而举世闻名,这个地方也因为作家而为世人所知。

莫言出生于高密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出身底层。

底层社会的挣扎和奋斗,使莫言接触最多的是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

蒲松龄的《聊斋》、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是莫言小说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高密地域文化给这位家乡子弟最丰厚的礼物。

在莫言家乡,很多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遍布街巷,这是莫言文学想象力的重要资源之一,莫言就在这种环境接触了地域文化。

与贾平凹受陕西商州和西安古墓、古碑、陶罐和书画等乡土文人地域文化极深的熏陶不同,莫言小学就辍学,使他接触不到更高的文化层级;这一经历,反倒让他沉浸在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之中。

距莫言家乡不远的聂家庄泥塑,憨态可掬,拙朴生动,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效果。

高密剪纸则既细密繁复,又粗糙无拘,来去放任,具有作品的“未完成性”,像一件件有待进一步加工的天籁作品。

莫言小说风格汪洋恣肆,天马行空,语言粗糙,非常有力量,像是还有待进一步修改细琢并最后完成的作品。

看过高密聂家庄泥塑和民间剪纸画之后,人们心里便知道何以如此。

民间文艺的魂,早走进了莫言的文学世界,构筑了他的文学王国。

这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以它千百年非凡的艺术力量,塑造了这位当代杰出小说家。

因此可以说,没有高密地域文化,就不会有莫言这个人。

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是需要通过具有当地特色的语言来实现的。

不过,深究起来,这乃是作家整个的气质和灵魂问题。

这种气质和灵魂,蔓延到他创作的小说作品当中,就构成了这些作品的一个个关键环节,比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等。

莫言的小说一向长于运用色彩,在聂家庄泥塑和高密剪纸里,这些东西比比皆是。

他的语言汪洋恣肆、无法控制,我们看高密剪纸那种粗糙和未完成的任意恣肆,也就一目了然。

莫言在高密整整生活了21年,基本完成了从出生、成长到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高密当地的民风早就牢牢铸就了他的整个世界。

当然,所谓“当地人”的性格性情虽然大同小异,各呈异彩,但千万条之中,只要有一条被作家接收,便敷衍发展成他整个气质的主要方面,成为他文学世界的灵魂。

很大程度上,莫言小说的语言是高密当地人的语言,一种正直愤激的语言,一种粗糙大气有力度的语言,也是一种充满血性的语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凡是优秀杰出的作家,莫不应此道理。

(选自2015年9月10日《暨南学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经历不同,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不同,表现在作品中也各不相同。

B.高密典型的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构成了莫言小说最重要的内容。

C.高密地域文化铸就了莫言的气质和灵魂,构筑了他举世闻名的文学王国。

D.莫言的作品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展示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出身底层,在底层社会挣扎和奋斗过,这都让他能够更多地接触家乡民间文化和文艺,这些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B.莫言从家乡“蒲松龄式”的民间作家那里获取了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带有奇思妙想和狂悍之气的高密地域文化成就了他的文学世界。

C.小说作品中的关键环节,如叙述的节奏、语言特点、氛围、人物塑造、色彩旋律等,往往是作家的气质和灵魂的具体体现。

D.莫言在高密全面完成了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聂家庄泥塑的粗糙和高密剪纸的恣肆发展成他气质的主要方面。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所论观点的一项是

A.《想北平》大量运用具有北京方言特色的词语,呈现出浓厚的京味,缘于北平真正融进了作者老舍的生活,深入到了血肉肌肤之中。

B.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能够细致地描绘贾府中复杂的院落、豪华的建筑、华贵的陈设,是因为他谙熟封建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

C.鲁迅在《祝福》中描写的鲁镇“祝福”时祭祀的情景、祥林嫂“捐门槛”以赎罪的迷信认识,是受他的故乡绍兴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影响。

D.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散文化、抒情化的风格,与湘西山水、习俗和文化的滋养有关,长期的浸润培养了他随心、自由和天然的性格。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马璘,扶风人也。

祖正会,右威卫将军。

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

璘少孤,落拓不事生业。

年二十余,读《马援传》至“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叹曰:

“岂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

”开元末,杖剑从戎,自效于安西。

以前后奇功,累迁至左金吾卫将军同正。

至德初,王室多难,璘统甲士三千,自二庭赴于凤翔。

肃宗奇之,委以东讨。

寇陕郊,破贼河阳,皆立殊效。

尝从李光弼攻贼洛阳,史朝义自领精卒,拒王师于北邙,营垒如山,旌甲耀日。

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副元帅李光弼壮之,曰:

