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35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docx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基本知识

钻井井下工程事故常识

一、卡钻事故

1、在钻井中常见的井下工程事故有哪几种?

答:

有如下七种工程事故:

(1)、卡钻事故;

(2)、钻具事故;

(3)、钻头事故;

(4)、落物事故;

(5)、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

(6)、顿钻事故;

(7)、卡电缆、卡仪器事故。

2、什么是卡钻事故?

答:

钻柱在井内停止时间过久或其它原因造成不能上提、下放或转动,有时甚至不能循环,这样的事故统称为卡钻事故。

3、常见的卡钻事故有哪几种?

答:

有如下八种卡钻事故:

(1)、粘吸卡钻;

(2)、落物卡钻;

(3)、井塌卡钻事故;

(4)、键槽卡钻事故;

(5)、短路循环、干钻卡钻事故;

(6)、沉砂卡钻事故;

(7)、泥包卡钻事故;

(8)、缩径卡钻事故;

4、什么是粘吸卡钻?

答:

钻柱在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的作用下,紧贴在井壁上造成的卡钻,称粘吸卡钻(也称压差卡钻或粘附卡钻)。

5、粘吸卡钻何特点?

答:

(1)、循环钻井液正常。

(2)、随时间的延长,卡钻面积不断增加,粘卡越严重,且卡点深度上移。

6、钻井液性能不好,失水量大,对粘吸卡钻有何影响?

答:

钻井液性能不好,失水量大,在渗透性地层井壁上形成的泥饼越厚,泥饼越虚,易发生粘吸卡钻。

7、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多,对发生粘吸卡钻有何影响?

答:

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多,泥饼的粘滞系数越大,越容易发生粘吸卡钻。

8、发生粘吸卡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1)、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长,活动钻具不及时或活动钻具的方法不当。

(2)、泥浆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注:

此话不严密,有出路),泥浆液柱压力和地层孔隙压力的差值较大。

(此句改为;泥浆液柱压力比地层孔隙压力大的较多)。

(3)、泥浆的失水大,泥饼厚,固控设备配备不齐或由于固控设备坏使用少,造成固相含量急剧增加。

(4)、深井、定向井和复杂井等在钻井液中加入的润滑剂含量少,泥饼摩组较大。

9、怎样预防粘吸卡钻?

答:

(1)、停钻时按规定及时活动钻具,上提下放活动的幅度要大。

(2)、钻井液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严密)。

(3)、加强设备的检查、维修及管理,保证在钻井过程中能正常运转。

如设备出故障不能活动钻具,钻具在井底应将全部钻具重量的三分之二压在钻头上,使下部钻具弯曲与井壁形成点接触,减少卡钻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固控设备的配备与使用,固相含量一般要控制在10%以内。

(5)、定向井、深井、复杂井等在钻井液中加入润滑剂降低摩擦系数,定向井混油量保证在6~8%,摩阻系数在定向井中控制在0.1以内,直井控制在0.15以内。

(6)、在深井、定向井或特殊复杂井中,应用螺旋钻铤,加重钻杆和随钻震击器,防止粘吸卡钻。

10、发生粘吸卡钻后如何处理?

答:

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泡油或泡解卡剂,即在被卡钻柱井段注入一定数量的原油、柴油或者解卡剂,浸泡一段时间,方可上提下放钻具试图使其解卡。

11、处理卡钻事故泡原油、柴油时怎样泡为好?

答:

最好按一定比例(一般为2:

1或1:

1)泡混合油液,这样泡的效果比较好,容易解卡。

当油液种类缺乏时,也可单独使用,不过比混合油液效果差一些。

12、泡油或解卡剂能接除粘吸卡钻的机理是什么?

答:

因原油和解卡剂都是很好的润滑剂和渗透剂(适当混入柴油后更好如在加一些QT快速渗透剂其效果为最佳)。

渗透到钻井液中和泥饼内,并破坏泥饼结构,降低了钻井液的粘滞系数,从而使钻柱解卡。

13、发生粘吸卡钻后,泡油或注入解卡剂前应如何处理?

答:

(1)、发生粘吸卡钻后,泡油或注入解卡剂前应按规定活动钻具,停止活动时应将卡点以上钻具重量的2/3或全部压上,使未卡钻具呈弯曲状态与井壁成点接触,防止卡点上移。

(2)、泡油或泡解卡剂前,按要求调整好泥浆性能,一定要大排量循环洗井2~3周,使井内的砂子尽量带出井眼,防止由于井眼所聚砂子的增多,而导致泡油失败。

14、卡点深度如何计算?

