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430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东营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物质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中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

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一常见黑色固体,B、C为气体,且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则A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若C为一种可供人呼吸的常见气体单质,A、B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C

H2O2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A为一常见固体,B、C为气体,且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由于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中毒,所以B为CO,而A为常见固体,由于他们有共同元素,所以A是单质碳,而不是O2,C为含碳元素的气体,所以为CO2;由于B为CO具有可燃性,故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由题意可知,若C为一常见气体单质,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所以C为O2;而A、B为液体且也含有氧元素,所以A、B为H2O、H2O2,由于A→B,所以A为H2O2,B为H2O;则由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uSO4、Na2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某同学完成探究,探究流程如图: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可能有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CuSO4、Na2SO4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BaCO3+2HNO3=Ba(NO3)2+H2O+CO2↑

【解析】

【分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全部溶解,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CuSO4、Na2SO4,可能有NaCl;

(2)反应①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3)反应②是碳酸钡沉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NO3=Ba(NO3)2+H2O+C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

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

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A

B

C

D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_________,写出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你认为该玩家是___________(填标号),他们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DBA

ABDC

【解析】

【分析】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的有:

盐酸、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有:

铁、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只有氢氧化钙。

【详解】

(1)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

甲→C→D→B→A,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的有:

盐酸、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有:

铁、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只有氢氧化钙,由以上分析,只有二氧化碳与一种物质反应,如果氢氧化钙先出掉后,最后剩余二氧化碳的话,二氧化碳就不能出掉了,所以A玩家的牌出不掉;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他们的出牌顺序为甲→B→D→C。

 

4.图示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钠盐,C、D为氧化物,A、B、C、D、E中都含有氧元素,且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

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分析后作答: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复分解反应BaCl2+H2SO4=2HCl+BaSO4↓补钙剂(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A是一种钠盐,C、D为氧化物,A、B、C、D、E中都含有氧元素,且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C是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因此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D是氧化钙,E是硫酸,F是盐酸。

【详解】

(1)物质C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

(2)D是氧化钙,F是盐酸,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3)E是硫酸,F是盐酸,反应②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BaCl2+H2SO4=BaSO4↓+2HCl。

(4)B是碳酸钙,可作补钙剂(合理即可)。

 

5.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F是黑色粉末,H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D_____,F_____.H______

(2)写出G+E→H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_____.

【答案】

灭火剂

【解析】

【分析】

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A高温生成B和C,则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D,D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应生成G,则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

【详解】

(1)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化学式为

,A高温生成B和C,则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D,D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

,B是二氧化碳,E是氢氧化钠,H是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

,G中含有铜离子,F和稀硫酸反应生成G,则F是氧化铜

(2)E是氢氧化钠,G是硫酸铜,G和E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G+E→H的化学方程式为

(3)A高温生成B和C,则B和C可能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和水反应生成D,D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则C是氧化钙,D是氢氧化钙,B是二氧化碳,物质B的一种用途灭火剂。

【点睛】

A为大理石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H是蓝色沉淀,则H是氢氧化铜,F和稀硫酸反应生成G,则F是氧化铜,G是硫酸铜。

 

6.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上右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A和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D是氯化钙,E和F可能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A能生成E,A是盐酸,则E是氢气,F是氧气,B生成白色沉淀H,则H是碳酸钙。

【详解】

(1)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A和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D是氯化钙,故D的化学式为

(2)A能生成E,A是盐酸,则E是氢气,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符合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点睛】

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

 

7.下列图示中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G为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请回答以下问题:

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填名称),I物质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生成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D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答案】氢氧根离子氯化亚铁Fe+CuCl2=FeCl2+CuCuCl2+2NaOH=Cu(OH)2↓+2NaCl③④+2

【解析】

【分析】

A为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则A为铁;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C为盐酸;G为蓝色沉淀,则G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G)一般由氢氧化钠与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反应生成,所以B、D分别为氢氧化钠或铜盐中的一种,C(盐酸)能与B反应生成E和F,B与D反应生成F和G(氢氧化铜),所以B为氢氧化钠,E为水,F为氯化钠,则D为氯化铜;A(铁)与C(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A与D(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H为氢气,I为氯化亚铁,J为铜。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故填氢氧根离子;

由分析可知,I为氯化亚铁,故填氯化亚铁。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Fe+CuCl2=FeCl2+Cu;

生成G(氢氧化铜)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氢氧化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uCl2+2NaOH=Cu(OH)2↓+2NaCl。

(3)反应①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属于复分解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故填③④;

物质D为氯化铜,其中得到金属元素为铜,铜的化合价为+2价,故填+2。

 

8.小习在玩“密室逃脱”的第一关中,就遇到了一道寻找7位数字的通关密码题目。

请你来帮他解决难题。

如图所示:

墙上有一个这样的六边形图案,编号分别对应一种物质,已经在图上给出。

通过寻找,小习找到的线索Ⅰ:

在六边形中的8种物质,如果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对应的编号才能依次构成相邻的密码数字。

Mg能H2SO4与发生反应,不能与NaOH和Na2CO3反应,所以密码顺序为:

①③。

(1)请利用编号①﹣⑧位置上的物质,按照规则把缺失的通关密码依次补全:

___

___

___

___

 

线索Ⅱ:

(2)写出①和⑧两种物质参加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

线索Ⅲ:

(3)选择一组物质,写出纯碱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___;写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写一个即可)。

祝贺你完成以上任务,获得开启第一间密室的钥匙。

【答案】④⑦⑥⑤Mg+H2SO4=MgSO4+H2↑3CO+Fe2O3

2Fe+3CO2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

【详解】

(1)硫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钠不会与氧化铁反应,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第三位是④,第四位是⑦,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不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第五位是⑥,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铁反应,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第六位是⑤,所以

 

(2)①参与的反应是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⑧参加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两个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2↑;3CO+Fe2O3

2Fe+3CO2;

(3)纯碱制烧碱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9.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反应②是化合反应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1)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应是_____;

(3)写出符合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写出物质G的一种应用实例_____。

【答案】O2复分解反应2NaOH+CO2=Na2CO3+H2O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推测物质B为氧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推测G为氢氧化钙。

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说明都显碱性。

A与氧气点燃生成C和D,反应①为有机物反应,生成C、D为水和二氧化碳,且D与F可以生成H和C,可知C为水,D为二氧化碳;F为碱性物质,且可以与D反应,推测F为氢氧化钠,则H为碳酸钠;碳酸钠与G氢氧化钙生成F氢氧化钠和I碳酸钙沉淀;C水与E氧化钙可生成G氢氧化钙。

代入框图,推测成立。

则B、氧气,C、水,D、二氧化碳,E、氧化钙,F、氢氧化钠,G、氢氧化钙,H、碳酸钠,I碳酸钙,

【详解】

(1)物质B为氧气,化学式为O2

(2)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物质G为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0.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_______。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符合上图转化关系的物质丙的化学式是______,物质已具有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答案】Ca(OH)2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H2O灭火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

Ca(OH)2;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则乙为碳酸盐,所以为碳酸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此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由图可知甲+乙→丁+戊,戊+己→乙和丙,又因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甲为氢氧化钙,乙为碳酸钠,己为二氧化碳,戊可以为氢氧化钠,丙为水,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丙为H2O;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气体肥料等。

 

11.A﹣E是初中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是单质,B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C是红色固体,E俗称小苏打.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

(2)分别写出C与D、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C转化为A的原理在工业上常用于____。

【答案】NaClFe2O3+6HCl=2FeCl3+3H2ONaHCO3+HCl=NaCl+H2O+CO2↑炼铁

【解析】

【分析】

B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故B是氯化钠,E俗称小苏打,E是碳酸氢钠,D能与碳酸氢钠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故D是稀盐酸,C是红色固体,能生成单质A,且能与稀盐酸反应,故C是氧化铁,A是铁,经检验,推理合理。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是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

(2)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3)氧化铁转化为铁工业上长用于炼铁。

 

1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B、C中含有相同元素且A为单质,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E是人体中胃酸的主要成分。

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物质D可以是_____(填化学式);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_____。

【答案】Ca(OH)2(或NaOH)改良酸性土壤(或炉具清洁剂中成分)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

【分析】

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B是二氧化碳;A、B、C中含有相同元素且A为单质,A能转化为B,A是碳或氧气;E是人体中胃酸的主要成分,E是盐酸;D能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或氯化钠)和水,D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C能和盐酸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可能是碳酸钠。

将猜想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猜想成立。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物质D的化学式是Ca(OH)2(或NaOH);它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或炉具清洁剂中成分);

(2)C+E的反应可能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本题的开放度较大,不必拘泥于面面俱到,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13.图中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B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E是无色气体,F是红棕色固体。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

B_____,E_____。

(2)写出F→C化学方程式:

_____。

(3)写出足量的B与F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

【答案】HClCO2

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A可由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则A为氢氧化钙;B是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成分。

则B为盐酸;由于F是红色固体,能与盐酸反应,能转化为无色的气体,则F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先下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则E为二氧化碳,C为铁;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等反应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等转化为二氧化碳,代入题中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B的化学式是HCl,E的化学式是CO2;

(2)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衣蛾和二氧化碳,F→C的化学方程式是:

(3)F是氧化铁,B是稀盐酸,两者反应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点睛】

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从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4.某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KOH、MgCl2、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份,宇琛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的操作Ⅰ是_____,该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往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取无色溶液A少量于试管中,通入CO2,得到无色溶液C和白色沉淀D,该步骤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

【答案】过滤漏斗引流Mg(OH)2+2HCl=MgCl2+2H2O2KOH+CO2=K2CO3+H2O,K2CO3+CaCl2=CaCO3↓+2KCl(或Ca(OH)2+CO2=CaCO3↓+H2O)KOH、MgCl2、CaCl2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可知: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之后,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滤液A,可以推测白色沉淀是两物质反应产生的不溶于水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或者是碳酸钙;向白色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E,若无其他明显的现象,说明该白色沉淀B为氢氧化镁;将无色溶液A分别取样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是氢氧化钾或者是碳酸钠使得酚酞变红,另取样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白色沉淀D和无色溶液C;可知该白色沉淀D为碳酸钙;因此溶液中存在CaCl2,可得无色溶液A中没有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