“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

”迁试太常卿。

明年,蕃贼寇边,诏璘赴援河西。

广德初,仆固怀恩不顺,诱吐蕃入寇,代宗避狄陕州。

璘即日自河右转斗戎虏间,至于凤翔。

时蕃军云合,凤翔节度使孙志直方闭城自守;璘乃持满外向,突入悬门,不解甲,背城出战,吐蕃奔溃。

璘以劲骑追击,俘斩数千计,血流于野,由是雄名益振。

代宗还宫,召见慰劳之,授兼御史中丞。

永泰初,拜四镇行营节度,兼南道和蕃使,委之禁旅,俾清残寇。

俄迁四镇、北庭行营节度及邠宁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旋加检校工部尚书。

以犬戎浸骄,岁犯郊境,泾州最邻戎虏,乃诏璘移镇泾州,兼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

复以郑、滑二州隶之。

璘词气慷慨,以破虏为己任。

既至泾州,分建营堡,缮完战守之具,频破吐蕃。

以其生口俘馘来献,前后破吐蕃约三万余众。

在泾州令宽而肃,人皆乐为之用。

镇守凡八年,虽无拓境之功,而城堡获全,虏不敢犯。

加检校右仆射。

上甚重之,迁检校左仆射知省事,诏宰臣百僚于尚书省送上,进封扶风郡王。

璘虽生于士族,少无学术,忠而能勇,武干绝伦,艰难之中,颇立忠节,中兴之猛将也。

年五十六,大历十二年卒,德宗悼之,废朝,赠司徒。

(选自《旧唐书·马璘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殄寇陕郊,破贼河阳殄:

消灭

B.明年,蕃贼寇边寇:

盗匪,侵犯者

C.委之禁旅,俾清残寇俾:

使

D.在泾州令宽而肃,人皆乐为之用用:

出力,效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马革裹尸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B.副元帅李光弼壮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璘乃持满外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以犬戎浸骄……乃诏璘移镇泾州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B.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C.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D.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璘幼年丧父,放浪不羁,整天无所事事。

二十多岁时,《马援传》中的一句话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使他终成一代名将。

B.吐蕃军队屡次进犯边境,在洛阳之战中,敌军气势很盛,马璘毫不畏惧,率部奋勇作战,以少胜多,受到副元帅李光弼的盛赞。

C.仆固怀恩反叛,引诱吐蕃军入侵,代宗出逃到陕州避难。

马璘率军救难,击溃了围攻凤翔的吐蕃军,展现出非凡的胆识。

D.马璘虽“少无学术”,但勇敢忠诚,军事才能卓越,是中兴猛将。

他去世的时候,朝廷给以很高规格的哀悼,并追赠他为司徒。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璘以劲骑追击,俘斩数千计,血流于野,由是雄名益振。

(3分)

(2)既至泾州,分建营堡,缮完战守之具,频破吐蕃。

(3分)

(3)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4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登润州城

丘为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1)本诗第一联中“迷”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2)简要分析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这两个句子,阐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杜甫在《登高》中表现自己多年漂泊、病苦孤愁的两个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阐明后世的人要以秦亡为教训,不能再让后世人为他们哀叹的句子是“,”。

五、(12分)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4分)

新京报讯(记者林斐然)近日,青岛一大排档兜售天价大虾事件引发热议。

有旅客结账时发现,一盘普通的虾要价高达38元一只,整盘收费1500余元。

昨日上午,青岛市物价局官微发布消息称,在10月5日接到游客投诉后,青岛市物价局及市北区相关部门人员及时赶到位于市北区乐陵路92号的大排档进行现场检查。

经查,该大排档名为“市北区善德成烧烤店”,其提供的菜品虽有明码标价,但不规范,并涉嫌误导消费者消费。

对该大排档的行为,市物价局已责成市北区物价局予以立案处理。

昨日晚间,青岛市市北区委宣传部发布消息称,青岛市北区物价局已于昨日下午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市北区善德成烧烤店作出九万元罚款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改正价格违法行为。

17.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以《百年孤独》闻名于世的拉美作家马尔克斯经常弥漫着热带烂水果或干热的火车煤烟味道的加勒比气息浓郁的短篇小说似乎总能激发读者一口气读完的愿望。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在美国华盛顿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中,有一棵大树,其生长似乎无视生命法则的规律。

AB

这棵大树的大多数根须暴露在空中,随风摆动摇曳;只有少数深深扎根于悬崖岩石的

C

隙缝中,吸收着养料和水分。

D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词语有两处必须删除,序号分别是和。

(2)将下面三句话填入上文横线处,最恰当的顺序是。

①每年春天,依然会抽枝发芽;每年夏天,依然会枝繁叶茂。

②这棵大树一直没有正式名称,但人们喜欢称它为“生命之树”。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悬崖被侵蚀得越来越厉害,但这棵大树依然耸入云霄,顽强生长。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火中生莲

李舫

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①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①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