答:

卡点计算公式如下:

H=K

式中:

H—指钻柱最上一个卡点的深度,m;

ΔL—指未被卡部分连续上提时的平均伸长,cm;

ΔP—指钻具未被卡部分连续上提的平均拉力,kN;

K—指计算系数,不同尺寸和壁厚的钻具有不同的K值;

K=

=2.1F

式中:

E—指钢材弹性系数,其值为2.1×106kg/cm2

F—指管柱截面积,cm2

15、泡油量如何计算?

答:

计算公式如下:

V=KV1H1+V2H2

式中:

V—指泡油总量,m3;

K—指附加系数,一般取1.2~1.5;

V1—指环形空间每米容积,m3/m;

V2—指钻杆内每米容积,m3/m;

H1—指环形空间泡油高度,m;

H2—指钻杆内油柱高度,m;

16、泡油替钻井液时计算公式?

答:

泡油替钻井液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V0=V1H

式中:

VO—指泡油时替钻井液的量,m3;

V1—指钻杆内每米容积,m3/m;

H—设计替至油面井深,m;

17、泡油施工中,注油泵压什么时候最高?

答:

当总泡油量大于钻柱总内容积时,原油到达钻头时的泵压为最高;当总泡油量小于钻柱内容积时,全部油进入钻具后泵压就达最高,一直持续到油从钻头出来。

开始下降。

18、泡油时最高泵压如何计算?

答:

最高泵压计算公式如下:

P=P1+

式中:

P—最高注油泵压,Mpa;

P1—用替油排量循环时的泵压,Mpa;

H—油在钻柱内的最大高度,m;

r1—钻井液的密度,g/cm3;

r0—所泡油的密度,g/cm3;

19、计算卡点深度;某井Φ216钻头钻至井深915米,修泵循环活动钻具不及时造成粘吸卡钻,钻具结构Φ216mm钻头+Φ159mm钻铤(200m)+Φ127mm钻杆,钢级是E级、壁厚9.19mm,卡钻前悬重为550kN,连续上提三次,指重表指示为650kN、750Kn、850kN。

钻具伸长量分别为10cm、20cm、30cm,钻杆的K值为7150,计算出卡点深度?

答:

卡点深度计算如下:

H=K

=7150×

=7150×20÷200=715(米)

20、计算泡油量;根据19题的已知条件和计算出的卡点深度715米,被卡钻具200米,下部钻铤外径159毫米,内径70毫米,钻杆外径127毫米,内径108毫米,一般管外泡油的顶界高于卡点100米,管内比管外油面高100米,泡油附加系数取1.2,计算所需的泡油量是多少?

答:

(1)、计算钻铤内的总容积:

V1=π÷4×D2×L1

=0.785×0.072×200

=0.77(m3)

(2)、计算钻铤外的总容积:

V2=π÷4×(Db2-DC2)×L1

=0.785×(0.2162-0.1592)×200

=3.36(m3)

(3)、计算钻杆内的总容积:

V3=π÷4×dp2×h1

=0.785×(0.1082)×(100+100)

=1.83(m3)注:

(前一个100为钻杆外泡油长,后一个100为内外油面高差)

(4)、计算钻杆外的总容积:

V4=π÷4×(Db2-Dp2)×L2

=0.785×(0.2162-0.1272)×100

=2.40(m3)

(5)、计算总的泡油量:

V=V1+V3+K(V2+V4)

=0.77+1.83+1.2×(3.36+2.40)

=9.51(m3)

21、计算替泥浆量:

已知井深915米,卡点深度715米,井内127钻杆,壁厚9.19,设计泡油液面高于卡点100米,内液面高于外液面100米,地面与立管线长30米(127钻杆同每米9.25升),水龙带18米长内容积每米14.6升,方钻杆长11米,内容积每米5.4升。

答:

V替=V0+V地

V0=9.25(715-200)=4763.75(升)=4.76(方)

V地=14.6×18+9.25×30+5.4×11=599.7(升)=0.60(方)

V替=4.76+0.60=5.36(方)

22、计算泡油时的最高泵压:

已知钻头深度为915米,卡点深度715米,钻井液密度1.25,循环泵压10Mpa,准备泡油的密度0.85,井内钻具结构Φ216mm钻头+Φ159mm钻铤(200m)+Φ127mm钻杆(壁厚9.19)。

泡油量计划10方。

计算泡油施工中的最高泵压?

答:

首先计算油在钻具内的最大长度。

10方=10000升

1000÷9.25=1081米大于钻头井深,固油在钻具内的最大长度915米(钻头深度)

P=P1+P2

=P1+[H油(r泥-r油)]÷100

=10+[915(1.25-0.85)]÷100

=10+3.66=13.66(Mpa)

23、粘卡后为什么泡油或注入解卡剂越早越好?

答:

因粘卡的严重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时间愈长不但卡的愈死,而且卡点容易上移,增加处理难度。

24、处理粘吸卡钻,在泡油或注入解卡剂后是立即活动好,还是浸泡一段时间活动好?

答:

泡油或注入解卡剂后为使泡的油液或解卡剂渗透进入受粘卡的部位,应静止一段时间使泡液充分发挥解卡作用,然后再活动钻具使其解卡。

25、什么是遇阻、遇卡?

答:

下钻时若悬重比原悬重降低叫遇阻。

上提钻具时若悬重超过原悬重叫遇卡。

26、钻具在井内遇卡、遇阻有什么危害?

答:

钻具在井内遇卡时,是发生卡钻的前兆,此时不能硬将钻具压入井内,或直接向上提,报者将其提出的幻想。

应接方钻杆循环泥浆,活动钻具,轻压、慢转、划眼(或倒划眼)使其解除,避免事故的恶化。

27、钻具在井内遇卡或遇阻时如何处理?

答:

(1)、上提遇卡时,上提悬重不得超过原悬重(包括正常起钻时钻具的摩擦阻力)100kN。

否则应立即接方钻杆循环,上下活动钻具或进行倒划眼,倒划眼时上提5~10Kn。

严格控制转盘、间断转动,防止将钻具倒开或倒掉钻头。

当上提钻具无阻卡现象时,方可进行下步作业。

(2)、下钻遇阻时,下压不得超过原悬重100kN,否则应立即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划眼,当下放无遇阻现象时,方可转为下步作业。

28、什么叫落物卡钻?

答:

因井下落物造成的钻柱卡钻事故,就叫落物卡钻。

29、落物卡钻有何特点?

答:

出现卡钻很突然,遇卡后卡点不随时间上移,且可正常循环钻井液。

30、怎么样预防落物卡钻?

答:

(1)、起下钻操作时,严防物体从井口掉入,按规定检查井口工具。

(2)、发生落物事故后,在未卡死之前(即:

钻具可旋转,上提下放有一定的范围),尽量采用旋转钻具的方法将落物蹩入井壁,遇卡时严禁死提硬拔,以防上提卡死。

(3)、空井时应将井口盖好。

(4)、表层和中间套管的下入时,尽量留较少的口袋,以免固完井水泥凝固后,再进行下边的钻进时,水泥环较长,容易脱落造成卡钻。

31、发生落物卡钻时如何处理?

答:

(1)、上提下放活动钻具或轻轻转动钻具,将落物蹩入井壁(注:

必须在钻具扭转系数范围之内进行,严防扭断钻具)。

(2)、将钻具接上下震击器,进行震击解卡。

(3)、将钻具倒开进行套铣处理。

32、什么是井塌卡钻?

答:

由于井壁坍塌将钻具埋住卡死,叫做井塌卡钻。

33、发生井塌卡钻的的原因有那些?

答:

(1)、钻井液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造成易塌地层垮塌。

(2)、因井漏引起上部地层井壁坍塌。

(3)、钻井液密度低于地层压力,造成地层坍塌。

(4)、起钻未灌满泥浆,引起地层坍塌。

(5)、钻头泥包起钻形成拔活塞的抽吸作用引起井塌。

(6)、井喷后或泡油解卡后,井壁失去稳定造成井塌。

34、怎样预防井塌卡钻?

答:

(1)、钻井液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变化幅度不得过大。

(2)、发生井漏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堵漏措施。

(3)、起钻时要灌好泥浆。

(4)、严防井喷事故的发生。

(5)、根据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配合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平衡易塌地层。

(6)、处理解卡事故后,应及时洗井并调整好钻井液性能。

(7)、对于上部易水化分散地层和下步渗透好的地层,要严格控制好泥浆的失水,并增加短起下次数,避免拔活塞将地层抽垮。

35、井塌卡钻的特点?

答:

(1)、不能上提下放,转盘不能转动。

(2)、不能开泵循环。

36、怎样处理井塌卡钻?