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

吴兴祚感慨万分,题诗勒石。

这一年是1684年。

此后300余年,因为这首诗,吴兴祚与他倾慕不已的文公韩愈一道,被镌刻在中国南疆的文化碑林。

②以这一刻为终点,时光向前倒退865年——这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短暂的“元和中兴”已经攀到了顶峰。

这一年,还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这一年的任何一件事相比,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恰恰是这件小事,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

③史料记载,“十四年正月,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留宫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个寺院供奉。

长安王公百姓瞻视施舍,唯恐不及。

”刑部侍郎韩愈却不以为然,他“不合时宜”地上表切谏,慷慨陈词,直言将佛骨送到寺院里让百姓供养,毫无意义且劳民伤财。

在中国数千年、数万计的“表”中,这份秉笔直言、震古烁今的《论佛骨表》,是中国文化史中足以彪炳史册的大文章,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文人因言获罪的耻辱一页。

④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1200年前一个阴冷晦暗的冬日,韩愈蹒跚着走出长安,以戴罪之身一路向东、向南,再向东、向南。

⑤潮州,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

在被押送出京后不久,韩愈的家眷亦被斥逐离京。

就在陕西商县层峰驿,他那年仅十二岁的女儿竟病死在路上。

仕途的蹬蹭,女儿的夭折,家庭的不幸,命运的乖蹇;因孤忠而罹罪的锥心之恨,因丧女而愧疚的切肤之痛;对宦海的愁惧,对京师的眷恋……悲、愤、痛、忧,一齐降临到韩愈头上。

⑥然而,这又怎样?

⑦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恰是韩愈的忧思与隐忍,与百姓的忧愁悲苦相比,个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

四月二十五日,韩愈辗转三月余,终于抵达潮州,行程八千里,费时近百天。

但是,他甫一抵潮,即理州事,芒鞋竹杖草笠蓑衣,与官吏相见,询问百姓疾苦。

元和十四年的潮州,风不调,雨不顺,灾患频仍,稼穑艰难。

先是六月盛夏的“淫雨将为人灾”,韩愈祭雨乞晴。

淫雨既霁,稻粟尽熟的深秋,又遭遇绵绵阴雨。

过量的雨水使得韩愈焦虑不已,他为自己无力救灾而深感愧疚,“非神之不爱人,刺史失所职也。

百姓何罪,使至极也!

”炽诚竣切,跃然纸上。

此后不久,韩愈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祀鳄鱼的活动。

潮州鳄鱼的残暴酷烈,韩愈途经粤北昌乐泷时,即有耳闻。

为此,韩愈写了《祭鳄鱼文》,文字矫捷凌厉,雄健激昂。

一篇檄文,数次围剿,常年困扰百姓的鳄鱼被驱逐,韩愈迅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韩愈在潮州还有修堤凿渠之举。

《海阳县志·堤防》引陈珏《修堤策》曰,北堤“筑自唐韩文公”。

潮州磷溪镇有一道水渠叫金沙溪,当地传说是韩愈命人开凿的。

清澈的渠水,至今仍在滋润着两岸的田畴。

碧堤芳草,遏拒洪流;银渠金沙,奔涌浩荡;稻海谷浪,扬波叠翠。

潺潺的水声,千百年来,似乎在不断地诉说着韩愈当年的功绩。

⑧韩愈不是潮州乡学的创办者,但对潮州文化教育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为了办好潮州乡校,“刺史出己俸百千,以为举本,收其赢余,以供学生厨馔”。

百千之数,其值几何?

据李翱著《李文公集》所载,元和末年,一斗米合五十钱,故百千可折合米两百石。

如此算来,百千相当于韩愈八个多月的俸金。

也就是说,韩愈把治潮八个月的俸金,全数捐给了学校。

韩愈对潮州文化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他大胆起用当地人才,推荐地方隽彦赵德主持州学。

起用当地人才主持州学,这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决策。

⑨以元和十四年为起点,时光向后翻过273年——这是公元1092年,另一个失意文人苏东坡在不远处的扬州独自徘徊,气贯长虹的《潮州韩文公庙碑》②横空出世。

苏东坡凛然发问:

韩愈一介布衣,何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何以“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

⑽韩愈没有把自己刻在潮州的石碑上,却留在了百姓的口碑里。

感戴韩愈在潮州的所作所为,潮州百姓将此地江山以韩愈命名:

韩江、韩山、韩堤、韩文公祠、景韩亭、昌黎路、祭鳄台、侍郎亭……草木如有知,能不忆韩郎?