答:

(1)、测卡点,用倒爆松扣的方法将卡点以上钻具倒开起出。

(2)、采取优质的钻井液稳定井壁,控制井塌的恶化。

(3)、选择合适相应尺寸的套铣筒对所埋钻具进行套铣。

(4)、套通全部钻具(或接近钻头及扶正器的位置),接液压震击器对扣,试图恢复循环震击解卡。

若不能解卡,则泡油或解卡剂配合震击器解卡。

37、什麽是键槽卡钻?

答:

因井眼键槽造成的钻具被卡,称之为键槽卡钻。

38、键槽卡钻有何特点?

答:

(1)、发生键槽卡钻后能正常循环钻井液,泵压无变化。

(2)、上提钻具时,(卡死之前)上提遇卡、下放正常。

(3)、上提钻具时,卡死之前上提遇卡、卡钻的位置不变或变化不大。

39、怎样预防键槽卡钻?

答:

(1)、保证井身质量,使全角变化率符合井身质量标准。

(2)、起钻到有键槽的位置处,用低速轻轻上提,严防上提过猛将钻具提死。

(3)、发现键槽后(钻杆接头有时有阻卡现象),不要轻易改变入井的钻具结构。

(4)、起出钻具,下钻至键槽顶部用牙轮或键槽破坏器将键槽消除。

(5)、在定向井中,采用18度钻杆,减轻、克服键槽的产生。

40、键槽卡钻如何处理?

答:

(1)、首先不能将钻柱提死,应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转动钻具,不同方位上提。

如仍提不出要慢慢转、倒划眼。

(2)、接地面震击器下击解卡

(3)、测卡点,在距离键槽合适的位置倒爆松扣,接下击器对扣泡解卡剂下击解卡或倒划眼解除事故。

(4)、测卡点,在距卡点以上合适位置松扣,防掉套铣(或套铣、对扣)震击解除事故。

41、什么叫泥浆短路循环?

答:

泥浆不全部从钻头反出的循环,叫泥浆短路循环。

42、钻井液短路循环的原因有哪些?

答:

(1)、井下钻具刺坏、倒扣、脱扣、断落等。

(2)、地面高压管线(闸门、法兰、油壬及焊口等)刺坏。

(3)、闸门倒错,如灌泥浆闸门未关等。

43、发生钻井液短路时有哪些现象或特点?

答:

(1)、泵压逐渐下降。

(2)、泵排量未减,井内岩屑带不出来或上部地层岩屑量增多。

(3)、钻头泥包钻时变慢,钻进中发生蹩钻、跳钻。

(4)、转盘负荷加重,扭矩增大。

44、钻井液短路有哪些危害性?

答:

(1)、由于钻井液短路循环,钻头干钻泥包,易发生卡钻。

(2)、钻具被刺后,易被扭断,落鱼往往被卡。

45、发生短路循环时如何处理?

答:

(1)、首先检查地面设备,泥浆泵是否上水好,地面的管线、闸门是否有刺漏或闸门没关严的情况。

(2)、若地面正常时,应立即低速平稳起钻,旋绳卸扣。

详细检查钻具,在起钻中遇卡时,严防死提应拔造成卡钻。

46、什么叫短路循环卡钻?

答:

由于钻井液短路循环,钻头干钻造成的钻柱被卡,叫做短路循环卡钻。

47、钻井液短路循环干钻卡钻事故有何危害?

答:

钻井液短路干钻导致卡钻的事故是一种恶性卡钻事故。

一般处理比较复杂,不但耽误生产时间,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井眼报废。

48、怎样预防钻井液短路干钻卡钻?

答:

(1)、严格检查钻具,不符何规定的不准入井。

(2)、加强钻具探伤。

(3)、钻具上下钻台必须带好护丝,保护好丝扣。

(4)、下钻接单根必须涂好丝扣油,双钳紧扣,达到上扣扭矩要求。

(5)、严禁用倒档上扣,以防钻具被倒开。

(6)、钻进中发现泵压下降和悬重有任何微小变化时,首先从地面检查,然后起钻检查钻具。

(7)、泵压表必须灵活好用,便于判断泵压变化。

(8)、泵压变化不大,地层没有变化,而钻速突然变慢,应立即起钻检查接近钻头处的钻铤(或扶正器)丝扣是否有刺坏。

49、什么是沉砂卡钻?

答:

在钻进中,循环排量不足或循环排量不够,钻井液性能不好,造成岩屑下沉,堵塞环行空间。

埋住钻头及部分钻具引起的卡钻,叫沉砂卡钻。

50、造成沉砂卡钻的原因?

答:

(1)、用清水快速钻进,岩屑不易返出,停泵时大量的下沉。

(2)、钻井液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固相含量高,无悬浮能力,停止循环时岩屑下沉。

(3)、钻进中井漏,岩屑未返出停泵时砂子下沉。

(4)、接单根时间长,开泵不及时大量岩屑下沉,开泵太猛,钻具上顶或蹩漏卡死。

51、沉砂卡钻时有何特点?

答:

(1)、卸开方钻杆后,钻具内倒返钻井液。

(2)、开不开泵或开泵蹩漏地层,井口钻井液返出量减少或不返。

52、怎样预防沉砂卡钻?

答:

(1)、用钻井液开钻控制钻速,适当增加排量让岩屑尽量返出。

(2)、在易坍塌地层钻进,按设计使用优质的钻井液,适当增加钻井液携岩能力,接单根并做到早开泵晚关泵,必要时还要采取“进一退三”的措施(即:

每打半根或一根单根,开泵划眼两次,停泵下放一次确定正常后再继续钻进或接单根)。

(3)、发现钻速快,适当增加循环时间,保持井底干净清洁。

(4)、根据地区钻进特点,制定相应的短起下钻制度。

一般100~200米短起下一次。

(5)、使用好固控设备,控制钻井液中固相含量。

(6)、严禁将水直接往泥浆里补充,应先配好胶液,再往泥浆里补充。

53、如何处理沉砂卡钻?

答:

(1)、尽可能用小排量将其顶通,建立循环,然后大排量洗井,配合泡解卡液(或油)进行解卡。

(2)、若不能建立循环,应测卡点,在卡点以上松扣。

下震击器对扣震击解卡。

(3)、测卡点,在卡点以上松扣,落鱼较长应套铣,套完后下震击器震击解卡。

54、什么叫泥包卡钻?

答:

因钻头或钻具被泥包,造成的钻柱卡钻叫泥包卡钻。

55、造成钻头或钻具泥包的原因?

答:

(1)、由于泵上水不好,甚至不上水。

(2)、钻具被刺未及时发现。

(3)、钻井液性能不好。

(4)、上部地层水分散性较好,钻速过快,而排量不足,钻井液不能及时清洁。

(5)、操作失误,如溜钻、顿钻等。

56、泥包卡钻的特点?

答:

(1)、一般开不开泵,有的虽能开泵循环,但是泵压较高,经循环一段时间后,泵压有一定的下降。

(2)、转动时扭矩较大,甚至有蹩钻和跳钻现象,钻进时进尺较慢。

57、怎样预防泥包卡钻?

答:

(1)、保证泵的上水良好,尽量采用大排量。

(2)、钻井液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应停钻处理泥浆。

(3)、在粘性大的泥岩中钻进,严禁加大钻压,保证均匀送钻。

(4)、严格防止钻井液短路循环,发现泵压下降及时停钻,检查设备。

如果设备无问题,立即起钻检查钻具。

(5)、操作者精力集中,严防溜钻、顿钻。

(6)、钻进中,泵压表、指重表要灵敏好用。

58、泥包卡钻如何处理?

答:

(1)、能蹩通循环的,大排量循环冲洗。

(2)、能恢复钻具转动时,充分划眼或倒划眼。

(3)、对泥浆性能进一步进行调整,降低黏度、切力,若仍不能解卡,则采用泡解卡剂或油进行处理。

(4)、若蹩不通,不能恢复转动的,进行爆炸松扣,将钻铤以上的钻具起出,接震击器震击解卡。

59、什么叫缩径卡钻?

答:

因井眼缩小起下钻至小井眼处,将钻柱、钻头卡住叫缩径卡钻。

60、缩径卡钻有何特点?

答:

开泵泵压很高,开不开泵或蹩漏地层。

61、引起缩径卡钻的原因是什么?

答:

(1)、钻井液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

(2)、钻遇膨胀性地层,失水量大易引起地层膨胀,井眼缩小。

(3)、钻井液中固相含量高、失水大,在井壁形成虚泥饼或假井壁。

(4)、钻头磨损严重,钻头外径缩小,新钻头不小心插入小井眼。

62、怎样预防缩径卡钻?

答:

(1)、使用优质钻井液,尤其要控制失水小于5ml和固相含量低于10%。

(2)、遇阻卡时,不得硬提、硬压,保证钻具能转动和循环泥浆。

(3)、井队工程师(或技术员)要对下井的新钻头和起出的旧钻头以及扶正器,严格认真地进行测量,以便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4)、对起出的旧钻头,外径磨损严重的,下入新钻头遇阻后,不得硬压,要采取扩划眼,直到井底后,方能恢复正常钻压钻进。

63、怎样处理缩径卡钻?