⑾谁也未曾料想,一个卑微行者捧出的虔诚心肠,在此后的1200年,紧贴着大地,散播成中华民族的气度和风骨……

⑿元和十四年,韩愈于潮州还曾亲手栽植橡木。

而今,这些橡木已蓊郁成林,环绕韩文公祠,状如华盖,遮天蔽日。

此树含苞不易,着花更难,时或春夏之交偶放一枝,熊熊若火莲,肃穆端庄,异常美丽。

(原载《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9日,有删改)

【注】①吴兴祚为官清廉,在任时,奏请罢除盐埠、渡税、渔科等苛捐杂税,又奏请允开海禁。

②苏轼被贬扬州时,接受潮州知州王涤的请求,为潮州重新修建的韩愈庙撰写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

19.被贬潮州的韩愈为民做了哪些实事?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1)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

(2)碧堤芳草,遏拒洪流;银渠金沙,奔涌浩荡;稻海谷浪,扬波叠翠。

21.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2.文中第②⑨段两处,以时间为接点,前退后翻,构思巧妙。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摄影家,爬遍了国内的大小名山,也拍了无数风景照片,可他总是遗憾地说:

“在我相机电池用完之前,总也看不到最美的风景。

”摄影家恨大自然总是跟他过不去,最后放弃了摄影。

妙的是,从他不带照相机起,每一次的旅行,从头到尾都有看不完的美景。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1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D(“与”应为“予”)

2.A(“透露”,显露;“流露”,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喻”,是通晓、明白的意思;“寓”,是寄寓。

“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耗”,多指精神、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3.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即指判断准确、理解深刻、讲解透彻,属递进关系。

“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与下句对称协调)

4.C(A“相形见绌”意为跟他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和“相比”重复。

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D“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

5.B(A成分残缺。

应在“计划生育政策”前加“对”。

C表意不明。

“224名”是否包括“机组人员”不明确。

D不合逻辑。

前面说的是“践行的好不好”,后面只说“率先垂范”)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C(A是文章的引论,非主旨。

B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影响了莫言的创作,但并不是构成小说的“最重要的内容”。

D只是陈述莫言作品的特点,并未谈及高密地域文化与莫言文学的关系)

7.D(“全面完成了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基本完成”)

8.B(这不是作者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特点)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B(寇:

进犯,侵犯)

10.A(A连词,表修饰。

B代词,他/助词,不译。

C副词,就/副词,竟然。

D连词,因为/介词,因)

11.C(正确标点为:

诸将愕眙,不敢动。

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12.B(洛阳之战并非发生在吐蕃军队进犯时期)

四、(24分)

13.

(1)马璘率领精锐骑兵追击,俘获斩杀的吐蕃军数以千计,田野上血流成河,从此威武的名声更加响亮。

(“以”“由是”“益振”各1分)

(2)马璘到泾州后,分头建立营堡,修理完备作战守卫的器械,多次击败吐蕃军队。

(“既”“缮完”“具”各1分)

(3)吴地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

(“痛心”“焉”“于是”“相逐”各1分)

14.

(1)“迷”,一是迷蒙:

眺望远方,天色低沉,景色一片迷蒙;(2分)二是迷茫:

诗人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因精神无所寄托而感到迷茫。

(2分)

(2)抒发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之苦和思乡之愁。

(2分)首联诗人登高而望,孤独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颔联和颈联借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之情。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分)

15.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每句1分,共6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五、(12分)

16.示例:

青岛物价部门就天价大虾事件处罚商家。

(“青岛物价部门”“天价大虾事件”“处罚商家〈或:

作出处理〉”三个要点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7.示例:

①拉美作家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闻名于世,②他的短篇小说具有浓郁的加勒比气息,③经常弥漫着热带烂水果或干热的火车煤烟味道,④似乎总能激发读者一口气读完的愿望。

(每句1分,共4分)

18.

(1)BC

(2)③①②

六、(18分)

19.①祭雨乞晴;②驱除鳄鱼;③修堤凿渠;④捐资助学、起用人才(或:

重视文化教育)。

(1个要点1分,共4分,突出题干要求“实事”,意思对即可)

20.

(1)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韩文公祠气势恢宏、高大巍峨的景象。

(2分)

(2)运用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和谐,充分表现了韩愈在任开渠引水,至今仍造福两岸的景象。

(2分。

答出手法1分,分析效果1分)

21.

(1)以物喻人(或:

象征手法),含蓄表达了对韩愈爱民精神的赞美。

(答“描写韩愈当年所植橡木已蓊郁成林的盛状,暗喻韩愈当年的潮州之为泽被后世”也对)

(2)照应标题,橡树着花熊熊似火莲,与文题“火中生莲”呼应。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

(1)第一处时间接点,由吴兴祚题诗勒石引出韩愈被贬及潮州所为。

第二处,由韩愈被贬写到苏轼撰写碑文,引出苏轼的赞美和后人的缅怀。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2)以时间为线索,串连韩愈、苏轼、吴兴祚等为民请命者,文脉贯通。

(每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