答:

(1)、上提卡钻,可用地面下击器下击解卡。

(2)、测卡点,在卡点以上的钻具松扣倒出,接上、下击器震击解卡。

(3)、若松扣后井下落鱼较多,震击又无效需套铣处理。

二、钻具事故

64、什么是钻具事故?

答:

井内的钻具扣被倒开,丝扣坏脱扣、滑扣、钻具断扣、本体刺坏以至被扭断,均称之为钻具事故。

65、钻具被倒开的原因有哪些?

答:

(1)、钻具丝扣未上紧。

(2)、违章操作,用倒档上扣倒开。

(3)、井下突然出现复杂情况,停止转盘时没有控制倒转,将钻具倒开。

(4)、钻具丝扣严重磨损,井下钻具扭矩大,停转盘时钻具被倒开。

66、钻具丝扣未上紧,为什么在下钻过程中会被倒开?

答:

钻进过程中,井眼沿轴线呈螺旋形。

在下钻过程中,钻具紧贴井壁一侧并沿螺旋形井眼顺时针下入,此时就有一个反时针方向的摩擦力作用在钻具上,形成反扭矩。

因而在扣松的情况下,钻具容易被倒开。

67、为什么规定在下钻或接单根时不准用倒档上扣?

答:

因为我们井场所用的钻具均为正扣,用倒档上扣时井内的钻具时反转,所以很容易将扣较松处倒开。

68、为什么不准将丝扣磨损超过标准的钻具入井?

答:

由于丝扣磨损超过标准,丝扣之间连接强度降低。

钻具在上提、下放过程中,由于强度低、易脱扣;同时由于丝扣磨损超过标准,降低了丝扣间密封性能,钻井液易将丝扣刺坏而脱落。

69、井口接单根不紧扣有什么危害?

答:

(1)、不紧扣,在下放过程中易倒扣或倒开造成钻具事故。

(2)、井口接单根时,钻具不紧扣,因受力不均匀,钻进时磨损严重,公扣易被折断;泵压高将钻具刺坏后脱扣,造成钻具落井事故。

(3)、钻进时,扭矩通过钻具传到钻头,再传递过程中,扭矩大将钻杆丝扣赶扣,容易将钻杆母接头胀大,造成钻具落井。

70、有些钻杆为什么会被钻井液刺穿后扭断?

答:

有的钻杆本体内有砂眼,由于内壁受钻井液磨蚀和冲刷,外部受磨损钻杆壁厚变薄;将有砂眼处刺磨穿。

因刺坏后强度较低,产生应力集中点,故被扭断。

71、旧钻杆为什么常会发生本体扭断事故?

答:

(1)、长期使用钻杆强度降低,可发生疲劳破坏。

(2)、旧钻杆本体磨损严重,壁薄强度降低。

在井下受剪切应力的作用下,易发生折断事故。

72、钻具为什么要定期探伤?

答:

钻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疲劳损伤,出现裂缝。

肉眼不容易发现,用无损探伤的方法就可以发现,不让疲劳损伤的钻具入井,从而避免钻具事故。

73、钻具上下钻台为什么要戴护丝?

答:

钻具上下钻台不戴对钻具的丝扣磨损严重,甚至被撞坏。

如没及时发现,钻具入井后容易刺扣,粘扣和脱扣,从而将钻具落井。

同时丝扣损坏后也要增加修理费用,还缩短钻具使用周期。

所以钻具要戴好护丝上下钻台。

74、下钻为什么要涂好丝扣油?

答:

丝扣油有润滑和辅助丝扣密封的作用,可防止钻具粘扣的发生。

75、如何判断钻具被折断?

答:

(1)、钻具断指重表悬重下降,扭矩减小,发生严重的蹩跳钻。

(2)、泵压下降,钻速变慢,无进尺。

(3)、提起后下放,放入不在原位置;若在原位置,则泵压要比提起时略有上升。

76、在下钻过程中,钻具丝扣被倒开,如何处理?

答:

(1)、起钻检查钻具,判断落鱼的性质,检查丝扣。

(2)、下钻对扣并上紧,上提钻具并开泵,观察泵压的变化。

(3)、对口成功后,根据悬重的变化判断钻具是否被完全捞上。

若恢复原悬重未卡起钻,若被卡则需泡油或解卡剂进行处理。

77、钻具已断,因指重表和泵压表不灵,如何处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